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企业项目投资的认识
现代项目管理认为:项目是一个组织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在一定的时间、人员和其他资源的约束条件下,所开展的一种有一定独特性的一次性工作。项目是人类社会比较普遍的一种经济、社会活动形式,是为创造的产品与劳务而展开的一种活动。因此,凡是人类创造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活动都可归属于项目的范畴,如建设一个工厂、开发一种新产品或组织一场婚礼等,都属于项目范畴。在投资领域,投资项目是指在一个场地或几个场地上,按一个总体设计进行施工的各个工程项目的总体。项目投资是投资活动中最小的单位,是社会投资的细胞,了解它的运行过程,是认识其他类型投资的基础。
1.1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的问题
小项目投资一般来说,投资有收益,也有风险。80年代初,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许多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在有关政策许可下,扩大再生产,内联外延,一度联营企业办得很红火,企业也因此获得了利益。到了80年代末,由于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有些企业本身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此时还要帮助联营企业解决供产销问题,解决资金问题,就成为一种包袱,从而使这些企业陷人了困境。90年代,企业的投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跨出了行业界限,走向社会化,而且从紧密型向松散型发展,且更多的是将资金投向了第三产业。但由于企业缺乏明确的产业方向,把资金投向了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领域。常常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从而招致损失。有些成功的投资确实为企业带来了盈利,且使其向集团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但是,
也有些企业缺乏明确的投资方向,没有选择好投资对象,热衷于赶浪潮。如前一阶段不少企业投资于房地产,自身对房地产是外行,再加上房地产的生产周期长,我国房地产市场又较滞后,投入的资金不能及时回笼,投资风险与日俱增。
1.2投资风险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由于企业对外投资所提供的经济效益,只能在今后较大的时间内逐步实现。而在未来时间内,各种影响投资收益的因素,诸如市场需求、原材料供应、国家政策等都会发生种种变化,这意味着企业进行投资必须冒一定的风险,这种投资风险对企业财务状况有下列重大影响。
(1)对企业获利能力的影响
好的投资会持续增加企业的获利能力,并使企业的财务状况不断改善,但如果企业投资项目选择不当,决策失误,则可能产生相反的作用,甚至导致企业在较长时间内不能恢复元气。
(2)对企业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的影响
企业对外投资资金占用量大,投资期限长,其效益又很难在短期内反映出来,因而会削弱企业资产流动性,直接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如果企业在短期内无法弥补对外投资造成的资金缺口,只好通过负债筹资本弥补资金的不足。这样不但影响了企业资本结构,还会扩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所以,
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一定要考虑对外投资对企业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的影响。
(3)对企业日常财务管理的影响
对外投资不当会造成资金浪费和周转不灵,降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不适当地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会增加企业的折旧费用、修理维护费用等日常经营支出,从而减少利润;如果投资决策正确,但产品销路不畅,就会形成产品积压,资金难以周转。
2 企业项目投资风险形成的原因
企业对外投资在可以取得收益的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投资决策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企业对市场调研不充分,对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不充分,对自身的经济实力以及对外投资后对自身经营的影响考虑不周全或没有考虑机会成本,都会造成投资失策,使资源浪费,资金呆滞,给企业带来损失。二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因素。如果对外投资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对投资项目放任自流,缺少监控手段,必然使资产流失,造成亏损。因此选择投资项目时要慎重,对投资项目也要有有效的管理措施。
2.1决策风险形成的原因
决策风险是决策者对投资计划和投资方案把握不准,而选择和实施了质量不高的投资项目,致使不能按
期收回投资而带来的风险。决策风险形成于项目选择过程中,成因于选择了风险程度高且收益低的项目,它
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缺乏骨干人才,决策者缺乏应有的决策素质。许多企业只注重建设,却忽视了人才的存在。加之决策层理论水平低,不懂或不太懂风险投资理论,缺乏坚强的投资意志与心理、成熟的决策经验和必要的投资知识,因而其往往不能按科学决策程序和方法来决策,项目选择不准,从而导致决策风险。
(2)缺乏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大多数企业在投资决策上,往往由经理、厂长少数几个人说了算,缺乏一套既协作又相互监督机制。这样的决策大都缺乏科学的依据,一旦付诸实施,投资损失在所难免。
