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经典影片的意识形态功能研究
作者:游洪南 熊文光
来源:《电影评介》2020年第07期
        电影肩负着弘扬祖国历史文化的伟大使命,弘扬时代精神的影片永远唱响时代的主旋律,在变与不变中寻英雄,催人奋进。好的电影不是道德说教般地树立榜样,而是表现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有圣人也有凡夫,有英雄也有懦夫,有狂士也有智者,有漂亮的皮囊也有有趣的灵魂,不一而足。好的电影,尤其是主旋律电影,弘扬家国情怀、寄托时代精神,让观众在看完电影之后,会有更多的对人性的、对家国情怀的一种感触。优秀的主旋律电影,能发挥电影作为重要文化载体的特殊职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电影中,弘扬主旋律,树立文化自信。
        2019年国庆期间,当我们还沉浸在大气磅礴、气势恢宏的70周年阅兵典礼的震撼中时,国庆档的电影献礼方阵迎来了高光时刻。9月30日起,全国各大影院开始上映国庆档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和《攀登者》。其中《我和我的祖国》是2019年中国主旋律电影的
代表作,上映首日就收获2.9亿元的票房,上映仅两日票房已破6亿元,两日票房超越上年的主旋律代表作《厉害了,我的国》的总票房。与《我和我的祖国》同在9月30日上映的主旋律电影《中国机长》和《攀登者》也都非常卖座,三部影片上映首日合计票房高达7.58亿元。在整个国庆假期,这三部大片票房走势非常强劲,一路井喷屡破纪录,到10月7日假期结束,国庆档的总票房突破50亿(50.5亿),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我和我的祖国》斩获22.13亿元的骄人票房成绩,《中国机长》居第二,票房19.75亿,《攀登者》位居第三,票房8.17亿元[1]。
        一、《我和我的祖国》:鲜活故事,全民记忆
        《我和我的祖国》的成功折射出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电影由7个风格迥异的短片构成,导演阵容强大,7个导演联合指导、同台竞技。演员阵容也空前给力,黄渤、葛优、吴京等一线演员的出镜为电影加持,还有备受民众爱戴或者票房超高的刘涛、张译、杜江(迄今为止票房突破100亿的百亿影人)等。主题曲由王菲以标志性的空灵唱腔演绎,为电影造势。
        《我和我的祖国》7个章节《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
星》和《护航》,分别由管虎、张一白、徐峥、薛晓璐、宁浩、陈凯歌、文牧野7位导演执导。这7位老中青导演,可谓是中国电影的完美方队。7个故事组成的拼盘,貌似没有内在情节和人物之间的关联,但是,浓浓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怀,是7个故事的灵魂;飘扬的五星红旗,是它们共同的视觉形象。电影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普通人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其实密切相关甚至身在其中的关联,唤醒了全国民众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忆,也极大地激发了观影人深藏心中、平时不易启口的爱国情怀。
        管虎导演的《前夜》,把镜头聚焦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这一宏大历史瞬间的前夜,讲述了负责开国大典电动升旗杆的工程师林治远争分夺秒、克服重重困难,为确保五星红旗顺利升起的故事。《前夜》胜在质感与氛围营造,开国大典的紧张与一小批人的工作自然结合在了一起,用倒计时的字幕和黄渤的大量旁白解说,凸显了微妙进退里的悬停时刻。《前夜》里有几个场景特别感人,一个是林治远他们拿着广播深夜征集金属物品,正当他们以为会无人理睬的时候,渐渐冒出无数赶来捐物品的民众,所有人都尽了绵薄之力,从烟斗到勺子、从铁锤到长命锁,平凡的、普通的特写镜头中饱含着民众对新中国的热爱与憧憬,彰显着民众希望开国大典一切顺利的强烈愿望,令观众瞬间泪崩[2]。
        《相遇》一章,重现了1964年10月16日升起的那朵揚眉吐气的“蘑菇云”。短片中任素汐饰演的方敏,不仅是历史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张一白的《相遇》胜在立意,大事件后无数为之奉献的普通人,短片中恋人在人潮中被冲散的对视和微微一笑是点睛之笔,令人唏嘘动容。相遇,是一场身不在场的“爆炸”、充满悲情的死生契阔;相遇,虽是遗憾,却无怨无悔。短片让我们跟随光影,再次向那些在国防科技战线上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无名英雄致敬!
