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07-09-23
作者简介:李咏梅(1972-),女,河南西平人,西安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不能承受的梦想之重
)))5了不起的盖茨比6与5推销员之死6的悲剧主角之比较
李咏梅
(西安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摘 要:5了不起的盖茨比6与5推销员之死6中的主人公都受到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美丽诱惑,即/只要努力,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都有发财致富的可能0。这两个悲剧人物都为他们苦苦追求一生的梦想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们梦想的破灭,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普通人的命运是惊人的相似:不一样的追求,一样的悲剧。
关键词:盖茨比;推销员;梦想;悲剧
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342(2007)04-0059-04一、两部作品的创作背景
5了不起的盖茨比6(The G reat Gatsby)问世于1925年,是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 .Scott F itz gerald)的代表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不但元气未伤,还发了笔战争财,进入了一个短暂的空前繁荣时期。似乎到处都有发财的机会,/即使你破了产,也不必为金钱而担心,因为你的周围有的是充足的富源0。
[1](P21)
个人的理想
都能实现,/只要你有才华,命运就在你的掌握之
中0。[1](P69)
12月结婚好日子人们生活在一片浮华喧嚣之中,花天酒地,纵情享乐。菲茨杰拉德概括这个时期是/美国历史上最会纵乐,最绚丽的时代0。然而美国人民在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却经历着精神上的痛苦磨难。传统的道德观念遭到彻底抛弃,而新的道德观念尚未建立。正如托#斯#艾略特(T .S .E li o t)在他的著名长诗中所描述的那样:人们没有任何信念和寄托,生活在精神的/荒原0之中。菲茨杰拉德也曾在他的小说5人间天堂6里这样描述:/战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发现一切神明统统死光,所有的战争都已打完,
对人的信念完全动摇。0[2](P284)
他的代表作5了不起的盖茨比6就是反映战后这一时期的杰作。
5推销员之死6(Death of a Sales man ,1949)是美国剧作家阿瑟#密勒(A rthur M iller)的名作。它的问世在美国戏剧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战后
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初期,在美国,以麦卡锡主义为标志的法西斯恐怖主义猖獗一时。许多进步人士惨遭打击和迫害。美国戏剧界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摧残,三、四十年代初期戏剧史上的黄金时代
结束了。出现在五十年代美国戏剧舞台上的尽是一些逃避现实甚至麻痹人民的作品。然而阿瑟#密勒顶住了压力,坚持了抗议的戏剧传统。他的剧作5推销员之死6就是这样一部好作品。5推销员之死6于一九四九年第一次在美国上演的时候,美国极右势力便感觉到它的巨大威力,惊呼这是/巧妙的安置在美国大厦底下的一枚定时0。然而美国人民,甚至世界各国人民都非常喜欢它。因为它揭示了美国普通人的悲惨命运,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四、五十年代的美国,度过了经济大萧条的困难时期,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民众的自信心空前高涨,一种乐观的有着美好憧憬的美国梦悄然升温,即在所谓世界上最自由、最富裕的国家里,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就会过上好日子。然而,那些五彩斑斓的梦幻在现实面前被击得粉碎。自由和富裕只是少数人的特权,普通人的命运依旧非常悲惨。
二、不同的梦想追求
小说5了不起的盖茨比6描写了美国中西部
一个出身下层的青年盖茨比梦想通过个人奋斗获得梦想的爱情和幸福而惨遭杀害的悲剧故事。主
59
