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2021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Forum
ⅠZHUANYEJIANSHE YU JIAOXUEGAIGE Ⅰ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Ⅰ
一、地方性本科院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目标
要求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对地方性本科院校来说是一项崭新的研究内容,需要围绕教育部确立的一流专业“充实内涵、注重应用、扶优强特、争创一流”的基本建设思路,从自身条件出发,力求走专业特发展的一流专业建设道路[1]。
(一)专业要定位鲜明
服务地方经济是地方性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使命所在,地方性院校一流本科专业需要紧密围绕本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结合本校办学宗旨、发展理念和自身条件,确立一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规范专业管理
地方性院校要对标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的相关要求,打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亮点,建立立体化的人才培养监督和评估体系,规范专业教学管理秩序,增强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及处理能力,提高专业管理效率。
(三)以改革成效开创新局面
地方性院校要充分认识行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特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以新的理念和方法推进新工科、新文科等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一流专业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流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重在建立规范的师资激
励制度和基层教学组织,地方性院校要把科研和教
学两个重要的环节结合起来,培育出的一流专业建设带头人,形成合理的师资结构,形成一支具有较高整体综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
(五)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地方性院校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培养理念,建构理论和实践、实训综合的教学体系,强化“双创”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和动力,提升学生的行业服务素质、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保证社会对专业人才有较高的满意度。
二、地方性本科院校推进一流专业建设的难点剖析
(一)专业短期投入较大,建设缺乏持续性地方性院校建设一流专业离不开国家和省(区)政府的大力投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梧州学院商学院本科史最悠久、招生规模最大的专业,已完成国家级特专业建设点、自治区级优势特专业建设点建设,专业基础深厚。
(二)过度偏重外延建设,专业内涵建设欠缺专业外延建设主要指硬件方面的建设,在地方性院校的初步建设阶段,通过专业外延建设可以短时间内提升办学硬件条件,满足学校粗放型发展的需要,一流专业内涵的建设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梧州学院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过了十一年的特专业建设,需要从凸显办学理念和特、强
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难点及解决思路
——
—以梧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魏格坤
摘要:
“双万计划”的实施给地方性本科院校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如何结合自身条件建设
具有区域特的一流专业,满足地方经济高端人才需求,是当前地方性院校建设一流本科专业的难题。从梧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自治区一流专业的现实问题出发,提出了多维度多元协同打造一流专业核心竞争力、实施学科-专业-课程立体化建设、整体协调优化打造一流专业师资队伍、构建体系化的一流课程规划和标准等建设思路。
关键词:地方性院校;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
注:本文系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国际化综合改革实践与反思”
(2020JGB368);梧州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资助项目“‘一带一路’建设
背景下梧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Wyjg2019B028)研究成果。
61
Ⅰ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ⅠZHUANYEJIANSHE YU JIAOXUEGAIGEⅠ
化优势学科支撑、提升团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加强专业文化塑造等方面着手。
(三)注重外来人才引进,忽视内部师资培养
一流专业建设离不开高端人才的参与,要发挥高端人才的积极引领作用[3]。近年来一些地方性院校高度重视高端人才引进。梧州学院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当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占现有专业教师团队总人数一半以上,教师的平均年龄超过35岁。忽视充分发挥自有人才的优势、后备人才储备不足的现象,从长远来看势必会影响一流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一流课程建设相对滞后,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
依据“双万计划”中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院校要实现一流课程建设全覆盖,需要从课程目标设立、教学内容优化、科学组织实施、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总体课程体系的建设和规划。梧州学院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中目前进出口贸易实训、跨境电子商务基础、跨境电子商务多平台运营等在线课程及金课建设还处于初步阶段,缺乏新理念的引领,目标导向不够明确,对标一流课程规划,课程内容设计和课程目标效果的完成度还有较大差距。
三、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的主要思路
(一)加强多维协同育人,培育专业核心竞争力
一流专业建设是一流学科、一流大学建设的基石[4],当前地方性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学校需要调整专业建设理念,实现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除了落实相关部门对地方性院校的支持政策外,学校可以通过交流合作、协同培养等方式充分加强省区之间的联系,实现与内部的协同发展,提高自身的学术生产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在政策的引导下,地方企业提供资金保障,多维协同、多元主体共同解决一流专业缺乏长期发展资金支持的窘境,实现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对科技、资金、人才等多方面资源的协同共享。学校要通过项目打包合作方式,将企业市场运作资源、先进硬件设备与高校高质量人才的智力支撑结合起来,研究成果由企业进行应用实践,实现地方性院校一流专业建设所要求的良好成果转化率和社会服务功能。
(二)实施学科-专业-课程立体化建设,夯实一流专业内涵建设
要解决一流专业建设由粗放型向内涵型的转变,需要构建学科—专业—课程的立体化建设体系,针对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两张皮”、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两张皮”的突出问题,以学科建设带动教学改革,通过学科的内涵建设,提高专业定位精准度,构建课程标准,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引领作用。另外,核心课程建设管理的科学性与实施步骤、框架需要调整到与专业发展同一条轨道上,确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务实型实践实训环节,从而形成具有地方院校一流专业特的立体化体系,提升地方性一流本科专业内涵。
(三)优化人才结构,打造一流专业师资队伍
专业布局、专业方向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选择依据,专业发展过程的实质是教师队伍质量提高的过程,培养优秀的专业带头人是专业建设的关键和核心环节。地方性本科院校受学术氛围、工作环境、薪酬待遇等条件的限制,引进高端人才难,留住高端人才更难,故而,注重高水平的学科专业人才梯队培养,通过多样化的项目形式投入人才培养资源,科学地形成具备专业领军人物、高质量中坚力量和充足后备力量的一流专业人才团队结构。
(四)构建体系化的一流课程规划和标准,提高一流课程的贡献度
本科院校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课程理念,以建设一流课程为建设核心,从通识模块、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和专业核心模块四大模块对标一流课程建设,结合本专业发展需要开发特课程。实施课程项目化改革,调整教学内容,把原有的知识体系转化为学生能力培养体系,从教学大纲的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到以成果为导向的课程质量评价,建设与行业接轨的“桥梁课程”,明确课程教学的目标,为一流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岩.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 2017(11):4-12,17.
[2]高正艳,王战军,杨旭婷.一流专业建设达成度评价:内涵与特征[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9(2):21-24.
[3]王建华.关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兼评“双万计划”[J].重庆高教研究,2019(4):122-128.
[4]王丽荣,武鹤,孙绪杰.新时期地方本科院校一流专业课程建设标准研究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5):18-19.
作者简介:
魏格坤,梧州学院副教授、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教育。
62
国家特专业是啥意思
教育信息化论坛/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