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打破高职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孤岛效应”,需要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教学中,以实现课程思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燎原效应”,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类课程改革也进入了新的发展节点。本文结合高职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课程的特点,对其专业课程思政的发展进行了梳理,总结了该专业内容多样性、运用灵活性、融入方法多样性的特点。
关键词:课程思政;城市轨道交通类课程;教学策略
交通出行是人们生活的保障,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整个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如火如荼,运营里程和客运量稳居世界第一,世界前十运营里程城市我国占据6席。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轨道交通行业,国家越来越重视培养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高校学生是未来就业的主力军。课程思政,能够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更感兴趣,更好地与职业精神结合。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及课程简介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面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轨道交通企业发展需要,具有事业心、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精神,较强的组织与协调能力,从事客运站务管理、票务管理、客运组织、行车组织、乘务管理、安全管理、运营调度等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其核心课程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讯系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实务等。
轨道交通专业二、思政教育对城市轨道交通类课程教学的影响
专业课程加强课程思政,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学习更加地感兴趣,也能让老师的上课内容变得更加的充实,让学生的知识面变得更加的宽广,让教学内容更加有温度。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内容会感觉枯燥,老师把思政的内容加入进来,能让学生更加喜欢上专业课。有时候老师在讲专业知识的时候,比如老师在上《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的时候,它是一个比较基础的学科,学生要通过对它的学习,知道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个情况,也能让学生做好学习其他课程的准备,让学生先大致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有个了解。因为都是一些偏向理论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无聊,老师加入一些思政知识,如讲轨道交通的发
展史,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史讲解,增强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之情,设备的国产化进程,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城市轨道交通类课程思政的教学思路
1.提高老师的思政与专业知识结合能力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参与者,要想提高课程思政的效果,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思政水平,与专业课程的结合能力。以前,专业课程教师在课堂上更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部分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知之甚少,不知道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随着国家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师们只有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才能使得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教师参加相关的组织培训学习,提高政治素养,与专业的知识点有机结合[1]。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教师去企业交流学习,学习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宣传企业优秀员工案例,对学生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2.厚植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
近些年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源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随着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从追随者变成领路人,从进口到出口,国产化设备的占有率不断提高,尤其是动车组,不断刷新世界最高车速纪录,平稳性和可靠性都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均体现我国的科技创新和发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还可在他们心灵深处培育责任感,激起他们的民族情愫,增强民族自豪感,厚植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
2.将工匠精神引入教学
李克强总理说过“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行业致力于高质量的服务和严谨的工作,保证运营安全。教学中引入全国劳模张希海的故事,他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先后参建二十余条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每一条道路建设过程中,他都努力付出、不留遗憾,这一条条参建道路也逐渐铺成他扎实的职业之路。他积极组织项目人员安全开展岗前教育培训,定
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度,督促现场安全生产措施、施工质量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隐患,为项目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3.将职业素养贯穿教学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工作岗位,将人文关怀、应急处理、职业形象等穿成思政主线,展示施仁爱、重安全、立形象的主题,以儒家文化为基础,践行服务至上的职业精神,通过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使课程内容更有广度、课堂氛围更有温度、思政教育更有力度,课内将劳动、规范、安全、仁爱、服务、自信等职业素养融入学习活动,课后通过分享学习心得和成长体会,实现思政教育的全员融入、全过程融合及全方位融通。运营过程中投诉和重大安全事故通常是由于工作人员的粗心大意、对待工作态度不端正、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工作人员责任心不足、国家主人翁责任感不强等原因造成的,而员工职业道德的建立与培养的黄金期是大学生活,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的时间、精力充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职业观仍处于建立健全阶段,通过正确的培养,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五、结语
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大平台,更是价值引领的主阵地,因此,专业课课程思政地位日益凸显,尤其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已然成为高校教书育人的常态化模式。教师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探讨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然后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学到更多。通过在专业课程中教授学生爱国主义和认真负责的精神,可以极大地帮助学生未来的生活,更好地为轨道交通行业服务。
参考文献:
[1]郑树彬,户国.城市轨道交通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09) 36-37.
[2]唐海风.课程思政:高职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径[J].科技风. 2018(35)38.
[3]路晓鹏,王一博,魏秀琴.思政元素融入城市轨道交通类课程的教学策略探讨[J].时代汽车.2022(11):61-63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