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传播力研究 2021年01期
传播力研究 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极大地激发了公众的爱国主义情绪和民族自豪感。2019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报道再次着力建构我国的国家形象和公众的国家认同。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我国公众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建立国家认同。在媒体全球化时代下,我国网民接触国内外主流媒体对其国家认同产生怎样的影响便是本研究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利用“2017年中国网民社会意识调查”数据,探究国内外主流媒体接触及信任对我国网民国家认同的影响。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国内外主流媒体接触与国家认同姜志燮
国家认同是社会建构的过程,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状况都会影响公众的国家认同[1]
。其中,文化因素对国家认同产生重要的影响,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在关于美国国民特性的研究中指出,多元文化主义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形态是引起国家认同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2]。曼纽尔·卡斯特(Manuel Castells)认为网络信息化社会和媒体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外来信息和文化会对本土公众的国家认同产生不利影响[3]。赫伯特·席勒(Herbert Schiller)的媒介与文化帝国主义理论
进一步指出西方文化价值观念主导着全球媒体的传播内容[4],这对发展中国家公众的国家认同产生负面影响。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1:国内主流媒体接触与我国网民的国家认同正相关。H2:国外主流媒体接触与我国网民的国家认同负相关。(二)国内外主流媒体信任与国家认同
中秋最短精句国家认同不仅直接受到媒体信息的影响,还受到媒体信任的影响。通过回顾媒体信任与政治态度之间的关系的文献发现,媒体信任会对社会信心[5]、民族主义态度[6]产生影响。一般而言,社会信心、民族主义态度都与国家认同存在较高的正向关系,那么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媒体信任对国家认同
也会产生影响。考虑到国内外媒体性质和政治环境差异,国内外主流媒体信任对我国网民国家认同的影响也会存在差异。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3:国内主流媒体信任与我国网民的国家认同正相关。H4:国外主流媒体信任与我国网民的国家认同负相关。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自马德勇主持的“2017年中国网民社会意识调查”,该调查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法,于2017年4月至5月在问卷网、新浪微博、朋友圈或等网络渠道发布问卷链接,邀请网友自愿填写问卷。为了保证问卷的可靠性,本研究将填答时间小于7分钟的问卷删除,同时通过设置自评问卷真实度(1~10分)问题,又将真实度自我评价小于8分的问卷删除,最终保留了2 004份有效问卷。(二)变量测量
本研究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测量国家认同程度(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问项包括“作为中国人我很自豪”“我为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而骄傲”“每当升国旗奏国歌时我总是觉得这一刻很庄严”;采用李克特四级量表测量媒体接触频率(1=几乎不使用,4=几乎每天都使用),国内主流媒体接触包括“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国外主流媒体接触包括“BBC 等外媒渠道”;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测量媒体信任程度(1=非常不可信,5=非常可信),国内主流媒体信任包括“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国外主流媒体信任包括“BBC、纽约时报等”;性别、代际、受教育程度与政治面貌等人口学变量是控制变量,其中性别设置1=男,0=女;代际设置1=40岁及以上,0=18-
39岁;受教育程度设置1=受过高等教育,0=未受过高等教育;政治面貌设置1=中共党员,0=非中共党员。
收稿日期:2020-12-14
作者简介:王海潮(1994―),男,江苏泰州人,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2018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治传播方向研究。
媒体接触、媒体信任与我国网民的国家认同
——基于国内外主流媒体的比较研究
◎王海潮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上海  200240)
摘 要:本研究利用“2017年中国网民社会意识调查”数据,探究国内外主流媒体接触及信任对我国网民国家认同的影响。通过分层回归分析发现,国内主流媒体接触及信任正向影响网民的国家认同,而国外主流媒体接触及信任负向影响网民的国家认同。这说明国内主流媒体尤其是官方媒体在引导公众的国家认同方面依旧具有涵化意义上的“主流化”效果,但这种正面影响受到国外主流媒体的负面冲击。关键词:媒体接触;媒体信任;国家认同;主流媒体
中图分类号:G206;D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1)01-0146-02
研究与交流
杭州旅游景点介绍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通过描述性统计发现,被调查网民的性别比例接近1:1
