《分⼀分》教学设计(通⽤6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以下是店铺为⼤家收集的《分⼀分》教学设计(通⽤6篇),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分⼀分》教学设计篇1
  教学内容
  ⼀上第8到第9页,分⼀分
  课型
  新授
  施教⽇期
  ⽉⽇星期
  教学⽬标
  1.使学⽣联系⽣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定标准分类,并能在⽇常⽣活中初步应⽤。
  2.使学⽣通过分⼀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
  3.使学⽣感受⽣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体会分类的思想。
  难点:初步学会按⼀定标准分类。
  教学资源
  学情分析:学⽣在⽣活中对物体的分类摆放有了⼀些感性认识,但学⽣⼀般不会从分类的⾓度去观察和思考,更不会⽤明确的标准去分类,因此,多引导学⽣观察和交流,认识到分类是要依据⼀定的标准的。
  PPT 课件
  学程设计
  导学策略
  修改调整
  ⼀、明确⽬标(2分钟左右)
  明确学习内容,认定学习⽬标。
  ⼆、⼩组交流。(10分钟左右)
  1.导学单:
  (1)商品是如何摆放的?
  (2)这样摆放的好处是什么?
  (学⽣观察到许多商品不仅摆放得整齐,⽽且是相同的商品摆在⼀起,不同的商品分开摆放。
  商店⾥把同⼀类商品放在⼀起,可以⽅便顾客购物。)
  2.学⽣独⽴完成试⼀试
  思考⼀下:这样连线的理由?
  三、基本练习(20分钟左右)
  1.在⽔⾥⽣活的有:鱼、青蛙、海豚、蟹和虾。
  2.动⼿操作:按要求涂⾊。
  学⽣明确图上画的这些物体可以分成三类,(⼀类是在陆地⾏驶,⼀类是在⽔中⾏驶,⼀类是在空中飞⾏的。)
  3.颜⾊或者形状。(分类法)
  体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4.⼩组活动
  1、先整理⾃⼰的书包。
  2、相互说说为什么这样整理?
  3、⼩组长汇总⼀下⽅法,展⽰交流。
  四、课堂作业(8分钟左右)
  学⽣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体会。
  必做题:《补充练习》P3第1~3题。
  选做题:
  1、完成拓展题。
  2、规律填数:
  (1)1、3、()、()、9。
  (2)2、()、6、8、()。
  →举例
  1.(呈现⼀幅商店⾥摆放商品的图⽚) 谈话:“你能说说商店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吗?”
  “这样摆放的好处是什么?”
  2.揭⽰课题。
  →点拨
  1.⾸先看到图中把玩具、书分别放在两个柜上。
  2.⽽且在玩具中,把两种车放在最上⾯⼀层,球,积⽊,玩具娃娃分别放下⾯;
  3.在书中,童话、数学故事、科学天地书是分开放的。
  →点拨。分类的时候都有⼀定的标准,⽐如,⽤途,特点,我们给物体分类的时候需要按照这种标准去分。
  交流
  第1题:
  点拨:11个动物分成⼏类?是按什么分的?
  第2题:
  →点拨:这样涂⾊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导学要点:
  分类的⽅法按照交通⼯具特点,分为天空、陆地和海洋的交通⼯具。
  第3题:问学⽣你准备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类。
  点拨:可以按照形状和颜⾊分类。茶杯。
  第4题:
  教师巡视时候可以帮忙整理。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分⼀分》教学设计篇2
  教学内容:西师版教材第⼀册54—55页《分⼀分》
  教学⽬标:
  1、感受分类的必要,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照⼀定的标准对⾝边的事物进⾏分类和整理;
  2、初步体验将⽣活中简单事物进⾏分类整理的好处,初步养成有条理整理⾝边事物的习惯;
  3、结合⽣活情境,进⼀步体会⽣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学习按照⼀定的标准对⾝边的事物进⾏分类整理。
  教学难点:标准不同,分类的组别不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课题
  课件出⽰⽣活中杂乱的图⽚和整理得⼲净整洁的图⽚,学⽣通过观看,感受到整理分类的必要性。引⼊课题:分⼀分
  ⼆、实践操作,⾃主探索
  1、帮⼩熊整理房间,书柜。
  学⽣纷纷献计,怎样才能把⼩熊的房间整理得⼲净整洁?