人公盖茨比正如小说的题目一样,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父亲在参加他的葬礼时对他这样评价: /吉米注定要获得成功。他总是定出一些类似这个决心的东西,,他在这个方面总是了不起。0[3](P133)杰伊#盖茨比原名詹姆士#盖茨,十七岁时他更改了名字,与父母划清了界限。他认为自己是上帝的儿子,/因此他必须为他的天父效力,为一种博大、庸俗、空虚的美服务。因此他创造了一个十七岁男孩可能创造的杰伊#盖茨比,而他对这个观念却痴心不改0。[3](P7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应征入伍,在驻地路易斯维尔城结识了年轻貌美的富家小戴西,并赢得了她的爱情。不料战后归国却发现戴西已与富家子弟汤姆#布坎南结了婚。盖茨比对戴西一往情深,梦想以金钱追回他失去的爱情和幸福。于是他不择手段地发奋赚钱,三年内成了腰缠万贯的暴发户。他特意在戴西家的对面买下了一幢豪华别墅,并举办盛大的晚会,希望引起戴西的注意。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常常独自一人来到草坪上,充满深情地眺望对面码头上的那盏绿灯。绿灯的女主人就是他人生奋斗的动力和目标。然而那盏绿灯却总是扑朔迷离,可望而不可及。这给他追求的目标蒙上了一层浪漫和虚幻的彩。相比之下,5推销员之死6的主
人公威利#洛曼的梦想和追求就平常得多,实际得多。
5推销员之死6是阿瑟#密勒所有戏剧中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一部。它与尤金#奥尼尔的5漫长的一天到黑夜6(Long Day.s Journey i n to N ight)、田纳西#威廉斯的5欲望号电车6(A Streetcar N a med Desire)一道被誉为美国戏剧史上最有名的三部悲剧。[4](P200)它的上演获得了轰动性的效果。因为剧本揭示的普通人的悲剧命运触动了观众的心弦,他们从威利#洛曼身上看到了自己或周围其他人的影子。主人公威利#洛曼是一位推销员,三十年如一日,栉风沐雨,勤勤恳恳,为老板兜售货物。他家住纽约的贫民区布鲁克林,每周星期一他驾车带着货样,去新英格兰各个城镇推销商品,星期六回家休息。如此辛苦但他毫无怨言,因为他有一个信念)))只要有人缘,肯努力,总有一天可以发大财。他曾对他的两个儿子说:/要有人缘,你就终身不愁。拿我打比方吧。我从来也用不着排队求见买主。0[5](P134)他对自己的出人头地充满信心,他梦想有朝一日能够拥有自己的商号。他有两个崇拜的偶像,一个是他的哥哥本(Ben),另一个是成功的推销员大卫#辛格曼(Dave Single man)。本十七岁时就独自一人闯荡世界,凭着个人的努力,四年后真的发迹了。本曾邀请他一块去阿拉斯加,当时他思想曾一度动摇,怀疑干推销员是否有前途。就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派克商行的大卫#辛格曼。辛格曼干推销工作,行迹遍布31个州。他只需待在家里,脚上穿着绿丝绒拖鞋,打打电话就能收到大批订单。威利从辛格曼的身上感悟到做推销员是理想中最好的职业,/因为,活到八十四岁,还能去二三十个城市,拿起电话机,就有那么多的各种各样的人记得他,喜欢他,帮助他,有什么能比这更叫人称心的事啊?0[
5](P183)更令他羡慕的是,辛格曼去世时有几百个推销员和买主参加他的葬礼,而且一连好几个月人们还在为他伤心。于是威利坚定了干推销员的信念。他要成为像辛格曼那样受人尊敬,晚年生活富足、安康的人。
三、梦想的破灭及原因
5了不起的盖茨比6和5推销员之死6讲述的都是主人公奋斗失败,梦想破灭的人生,都是普通人的悲剧。盖茨比和威利梦想破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及时代的因素。
盖茨比是理想主义者,他天真、浪漫、富于幻想,常常以梦想代替现实。他崇尚浪漫的爱情,满脑子都是对往昔的美好回忆,并且/他带着创造的激情投身其中,不断补充完善,以飘到眼前的一切华丽的羽毛装点它0。[3](P75)然而,当他用一切所能想到的优美线条和彩把他的理想描绘得越来越完美时,他也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了。在与戴西分别五年后再见时,盖茨比爱心依旧。他幻想让戴西去告诉汤姆,说她从未真正爱过他,以此将他们四年的夫妻生活一笔勾销。他相信往事能够再现。盖茨比沉浸在自己编织的美妙的爱情梦之中,以至于当他见到戴西的孩子时,感到非常惊讶,根本不相信那个孩子的存在。在现实面前盖茨比也有清醒的时刻,他感到戴西不理解他,这使他迷惘忧伤。在与汤姆摊牌的公开较量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未能实现赢回戴西的美梦。盖茨比虽然也意识到戴西对他的背叛,但他仍不死心。戴西开车轧死了她丈夫的,盖茨比为她承担责任,并在她家楼前为她的
安危守卫了一个通宵。第二天回到家里,他还抓住最后一线希望不放,痴痴地等戴西的电话,直到下午在游泳池里被威尔
60