(3)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和科学的预测分析。决策者为缩短决策时间,大都不愿从事市场调查、经济政策的研究,拿不出一套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投资计划。这就使得投资计划所确定的投资方向、投资规模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另外,一些决策者对项目投资方案大都不进行科学预测分析,从而造成方案本身的不科学性。因此,投资方案不一定就是最优方案。实施非最优方案,投资收益最终不能达到最大化。
(4)缺乏正确的投资决策程序。任何项目的建设,都是经历一定的程序进行的。然而许多企业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的态度。当项目建设完成一个方面时,决策者脑海中一片茫然,对下一步的目标没有任何准备的思想。以致严重担误了项目的进程,给企业带来损失。
2.2经营风险形成的原因
经营风险是指由于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和条件以及内部经营管理方面发生的失误而使其自身及投资者所蒙受损失的可能性。由于企业投资收益,最终是要在投资项目投产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实现,因而,投资项目投产所产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风险,对企业投资收益率影响最大。经营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正确的投资方向,资金投向单一化。企业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开始阶段,选择了错误的投资方向,把大量资金投入到一些辅助的项目,结果以小失大,给企业带来损失。加之一些企业资金投向单一化,项目间不能实现盈利与亏损的相互抵消,从而产生更大的损失。
(2)市场销售不确定。由于市场需求、市场价格、企业可能生产的数量等不确定,尤其是竞争使供产销不稳定。
(3)生产成本不确定。由于原材料的供应、机器的生产率、工人的工资和奖金等,都是不肯定因素。
(4)生产技术不过关。由于项目建设质量低劣,设备技术不过关,导致生产事故频频发生,产品质量经常不合格。
(5)经营者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必要的管理能力。由于经营者的收入很大程度取决于项目经营业绩,一
些职业道德素养不高的经营者,往往从个人利益出发,仅仅关注任期内经营目标完成情况,并不惜牺牲项目长远利益来确保当前利益最大化,甚至在帐务上弄虚作假来粉饰经营成果,以创造更多的“政绩”,而有些项目经理本身业务和管理素质低下,缺乏灵活应变能力和开拓能力,在激烈竞争中不能有效管理项目,同样导致经营风险。
3 企业项目投资风险的防范
据对“八五”期间已投产的215个基建大中型项目统计,有89个项目,建成之日,就是亏损之时,因此,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项目投资没有风险防范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的顺利完工。
3.1决策风险的防范和管理
在项目寿命的整个过程中,决策阶段的风险最大。因此对于决策部门、投资人和设计单位来说,必须强化风险意识,不能为了上项目而掩盖风险,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要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和测定,并确定相应的风险处理方法。
3.1.1引进人才,提高决策者素质,杜绝或减少决策失误
能否选出一个发展前景良好且具有竞争力的投资项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的决策能力。为此应将担任决策重任的优秀人才充实进决策层。德才兼备、真抓实干的人才,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命脉。无论是
基建、生产、营销、质检,还是财务、人事、物资、维修各个环节都必须配备精明强干的人才,企业拥有了人才,就拥有了未来。有的人只凭文凭,没有水平,有的人能力尚可,品性劣;有的人不务正业,混吃“粮草”;有的人“牛皮”吹得响,办事无效。这类人属于假人才,错用了这些人,必然给企业带来麻烦和损失。如某
医疗仪器厂开业初期,高薪聘请了一名执行经理,上任伊始,吹嘘自己业务能力怎么强,立下“军令状”,当年创利200万元。大半年下来,销售无业绩、原料成本高、产品质量差,费用开支高,造成亏损154万元,此人虽被辞退,但造成的损失已无法弥补。另外,人才并不是万能的,企业应当开展形式多样的决策理论教育培训和决策实践锻炼,以提高整个决策层决策水平,提高决策者素质,杜绝或减少决策失误。值得注意的是,决策者素质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不仅仅要求决策者有专业的投资知识,还要求决策者拥有坚强的投资意志与心理、成熟的决策经验。投资主体如果缺乏坚强的投资意志与心理等,就不能正确的确定投资对象、把握投资方向,从而也就不能有效地防范投资风险。正确的投资心理帮助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决策起积极作用。投资心理是在长期投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它是投资者个体投资决策的成功与失败的凝结,是一种投资心理定式和信念。畏惧、害怕、担忧、喜悦、乐观、无忧、胆量大小与意志等都是投资心理的表现形式。处于投资心理两极的投资心理活动,如过于悲观失望,或过于乐观自信,都将使投资者难以作出正确的决策。只有健康的、良好的投资心理、如多谋善断、勇敢坚强、谦虚谨慎、胆大心细等,对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起着积极的作用。经验决策主要依靠决策者个人的经验、智慧、胆识和预感进行决策。经验决策适应于简单的小规模的投资决策。
3.1.2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加强风险决策分析
