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走进王留军的公益世界
文|董艳丽
活成一束光,谁若接近你,就是接近光。
——题记
初识王留军是2011年的七夕节,那一年妇联准
备在全县搞一个“鹊桥”活动,有人给主席推荐,“
留军吧,那是一个积极热心、人脉很广的人”。后来
的事实证明了这句话,那个活动因为有了王留军的参
与,更加有声有。
一转眼,10多年过去了,王留军也步入了中年人七夕是几月几日2022年
的行列,他的公益之路一直没有停歇,走进他的公益
世界,你的感觉是温暖、博爱和悲悯。
写在前面的话
2022年对留军来说是特殊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
的大病让他在医院里躺了近一个月。
打开想和他联系一下,入眼就看见了他的名字“爱心之家”,头像就是他本人,敦敦实实的一个小伙子。这次他可是病得不轻,上次在残联看到他的会员,都说:“王会长是累病的,他太操心了。”
王留军是渑池县助残扶残协会的会长,一年到头不知疲倦地奔跑在公益路上,渑池县的沟沟坎坎、疙瘩梁上,藏得再深的残疾人,他都能到并且坚持每年都去慰问,许多老弱病残者,都成了他的“亲戚”,年年看望,时时惦记。
选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约了朋友,一起去看看留军。苏湾村在县城东南,是一个小巧玲珑的自然村,小村整齐干净,大概有三四排房子,留军的老家就在村中间,青堂瓦舍的一个大院。刚出院的留军不像往常那样精神,但依然利落,他一边招呼我们落座,一边给我们介绍他出院的经过和病情,“这次真的是捡回一条命,大概老天还不希望我这么早过去吧”。
说起他的病,又和助人有关,收秋的时候他和、妻子一道回家干活,劳累一天返回县城的时候,在村口遇见了一个骑摩托车摔倒的村民,王留军赶紧停车下去,搀扶起村民,在帮他推摩托车的时候,忽然感到自己特别乏力,没有一点劲儿,就赶紧叫上妻子一起扶起摩托车,嘱咐那个村民慢慢回家。坐车回家的王留军逐渐感到胸口揪心地痛,刚强的汉子痛得浑身汗流,他预感到这不是一般的头痛脑热,于是打了120……医生的检查结果不容乐观,赶紧联系王留军父子俩人共同参加爱心活动
▲
151
省城医院,留军连夜就被送往了省城,接下来就是做手术,休养恢复。王留军笑着说:“今天能坐在这里,咱们聊一聊,真是难得,躺在病床上的那些天,我这前半生,就像演戏一样,一幕一幕从我记忆里闪过,最后我给自己的结论是,假如我这次走了,还真没白来世上这一遭。”
王留军就是这样一个人,坦坦荡荡有啥说啥,从来没有弯弯绕绕的心机,和他相处非常省心和舒服。他常说的几句话,基本就概括了他这半生所推崇的事业——公益助人。
“能做点公益,咱心里踏实。”
留军常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能做点公益,咱心里踏实。”王留军6岁丧母,13岁辍学在家,靠着吃村里人的百家饭长大。年少时得到的照顾和温暖,深深地烙在留军的记忆里,爱出者爱返,这个从农村走出的苦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后,就开始致力于公益反哺社会,不但自己做志愿者,更是带动家人、朋友参与志愿服务,他用自己的影响带出了一支在全市甚至全省都有名的志愿服务队伍。
渑池县“为爱护航·与爱同行”志愿服务项目,就植根于留军成立的助残扶残志愿服务协会。2015年协会成立以来,他克服重重困难,东奔西走,组织人力、物力,累计开展各项志愿活动千余场次,行程3万余里,走进残障家庭1800余次,让1000余名残疾患者的生活有了希望,心里有了亮光。
儿时的王留军曾多次跟着父亲去县里开劳模会,父亲手捧红证书、胸戴奖章的美好形象深深刻印在他的脑海里。当年勤劳正直的父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多行义举,积善成德。所以幼年的留军,心里便种下一颗积德行善的种子。
2013年春天,留军和家人一起到渑池县果园乡一个孤儿院看望孩子。孩子们兴奋的笑脸,触动了留军内心的那份柔软,满心的愉悦让他当即就做了决定,今后我要定时来看他们,让他们笑脸常在。“因为我想到了我的身世,好像看到需要帮助的那个人就是自己。”王留军这样说。
后来,王留军有了自己的团队,团队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乡摸底调查,他和他的会员们,走遍了全县12个乡镇的200多个村子,查看落实了一个个贫困、残疾的家庭,认识了一个又一个需要帮助的老人、学生、残疾人,这些人的情况和名字在他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每年的春节、中秋节,雷打不动地去看望慰问,有学生上学、病人看病,留军他们也是第一时间就能赶到,尽可能地给予帮助和安慰。