逊击中为止。盖茨比的真诚和善良以及他对爱情的专注与执着令人感动,然而他一生为梦而活,实在是为此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盖茨比之所以好梦难以成真,与他选择的对象也是密切相关的。戴西并没有盖茨比想象的那么完美。实际生活中的她是一个庸俗浅薄的女人,贪图享乐是她的人生信条。与爱情相比,她更爱金钱和地位。她先是背叛了盖茨比,就在她跟汤姆结婚前夕,她收到了盖茨比的来信,嚎啕大哭,声称要解除婚约。然而她衡量的结果却使心中的天平偏离了盖茨比。第二天,/她像没事人一样就跟汤姆结了婚,连哆嗦一下都没有0。[3](P59)后来又被盖茨比的巨大财富所感动,背叛了自己的丈夫。最后为了金钱和地位她还是抛弃了盖茨比,并在车祸事件中与汤姆密谋嫁祸于盖茨比,致使盖茨比惨遭毒手。盖茨比把自己一生的梦想寄托在这样一个不忠不贞、虚伪自私的女人身上,实在是他的不幸和悲哀。
盖茨比的悲剧也是当时那个社会造成的。他只看到了上层社会的欢快与高雅,却不明白隐藏在那背后的阴险狡诈和残酷无情。他也明白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他谎称自己是有钱人家的儿子,还告诉尼克说:/我在美国长大,不过是在牛津受的教育,因为我家祖祖辈辈全在那儿
受过多年教育。这是家族的传统。0[3](P50)他的这些谎言是经不起考证的。当年他之所以急不可耐地占有戴西,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连摸她手的真正权力都没有。他不择手段地赚钱,试图跻身于上流社会,好与心中的女神地位相当。然而,总有一层无形的隔离网把他隔在上流社会之外。他所居住的西卵岛和富人居住区的东卵岛虽然只有一条窄窄的水域,却是不可跨越的。汤姆是上流社会的一分子,他公然声称他们这些人是/占统治地位的人种0。在纽约广场饭店,他嘲笑盖茨比所谓的/牛津教育0,当众侮辱他。骂他是异类,是走私贩子。戴西一看盖茨比的社会地位不稳固就又倒向了汤姆一边。阴险、狡诈、狠毒的汤姆绝不允许像盖茨比这样的人往他眼里揉沙子,他气势汹汹,伺机报复。终于他到了机会,利用车祸除掉了盖茨比。盖茨比不但没有得到戴西的爱情,反而招来了杀身之祸。他的悲剧是贫富之间的对立和冲突造成的,也是美国社会的悲剧。
5推销员之死6的主人公威利是一个普通的推销员。作为推销员,他心底的梦想就是像销售商塑造并宣传的那位德高望重的推销员辛格曼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消费体中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和信誉,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足不出户就能推销商品。显然,这是资本主义佣工制度刻意创造的一则神话,5愤怒的葡萄6中的约德一家就是这种神话的牺牲品。可悲的是威利也对此深信不疑。殊不知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社会。他的哥哥本成功的秘诀就是他懂得资本主义社会的/混凝土丛林0里生存竞争的残酷远远胜过野兽出没的原始丛林。他按丛林法则办事,抛弃一切不符合实际的幻想,所以才取得了成功。在资本主义商业社会中,资本家的眼中只有效益和利润。正如阿瑟#密勒所
言:/个人的绝对价值仅仅被看作是次要价值,远没有有效生产显得那么急需。我们最后不得不来为机器服务了。机器一定不能停,不能坏,不能弄脏,也不能被抛弃。只有人可以受伤害,能停工,能被弄脏,能被抛弃。0[6](P52)威利认识不到这一点,被/吃了橘子,扔掉皮0,最后走投无路,自杀身亡也就不足为怪了。在成千上万的美国人身上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到威利#洛曼的影子。他的悲剧也是美国社会的悲剧。
威利的悲剧也是他自身的诸多缺点造成的。他和盖茨比一样,都生活在美国梦的成功神话的幻想中,抱着那个虚幻的梦想不放,认为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总有成功的一天。成功的条件是很苛刻的,既要有好的社会环境,又要有自身的能力和各方面的素养。成功的推销员名叫辛格曼(Si n gle man))))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是明显的暗示。威利不能面对现实,他总是生活在虚幻之中,生活在过去的荣耀中。在他即将被解雇的时候,还炫耀说他在1928年碰上好年景的时候,平均一星期能挣一百七十块佣金;说他如何受到现任老板霍华德父亲的器重,连霍华德的名字都是他给起的。实际上,霍华德的父亲只是随便问他觉得这个名字怎么样。就在他做出撞车自杀的决定时,还引以为豪,认为男子汉不能两手空空的来,两手空空的去。他要用自己的生命做赌注换取放进比夫口袋里的美元。同时,还为幻想中的隆重而盛大的葬礼能重新赢回儿子的认可和崇拜而沾沾自喜。
威利也是一个骄傲和虚荣的人,他总是竭尽全力维护他的尊严。失去薪金只拿佣金的时候,
61