        徐峥的《夺冠》可能是7个章节中呼声最高的短片。短片以1984年8月8日洛杉矶长滩运动馆举行的奥运女子排球决赛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上海的一个弄堂里,众自发地集体看女排决赛直播,爱国热情冲破蓝天,小男孩冬冬为使大家顺利观看比赛一直在房顶举着天线做出自我牺牲的故事。《夺冠》这一章,让我们跟随小男孩的脚步,再次见证了中国女排的伟大与辉煌。小男孩冬冬是这个故事中最小的一个单元,却也是故事的灵魂。《夺冠》被网友评分最高,大多网友认为《夺冠》该属七部短片中的第一梯队。《夺冠》胜在谐趣,女排夺冠的冲天热情和两小无猜结合,讲故事另辟蹊径,徐峥的喜剧天赋可见一斑。同时,《夺冠》也胜在其思想深度,因为它深深地挖掘并展现了20世纪80年代荣耀背后的女排精神。女排带来的不单是体育比赛的胜利,更是一种民族自信。因为荣耀背后的女排精神,是拼搏精
神和民族自信的一种传递和延续,激励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至今仍照耀着后来者前进的道路。
        《回归》一章聚焦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关键一秒钟,它揭秘了回归背后一段不为人知的关于时间的故事,也让我们跟随光影,再次感受到了祖国的凝聚力和家的温暖。英方代表认为,7月1日0分1秒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奏国歌,但我方认为,0分0秒的时候,必须奏响国歌,国旗要在香港慢慢升起。“零分零秒升起我们的国旗,这是我们的底线”。就凭这句话,就足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燃起观众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豪迈情怀。一秒钟,是当天晚上最核心、最关键的词;一秒钟,背后是无数爱国者为之努力的结果。它不仅是时间,更是主权的象征[3]。
        宁浩执导的《北京你好》对应的则是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重要时刻。《北京你好》叙事结构带有宁浩擅长的黑幽默风格,将同一年发生的奥运会和汶川地震巧妙交织,将葛优一口京片子和四川娃娃一口四川话有机交融,宁浩的幽默喜剧风格在片中得到了充分发挥。葛优饰演的张北京一出场,就把老北京市井气息的京痞活灵活现地演绎了出来。宁浩把自己的风格融入了背景,把那年的辉煌与伤痛放在一起,主旋律拍出了小人物的反思。
        由陈凯歌执导、第六个亮相的《白昼流星》将“航天航空事业”和“新农村扶贫”两件事揉在一起,构成互为牵引的关系大气、温暖。《白昼流星》有陈凯歌一贯的浪漫,这里的浪漫依托于宏大的宇宙;还有着“李叔”于荒漠戈壁的坚守,沃德乐兄弟的迷途知返,这些都在陈凯歌娴熟老练的转切对接、铺垫推进中,化作沁心的感动。
        《护航》是7个故事中唯一的女性题材,再现了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盛况(胜利日阅兵式),借由阅兵来不断揭示、展现女飞行员成长的心路历程。文牧野的《护航》胜在简练,三五个片段,把女飞行员吕潇然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而且,文牧野在情感处理上很细腻,眼神的刻画非常细致,有快晕倒时涣散无声的眼睛突然回神圆睁,也有前一秒还冷静决绝的眼神,下一秒却有眼泪悄然滑过脸庞。影片中吕潇然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突破生理与心理的极限,硬是顶住离心机让男飞行员都为之变的8级强度考验。“给我整个8”,这一句霸气十足的台词,惹得很多观众忍俊不禁的同时心生敬佩,也成了观影后人们常打趣的一个口头禅。《护航》表现出了文牧野导演风格的干练,以最“年轻气盛”的一个故事,用小故事书写大情怀,飞行员宋佳演出了“惊奇队长”的感觉,成了全片最立体的一个人物。
