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一流本科护理专业建设——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
丁亚萍崔焱
[摘要]建设一流专业是培养一流人才的保障和做强一流本科教育的基础。该文以南京医
科大学护理学专业为例,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式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和教学管理等方面介绍一流专业建设的举措与成效,并提出持续改进的方向,以期为相关专
业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教育,护理,学士;课程;教学方法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first-class nursing specialty:taking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DING Ya-ping,CUI Yan
[Abstract]It is the guarantee of the cultivating first-class talents and the foundation of
strengthening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o construct the first-class major.This
本文作者:丁亚萍article will take the nursing major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mainly introduce the measures and results of the first-class major construction including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teaching mode reform,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management.Then we put forward the direction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elated majors.
[Key words]Education,Nursing,Baccalaureate;Curriculum;Teaching Methods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兀,是建设咼水平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⑴。如何结合国家需求和学校特,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是高等学校持续探索的时代命题。南京医科大学是一所部委省共建的省属重点高校,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完善专业负责人制度和建设标准,持续推进本科教育振兴“十强化十提升”战略,创设“五新”教学工程,将一流专业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抓手。我校的高等护理教育始于1980年,1985年创建护理学系、开办本科护理教育,是全国首批恢复护理本科教育的院校之一。护理学专业在“大健康、大医学”背景下,始终以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的一流专业为目标,着力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体系,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和教育教学创新,形成了鲜明的人才培养特,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2019年护理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D0I:10.3761/j.issn.1672-9234.2021.05.005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南京医科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2020年专项招标立项项目
作者单位:211166南京市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丁亚萍:女,硕士,副教授,E-mail:***************
通信作者:崔焱,E-mail:*************
2020-10-31收稿1基于H O PE理念,构建野贯穿、衔接、整合”的课程体系
基于学校“人文导向(Humanity-oriented& Holistic medical education,H)、结果导向(Outcome &Objective-based education,。)、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Problem&Practice-based learning,P)A循证导向(Evidence-based education&Evaluation,E)”的HOPE育人理念[2],根据2018年《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3暂和以核心胜任力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目标,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推动基础与临床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护理与人文融合、护理与预防融合,注重护理人文精神的培养和熏陶,加强科学精神和科研思维培养,丰富第二课堂,建成方向明确、相关性强、循序渐进的4个课程和辅修方向课程,提升学生促进健康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1.1优化重组,构建专业基础课程
根据学科内在联系和规律,删减原有培养方案中高等数学、基础化学、医用物理学等课程;整合课程内容,将寄生虫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整合为病原免疫学,将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整合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将医学基础课程由原来的16门829学时调整为11门643学时,并加强专业教学内容的渗透和融通[4]遥以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原免疫
Chin J Nurs Educ,May2021,Vol18,No.5
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6门医学基础核心课程和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2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构成护理学专业基础课程。通过优化重组,厚基础、强理论、重实用,夯实护理专业的基础知识体系,强调结合护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需要。
1.2紧贴临床,构建专科护理课程
紧密结合专业需求和临床特点,按照专业课“精”、实践性“强”的原则,建成包括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精神病护理学、康复护理学、社区护理学9门核心课程的专科护理课程。关注护理对象的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加强专科护理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提升学生解决实际护理问题的能力,满足临床和社区护理的需要。
1.3提升素养,构建人文护理课程
增加人文社科通识课程比例,从原来的28.65%增加到36.26%。将护理伦理学与医学法律基础整合为护理伦理与法律,加强人文科学与护理学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咱4],建成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为基础,融合护理伦理与法律、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心理学、医患沟通学、护理人文与礼仪6门课程的人文护理课程。引领学生树立现代医学人文精神,秉承“博学慎行明德兼爱”的学院院训,培养学生初步的管理能力、教学能力、交流沟通和协作能力,提升护理人文修养。
