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记者研究考试分两题:
第一题:评述某一位记者讲(述该位记者的生平30’对其做出评价或自己的认识20’)
一、普利策 (1847-1911)
1874年 出生于匈牙利的马科,父亲是犹太商人;
1853年举家搬迁到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开始接受最好的教育;
1857年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不能适应新家庭,由此形成了易怒、冲动的个性;
1864年离家出走,最后被美国联邦军在欧洲招募为,秋天到达美国;
1865年就地解散,到圣路易斯卖苦力谋生,坚持读书、投稿
1865-1868年靠稿费养活自己
1868年成为《西方邮报》的正式记者
1870年 成为圣路易斯的“头号记者”,成为州议会议员
1872年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份报业资产3万美元
1878年与凯特·戴维斯闪婚,开始经营《邮讯报》;
1883年以34.6万买下《纽约世界报》,5月1日出刊;
《世界报》经营策略:
1.发起社会运动:a.为自由女神像请命;b.拥戴英国首相格莱斯顿;c.内莉·布莱环球之旅;
2.强调可读性和趣味性。
1887年加创《晚报》和《星期刊》,到1889年三份报纸超过100万份
1890年卸任,静养。提出遗嘱:捐资建立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捐资设立“普利策”奖(包括新闻奖、文学奖、音乐奖、研究人员奖)
1911年10月30日 逝世。
评论:
普利策是美国新闻理论的开创者,被称为美国“现代新闻之父”,是揭露社会丑闻的第一人。在他一生的新闻生涯中,他为使新闻成为社会学一门学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发动的新闻改革运动对美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进步的影响。总而言之,普利策的一生标志着美国新闻学的创立和新闻事业的兴盛发展。但是普利策,也没能逃脱与他同时代的其他新闻业者的一般特征:大量刊登人情味新闻和煽情新闻乃至黄新闻以吸引读者,获取利润。贬低者甚至还认为他是黄新闻的始作俑者,给他冠以“黄新闻之父”的称号
二、邵飘萍(1886-1926)
1886年10月11日(清光绪十二年九月十四日)出生于浙江省金华;
1902年 14岁中秀才
1906年秋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在校期间受梁启超思想的影响,开始为《申报》撰稿,被聘为该报特约通讯员。
1909年毕业后。回金华任中学教员。
1912年到杭州与杭辛斋合作主办《汉民日报》,任主编,经常在报上揭露贪官污吏和地方豪绅的丑行,对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和卖国罪行,加以抨击。
1913年8月,袁世凯下令封闭《汉民日报》,邵被捕,后经营救出狱,流亡日本,入法政学校读书,并组织东京通讯社。
1915年底 回国,回国担任《申报》、《时报》、《时事新报》主笔,对袁世凯进行抨击。
1916年 担任《申报》驻京特派记者,同时创办通讯社“新闻编译社”。
1918年正式辞去《申报》聘约,创办《京报》。
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是年8月,遭受通缉,报馆被查封,逃亡日本。
1920年下半年,段棋瑞政府倒台,邵回到北京,恢复《京报》,并与徐宝璜一起在北大校长蔡元培的支持下,在北大成立新闻学研究会,并开讲新闻采访课。
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邵积极支持反帝反军阀斗争,前此,他支持冯玉祥的国民军和郭松林倒戈反奉系军阀的行动,因而遭到奉系军阀的忌恨。
1926年4月26日凌晨 邵飘萍被决。
评价:
邵飘萍已成为中国百年新闻史上最光彩夺目的名字,被称为“中国新闻界的全才”,他用他的鲜血染红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是第一个为马克思共产主义献身的革命烈士。他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文化战士、著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开拓者。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所著的《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等,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新闻理论著作。后人誉之为“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棘手,快笔如刀”等等。更有“飘萍一支笔,抵过千万军”的高度评价。
三、李普曼(1889 - 1974)
1889年9月生于纽约,父亲是地产商,母亲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富裕。从小聪颖,见多识广。
1906年进入哈佛大学,选择艺术史专业。期间他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成为一名社会主义者,并与他人共同创立哈佛大学社会主义学社,同时为《哈佛月刊》写过一些文章。
1910年夏末,成为林肯·史蒂芬斯的助手,从此李普曼涉及新闻工作。
1911年 经林肯介绍到《人人杂志》工作。
1912年 担任市长行政秘书,下半年专心写他的第一本书;
1913年 出版《政治序论》。《政治序论》出版后获得成果成功,时任总统的罗斯福对此书推崇备至,并称李普曼为“我们这个年代最有才华的年轻人”。
1914年《放任与驾驭》问世,它和《政治序论》一道引起人们广泛注意。
1917年 出任美国陆军部长特别助理,一战期间与菲伊组建家庭。
1921年至1931年,任纽约《世界报》编辑、主编,10年间为其撰写了大量社论(后汇为10卷出版),享誉一时。
1931年《世界报》停刊后,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上开设“今日与明日”专栏,所写专栏被国内外250家报刊转载。