  教师展⽰整理好的⼩熊房间,学⽣进⼀步感受分⼀分的必要性。
  2、⼩组活动
  活动准备:每组1个⽩⾊的圆⽚,2个红⾊的圆⽚,1个红⾊的三⾓形,2个⽩⾊的三⾓形。(我⽤圆⽚和三⾓形替换教材上的铅笔,是为了学⽣更容易操作,教师更容易展⽰。)
  (1)、⼩组成员从信封中倒出圆⽚和三⾓形,再动⼿分⼀分。
  (2)、⼩组汇报成果,并说明这样分的原因。教师根据学⽣的汇报演⽰具体分法。
  第⼀种分法是按形状分:三个圆⽚分成⼀堆,三个三⾓形分成另⼀堆。第⼆种分法是按颜⾊分:两个红圆⽚和⼀个红三⾓形分在⼀起,⼀个⽩圆⽚和两个⽩三⾓形分在⼀起。
  三、课堂活动
  完成55页课堂活动,练习六1、2、3、4、题
  教师⽤课件出⽰题,再读题。
  学⽣理解题,再独⽴完成,最后展⽰结果。
  四、实践应⽤
  1、请得到教师奖励的⼩朋友上讲台,先把得到奖励的⼩朋友分成两组,然后⽼师加⼊得奖的学⽣队伍,再把讲台上的⼈分成两组。(我把书上的5题和思考题组合并改编成这道实践操作题,⼀是为了让教师的教学资源—奖品再次得到利⽤,⼆是学⽣在形象的实践活动中,会更加积极地开动脑筋,发散思维。)
  2、整理书包。
  五、总结:你在这节课中愉快吗?你收获了些什么?
  《分⼀分》教学设计篇3
  教学内容
  分⼀分(教科书第7页例题,第7—8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课时
  第⼀课时
  教学⽬标
  1、使学⽣联系⽣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常⽣活中初步应⽤。
  2、使学⽣通过分⼀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
  3、使学⽣感受⽣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按⼀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
  体会给物品分类要按⼀定的标准,但标准并不是唯⼀的,有时分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相同。
  教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磁性⿊板。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
  1.同学们都到商店买过东西吧,你麝⾹商店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吗?指名回答,说出商品都是放在货架上的。
  2.出⽰商店情境的主题图,师:这⾥有⼀张商店货架图,请⼩朋友们仔细观察货架上的商品,你觉得这些商品摆放得怎么样?(很整齐)  3.设疑激趣:货架上有很多物品,却摆放得既美观⼜整齐。那么,营业员是按照什么标准把商品分开摆放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板书课题:分⼀分)。
  ⼆、⾃主探索,解决问题
  1.提问:图中有⼏个货架?第⼀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途?你们能说⼀说这些物品属于哪⼀类吗?
  2.学⽣同桌讨论,并组织反馈。
  3.谈话:刚才同学们都说第⼀个货架上的物品是玩具,是卖给⼩朋友们玩的。那么第⼆个货架上有些什么物品呢?属于哪⼀类?这些物品有什么⽤途?(指名回答)
  4、第⼆个货架上的物品都是书籍,是卖给顾客阅读的。第三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是做什么⽤的?(指名回答)
  5、第三个货架上有饼⼲、⾷⽤油、⾯粉,都是卖给顾客⾷⽤的。
  6、⼩结:
  我们再看看,第⼀个货架是什么?第⼆个货架上是?第三个货架上是?它们都是以货物的⽤途为标准分类的。
  你知道商店这样分类摆放物品有什么好处吗?(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商店⾥的分类摆放,便于顾客选购,也便于营业员拿取,这就是分类带来的好处。
  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
  1、动物的分类(想想做做1)
  师:让我们先去动物园玩⼀玩吧。播放动物的电影⽚段。
  师:这么多可爱的⼩动物,现在想要考考你。你知道哪些⼩动物⽣活在⽔⾥吗?你能把在⽔⾥⽣活的动物圈出来吗?