1.4突出整合,构建特综合课程
强化社会服务和科研素养,开设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医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预防保健知识的整合性、创新性、跨专业课程。建成包括护理研究、综合护理实践、卫生学、老年健康照护、“We Care”跨专业合作能力培养等课程的特综合课程,开设21门有助于体现护理人文精神、临床护理进展和发展学生个性的专业选修课,如婚姻家庭文化与法律、只有医生知道的妇产科故事、临床事故案例分析与智慧医疗、神奇的植物营养素、高级护理实践与症状管理等。组建兴趣小组,开设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咱5]。
1.5顺应需求,构建辅修方向课程
深化供给侧改革,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开设辅修方向课程,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自愿参加,提高护理本科生专科护理的胜任力咱6]。学
Chin J Nurs Educ,May2021,Vol18,No.5院联合附属医院、康复学院发挥各自优势特,强化护教协同,开设母婴护理、老年护理、助产、重症护理、肿瘤护理、康复护理6个特辅修方向,每个方向按5~7个互相衔接的课程模块建成课程,拓宽人才培养路径,提升学生专科护理能力。如老年护理辅修方向,建有慢性疾病管理、老年综合评估、机构养老照护、居家护理实践、老年护理科研实践5个课程模块,紧密结合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和医疗保健事业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对老年人及家庭实施整体护理、长期照护及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以及解决老年照护相关问题的科研能力。
国家特专业是啥意思
2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推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改革
以护理专业课程建设为抓手,探索建立以医学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医学教育典范,激发课堂教学活力,加强课程育人;以“兴趣、引导、互动”为主要特征,以“自主学习、师生互动”为主要形式,建立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虚拟与现实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学习)新模式;建设基于共同问题、同伴互助、知识共建、资源共享的自主学习平台和学习社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2.1减少“灌输式”讲解,采用启发互动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方式通常会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7]o减少“讲解一接受式”教学时数[2],强化主要课程和核心知识的“教师少讲精讲、学生多练勤思”,以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辅以问题导向学习、探究式学习、案例式学习、优化小组学习等方式,呈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他们自己去主动获取知识、敞开探究思路,从而使其提出不同意见,得出不同结论。学生可独自解决问题,也可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可以在课堂上解决,也可以延伸到课外解决。
2.2丰富信息化资源,助力混合式教与学
实现信息技术和教学方法的同步更新,强化师生交互性的信息化资源,将信息技术渗透于课程结构、形式、内容中。所有护理学专业课程均建有同名网络课程,综合护理实践获评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创建江苏省精品在线课程一儿童居家护理,建成校优秀网络课程8门,建立融合传统教材、
数字资源和自我学习监测系统的立体化学习资源;搭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自建并引进专业课程题库。采用翻转课堂、跨专业教学、体验性学习等多种方法[8],形成虚实结合的、具有明确目标和清晰思路的混合式教学与学习过程。
2.3综合多元化手段,构建以“学”为中心的学习社区
实施贴近临床的多元化教学手段。课堂内通过综合案例设计和模拟教学,采用团队学习、角扮演、情景演练等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思维,学生从简单重复转向独立思考,单纯模拟转向综合分析,被动接受转向自主设计,实现基于知识传递和技能培训的教学过程转变为提升高阶思维和临床能力的学习过程;课堂外通过网络平台、开放实验室、技能竞赛、科研活动、志愿服务等构建深层次个性化学习社区,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脚手架”,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突出以“学”为中心,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3以胜任力培养为目标,构建递进式贯通式实践教学体系
护理实践教学是护理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呵。强化前期基础实验“实战式”“情景式”训练,增加综合性及自主设计性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设计和创新能力;将“初级临床实践”纳入基础课程,以早期接触临床,了解临床护理工作程序、方法和技术。加强专科护理的见习、实习等临床实践教学的内涵建设、考核评价和质量监控,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建立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校院一体、融会贯通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10]。
3.1优化教学设计,建立递进式多模块的基础实验教学体系
我校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立了与基础理论课既相互衔接又相对独立的适合护理学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注重递进式、多模块,保留基础性、入门性、规范性的经典实验,强调“三基”训练;强化以疾病为中心的综合性实验,结合临床案例强调教学内容的整合性;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导师制度,设立科研专项基金,开展科研训练;应用学校自主研发的医学虚拟人系统,开展自设计实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2整合优质资源,建成“三层次五融合”护理实践教学平台
依托护理学国家特专业、中央地方共建实验教学中心、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学校医学模拟教育中心,设计开发“V・Care-临床护理能力训练虚拟人”,建成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车祸致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院内监护[11]o统合各类实践课程,建成以73项单项技能训练为基础、22项综合设计型实验为主体、23项研究型实验为提高的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人文护理、虚拟仿真综合实训和特社会护理服务”5个融合共享、多元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化自主学习实践教学平台,将临床护理能力的培养贯穿全过程。开展特化开放性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创立“微天使夕阳护航”志愿服务品牌,南丁格尔养老照护志愿团队多次获团中央表彰,建成江苏省省级“青年学习社”。