        7位导演选择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不同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用普通人的视角把大家带回到不同的时代,讲述普通人的故事。电影故事以小博大、举重若轻,重新表达了个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让小人物变得可歌可泣。电影把献礼片和好莱坞类型片在创作上融合,将自己对祖国的理解和情感融入其中,让献礼题材焕发了全新的生命力,为我们呈现了一部有温度、有细节、有历史厚度的电影。新中国70年,是中国人民自强奋斗的70年。我和我的祖国,心心相依。
        二、《中国机长》:民航奇迹,感动中国
        《中国机长》根据2018年川航3U8633航班成功备降的真实事件改编,见证了我国民航史上的奇迹,高度还原了当时从挡风玻璃脱落到飞机安全着陆的惊魂40分钟。电影极致还原了舱内细节,强化极端天气影响,见证了机长临危不乱,敢于担当,凭借顽强的意志力、超强的体魄和过人的技术本领,最终安全着陆的真实故事。《中国机长》一经上映,立刻吸引粉丝无数,凭借高口碑,热度一路走高。国庆假期前段,票房一直尾随《我和我的祖国》;假期后段票房持续走高,至10月16日,《中国机长》累计票房已超过25亿。
        刘伟强导演用强大的导演功底,以好莱坞式的宏大格局娓娓道来,机组人员、地面
服务以及乘客像都给了小篇幅的刻画,然后以轻重缓急有条不紊的叙事逐步支配着观众对真实的恐惧。主创团队诚意十足,几乎将川航3U8633真实事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完整地还原乃至延伸。为了完整体现驾驶舱、客舱和尾舱在发生颠簸时的最真实效果,剧组需要1比1还原A319飞机的各个硬件细节,这一任务由西安飞豹完成了整体模拟舱设计。飞豹一共组织了100多个工程师、计算师来完成这个任务,最终在《中国机长》里实现了国内首次“三舱联动”的新技术。通过高标准、严要求的创作,影片成功再现了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在万米高空力挽狂澜创作的世界民航史奇迹,彰显了中国民航人对生命、对职责的敬畏精神。
        《中国机长》演员的配置也非常到位。张涵予忘情投入,饰演工作极度认真且不苟言笑的机长刘传健,得到了其他参与拍摄人员的认同和肯定,整个剧组一致认为张涵予是完美体现机长刘传健的不二人选。袁泉饰演的乘务长毕男的角给人印象最深刻,在不露痕迹之处见功夫,外柔内刚,临危不惧,极好地诠释了这个容易被轻视的重要人物。电影情节铺排有序,袁泉的表演松弛有度,角高度契合袁泉本人气质。袁泉不愧是舞台剧磨砺出来的,一个眼神足以盖过其他女性。她的那几句台词——“从飞行员到乘务员,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了日复一日的训练,就是为了能保证大家的安全,这也是我们这些人为什么在这架飞机上的意义。请相信我们的机长,我们会一起回去!”——令人动容,被一些網友列为本年度最佳独白吴京将出席阅兵式
桥段。
        泰山崩于前而不变,感动中国感动你我。共情,是《中国机长》做得最棒的地方。几乎每位观众都知道故事的结局,但还是会被空中的惊魂时刻所感染,也都对影片所描绘的众生百态心领神会——这是一部“大情绪”的电影,不去塑造唯一的英雄,转而释放每一位角的微小光芒,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中国机长,中国精神,中国骄傲。
        三、《攀登者》:为国登顶,惊心动魄
        《攀登者》聚焦中国人登顶珠峰的故事,特别记录了中国人1975年攀登珠峰,第一次精准丈量了珠峰高度的真实事件,书写了登山英雄用血肉之躯证明中国高度的动人篇章。《攀登者》填补了国内登山类型故事片的空白。导演李仁港擅长制作高成本大制作的电影,从预告片我们就可以看到纷纷掉落的雪块冰块、令人震撼的雪崩。富有节奏感和观赏性的角度层层递进,雪山大全景的“航拍”荡气回肠。但是,真实的历史只有比电影更艰苦,更加悲壮,当年克服万难的攀登珠峰,每个人都背负着巨大的荣誉感,“唯有牺牲多壮志”,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在电影中多次出现,令人泪目[4]。影片为了增加故事的戏剧性,虽然对真实历史事件做了一定的改编,但还是忠实地再现了两次登顶中的动人细节,如屈银华搭人梯冻
坏脚趾,营地帐篷被风吹走,二登搭建“中国梯”,以及夏伯渝为保暖他人双腿截肢等。李仁港把擅长的动作戏集中在了吴京身上,危险处命悬一线,紧迫感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