他向妻子隐瞒实情,向邻居查理借钱谎称是他的工资。但是他又看不起查理父子。他被解雇后,查理给他提供工作,为了虚假的尊严他拒不接受。威利总是认为自己的儿子很优秀,看不起邻居的儿子。然而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事无成,邻居的儿子伯纳德却已经成为了一名大律师。威利不仅千方百计地维护个人的自尊,而且也非常固执。他总是生活在自己构筑的幻想中,不考虑实际情况。他很会做水泥活,却不肯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作为推销员,他一生奔波到头来却弄得生不如死,落了个走投无路的下场。邻居查理说的好:/威利是推销员。对一个推销员来说,生活是没有最低保证的,,他是一个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人。0[5](P243)因此他必须有一个支撑他生活下去的梦想,一旦梦想破灭,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威利奋斗一生不但没能实现自己追求的梦想,境况反而更糟;他寄予厚望的两个儿子也都碌碌无为,毫无前途可言。无奈之下,心力交瘁、年老失业的威利选择了一种他认为有价值的死,即以自杀获得的保险金作为留给儿子继续追求美国梦的资本。他的妻子林达欲哭无泪,她想来想去就是弄不明白威利为什么要那么做来结束生命,因为他们已经把最后一期的房款付清了。这就回应开头威利所说的:/为了付清房金干了一辈子,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可里面没有人来住。0[5](P113-P114)威利#洛曼的悲剧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缩影。他的悲剧是社会制度和个人缺点二者合力的必然结果。比夫在威利的葬礼上这样说:/他的梦想不对头。完完全全不对头。0[5](P243)他不应该抱着那个虚幻的梦想,一梦不醒。
四、结语
盖茨比和威利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都深信美国梦的成功神话,并在这个神话的激励下,带着各自的幻想盲目追求着不切合实际的理想。他们漫无止境地奋力拼搏着,将希望和梦想寄托在未来。然而幻想和现实大相径庭,如同两条平行线,永远也无法合二为一。盖茨比和威利没有意识到他们梦想的代价之重,是他们难以承受的。他们辛苦一生,奋力拼搏的结果不但没有使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反而为此搭上了性命。
参考文献:
[1]F itz gera l d,F.Scott.The Crack U p[M].New York:
Ed mund wilson,1945.
[2]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0.
[3]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M].贾文浩,贾文渊,
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
[4]张耘.现代西方戏剧家名著选评[M].北京:外语教
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阿瑟#密勒.阿瑟#密勒剧作选[M].陈良廷,译.上
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6]阿瑟#密勒.阿瑟#密勒论戏剧[M].郭继德等,译.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王菊芹]
The Unbearab le H eaviness of the Drea m
)))The Compar ison of the T ragic H eroes between
The G reat G atsby and Death of a Sa lesm an
LI Yong-me i
(S c hool o f H u ma nities and Ar ts,Xi'an Un i ver sit y o f T echnology,X i'an710048,Shaa nxi,Ch i na)
Ab stra ct:The t w o heroes i n The G reat Gatsby and Death of a Sa les m an are attracted by t h e beautif ul te mptations:÷If working hard,everyone has opportun ities to succeed;and everyone can make a great f ortune.ùThr 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isillusionment of t h e ir drea ms,the key poi n t illustra tes that i n the cap ita list society of de moralization and ab i d i n g by the la w of the j u ngle,the f ate of t h e ord i n ary people i s si m ilar,na me l y,the different pursui,t the sa me tragedy.
K ey words:Gatsby;sa l e s man;drea m;tragedy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