科学的决策离不开科学的决策机制。笔者认为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就是按公司法人治理机制要求建立的决策运行机制,它是防范决策风险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依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分别行使各自的权利和职能,把企业投资决策活动纳入公司法人治理机制的严格监督和管理范围之内。有了科学的决策机制,决策者才能更好的进行风险决策分析。在企业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要加强风险因素分析,注重投资收益率和相应风险之间的权衡,以收益风险比为准则,用风险溢酬调整折现率,从而选取投资收益风险比最佳的方案。风险决策分析的原则是在承担既定风险的条件下,争取尽可能高的收益;或在取得同样收益的情况下,承担尽可能小的风险。值得强调的是,决策者在进行风险决策时应当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科学决策方法包括数学决策方法和非数学决策方法,也就是定性和定量两种决策方法。在这里值得强调的是,定量分析的数学决策方法是有限的,它永远不可能代替人的作用。也就是说,人的判断是无法替代的,是不能用数学方法描述的。按照P.E穆迪的观点,非数学的决策方法主要有集思广益法、统一思想法、德尔菲法、鱼缸法、教育交流法、集体磋商法等。同时,企业决策者的心理、人格、知识差异等会导致对非数学决策方法作不同的选择。因此,在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应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3.1.3深入调查研究,科学预测分析
鉴于长期项目投资决策本身具备投入资金大、影响时间长、回收慢、风险多的特点,决定了长期投资决策直接影响着企业未来长期效益与发展。因此,一是要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市场机会,科学确定投资计划。投资计划是对投资项目的概括说明,它规定了投资方向、投资规模大小。确定投资计划是决策者决策的首要任务,为此必须调查市场、分析市场需求,寻市场机会,确定符合市场需求的投资意向;应加强对产业政策的研究,自觉使企业投资活动符合国家投资需求;正确确定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二是要科学预测分析,选准投资方案。投资作为一项长期的经济行为,要求投资主体在投资之前应该对可能出现的投资风险进行科学预测,分析可能出现的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后果如何,并针对可能出现的投资风险及引起风险的原因,制定各种防范措施,尽可能地避免投资风险,减少损失,防患于未然。为此,决策者需充分倾听财会、生产、销售等方面的专家意见,集中他们的智慧,提出项目的各种可能方案,并对每一种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尤其应评估方案的风险性大小及遭受投资损失可能性大小,对各种方案权衡利蔽,选出最优投资方案。
3.1.4规范投资程序,正确进行投资决策
投资决策就是企业在投资活动中,为保证资金安全并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按照科学的方法,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根据经济效益的大小进行筛选,从而确定最优方案的一种经济行为。要取得好的项目投资效果,必须按照项目投资程序进行。投资决策一般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确定决策目标,企业在产品生产方面,是对现有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还是重新购设备等;
(2)针对决策目标提出多个备选方案,各备选方案的提出,必须是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而且要量力而行、扬长避短;
(3)收集尽可能多的、对备选方案有直接影响的各种信息资料,包括可计量因素如有关预期收入和预期成本的相关数据,非计量影响因素,如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及人们心理、习惯的变化等;
(4)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归纳,系统排列,然后对照比较,作出初步评价;
(5)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各个备选方案的技术先进性及经济效益的大小进行筛选,并通过专家评审,最终确定最优方案。
在收集各种信息资料时,由于收集相关信息的内容涉及面广,应成立相应机构,抽调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技术、管理人员,对社会经济环境、政策法规、产品市场情况、原材料、能源分布以及竞争对手的实力等进行全面、认真的收集、分析。收集信息要分工负责,制订工作计划。要原汁原味,客观反映,切忌夹杂个人主观推测。投资方案的选择与优化,是综合运用现代决策理论的过程,其中涉及“统计学”、“市场经济学”、“管理会计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对多个投资方案应进行动态的对比、筛选,避免简单地、静态地分析,切忌脱离实际,主观臆造,迎合投资者的心态。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对收集的各种相关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判断的过程。是对投资方案的进一步
细化和具体化,其内容相当丰富,包括资金来源、产品销售预测、投资回报率及投资回收期等等。在此着重应注意对投资回报的动态财务分析,因为回报率和回收期是财务成果的综合反映,也是项目是否可行的关键。因此,在计算投资回报率及投资回收期时,对其所涉及的价格、销售量等,按照相关信息已经测定,则不能随意变动。
对编制好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经过专家评审,这是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的检验与综合评估。所谓可行性,就是方案在抉择时,必须是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对于备选方案的择优标准,应该是盈利多,回收快,质量好,投资省,同时还要注意事实求是,量力而行,扬长避短,使各项资源得到合理、充分、有效的使用。一般来说,专家评审首先对该投资方案是否可行提出意见。如果该方案可行,将按照专家们提出的建议对方案进行完善和改进。这实际上对投资方案的进一步再优化,以减少投资失误。
3.2经营风险的防范和管理
(1)把好投资方向,实行多角化经营