爱是治愈一切不幸的最好的良药,王留军他们的爱心活动,不仅仅是送东西送温暖,更是真真切切的情感付出。有一次,去看望一个贫困残疾人,看到对方在寒冷中瑟瑟发抖的身体,王留军毫不犹豫地脱了自己的大衣披在那个残疾人身上。从口袋里掏钱,从家里拿东西,这样的事情一次次地发生在留军的身上,他恨不得有三头六臂,有无穷的力量,帮助天下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吃饱穿暖,过上平和的生活。
从2015年起,王留军和他的团队成立了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王留军被推选为队长。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在他的带领下,无偿献血的涓涓细流汇成了爱的海洋,7年时间,组织志愿献血80场次,无偿献血60余万毫升,为1500余人提供了献血服务。
帮学助学活动,是王留军的爱心团队永远放不下的话题,多年来,他们帮助了不计其数的孩子返回教室继续学业,惠及贫困学童730名,他自己也多次捐款捐物达12万元。说到助学,不得不说说一个女孩的故事。
段村乡段村村有个女孩小陈,从小罹患神经性耳聋,为了给她治病,全家人到处求医,花尽积蓄,最终也只能是佩戴低劣的助听器恢复部分听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考上大学的小陈需要更换好一点的助听器,才能满足生活学习的需要,可昂贵的助听器对于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简直是天文数字。
了解到小陈一家的情况,王留军在第一时间就如实反映给渑池、三门峡两地残联。两级残联极为重视,三天之内就拍板定案,决定无偿援助,为这个贫困家庭的励志女孩免费适配。经过精心安排,王留军开上自己的车,带小陈父女来到三门峡市残联,办好手续,
152
调试好戴上,不到一个小时,小陈就听到了父亲的声音。
《大河报》曾以“渑池一失聪女孩一天送出四面锦旗”为题,报道了这个故事,网友们纷纷留言评论,为这份温暖点赞。
帮帮他们,让他们生活得好一点
这句话是王留军的心愿,也是他的牵挂。因为这份心愿和牵挂,协会还结下了几个固定的“亲戚”,段村乡中关村的贾安留和仁村乡台口村的范学友就是典型的两家。
中关村村民贾安留73岁了,家境极为困难。老伴因病留下后遗症,嘴歪眼斜,长年住院吃药,孙子早产住院一年,两岁多才会走路。儿媳妇离家出走,老两口带着孙子,苦苦煎熬。
屋漏偏遭连阴雨。2019年雨水多,贾安留家的土坯房,也被连阴雨下塌了,变成了危房。贾安留一家只好借住在邻居家闲置的院子里,看着丝丝扯扯的雨丝,一家人的心都揪得紧紧的。忽然,留军和他的爱心人士们,像天使一样出现在贾安留的面前,贾安留揉揉眼睛,有点不敢相信:“下这么大的雨,你们咋来了?”“我们来看看你,这连雨天的,害怕你家房子出问题。”帮助他们铺上松软的新被子,让贾安留穿上大家捐赠的新棉袄,志愿者们一起动手帮他收拾了屋子,看着自己的“新家”,贾安留的眼睛潮湿了。
仁村乡台口村位于渑池县仁村乡深山区,景秀美但山路崎岖,人烟稀少,60多岁的范学友和他瘫痪
在床的妻子就住在台口村的寺沟村,村里只有两户人家,距离台口村还有二三里地。范学友也是个好人,妻子因车祸躺在床上已经30多年了,他一直不离不弃,精心照顾,得到了十里八村乡亲们的称赞。
自从认识了王留军,范学友的生活就多了一份温暖和希望,三年了,每年两次的看望从没间断。最重要的是范学友种的小米,王留军全部承包,一到小米成熟季,范学友只管收好,王留军会组织志愿者帮助他装袋拉走,自己垫钱把现金直接留给这个急需钱的家庭。
今年,躺在病床上的留军还念念不忘这件事,他叮嘱来看望他的会员,抽时间再去看看老范,天冷了,老范媳妇卧病在床,看看缺啥不缺。
疫情来了,咱要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2020年开春,第一波新冠疫情来临,封控在家的王留军就想着能不能为防疫做点事情,他居住的小区没有物业,他就主动站出来,帮助社区处理相关事情,还买来了小喇叭,组织爱心人士在防疫卡点值班,
提渑池县助残扶残协会会长王留军带领志愿者们翻山越岭为范学友送来了代卖小米的3960元现金
▲
153
醒居民们出行戴好口罩注意防控;学校开始复课了,为了让师生安心开学,王留军联系协会里的爱心人士,免费为渑池县高中、初中、小学及幼儿园消杀消毒。