  出⽰想想做做1图。
  ⽣活动。点击⼀个⼩动物就出⽰⼀个圈圈住该动物。
  ⽹络出⽰学⽣的⼏种圈法。集体交流讨论。
  师:动物园参观完了,让我们再去别的地⽅玩⼀玩。
  2、交通⼯具的分类(想想做做2)
  师:让我们去交通⼯具模型展览厅看⼀看吧。
  点击“交通⼯具模型展览”。
  师:⼩朋友你们认识这些交通⼯具吗?它们各在哪⾥⾏驶?你知道吗?和你的同桌依次说⼀说。
  师:你能给这些交通⼯具分分类吗?你觉得可以怎样分?
  (按天上飞的,公路上⾏驶的,⽔⾥航⾏的)
  学⽣四⼈⼩组实践,汇报分类⽅法。
  师:⼯作⼈员说:“太好了!交通⼯具的模型就可以分成⽔、陆、空三部分进⾏展览,谢谢你叮当!”
  3.树叶的分类(想想做做3)
  出⽰主题图,提问:图上画了⼀些树叶,你们打算按什么标准来分类?在⼩组⾥讨论⼀下,看⼀看有没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指名汇报⼩组交流的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师:同学们认为可以按树叶的颜⾊分类,也可以按树叶的形状分类。下⾯请每位⼩朋友⾃选⼀种分类标准给树叶分类。
  指名请⽤不同标准分类的学⽣分别说⼀说⾃⼰的分类结果,让全班评议。
  4.完成“想想做做”4。
  出⽰情境图,提问:图上画了⼀些⼩朋友,你能把这些⼩朋友分⼀分吗?先仔细观察,想⼀想可以怎
样分,再把⾃⼰的想法说给⼩组内的同学听。
  反馈:你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请同学们按⾃⼰的想法把图上的⼩朋友分⼀分。
  反馈:你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怎样
  四、实际运⽤,总结全课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
  2、其实分⼀分的⽅法在⽇常⽣活中经常⽤到。请同学们回去后,看⼀看⾃⼰的书包和房间,⾃⼰的⼀些常⽤物品是按⼀定的标准分类摆放的。
  《分⼀分》教学设计篇4
  教学⽬标:
  1、知识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会⽤折纸、涂⾊等⽅法,表⽰简单的分数。能熟练掌握分数的读、写⽅法。
  (3)借助直观演⽰、操作、概括等⽅法,提⾼学⽣的逻辑思维能⼒。
  2、过程与⽅法
  (1)经历运⽤分数来表⽰⼀些事物的过程,建⽴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与⼈合作的过程中,对⾝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能够积极参与⽣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分数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常⽣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利⽤实物操作、图形直观等⼿段,引导学⽣在独⽴思考和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
  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制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每个学⽣准备彩笔,长⽅形、正⽅形、圆等图形,两张⽅格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谈话:⼩红和爸爸刚从果园度假回来。看!这是她亲⼿摘回的苹果,真是⼜⼤⼜红,⾹脆可⼝。⼩红第⼀个想到的就是请⾃⼰的⼩伙伴来尝尝鲜。(播放录像)
  思考:她们是怎么分苹果的?每个⼈分到了⼏个?你能⽤除法算式表⽰出来吗?
  镜头1:桌上有4个苹果,⼩红和⼩明正准备平分着吃。
  ⽣:4 ÷ 2 = 2
  镜头2:这时从门外来了两个同学,4个⼩朋友各拿了⼀个苹果,开始⼤⼝⼤⼝地吃起来。
  ⽣:4 ÷ 4 = 1
  镜头3:⼩红刚准备吃,⼩强蹦蹦跳跳地进来了,⼩红想了想就把⾃⼰⼿中的苹果平分了⼀半给⼩强。)
  (突然教室⾥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学⽣列不出算式。但是有⼏个同学说出:每个⼈分到了“半个”或“0。5”个。)
  师:怎样列式?
  (有部分同学说道):1÷2
  (有⼏位同学⼩⽣嘀咕)被除数怎么⽐除数⼩,答案怎么算?
  师:被除数真的不能⽐除数⼩吗?结果怎么表⽰呢?
