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古诗词复习含答案
01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练习题
1.请简析第二句中的“新”字。
2.分析三、四两句中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3.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作赏析。
参考答案
1.以“新”说“愁”,别具一格。停船夜泊,本该好好休息,谁知在这鸟儿归林、牛羊下
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新”字写出了诗人的愁苦时时而生。
田园风光诗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工整的对偶句写景:野旷、天低、江清、月近。一写远眺,一写近观,抓住建德江畔景的特点,写出它的自然之美,并以清新之景衬羁旅之愁,使情物化。
3.这两句借景抒情,表面是写日暮时刻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与舟中人是那么近,旷野无垠唯有明月近人,我们能想象到诗人羁旅的惆怅、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等千愁万绪涌上心头,在表现手法上一隐一现,一虚一实,互相映衬,互相补充,构成了一种人宿建德江、心随明月去的意境。
雨做铺垫。
的原因。
0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练习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2 题。
孤山寺遇雨
白居易
拂波云重,洒叶雨声繁。水鹭双飞起,风荷一向翻。
空蒙连北岸,萧飒入东轩。或拟湖中宿,留船在寺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白
诗首联的“拂波”一词把乌云低压水面的情景写得极富动感,为后面写
B.白诗颈联从空间着笔,“北岸”“东轩”风雨飘飞一片迷茫,交代了拟宿
C.苏诗第一句写乌云翻涌如墨汁泼洒,却遮不住山,借乌云的气势来凸显山的雄姿。D.苏
诗三、四句写风吹云散雨过,西湖水碧如镜,表现了天气转变之快,境界大开。E.苏
诗写雨意不在雨,全为了一个“醉”字。人因酒而醉,诗因醉而作,别具风味。
2.两首诗所写雨各有什么特点?“风荷一向翻”和“白雨跳珠乱入船”向来被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参考答案
1、CE(C、用乌云翻涌的气势渲染暴雨即将来临的气氛。E、醉于酒,更醉于雨景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
2、答案要点:
白诗所写雨:细密。苏诗所写雨:急骤。
“风荷一向翻”生动准确地写出了风吹雨荷,荷叶朝同一方向翻去的情景,“翻”字写出了荷叶在风雨中的特别的动态和美感。(与“一一风荷举”有异曲同工之妙。)
“白雨跳珠”运用比喻的手法,把飞溅的雨点比作“跳珠”,“跳”和“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的
大和急。“白雨”与前面的“黑云”形成鲜明的彩对比,写出了湖光山的衬托下雨显得白而透明,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注:赏析要点面结合)
0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
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
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
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练习题
1.默写这首词。
2.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3.用自己的话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调动的是那些感官?为什么这样写?这句词在文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5. 该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