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4-055-01
摘 要 我国小额信贷发展还处在探索期,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小额信贷现状进行剖析,并提出其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中国 小额信贷 可持续
一、小额信贷国际模式
(一)gb模式
gb模式是一种非政府组织模式。资金来源主要由政府、国际组织及银行成员自身储蓄构成,因而在创立之初,可保证其以较低利率放贷依然维持机构的持续运营。“小组+中心+银行工作人员”信贷制度的实施使借贷者的信息状况能被银行工作人员较好把握,对于解决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大有益处,邮政小额贷款条件从而降低不良贷款发生的可能性。
(二)bri模式
bri是制度主义小额信贷模式的代表,它将一般银行的商业性与扶持农村低收入农户的政策性有机结合。较低的贷款额度很好地满足了印度尼西亚大量存在的贫困人口及中小型企业的借贷需求。更重要的在于,政府宽松的政策与审慎的监管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二、我国小额信贷现状
我国现阶段小额贷款组织有九类,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比如像淡马锡—带有盈利性但同时具有社会性主要服务乡镇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及村镇银行的小额信贷较有市场前景。农村小额信贷机构不断发展演变无疑是金融服务于“三农”的创新结果,但依然存在很多因素制约其可持续发展:
1.信用危及。现我国小额信贷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就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而言,除淡马锡以外的其他小额贷款公司在我国尚不能利用人行征信系统用户信用信息,政府也未设立专门的征信机构为该类小额信贷组织提供信用信息,使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贷款难的现象。又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保障机制等,大大限制我国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外加上乡镇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缺乏,使得小额贷款难上加难。
2.资金供需失衡。我国农村小额贷款组织的资金来源大多依靠外部资金注入,且小额信贷机构的财务自理能力较弱,政府对非政府组织开办的小额信贷机构扶持力度不够等,都使得小额信贷由于可持续资金来源的缺乏而供给减少。又由于资本市场等直接融资手段尚未成为我国各类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缺乏,单一的融资渠道不利于吸收闲置资金,加剧农村小额信贷资金的供求失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