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政府垄断经济体系的影响
陈婷
学院  专业  学号
[摘要] 20世纪前半夜的中国可谓是多灾多难,外有列强入侵,内有国共相争。在这样混乱的局面下,中国的经济发展无疑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20世纪前期及中期国民党都是中国的合法政府,因此对于国民党治下经济的研究就很能反映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国民党官僚资本的研究,以从其建立垄断经济体系到实行“法币改革”为线索,对中国经济运行情况、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展状况、社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几个方面对中国经济作了一个简单的分析,从中了解到了旧中国官僚资本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 垄断  法币改革  通货膨胀  民族资产阶级  政权性质
民国时期民国政府的垄断经济体系主要指以“蒋宋孔陈”为代表的四大家族控制的经济体系。旧中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同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国家垄断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的,经过一般垄断然后进入国家垄断。但是旧中国
的国家垄断却不是如此发展形成的。
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一般资本主义经济得不到发展,它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直接利用国家政权,一方面掠夺工农劳动众及其他小生产者,一方面压迫民族资产阶级,而直接成为国家垄断资本的。
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在1927年“四一二”举行反革命,窃取了国家政权,成为大买办、大地主的新政治代表之后,利用国家政权开始了他们的垄断资本形成之路。
这样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不是中国国民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现形式,恰好相反,这反映了中国国民经济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停滞与衰落。虽然它在旧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客观上起到过一些积极作用,但是它的消极作业更为明显。
一、统一了币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自清政府以来,国家币制混乱。在清政府末期,银两、制钱、铜元以及“官票”、“宝钞”等各种货币同时流通;在民国初年,因为军阀混战、地方势力割据、币制更加紊乱。北洋政府在19142月颁布了《国币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废除银两,统一银元。但是这次改革并
未起到效果,而且国家银行、省及地方银行、私营银行和外国银行都可以发行货币,国家币制十分混乱。
1933113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民国廿四年十一月实施新货币政策命令及章程》,开始在全国实行法币改革。
主要内容如下:
1、自193511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 19362月,中国兆民银行发行之钞票亦视同法币)。所有定量、纳税及一切公私 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
2、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以外,曾经财政部核准发行之银行钞票,现在流 通者,准其照常行使,但以现行流通总额为限,不得增发,逐渐以中央银行钞票换回。
3、设发行准备委员会管理法币准备金之保管及其发行收换事宜。
4、凡银栈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 等类者,交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其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
国民党的四大家族是5、旧有以银币单位订立之契约,应各照原定数额于到期之日概以法币结算收 付之。
6、为使法币对外汇价按照目前价格稳定起见,应由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 无限制买卖外汇。
通过币制改革结束了中国币制混乱的局面,但是也有相当的负面影响:
1、这次改革是符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的,那时中国的货币制度已经落后于世界,世界主流都是以信用货币代替金属货币,各国都先后取消了金本位和银本位,实行了纸币。而白银在其他国家已经成为一般商品,而且特别是美国还实施“白银政策”,高价收购白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货币改革就显得十分迫切了。
2、此次币制改革对当时的工业、农业生产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其原因在与法币的价值与银价脱离后,法币不受国际市场银价波动的影响,使得币制稳定,对国内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此外,由于币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汇率,所以还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发展。