  【意图:本节课是学⽣第⼀次接触分数,认识分数,是数的概念的⼀次扩展,利⽤⼀段录像为学⽣提供了真实的学习背景,让学⽣凭着⽣活经验去体会“半个”,学会⽤数学眼光去看待⽣活现象,去寻觅数学的存在,感悟数学的魅⼒,体现了新课标中的“⼈⼈学有价值的数学”。】
  ⼆、操作探究,理解“⼆分之⼀”的意义。
  1、联系⽣活,理解“⼀半”。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4÷2=2 和4÷4=1表⽰什么意思吗?(结合除法的意义说)
  师:那把⼀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可不可以⽤1÷2这个算式表⽰?(可以)
  2、创造符号,表⽰“⼀半”。
  师:每个⼩朋友分到”⼀半”, “⼀半”⽤什么符号表⽰,你能设计⼀下?
  学⽣发挥了想象,想出了很多表⽰“⼀半”的⽅法:
  (播放课件,让学⽣了解有关分数知识的背景资料。)
  【意图: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产⽣认知冲突,从⽽放⼿让学⽣⽤最喜欢的⽅法,创造性表⽰“半个”,并体会⽤1/2表⽰的优越性,感受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3、师:“1/2”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对于分数这个新朋友你都想了解些什么呢?
  (根据学⽣回答,教师进⾏选择并板书:分数意义、读法、写法。)
  【意图:在强调“平均分”的同时不能忽略“分数”所具备的“数”的属性。要让学⽣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体会⼈类在研究数时,常常会研究它的含义、⼤⼩⽐较及运算等属性。】
  4、数形结合,进⼀步理解1/2的含义。
  (1)师:同学们想不想亲⼿折出⼀张纸的1/2?(拿出学具,让学⽣选择长⽅形、正⽅形、圆等图形,折⼀折、涂⼀涂,并相互交流)
  (2)学⽣的折法主要有以下⼏种,教师巡视并指出:虽然⼏种折法不同,但都是把⼀张纸平均分成了2份,所以每份都是这张纸的⼆分之⼀。
  5、学习1/2的读法和写法
  (1)看书质疑
  师:请⼤家仔细看这个1/2,共分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它⾃⼰的名称,到底叫什么呢?答案就在课本54页,我相信请⼤家⼀定能够⾃⼰到答案。
  (学⽣⾃⼰看书质疑,教师巡视。)
  【意图:让学⽣⾃⼰提出⾃⼰想了解的知识,有效激发学⽣的求知欲。学会放⼿让学⽣们⾃⼰去看书,
去研究,真正做⼀回知识的发现者。】  (2)师:下⾯⽼师就来检验⼀下同学们的⾃学情况。这根横线叫什么?表⽰什么意思?其实就相当于除法的什么?
  师:分数线下⾯的2叫什么,表⽰什么意思?相当于除法的什么?
  分数线上⾯的1呢?那1/2的意义是什么?你能⽤⼀句话⽐较完整地说⼀说吗?
  ⽣1;⼆分之⼀就是表⽰把⼀张纸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份。(教师根据学⽣的回答进⾏板书)
  ⽣2;⼆分之⼀就是表⽰把⼀张纸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份就是它的⼆分之⼀。
  师:这个“它”指的是谁?
  ⽣2:是这张纸。
  (刚开始的时候学⽣说不完整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要多引导,多让⼏个孩⼦说说)
  【意图:通过折⼀折、涂⼀涂等活动,让学⽣在“做数学”的活动中,感受数学模型的作⽤。利⽤数形结合为学⽣理解⼆分之⼀提供直观的帮助,让学⽣初步感知到⼆分之⼀合起来是1个整体,就是“1” 。】
  (2)分数读法、写法的特别指导。
  (读法指导:针对部分学⽣出现先读分⼦的情况,教师做特别指导。)
  师:同学们,你们说是先有妈妈,还是先有⼉⼦?
  ⽣:当然是先有妈妈。
  师:那我们读分数的时候应该先读什么?再读什么(先读分母,再读分⼦)
  (写法指导:针对部分学⽣出现分母和分⼦倒置的错误,教师做特别指导。)
  师:孩⼦们,从我们哇哇落地,妈妈就⼀直抱着、背着我们,(强调分母写在分数线的下⾯)直到我们学会⾛路,多不容易呀!我们长⼤以后⼀定要好好报答⽗母的养育之恩。
  【意图:在我们⼤⼈的眼⾥,分数的读和写⾮常简单,其实不然,学⽣出错是经常的事。教师⽤⽣动、鲜活的语⾔指导学⽣读分数和写分数,远⽐严谨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三、动⼿操作,理解“⼏分之⼏”的意义。
  1、谈话:我们了这么多的⼆分之⼀,怎样才能得到四分之⼀?
