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策略
发表时间:2018-09-18T19:20:10.4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作者:李娅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同市民日常生活、工作、出行密切相关的城市轨道交通,也迎来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投资和建设热潮。
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同市民日常生活、工作、出行密切相关的城市轨道交通,也迎来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投资和建设热潮。越来越多的城市争先恐后地进入“地铁时代”,一个新兴的地铁产业正在形成。随之而来的是对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的巨大需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人才,对身体和专业素质要求高、需求数量大,而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又没有成熟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序列。因此,如何尽快培养出一支符合企业需求、专业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团队,已成为众多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问题;改善策略
1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需求量分析
轨道交通专业
进入新世纪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工作已打下良好的基础,依托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内部培训机构以及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构建了分专业、分工种的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
1.1人才的总量需求
根据《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体系建设研究报告》,从人才总量规模来看,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每公里从业人员配置参数经验值为60人/公里,按2015年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3618公里计算,从业人员总量约21.7万人。“十三五”期间,随着新线路的不断建成和投入运营,行业从业人员需求量增加,到2020年,人才需求总量预计将接近40万人。
1.2人才的结构需求
从人才结构来看,城市轨道交通从业人员总体结构按照岗位性质可分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三类。在总体结构方面,参考国内典型成熟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人员结构比例,行业内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的平均配置基本服从6%、9%、85%的结构特征。
2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城市轨道交通人才供不应求
人才缺乏主要原因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杭州、成都等新建地铁的城市,原来在地铁相关人才方面没有储备。其次,虽然北京、上海等地地铁的历史比较悠久,有一些人员储备,但是由于新的技术、车型的使用,比如自动检票机、屏蔽门等,现有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也有待提高,知识和经验都需要更新。最后轨道交通是新行业,开展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较少,设有与城市轨道交通相对应专业的高等院校不到十所。目前国内基本上没有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专业院校,专业最相近的原铁道部所属的院校从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铁道校区、兰州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到郑州、武汉、西安、广州、湖南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其铁路特有专业如铁道运输、铁道车辆、铁道工程、铁道信号、铁道电气化等招生数量严重萎缩,或者为了扩大学生就业范围而干脆合并成了宽专业,造成有些铁路特有专业根本无法招到符合专业要求的人才。尤其现在面临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时期,专业轨道交通人才出现紧缺现象在所难免。
2.2人才培养质量与培训方式陈旧的矛盾日益突出
培训质量要求高。培训质量的高低、培训效果的好坏,直接表现为员工知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员工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处理故障的能力,这决定新线开通运营水平。随着轨道交通线网不断拓展,新技术、新工艺广泛使用,各城市对新线开通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培训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加强员工理论培训的同时,更强调员工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处理突发故障能力的培训。传统培训方式的弊端。传统的培训方式主要以知识发展为导向,重视人才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了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
的培养。面对全国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设备设施、技术工艺的不断更新,传统的培训方式、实施方法和运作模式难以满足城轨人才培养的要求,传统的培训体制已无法有效支撑城轨行业人才发展战略。目前,由于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城轨人才培训标准,导致不同城轨企业培养出来的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培训质量难以保证,影响了新线的开通运营。
2.3师资“数质”欠缺,难以适应需求
企业内部培训师资主要来自企业一线优秀员工,因一线人员本身就比较紧缺,造成培训师资的紧缺;随着轨道交通新技术装备的快速发展,培训师原有的技术知识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要求,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的教师及企业内部培训师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技术知识更新。缺乏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的高水平师资制约了城市轨道交通人才队伍业务水平的提升。
3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改善策略
3.1校企合作
强化校企合作培养城轨专业、技术及技能人才通过联合办学、委托培养、订单班培养等方式,高等院校同企业结合成合作伙伴关系,高校、企业共享师资、教学设施等资源,实现高校与企业资源互补、利益共赢、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共同成立城市轨
道交通学院,合作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这种模式对高校来说,可以构建品牌,吸引招生,促进学生就业,培养直接满足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对于企业来讲,通过提前介入学生在校学习,缩短培养期,同时通过企业文化的宣导,可缓解招聘的压力。总的来说,校企合作是高校和企业共赢的人才培养方式,在一定时期将是缓解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困境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高校毕业生都很年轻,学习动力和意识相对不足,仅通过企业提前介入与学校合作培养,更多地还是知识层面的,学员比较难以积累实战经验。因此,后续在工作中的学习和培训显得更加重要。
3.2通过创新性的管理手段,促进培训与一线需求相结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为了避免授课内容与企业现场故障及技能处理所需知识技能相脱节,行业联合企业大学应采用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定期轮换”的方式,保障培训师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与员工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同时,联合企业大学还应通过课堂讲授、现场操作、跟岗实习(师徒带教)、辅导等多种培训方式,不断地保障学员培训与一线紧密衔接,不断地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3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与成熟的专业不同,在专业师资的储备方面严重不足。目前,很多高校的专业教师都是相近专业教师转行,缺乏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相关企业一线的实践经验,因此,教学团队建设迫在眉睫,要积极争取学校支持,分阶段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实践工作,丰富教师
的实践经验。
3.4企业内部培养模式
(1)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和发展中青年科技骨干队伍,培养造就专业技术带头人。努力建设专业技术骨干人才队伍。推荐一批40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具有初中级职称、在本专业发挥骨干作用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突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技术复合型的培养要求。有计划地开展关键管理岗位等上岗资格(任职资格)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对管理干部的年度考核工作。(2)加强生产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训重点的转移、培训内容的提升、培训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优化和考核鉴定的日益规范,将生产技术人员培养成为既能动脑又能动手、既掌握一定现代科学知识又具有较高操作技能的复合型职业技能人才,使得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创意和操作技能的“灰领”型技术人才成为体现企业未来发展的先导型人才,成为企业人才队伍的主体。同时,应结合建设发展,推进建设技术人员向运营管理转化,通过考核机制,实施专业培训,持续提高运营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
4结语
文章主要针对于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策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文章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对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
培养策略,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的质量,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城轨交通行业人才培养政策宣贯及校企需求对接研讨会在京召开[J].王博.城市轨道交通.2017(02)
[2]试析高职高专院校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人才的现状及发展[J].王德春.山东工业技术.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