3、通过币制改革,英美帝国主义完成了对中国货币权的控制,加强了对中国金融的控制。由于法币的价值是前期是由英镑后期是由美元来表示的,所以这就对英美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提供了方便,从而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控制。同时,在实施币制改革的过程中,外国银行还大量收购了中国的白银,国名党政府又在英美存放了大量的法币准备金,这更大大的加强了英美对中国经济的控制。
4、国通币制改革为国民党官僚资本进行经济掠夺和建立经济垄断提供了方便。国民党通过回收白银,发行不能兑现的纸币,这样就集中了全国的白银,同时,强行将各私营银行和钱庄的存银兑换成法币,这使得这些银行和钱庄失去了自己存在的支柱,最后在金融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不得不依附于四大家族。
5、最后,这次币制改革还为以后的通货膨胀奠定了基础,由于纸币只是一种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国民党政府认为既然有了印刷钞票的权力,就总是通过多印纸币来弥补财政亏损,最后导致中国经济的超级通货膨胀,经济面临崩溃。
二、 使得中国经济通货膨胀严重,面临崩溃。
分析民国垄断经济引起的通货膨胀首先得体国民党的法币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为四大家族掠夺全国财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半期,帝国主义激烈争夺世界货币霸权,美帝国主义高价收购白银并对中国威逼利诱,促使蒋介石政府废除了银本位,实现不兑现的纸币,即法币。法币本身没有含金量,它的价值由外汇来表示。最开始依附于英镑,后来又成为美元的附庸,以帝国主义的侵略性可以预见在这一货币体制下中国的黄金、白银将会大量外流,货币贬值,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不可避免。
1937——1949年民国政府法币发行量统计表
时间
法币发行额(单位:亿)
指数(19376=1
1937.6
14.4
1
1938.12
23.1
1.64
1939.12
42.9
3.04
1940.12
78.9
5058
1941.12
151
10.71
1942.12
754
53.46
1943.12
5569
394.84
1945.8
48378
3430
1947.2
6636946
470705.39
1948.8
624660000
44,302,128
1949.1
2038374000000
144565531914.89
资料来源:黄逸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论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856
在从法币政策实施至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通货膨胀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33——1939年前,这一阶段通货膨胀的速度比较缓慢,物价上涨倍数还未超过或显著超过法币的增发倍数;第二阶段是1940——19472月,这一阶段中国经济进入恶性通货膨胀阶段,物价上涨倍数超过货币增发倍数的情况年复一年的严重;第三阶段是19472——1948819日,由于内战军费开支庞大,黄金外汇大量消耗,通货膨胀速率疯长;第三阶段是1948——19495月,这一阶段法币崩溃,国民党政府发行“金圆券”,每三百万法币换一金圆券,但是十个月之后崩溃,国民政府又发行五千元和一万元券。物价一日几变,农场物物交换盛行。
在民国政府肆无忌惮的剥削之下,经济的通货膨胀由奔腾的通货膨胀转变为超级通货膨胀,经济面临崩溃。
根据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与产出效应与国民通货膨胀的实际情况有如下分析:
首先,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有利于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并
导致失业率上升。一方面,工人实际工资下降,而物价上涨,工人要求提高工资,资本家的生产积极性降低,失业因此增加;另一方面,资本家通过各种方式利用贬值的货币换取实物并在物价上涨中获取暴利,并会扩大生产与增加存货以期获取更大的利益,直到资金资金不足这些行为就会停止,银行在适当时机拒绝给资本家贷款并会提高贷款利率,因此资本家获得贷款越来越难,存货与生产规模就会缩减,最终这也会导致失业人数增加。
其次,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人民的银行储蓄因物价上涨而实际价值减少甚至消失,而银行资本家通过银行里的钱来放贷、囤积商品或套购外汇等方式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最后,通货膨胀哈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的再分配作用。一方面,政府发行的债券价值减少或消失,大量财富由人民手里转移至政府;另一方面,由于货币贬值,人民名义收入提高,因此会进入更高的纳税级别,因此他们要支付更多的钱给政府。
总体而言,在通货膨胀过程中,政府集中了全国的大部分财富,民族资产阶级也从中获利,而农民与工人则倍受剥削。
三、 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摧残压迫
在民国时期就整个民族工业来说,这一个时期中民族工业的总得情况是破产或半破产。
从工厂设立和变动的情况来看,根据国民政府发表的资料,如下图:
1928——1934年历年注册工厂数目与资本额统计表
年份
工厂数
资本额
每厂平均资本额
实数
指数
实数(千元)
指数
实数(千元)
指数
1928
250
100.0
117750
100.0
471
100.0
1929
180
72.0
64023
54.3
356
75.6
1930
119
47.6
44947
38.1
378
80.3
1931
113
45.2
27691
23.5
245
52.0
1932
87
34.8
14585
12.4
168
35.7
1933
153
61.2
24399
20.7
159
33.8
1934
82
32.8
17810
15.1
217
46.1
1934—1936年上海工厂变动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