3.3深化院院融合,创建全程递进式护理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整合临床优质护理资源,学院在附属医院、教学医院成立17个临床护理教研室,在省内外设立29个临床实习教学基地和20个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基地,实行以学院为中心、多院区合作的“一年级初步体验临床一二年级早期接触临床一三年级反复接触临床一四年级深度沉浸临床”的全程递进式培养模式。强调临床导向式教育,设置参与式、体验式早期临床课程,开设新生PBL研讨课,设置新生临床体验课,早期观摩临床实践并参与门诊导医;基于真实案例,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借助仿真练习、床边查房、人文观察、护理操作技能训练、OSCE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整体护理能力。
4教学科研并重,推进学科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师发展
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师。学院建立健全护理师资管理制度与长效发展机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重视“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注重创新”,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4.1树立良好师德师风,建设作风过硬的教师队伍
师德师风建设是影响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Chin J Nurs Educ,May2021,Vol18,No.5
的关键因素。学校成立“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二级单位党风廉政建设体系。学院采取经常性教育与集中性教育相结合,严格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加强师德师风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并在岗位聘用、各类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关注教师心理健康,营造融洽、温馨、凝心聚力、积极进取的磁性工作环境。通过建设,现有全国“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全国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江苏省“十佳青年志愿者”等先进典型;教师团队获评“江苏省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4.2坚持教学科研并重,推进教学团队和创新团队融合
我校护理学科是全国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江苏省优势学科、“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依托学科优势资源,学院以专业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为主导,启动“人才强院战略”,打造教学团队和创新团队的交叉融合。外引内培相结合,面向国内外招聘引进优秀高层次人才,引进青年拔尖人才1名,境内
外兼聘教授5名,校内互聘教授2名。形成以“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人文护理、特综合护理”为核心的4个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和以“慢性病的临床与社区护理、围术期康复与肿瘤护理、老年照护与生活质量研究、护理心理与人文研究、儿童健康与妇女保健”为研究方向的5个创新团队。深化医教协同,强化临床实践教学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提升临床护理教学水平。成立护理学研究中心,鼓励科研反哺教学,推动学院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整体发展。高级职称教师为本科生授课率达100%,获“江苏省医学创新团队”,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4.3创新培养激励工程,分类助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
围绕“强化教师发展激励,提升教书育人动力”,学校设计“新动能教师发展激励工程”,鼓励广大教师奠定“以本为本”的教学中心地位。出台基层教学组织和教学团队建设方案;加大教师教学培训深度;完善间接(激励性)教学工作量核算方法;出台职称晋升教学特别推荐程序;举办教学创新大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组建学院青年教师联合会,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和专任教师临床实践制度,按照基础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提升、重点培育
Chin J Nurs Educ,May2021,Vol18,No.5和领军团队支持4个培养成长阶段,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育与支持。近5年2名教师被学校评聘为教学特别推荐教授(全校共5名);新增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校优秀中青年学科(学术)带头人等5名,获各类教学比赛奖励20余项遥
5完善制度,建立培养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改革学业评价方式,加强过程性评价和终末性评价结合。让“学生忙起来,效果实起来,让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1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加强全教学过程的教学质量保障
创新发展护理学专业基层教学组织架构,形成“学院一学系一教研室一课程负责人”的基层教学管理模式。完善跟踪全教学过程的检查制度,建立由教师(专家、督导、行政管理人员等)、学生(在校生、实习生、毕业生)、第三方评价机构(用人单位、教学医院等)组成的教学质量管理队伍。教学管理系统包括基层反馈、过程监控和顶层监控3个子系统,基层反馈采用学校教务系统的网上评教制度和学生信息员制度;过程监控包括中期教学检查、实习中期教学检查、教学基本状态信息上报等;顶层监控是依托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和领导的综合监控与指导遥运用PDCA管理手段,制订信息反馈流程,做到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全方位督管,以确保教学质量保障系统运行有效[12]遥护理专业的教学管理因为严谨、认真、踏实,不用扬鞭自奋蹄,获得了学校常规教学检查中“免检”的特殊待遇。
5.2完善学业评价制度,整合多样化考核评价方式
贯彻落实学校有关学生学业评价管理制度的教学文件,完善护理学专业学生学业评价相关的测评系统,保障护理教学的质量。建立了覆盖所有课程的分阶段、多样化、持续性评价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和即时性反馈。丰富成绩评定的评价主体,除任课教师自评,还引入标准化病人,学生自评他评相
结合的评分方式。学业评价内容多元,学生的主要学习活动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线上还是线下、基础实验还是临床实践,均有记录及反馈,形成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6小结
护理学专业建设是高等护理教育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内容,是体现护理人才培养特、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性任务。本文主要结合专业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教学管理等几方面介绍了我校护理学专业建设的具体做法。目前本专业还缺乏具备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和教学名师,尚未建立强大的教学团队;信息化资源建设及平台对专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尚未完全凸显。