1938年与海伦结婚,迁居华盛顿。《今日与明日》专栏题材由国内转向国际新闻。
1938年夏天到法国,法国政府授予他“荣誉军团骑士”称号;
1943年 出版《美国的对外政策:共和国的盾牌》,被称之为“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一本书”
二战后,出版《冷战》,准确预言未来局势;
1958年,访问苏联,回国后发表四篇关于苏联的专栏文章,因此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社会性评论奖”
1963年1月,“今日与明日”转到《新闻周刊》刊载,由《华盛顿邮报》辛迪加向国内外转发,直到1967年5月25日最后一篇《个人声明》。
1964年9月,林登·约翰逊总统在李普曼75岁生日前授予其总统自由勋章。
1971年 发表最后一篇见报文章
1974年 85岁生日时,纽约市授予他最高荣誉青铜奖。
1974年12月14日 逝世。
评论:
李普曼是美国首屈一指的“无冕之王”,是最负盛名的专栏作家,是20世纪全世界影响最大的记者,被称为“整个西方世界的领袖”、“白宫的谋士”、“华尔街的智囊”。他一生所写的社论、杂文和专栏文章超过1万篇,另出版30几本著作,写《今日与明日》专栏长达36年。“他并不指挥千军万马,却有左右舆论的巨大力量”。
四、法拉奇(1929—2006)
1929年,法拉奇出生于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的普通工人家庭,父亲是一名木匠。也是意大利反法西斯抵抗运动“正义与自由”的成员。法拉奇10岁起就“参加了革命”,给抵抗运动放风、传递情报。她的父母注重培养法拉奇勇敢坚毅的性格。
1943年9月盟军轰炸佛罗伦萨时,法拉奇随父母躲在教堂里,轰炸开始后,14岁的她吓得哭
了起来,这时父亲走过来,照她脸上就是一记重重的耳光,还紧盯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训斥:“女孩子不要哭,也不许哭!”从此,法拉奇与眼泪彻底绝缘。
1946年,法拉奇按父亲意愿进入佛罗伦萨医学院,两年后自愿退学,并同学自己的努力便得到了第一份工作,进入《晨报》成为一名记者。
1973年,法拉奇采访被释放的希腊抵抗运动领导人帕那古烈斯(阿莱科斯),43岁的法拉奇被34岁阿莱科斯驯服了。1976年,阿莱科斯在一场车祸中死亡。她还根据这段爱情创作了两部小说,《给尚未出生的孩子的信》和《人》。
1979年,《男子汉》、《给一个未出生的孩子的信》出版。
2006年,法拉奇死于乳腺癌。她的去世在意大利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意大利共和国总统纳波里对意大利失去这位“享有世界声誉的记者和成就卓著的作家”表示哀悼。前总统钱皮称颂法拉奇的一生是“勇敢、战斗和榜样的一生”。
吕一法拉奇给自己的人生分成四个时期:
1)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影星时期 代表作:《好莱坞的七宗罪》、《讨厌鬼》
2)60年代初——60年代中期:妇女问题时期 代表作:《无用的性别》
3)60年代后期:战争问题时期 法拉奇作为《欧洲人》战地记者采访过多次战争,最有名的是关于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的报道,法拉奇做为一名女性战地记者开始受到世界的关注。
4)60年代末——80年中期:政治问题时期 代表作:《风云人物采访记》、《风云人物采访记续》
评论:李普曼评价法拉奇:“法拉奇是世界上最好的记者”;法拉奇被人们誉为“世界第一女记者”、“政治采访之母”。她是二十世纪新闻采访女王。她开创了崭新的采访方式,以迂回,挑逗,紧追的形式采访世界政要,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话语。在新闻史上留下浓重的个人彩。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法拉奇的每一次采访都提供了一次令人神往的示范:表面上是犀利的提问,本质是在权威面前的平等姿态和独立人格。她的《风云人物采访记》被《华盛顿邮报》誉为“采访艺术的辉煌样板””,滚石》杂志则称其为“当代最伟大的政治采访文集”。
第二题:以某(些)记者为例,谈谈记者的社会角a社会角(b情感意志 c价值理想 d知识结构)(题目为abcd中的某一项。)
一、记者的社会角
1、巨大的影响力;
举例:记者在社会中有巨大的影响力,关于这一点李普曼绝对是最佳证明,“他并不指挥千军万马,但他具有左右舆论的能力”。
2、影响某些重大事件的进程;
举例:索尔兹伯里的有关越南战争的报道,影响了越南战争的进程,迫使美军从越南撤军。
3、影响某些重要人物的命运;
举例:因“水门事件”下台的尼克松就是最好的证明,《华盛顿邮报》上关于“水门事件”的报道让这位总统的政治生涯提前结束了。
4、至高无上的地位。
举例:李普曼,在世时历届美国总统都希望得到他的嘉许,他结识在任与卸任的美国总统达12位,当他出访国外时,各国名人都奉其为上宾。
二、记者的基本素质:
A吕一民认为记者的基本素质包括
1、对正义的事业抱有不可动摇的责任感,具有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
举例:法国的伯夫·梅里,在法国发动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战争时,面对这场非正义的战争,已经成名的梅里勇敢地站到了舆论的对立面。梅里有对正义的事业抱有不可动摇的责任感,事后有人评价他为:“梅里代表了法国的良心。”
美国的李普曼曾高瞻远瞩,曾在《冷战》一书中预言两级对垒局势的出现,并成功预言这种局势不会存在很久。
2、高尚的职业道德;
3、适合于从记者职业的心理素质:a气质为多血质,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外向、擅长交际;b兴趣为读书、旅行;c性格要爱冒险、创造,坚忍不拔、顽强,善于交际、言谈;
举例:名记者约翰·里德、法拉奇都是外向、兴趣广泛并擅长交际的人,并都喜欢读书和旅行,
里德曾旅行欧洲,并根据旅行经验写成《牛船》一书。
索尔兹伯里绝对是坚忍不拔、顽强的代言人,76岁的他冲走长征路,沿长征路采访,并写成《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4、良好的身体素质
B李普认为记者的基本素质包括
1、高尚的道德:政治品质、职业道德;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