(M=0.51,SD=0.50),青年体多于老一代体(M=0.227,
SD=0.448),超过九成的网民受过高等教育(M=0.911,
SD=0.258),三成左右的网民是共产党员(M=0.301,
SD=0.459)。国内主流媒体接触频率(M=2.578,SD=0.882)
高于国外主流媒体接触频率(M=1.804,SD=0.867),国内
主流媒体信任程度(M=3.985,SD=0.999)高于国外主流
媒体信任程度(M=3.311,SD=0.895),国家认同程度较高
(M=3.728,SD=0.597),超过量表均值。通过Pearson相关
分析发现,国内主流媒体接触与国家认同正相关(r=0.220,
p<0.01),国外主流媒体接触与国家认同负相关(r=-0.166,
李谷一个人资料p<0.01),H1和H2成立;国内主流媒体信任与国家认同正
相关(r=0.431,p<0.01),国外主流媒体信任与国家认同负
相关(r=-0.113,p<0.01),H3和H4成立。
(二)回归分析
本研究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国内外主流媒体接触
及信任对我国网民国家认同的影响(见表1)。模型1表明
性别、代际与政治面貌与国家认同没有直接的关系,受过高
等教育的网民对国家的认同程度低于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网
民(B=-0.098,p<0.001);模型2表明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后,
国内主流媒体接触正向影响国家认同(B=0.309,p<0.001),
国外主流媒体接触负向影响国家认同(B=-0.113,p<0.001),
qq申请帐号
H1和H2成立;模型3表明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和国内
外主流媒体接触后,国内主流媒体信任正向影响国家认同
(B=0.437,p<0.001),国外主流媒体信任负向影响国家认同
(B=-0.134,p<0.001),H3和H4成立。通过标准化回归系
数的比较发现,国内主流媒体接触及信任对国家认同的正向
影响远大于国外主流媒体接触及信任对国家认同的负向影
响;通过R2变化值发现,国内外主流媒体信任对国家认同
的解释力高于国内外主流媒体接触(∆R2=0.172,p<0.001)。
表1 分层回归分析结果
国家认同(B)
模型1模型2模型3
性别-0.029-0.0240.011
代际0.0340.0380.051*
受教育程度-0.098***-0.098***-0.059**政治面貌0.034-0.006-0.015
国内主流媒体接触0.309***0.155***国外主流媒体接触-0.113***-0.021
国内主流媒体信任0.437***国外主流媒体信任-0.134*** R20.010***0.103***0.274***∆R20.095***0.172***注:*p<0.05,**p<0.01,***p<0.001,B
为标准化回归系数。
四、结论与讨论
首先,国内主流媒体接触对网民的国家认同具有促进作用,国外主流媒体接触对网民的国家认同具有削弱作用。席勒的媒介帝国主义理论认为在媒介全球化时代,互联网等新媒体带来的外来文化和信息对本国的国家认同容易产生负面影响[4]。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充满了偏见和刻板印象,西方主流媒体往往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建构中国形象,这对我国网民的国家认同产生削弱作用。面对国外主流媒体信息的冲击,我国主流媒体信息对国家认同依然具有较强的正面影响,原因在于我国主流媒体尤其是官方媒体在政治信息传播时重视喉舌模式和干预模式,新闻报道也以正面宣传为主,在引导公众的国家认同方面具有类似于涵化意义上的“主流化”效果[7]。
其次,国内主流媒体信任对网民的国家认同具有促进作用,国外主流媒体信任对网民的国家认同具有削弱作用。媒体对受众是否产生了影响,不仅要看是否“接收”了信息,还要看是否“接受”了信息,这体现了媒体信任的重要性[8]。公众在接触和使用国内外主流媒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媒体信任,国内主流媒体通过正面的新闻报道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政府动态和政治知识,从而培养公众的媒体信任和政治兴趣,促进公众形成积极的政治态度,而国外主流媒体中虚假的、夸张的和消极负面的新闻报道使得公众失去政治信心,依赖和信任国外主流媒体容易产生政治犬儒主义情绪,从而降低了国家认同感。
最后,国内主流媒体接触及信任对网民国家认同的正面影响远大于国外主流媒体接触及信任对网民国家认同的负面影响,同时相比于国内外主流媒体接触,国内外主流媒体信任对国家认同更具有解释力。因此,我国主流媒体在政治新闻调查、报道和评论时要注意提升信息渠道以及信息内容的可信度,
发挥国内主流媒体信任对国家认同的积极作用。同时,面对互联网多元化的政治信息,政府要加强互联网政治信息治理,及时回应国外主流媒体的不实消息,进一步树立和稳固国内主流媒体尤其是官方媒体的权威地位。
[1]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M].上海人民
出版社,2005.
[2]塞缪尔·亨廷顿.谁是美国人?——美国国民特性面临的挑战[M].新华出版
社,2010.
[3]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4]赫伯特·席勒.大众传播与美帝国[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5]张洪忠,何苑,马思源. 官方与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信任度对社会信心影响的中
介效应比较研究[J].新闻大学,2018(04):98-107.
[6]郑素侠.中国网民的民族主义及其影响因素:一个媒介使用的视角[J].国际
新闻界,2017(12):138-153.
[7]王海燕,科林·斯巴克斯,黄煜等.中国传统媒体新闻报道模式分析[J].国际新手机族
闻界,2017(6):105-123.
[8]王丽娜,马得勇.新媒体时代媒体的可信度分析——以中国网民为对象的实
证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1):88-99.
第 5 卷 总第 121期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