  ⽣:把⼀张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份就是它的四分之⼀。
  ⽣:把⼀根彩带平均分成4段,其中的⼀段就是这根彩带的四分之⼀。
  ⽣: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份就是它的四分之⼀。
  ……
  (学⽣汇报时,不仅出现了很多种⽅法,学习的积极性很⾼。)
  2、思考:四分之⼏的意义?
  让学⽣独⽴完成课本,教师巡视,并集体交流。
  (1)⼀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把其中的⼀份涂上颜⾊,涂⾊部分是这张纸的()。
  (2)⼀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把其中的两份涂上颜⾊,涂⾊部分是这张纸的.(),也就是()个()。
  (3)⼀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把其中的三份涂上颜⾊,涂⾊部分是这张纸的(),也就是()个()。
  (4)⼀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把其中的四份涂上颜⾊,涂⾊部分是这张纸的(),也就是()个()。
  【意图:在理解⼆分之⼀的基础上理解四分之⼀,对于学⽣来说是⽔到渠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放⼿让学⽣在操作、交流中去感悟,理解,再加上课件的直观演⽰,效果明显。】
  四:实践应⽤,深化新知。
  1、填⼀填。
  (1)请⽤分数表⽰空⽩部分和阴影部分。
  (2)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
  【意图:对学习的分数概念进⾏巩固,在巩固中有适度的拓展,让学⽣表⽰出五分之零和五分之五,可能对分数会有进⼀步的认识。此外这道练习能让学⽣体会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2、判断。
  (1)下⾯图形的阴影部分⽤六分之⼀表⽰对不对?为什么?
  (2)你觉得判断这种题⽬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结解题步骤:看是否是平均分,共平均分成了⼏份,取了其中的⼏份。)
  【意图:这道题重点引导学⽣归纳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法,加强巩固分数的概念,对中下学⽣的学习有较⼤帮助。】
  3、从有趣的魔术中,创造神奇的分数
  师:这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个新朋友——分数。下⾯我们就来玩个⼩魔术,看谁能从这两张⽅格纸中到新的、更多的分数朋友?(如图1和图2)
  (指导学⽣可以将两张⽅格纸重叠)
  五、回顾总结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意图:帮助学⽣梳理知识,反思⾃⼰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本节课的成功在于充分体现了“以学⽣为本,促进学⽣的发展”这⼀教学新理念,“为发展⽽教”是课堂中最⼤的“亮点”:
  ⼀、巧选素材,引领学⽣亲近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的终⽣学习愿望和能⼒培养,提出数学课程要“强调从学⽣已有的⽣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在学⽣认识的发展⽔平和已有的⽣活经验基础之上。在本节课中,我在数学选材与培养学⽣的数学情感、发展学⽣的数学意识⽅⾯下了功夫。课始我巧妙选取“分苹果”这⼀再平常不过的⽣活资源,⿎励学⽣⽤除法算式表⽰“平均分”的情况,初步理解“⼀半”,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教学分数的读法和写法时,⽤“妈妈和孩⼦”的关系,形象⽣动地进⾏指导,学⽣作业中的错误⼏乎为零。学⽣们都感到数学不再陌⽣,原来就在我们的⾝边。
  ⼆、创设机会,⿎励学⽣探索数学。
  本节课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操作活动,并为学⽣提供⾜够的时间和空间。第⼀次操作是让学⽣说明什么是⼀半。第⼆次操作是让学⽣折纸表⽰出1/2。第三次操作是让学⽣尝试⽤学具表⽰1/4。在教学中学⽣以具体实物为依托,借助对1/2的理解,⾃主迁移到对1/4的学习,通过⼏次的操作,学⽣思维越来越清晰,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在课堂练习设计中,我屏弃了传统教学反复机械的⽅法,在练习中更关注学⽣的数学思考,如第⼀题重视引导学⽣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第⼆题重视指导学⽣归纳解决问题的策略。条件开放,解题策略开放的练习,能为学⽣提供⼴阔思维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在多⽅⾯、多⾓度、多层次的探索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知识结构更丰富、全⾯。
  三、师⽣互动,关注学⽣的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的内⼼深处,都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是⼀个发现者和探索者。”⽽在⼉童的⼼⾥,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节课中,教师充分信任学⽣,相信学⽣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励学⽣⽤⾃⼰的⽅法去掌握数学知识。如让学⽣⽤⾃⼰⼿中的纸表⽰出⾃⼰想认识的分数,⾃⼰创造⼆分之⼀的写法等。
  在课堂中学⽣有充分的时间和⾜够的空间⾃⼰发现、理解、掌握新知识,教师⿎励学⽣思考,倾听学⽣发⾔,赞美学⽣创造,真正体现了:让学⽣享受快乐的教育,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快乐。
  《分⼀分》教学设计篇5
  【教学⽬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通过折⼀折、涂⼀涂等直观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3.培养学⽣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表达能⼒。
  4.在动⼿操作、观察、⽐较中,培养学⽣勇于探索和⾃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认识1/2
  1.师:⿏妈妈做了四个饼,想要分给两只⼩⽼⿏,要使两只⼩⽼⿏得到的饼⼀样多,应该怎样份呢?你来帮帮她好吗?如果是两只饼呢,平均分给两只⼩⽼⿏,每⼈分⼏个?把1个饼平均分给2只⼩⽼⿏,每⼈分多少?
