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典型案例一一推行订单培养,输
出专业人才
轨道交通专业一、实施背景
职业技术学院与市轨道公司自20135月签订“关于联合申报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及联合办学的协议”后,面对轨道交通领域人才紧缺的局面,无法满足地铁运营后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双方签订协议从2016年开始连续3年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涵盖城轨专业的5个专业。
二、主要目标
通过订单式培养,为市轨道公司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地铁运营后人才需求并为省轨道交通行业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撑。
三、实施过程
1.订单班组建过程
201412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申报成功,同年专业获批“省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于20159月开始招生,至2018年专业学生已达491名(在校生410人)专业与市轨道公司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至今已经签订了三年订单培养协议,2016年订单生95名,2017年订单生288名,2018年订单生238人,其中16级、17级学生已经毕业,就职于地铁。
2.教学计划的合理安排
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承担城轨专业5个订单专业,分别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驾驶方向、检修方向)、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专业、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专业(通信方向、信号方向)。
学院严格执行5个订单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同时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建设进行大量调研和专业建设规划,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中铁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有限公司直接参与订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及课程体系编写,把企业对学生的要求直接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
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订单学生的学习过程情况,地铁和学校不定期进行师资交流和学生交流。一方面,地铁邀请行业专家和一线技术人员来校为师生作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学术报告,扩展学生知识面,紧跟轨道交通最新动态;另一方面,专业教师也为地铁员工进行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培训,双方各取所需,相得益彰。
3.加强实践式教学
为满足学生专业技能实训,学院积极建设和完善校内实训条件,与市轨道公司紧密合作,共同建设了城市轨道培训基地,涵盖专业“运行仿真实训室”、“票务实训室”“车门与安全门实训室”、“FAS及气体灭火水消防实训室”、“通风空调实训室”等14个实训室,满足了学生专业实训需求。在建设实训基地的同时,充分发展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了四个长期合作的轨道交通校外实训基地。地铁一线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参与实训课程教学。
4.进行地铁志愿者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
城轨专业学生连续两年参加了地铁二号线志愿者服务活动。志愿者分为自动售票机引导岗、闸机引导岗、排队候车引导岗、扶梯乘坐引导岗、爱心服务台引导岗(大南门站试点)。
5.班级的有效管理
为了适应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对我院“准员工”的要求,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素质,从2017年至2020年,学院聘请军事教官对订单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对学生一天的生活、纪律和学习作了要求,从起床、跑操、整理内务,到仪容仪表、礼仪礼貌、出入校门、请销假制度、晚自习、上课及就寝等有着一套较为严格的考核制度,准军事化的管理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
四、保障条件
1.政策保障
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制定和修改委员会的章程;拟订招生计划,确定招生标准及
规模;进行专业调研,研究修订实施性专业教学计划,推进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构建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些生产过程深度对接的就业导向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形成学校与企业互惠互利、共赢发展的良好局面。
2.机制保障
学院方面制定《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制度,做到操作有章可循,尤其是各细节工作方面全部做到有据可依。专业教学上,组建了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学生管理上,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课程安排、日常管理以及各方面的工作,从制度、教学、管理各个方面保障订单式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3.法制保障
为了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学校以协议方式签订了《现代学徒制双导师聘任表》、《订单式合作协议》、《顶岗实习协议书》、《校外实训基地协议》等,从法制上保障学生、企业、学校的三方权益。
五、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校企双方自20135月签订“关于联合申报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及联合办学的协议”后,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主要合作内容包含订单生培养、共建实训基地、科研合作、员工培训等。具体合作成果如下:
(1)职业技术学院自2016年起承担市轨道公司8个专业方向的订单生培养和员工培训,累计培养订单生621人;
(2)20175月我院与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共同建设轨道交通培训基地合作框架协议书》,201810月市政府批准双方共建培训基地,目前实训基地正有序建设中;
(3)近年来承担了市轨道公司和中铁建设运营公司新员工培训累计达325人,合计9985人天;
(4)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研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与研究型本科院校及企业共同建立研发平台。与同济大学合作,成立“同济大学BIM研发中心”,共同为地铁建设全国首个全生命周期的地铁BIM建设项目;与轨道交通公司和北京交通大学共同成立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与轨道交通公司和北京交通大学、东北大学成立了“PHM技术研发应
用中心”,引进建立了“闻邦椿院士工作站“,努力打造具有特的、带动中西部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示范研究中心。
(5)16级、17级、18级订单班学生已毕业,已经入职地铁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为
地铁持有序的发展做有力的支撑。
六、体会与思考
L促进校企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
学校的实训设备往往落后于企业生产一线,而校企合作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提高了现有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了重复投资,也解决了学院办学经费不足的难题。
2.利于优势互补互惠,促进共同发展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生、学校和企业的“三赢”。明确了学生的就业单位,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体面就业;培养提升了学校就业声誉,带动了招生生源,扩大了学校的办
学规模。稳定地为企业输送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使学生“零距离”上岗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素质较高,节省企业培训时间,减少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缓解企业用人。
3.有效培养专业师资,优化队伍结构
由于学校师资资源的限制,学校对教师入企实践的时间和频率力度还不足,师资的培养周期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分阶段去实现培养目标。如果可能,教师可以参与企业生产并成为企业的员工。而另一方面,企业大师入校的教学时还没没有达到理想的学时。因此,下一阶段,校企双方如何有效培养专业师资是摆在眼前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