2022年1月31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九,除夕,因为疫情形势紧张,县里各卡点的值班人员过节也必须坚守岗位不能回家,留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动员协会志愿者,在家里包饺子做小菜,为各卡点值守人员送年夜饭。这个特殊的除夕夜,王留军和志愿者们开着4辆私家车,带着30盒精致的水饺、25箱方便面和液化气罐、餐具,载着满满的爱心,行程160公里,把爱心饺子送到了县城东西南北4个防疫卡点。
万家灯火的除夕,路上行人稀少,这4辆装满爱心的车子飞驰在宁静的公路上,成为这个特别日子的美丽风景。高速路口值守人员最集中,心灵手巧的志愿者们用水饺摆出了“2022虎年大吉”字样,值守人员吃着热腾腾的饺子,心里溢满了爱。
咱是社会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这也是王留军常说的一句话,在他的心里,社会的需要就是志愿者的努力方向。文明城市创建、突发
事件支援、重大活动服务、关键时刻“救火”,无论何时,只要有需要,王留军绝不退缩。
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留军和他的会员们是交通秩序志愿者、守护公益广告标牌志愿者、义务劝导志愿者,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出现在哪里,他们是文明城市创建队伍中一支虎虎生威的主力军。
从2020年开始,渑池县的主干道上,树立起一块块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城市创建的公益广告标牌,为这个小城增添了彩,但是过段时间,就会落满灰尘,影响美观,志愿者们承担了义务冲洗公益广告标牌的任务,每隔几个月,就能看到这些红马甲,手拿水、拖把、抹布,认真冲洗擦拭,让公益广告牌亮起来、净起来,他们用无言的行动和辛劳的汗水告诉我们——文明城市你我共创,美丽渑池大家共享。
义马气化厂爆炸事件,他们组织志愿者去救援、
统计、安抚;仰韶文化百年活动,他们去服务去宣传;每年的春晚、月末广场文化活动,都少不了他们的付出和奉献,县里的各项大活动,都能看到这支志愿服务队的身影。县文明办在推荐全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的时候,首先就想到了渑池县助残扶残志愿服务队,经过这几年的磨练,留军也成了一个成熟的团队负责人,在2022年全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展播现场,留军用简短的介绍和生动的解说,打动了在场的各位领导和听众的心,他们这个团队作为渑池县的唯一,又一次入选全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在二十大报告学习讨论会上,王留军饱含深情地说:“作为一个公益人,我会继续奔走在公益路上,带动更多身边人参加到公益事业中来,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心用情用力为困难众办好事、办实事,做一个有亮光的人。”
在听到王留军做公益的事迹之后,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他,这么多年来,一如既往地付出,毫无怨言地做公益。人的一生有很多追求,高官厚禄、锦衣玉食,王留军却总是在付出中寻快乐,在奉献中得到安慰。回想着王留军的点点滴滴,我想起了拾荒老人白方礼,一辈子捡破烂生活,坚持19年为贫困学子捐款35万元。白方礼老人和王留军一样,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多高的理想和目标,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只有一个朴素的念头,就是感恩社会,让弱者能够享受到社会的温暖。我突然明白,王留军、白方礼他们就是这个社会的一束光,他们有澎湃的热情,有炽热的爱,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不经意的转身、回首之时,就能发现他们、感受他们。
在岁月的长河中,王留军到了航行的方向,这个把爱洒向社会的汉子,也得到了社会丰厚的汇报。“河南好人”“三门峡市道德模范”“最美仰韶人”“河南省残联先进个人”等一系列荣誉纷至沓来,在荣誉面前,王留军很淡然,他说:“我能做的,就是继续帮助别人,做好公益,这样我才能快乐,才能安心。”
154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