投资方向选择应在对自己的投资实力、能力及所处环境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应结合企业长期经营战略,初步选择企业的投资目标。目标是否合理、是否可行将受其自身能力、实力及其所处环境的制约,需结合能力分析、环境分析结果进行徇,可行时结合主业经营、多元经营特及其适用条件分析选择企业投资的方向。
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前提下,一般来说,企业应把资金集中投向三个方面:一是产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安排生产计划时,按盈利水平的高低排出资金投入计划,实行资金的全面预算。资金全面预算是资金投量、投向和投放时间的总体计划方案,对指导和控制生产经营活动,保证投资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编制资金全面预算,情况复杂,技术性强,必须在搞好预测的基础上,把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概率预算结合起来,从项目预算开始逐级向上汇总进行,并做好项目之间资金的协调与平衡工作,其中对能发挥企业优势、具有投资高效益的项目打足和补充预算,对筹资难度大、投资风险高的项目,谨慎编制预算,对伸缩性较大的项目压缩预算。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还要按着“一业为主,多业发展”的激烈。产品周期普遍较短,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十分重视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在这项工用中,要力求切合企业的实际,寻求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投资效率高的最佳方案,避免搞低效甚至无效的投入。
值得提出的是,资金投向并不是单一的投向,企业可以同时投向于多个项目,获取更大的利益。现代企业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使资产分散化,降低风险,或把风险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所谓资产分散化是指企业不是将全部资金投放于单一项目上,而是同时经营几个项目。这样做的结果是当某个项目由于某种原因而不景气、利润下降时,其他项目可能能获取高的收益,这样几个项目的盈利与亏损相互抵消,企业可以避免损失。企业进行对外投资为企业实现经营多角化开辟了道路。企业的资金可以分成两大块,一部分用于企业的内部经营,另一部分是企业将其闲置的资金用于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时也同样可采用分散
化的原则,这样就能达到降低风险、减少资金损失的目的。
(2)充分发挥经营者积极性,搞好项目生产经营管理
为搞好项目生产经营管理,项目业主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善于发现和使用那些职业道德素养良好和管理能力强的人担任项目经理,大胆放手并创造条件让他们从事项目管理,以充分调动他们经营管理的积极性。
(3) 加强对投资项目管理,提高其抵御经营风险能力
项目投资方案一经选用,就应付诸实施。项目经营风险大小取决于项目获利能力和投资回收能力,只有在项目获利能力和投资回收能力均最强时,经营风险才最小。防范项目经营风险,一是应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节约项目投资,优质高效建好项目。主要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以便项目早投产,投资早收回;节约投资支出,以便尽快回收投资;优质高效建好项目,以便项目投产能满足生产经营需要。二是加强项目经营管理,提高其经营获利能力。在生产经营阶段主要是挖掘生产经营潜力,降低产品成本,扩大产品销售,提高销售收,实现经营利润最大化,以达到提高经营获利能力这一目的。三是加强项目财务收支管理,增强其投资回收能力,节约财务支出,实现经营现金净流量最大化,以达到尽快回收项目投资目的,从而有利于防范经营风险。
4 投资风险责任制的建立
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尽管我们努力去防范风险,减少风险,但始终有不尽人意之处。为此,企业应该建立投资责任制,把风险责任落到实处。结合企业项目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风险,企业主要应建立如下责任制:
(1)决策责任制。决策责任制意味着决策者要对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风险承担相应的责任。换句话说,决策结果的好坏最终影响着决策者收入多少、决策权保留与否、职务晋升等切身利益。因此,建立和实施决策责任制会促使决策者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论证投资方案,努力提高决策水平,从而有利于防范决策风险,减少投资损失。
(2)项目承包建设责任制。项目承包建设责任制就是施工单位对业主投资项目以承包形式施工建设,并对项目建设要求负责的一种制度。建立项目承包建设责任制就是把项目建设要求完成情况与施工单位经济收挂钩,以达到施工单位优质、高效、按期建设好项目的目的。这样,施工单位会从本身利益出发,主动加强对项目建设管理,完成项目建设要求,从而有利于投资项目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生产出优质产品。
(3)项目经营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项目经营目标管理责任制,就是把项目经营目标完成的好坏与经营者个人收挂起钩来,以达到鼓励经营者加强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若项目管理不善,造成投资损失,则对经营者实行相应的处理;若项目管理成绩寄突出,则对经营者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经营者会从个人切
身利益出发,主动加强对项目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完成项目既定经营目标,从而有利于获得更多的经营利润以及尽快回收投资,进而防范投资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