  (学⽣思考,出现“半个”、“⼀半”等不同回答。)
  师:“半个”、“⼀半”该怎样表⽰,请你⽤⾃⼰喜欢的⽅式表⽰出来。
  (学⽣⽤⾃⼰喜欢的⽅式表⽰,如⽤符号、数字等,交流时说说为什么这样表⽰。)
  2.引导学⽣⽤1/2表⽰。并让学⽣思考哪种表⽰⽅法⽐较简便?让学⽣结合刚才⽼⿏妈妈分饼的例⼦
来说说1/2表⽰什么?教学过程中突出“平均分”。
  师:你能举出⽣活中还有哪些情况可以⽤1/2表⽰吗?
  (⼆)通过动⼿操作,进⼀步感知、认识分数
  1.请同学们看书上53页的“涂⼀涂”,选择⼀个图形,⽤你喜欢的⽅法到它的1/2,并⽤彩笔涂出来。
  选出同学代表说说画的图形,说明是怎么到图形的1/2的。
  2.拿出⼀个正⽅形,出这个正⽅形的1/4,并涂⾊。
  (学⽣动⼿折⼀折、涂⼀涂,并展⽰出各种不同⽅法。)
  师⼩结:把⼀张正⽅形纸平均分成4份表⽰其中的1份,分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能⽤来表⽰1/4呢?
  (讨论后得出:都是把⼀个正⽅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1份。)
  3.把⼀张正⽅形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可以⽤1/4来表⽰,那么这样的2份、3份、4份你会⽤分数表⽰吗?
  (引导学⽣写出分数)
  4.课件出⽰:说说可以⽤哪个分数表⽰。
  5.学⽣介绍分数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6.写⼀个你喜欢的分数,给你的同桌读⼀读,并说说表⽰什么。
  (三)练习
  (四)课堂⼩结
  第五章认识分数分⼀分(⼆)
  【教学⽬标】
  1.结合具体情境(由许多个个体组成的⼀个整体),进⼀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涂⼀涂、圈⼀圈等⽅式,表⽰简单的分数。
  2.培养学⽣分析、综合、⽐较、抽象、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
  3.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设计】
  ⼀、活动⼀:写⼀写
  下⾯图中的涂⾊部分⽤分数怎样表⽰?
  (把⼀个圆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5份就是它的5/8……)
  ⼆、活动⼆:涂⼀涂
  1.师:同学们,这些分别是什么图形?请拿出⽔彩笔,根据分数的⼤⼩,涂上颜⾊,开始!
  2.请涂好的学⽣上前展⽰,学⽣评价。
  3.你能说⼀说每种颜⾊的⼩正⽅形占⼤正⽅形的⼏分之⼏吗?
  三、活动三:说⼀说
  1.展⽰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说⼀说每种颜⾊的⼩正⽅形占⼤正⽅形的⼏分之⼏?
  2.你能回答下⾯的问题吗?
  (1)⼀共有()只蝴蝶;
  (2)⽩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
  (3)花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
  (独⽴思考,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3.你还能从图中到哪些分数?
  (⼩组交流、汇报。)
  四、活动四:练⼀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