今后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坚持立德树人,凸显专业优势和特,锻长板补短板;筑巢引凤,推进高层次顶尖人才的柔性引进与有效使用;促进临床兼职教师与学院专任教师协调发展、协同育人,保证人才培养理念的同频共振和人才质量标准的同质等效;培育一流课程、建设跨专业课程、引进国际课程,开发虚拟仿真实践教学项目和跨专业模拟教学实训项目,建设基于多模态数据的智慧实验室;对照一流专业建设标准,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以培养胜任力导向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为目标,不断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的意见[EB/OL].(2018-10-17).v/srcsite/ 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2]喻荣彬,李茜,高兴亚,等.南京医科大学基于HOPE理念和
I-CARE模式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医学教育管理,2018,
4(1):1-5,10.
Yu RB,Li Q,Gao XY,et al.Const ruction of medical talents training system based on HOPE idea and I-CARE model in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J].Med Edu Mgt,2018,4(1):1-5,10.
[3]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
学质量国家标准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Higher Education Steering Committee of the Ministry of Edu­
cation.Nat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ing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
.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18.
[4]崔焱,林征,许勤,等•护理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
践[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32-334.
Cui Y,Lin Z,Xu Q,et al.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raining mode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alents[J].Acta Univ Med Nanjing Soc Sci,2004(4):332-334.[5]宫建美,杜建时,韩冬梅•我国本科护理专业课程模式教学改革
的研究进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3):71-72.
Gong JM,Du JS,Han DM.The progress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 curriculum model in China [J].China High Med Educ,2020(3):71-72.
[6]陶明芬,李远珍,陶秀彬等•“通专结合”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
建及实践—
—以血液净化护理辅修方向为例[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0,18(2):126-128.
Tao MF,Li YZ,Tao XB,et al.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nursing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combination of generality curriculum with specialty curriculum”:taking blood purification nursing as a minor as an example[J].Chin J Geriatr Care, 2020,18(2):126-128
[7]顾乐盈•应用型本科高校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探讨
[J].教育教学论坛,2020(53):184-186.
Gu LY.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nursing talent training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J].Education Teach­ing Forum,2020(53):184-186.
[8]朱姝芹,林征,孙国珍,等•基于体验式学习的综合护理实践课
程的设计与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8,33(20):71-73,85.
Zhu SQ,Lin Z,Sun GZ,et al.Designed and implement of an experiential learning based comprehensive nursing practice course[J].J Nurs Sci,2018,33(20):71-73,85.
[9]张凤,史亚琴,郭瑜洁,等•以专业认证为契机加强护理实践教
学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7):500-503.
Zhang F,Shi YQ,Guo YJ,et al.Enhancing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J].Chin J Nurs Educ,2016,13(7):500-503.
[10]肖惠敏,姜小鹰,李红,等•全程化递进式“四位一体”护理实践
教学体系的创建与实施[J].中华护理教育,2019,16(1):31-34.
Xiao HM,Jiang XY,Li H,et al.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n integrated step-by-step nursing practical teaching pro-
gram[J].Chin J Nurs Educ,2019,16(1):31-34.
[11]羊洋,朱姝芹,董玲,等•急危重症护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设计
与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20,17(3):211-215.
Yang Y,Zhu SQ,Dong L,et al.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
virtual reality simulation project for 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J].Chin J Nurs Educ,2020,17(3):211-215. [12]丁晓彤,丁亚萍,林玉华,等•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学线上课程
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20,17(11):1010-1013.
Ding XT,Ding YP,Lin YH,et al.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online nursing courses[J].Chin J Nurs Educ,2020,17(11):
1010-1013.
(本文编辑李晓宁) Chin J Nurs Educ,May2021,Vol18,No.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