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高考研析新人教版选修
1.[xx·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9年,围绕着“人类应该在怎样的基础上缔造自己的社会”,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辩论正在六边形的国土上展开。在争论的双方中,一方打着维护历史传统的旗号,积极鼓吹神赋权利、等级制度和行业组合;另一方则宣扬人类的创造性,主张天赋权利以及理性和正义。这场涉及哲理的政治辩论的关键所在,一言以蔽之,就是确认占法国人口2/3的第三等级拥有何种地位。
——摘自吕一民《法国通史》材料二《1791年宪法》是法国从传统的贵族社会跨入近代公民社会的法律标志。它规定,年满25岁的男子为公民,又提出财产资格限制,“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者享有选举权,为积极公民;未达到者无选举权,是消极公民。《1793年宪法》取消了积极公民与消极公民的划分。第二共和国时期,法国选民人数猛增至900多万。
——摘编自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1)材料一中大辩论的焦点是什么?为什么会成为焦点?
(2)材料二中法国是如何扩大民众选举权的?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这一进程的主要因素。
答案(1)焦点:第三等级的地位。原因:国王实行专制统治,维护等级制度;第三等级占人口多数,是税收的主要承担者。
(2)扩大:法律保障;降低、取消财产等限制。
因素:启蒙思想的传播;多次革命的推动;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吕一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一中的最后一句话可知大辩论的焦点是第三等级的社会地位问题;第二小问要结合法国大革命之前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第三等级的组成及各自的要求来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可结合《1791年宪法》《1793年宪法》对选举权的法律规定与选举资格的放宽来回答;第二小问要结合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启蒙思想、革命力量的推动等来说明。
2.[xx·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独立宣言》发表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在爱尔兰和印度的被压迫地区受到欢迎……在法国,《独立宣言》被广为印刷,成为反英宣传的主要材料……《独立宣言》的文字被一再借用,表明这种对欧洲传统惯例的激烈而又具有创造性的挑战得到了认可。
——摘编自[美]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材料二美国革命实际上已经成了巴黎一种新的信仰,《独立宣言》则是他们的“圣经”。对法国人而言,要寻“早已遗忘的,对神圣权利的绝妙阐述”,只需要这本
“圣经”就足够了。时任驻法公使杰斐逊说:“法兰西被我们的革命唤醒了,他们现在的目标非常明确。”……在同一时间,美国人却为法国人民对权利的热情所唤醒,为1789年10月美国报刊上刊登的法国《人权宣言》而激动不已。很明显,两个国家都在相互影响着对方。
——摘编自[美]苏珊·邓恩《姊妹革命:
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宣言》在印度和法国受欢迎的不同
原因。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独立宣言》怎样对“神圣权利”进行“绝妙阐述”。分析这一“神圣权利”在美、法两国革命时期的相互影响。
答案(1)印度:增强了印度人民反抗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
法国:成为反对英国的宣传工具;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认可美国《独立宣言》的主张)。
(2)说明: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民主权。
分析:法国启蒙思想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思想武器;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鼓舞了法国人民的斗志;法国大革命爆发进而颁布《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推动美国颁布《权利法案》(宪法十条修正案)。(答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独立宣言》。材料一反映了《独立宣言》对世界的影响;材料二反映了《独立宣言》对法国民主思想与法、美两国革命的影响。第(1)问,从材料一中的“被压迫地区”“成为反英宣传的主要材料”“对欧洲传统惯例……的挑战”等信息中可以得出答案;第(2)问,题目已经给出了历史结论,考生要结合所学知识到合适的史料。分析影响时,要把相关的史料联系在一起进行作答,如《独立宣言》与启蒙思想。
近五年高考中,本讲内容时有涉猎,客观题和主观题均有出现,预计xx年高考命题中,题型、分值、难度等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本专题知识的考查常常超越教材,备考时注意将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结合起来复习。
仿真练习
1.[xx·河南郑州二模]材料一英国的立宪政体是新旧社会势力之间达到力量均势的历史结果。在英国社会内部,一方面,布尔乔亚阶级或市民阶级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一阶级为了保护市民社会和使民间社团组织的自主性不受专制国家的侵夺,并为了在政治上享有充分的权利与自由,起而与国君抗衡并形成
强有力的社会政治势力。另一方面,国君又仍然享有相当充分的权威合法性与尊严,这样,双方就……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
材料二明治维新的日本与1918年以前的德国,则属于一种特殊的“非典型的立宪政体”。在这种体制下,立宪只是一种现代性形式的政治符号而并不具有真正限制君权的实质意义。尽管它们采取的是立宪政治的形式,但本质上仍然是权力集中运作的绝对主义国家。德国历史学家蒙森把它称为“伪立宪绝对主义”。
——以上材料均选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如何“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的。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与日本立宪政体及其确立方式的区别。
答案(1)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贵旅的制衡;市民阶级和民间团体与政府的制衡;议会与内阁(首相)之间的制衡;党派之间的制衡。
(2)政体: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日本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君主权力的不同或议会权力的不同,言之成理即可)
确立方式:英国通过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日本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确立。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英国的立宪政体是新旧社会势力之间达到力量均势的
历史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贵族的制衡;结合材料中市民阶级发展的影响,联系英国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制约、不同政治派别的制约等回答。第(2)问回忆教材知识可知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日本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联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回答“确立方式的区别”。
2.[xx·东北三校二模]材料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有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其赖以奠基的原则,其组织权力的方式,务使人民认为唯有这样才最可能获得他们的安全和幸福。为了慎重起见,成立多年的政府,是不应当由于轻微和短暂的原因而予以变更的。过去的一切经验也都说明,任何苦难,只要是尚能忍受的,人类都宁愿容忍,而无意为了本身的权益便废除他们久已习惯了的政府。但是,当追逐同一目标的一连串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发生,证明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统治之下时,那么人民就有权利,也有义务推翻这个政府,并为他们未来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这就是这些殖民地过去逆来顺受的情况,也是它们现在不得不改变以前政府制度的原因。当今大不列颠国王的历史,是接连不断的伤天害理和强取豪夺的历史,这些暴行的唯一目标,就是想在这些州建立专制的暴政。
——摘编自《独立宣言》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美国《独立宣言》的基本原则。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独立宣言》的历史作用。
答案(1)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