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基因,弘扬爱国精神,争做时代责任少年
“红基因”是共产党思想的重要精神表现,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情相融合的具体成果,是对伟大革命精神与革命态度的传承与弘扬,勿忘历史,不仅是对过去的负责,更是为未来更好发展的助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类网络信息资源纷繁复杂,许多不良思想充斥在学生身边,为学生的成长带来巨大困扰。加之,在经济的发展与独生子女家庭增多的大前提下,溺爱、放纵导致许多学生的责任感明显不足。中学生正值思想转折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忽视其思想教育对学生的未来成长极为不利。基于此,我们便提出此次课题研究主题,拟通过此次课题研究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爱国敬党情怀,让红基因真正渗入学生的血脉与脑海之中,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
一、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意识
(1)社会学家认为,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意识是自我真正形成的关键,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对于学科教学建树、思路颇多,到了红教育方面就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便是红教育理念的不足,红教育方法固化。而在此次课题研究中,我们将依据本校实情、借助当地红文化,通过实践验证的方法,归纳出一条更科学、系统的可借鉴性红教育
理论体系,其对后续教师的教学开展与思路提供而言具有一定理论价值。(2)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爱国精神不足问题将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初中生作为国家的未来主人,其行为习惯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影响巨大。因而,此次课题研究成果对学生的成长与国家的进步而言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二、培养途径
(1)借助网络检索、书刊查阅等各种方法,搜集与“责任感培养”、“红资源挖掘”、“红精神教育”等方面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资料学习,总结有用理论,确定此次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发放调查问卷,以“红教育教学”、“社会责任感培养”为主题进行教师调查,以“红文化检测”、“社会责任感问卷”为主题进行学生调查,以此分析当前红教育及社会责任感的不足之处,并讨论其归因,以此确定此次课题研究的侧重点。
吕一(2)以课内为阵地,通过与任课教师的联合,以“红文化入课堂”为主题,探索运用红文化改革课堂教学的可行举措,并形成以各科教学为基础的红教育理论体系。
三、解决本问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利用网络、书籍等各种方法,整理与此次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结合学校红教育与社会责任感培养现状,确定此次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将不断通过文献检索与学习的方法,对课题研究思路进行科学丰富与完善,以此确保此次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2)实践研究法:我们将以实际行动为依托,结合文献学习与调查研究结果,通过真实的课内外实践摸索,进行课题研究方案可行性的验证与课题研究成果的归纳;同时,我们将通过实践案例分析的方式,以课题研讨的方法不断对实践研究方案进行调整与完善,以此确保此次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四、研究成果
1.挖掘本土红资源,加强各课红教育
在红教育中单纯理论讲述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厌倦情绪,而融入红资源的方法则能较好将知识与德育结合起来,实现教书育人共同发展的目标,经过课题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在课内教学中,教书可利用讲授插入法(在知识讲述中插入红资源教育)、专题讲座
法(以知识教学为主题,运用专题讲座的方法进行知识与红教育的共同开展)、资料收集法(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知识点学习为目标,进行相关红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动态介绍法(借助多媒体等道具,为学生塑造“红视觉盛宴”,让学生在多重感官的共同刺激下,收获知识与品格的共同成长)。值得一提的是,班会也属于课内教学的一部分,且其在红教育中具有更多变、可控的特点,因此,在课内红教育中,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更应当加大对班会课的组织准备。在班会课中,我们带领学生结合所资料,对抗日名人的抗战初心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此更好突出抗战英雄的红精神本质;之后,为加强故事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引导学生从日常小事中进行讨论与交流,真正实现了教育的育人功能。
2.结合校园生活,开展实践活动
知识的讲述只能上紧学生的“思想弦”,要想真正让学生成为新时代责任少年,各教师还必须重视起学生的行为培养,在这一方面,教师可从实践活动入手,通过各类红活动的举办将红基因真正融入到学生的血脉之中,成为学生的内在精神品质。在这一方面,我们主要采用了如下方法:第一,红遗址与写作能力的融合,先由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各类红作文,
体会其中的遣词用句及文章结构。再带领学生前往本地红遗址,倾听遗址中的革命故事,加深学生的思想情感,并要求学生进行文章写作,以此在培育学生精神之余,拓展学生写作素材、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第二,开展微型班级红文化节,以红文化为背景,包括但不限于红歌演唱、红舞蹈、红演讲等各类红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或自己为单位,自行进行活动选择与编排,并在班级红文化节中进行表演,以此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更深刻地红精神陶冶;第三,开展红责任实践践行活动,我们根据“敬老爱老”、“环保卫士”等活动主题,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以此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感受到爱国与生活之间的距离,继而在提升学生红精神之余,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1、近年来,红教育属于“热门话题”,但是在本次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期望能以衡水地区的红资源为依托,从课内、课外两个方面入手,实现红资源入校园。在这一方面,并未过多理论支撑,因而,从红资源挖掘、运用方法探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参研教师付出巨大的时间与精力。基于此,在今后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以探索的眼睛对教学、生活中与教育相关的种种理论进行深度挖掘,以此为后续学校中的各项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思路依托。
参考文献:
[1] 苏丽. 中学红经典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 中北大学.
[2] 肖龙,王环. 基于韶山红资源优势的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3期):8-10.
[3] 佟光宇. 彰显甘肃红文化底蕴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红文化融入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践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20):2.
[4] 吕一俊, 高学兰. 学校"大刀记"红文化建设——以龙腾中学为例[J]. 现代教育, 2019(7).
[5] 李彬. 广引"源头水",巧筑"灌溉渠"——上海市黄浦区未成年人红教育的实践探索[J]. 现代教学, 2019, No.438(18):17-20.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