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西藏中部地区与域外交通
路线及重要地名考订
*张永攀*
*ʌ摘 要ɔ本文利用清代史籍㊁19世纪英文文献对清代中部地区对外通道进行了考察,研究了西藏和喜马拉雅山外地部分的通道路线㊁地名㊁贸易等情况,对一些重要地名加以考订,认为西藏中部地区与域外主要有四条通道,此外还存在若干支路㊂清朝中央政府还在这些道路上设置了边防巡检,这也是清政府在边疆施行国家主权的重要举措㊂
ʌ关键词ɔ西藏 清代 交通 喜马拉雅山
中国西藏与域外周边在古代就存在较为顺畅的交通,其路线也形成较早㊂但在清代以前的史籍中,具体地名多为不详㊂由于清代入藏人员增多,以及英属印度对喜马拉雅山周边地区的入侵和探索,相关中外文史料逐渐增多,尤其是体现了西藏中部地区与域外的频繁交通互动,①从现存史料来看,西藏中部地区与域外的通道主要可分为三部分:一为西藏 哲孟雄通道;二为西藏 布鲁克巴通道;三为西藏 廓尔喀通道㊂这三条路㊃
961㊃***①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西藏历史地图集 (编号:18ZDA191)子课题成果之一㊂
张永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㊁武汉大学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西藏近代史㊁西藏历史地理㊂
本文所称的 西藏中部地区 主要指西藏日喀则㊁山南地区,这一概念虽然没有明确限定,但学术界一般认为其为雅鲁藏布江中游与拉萨河流域附近地区,且该概念被较早㊁广泛使用㊂例如 意 图齐(G.Tucci)著‘到拉萨及其更远方:1948年西藏探险日记“(李春昭译,中国藏学出版社,2017)㊂
线据所经边界隘口还可分为诸多支线㊂目前的清代西藏历史地理和交通史研究,对西藏与川康之路线相对重视,而对西藏与域外交通路线或者所涉地名的研究则相对不足㊂①随着相关史料逐渐披露,同时也因 一带一路 研究的需要,此领域值得继续深化研究㊂本文拟就此考论,以求教于方家㊂
一 西藏之亚东—哲孟雄通道
哲孟雄 是清代乾隆以来锡金在汉文史籍中的称呼,源于藏语 vbras-mo-gshongs 或 vbras-mo-ljongs ㊂②西藏 哲孟雄的交通早在吐蕃时期即形成,有资料显示19世纪西藏人古如(Guru Tashi)从理塘行至哲孟雄建立起个人权威㊂此后,其重孙彭措南杰(即Phuntsog Namgyal,也写作Phun-tsho-Namgyel,1604年出生)经过多年征讨,成为哲孟雄的第一任土王(Raja),并在由萨建都,1670年哲孟雄迁都劳丁宰(Rabdantse)㊂英国人在19世纪40年代开始控制锡金后,西藏亚东(Yatung)与锡金之间的路线记载逐渐开始详细㊂
从清代史料来看,经亚东抵达哲孟雄的道路为:从年楚河谷前行到帕里高原,而后进入喜马拉山脉间的麻曲河谷,顺河谷而下达春丕谷,沿莫竹曲(亚东河㊁康布麻曲)南行,抵则里拉山脚即为亚东(老亚东)㊂清代老亚东,商号林立, 卓木(即亚东)娃 以经商闻名㊂亚东在清代西
071
㊃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第一辑)
①②目前对西藏交通史的研究,主要有‘西藏古近代交通史“(西藏自治区交通厅㊁西藏社会
科学研究院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阿音娜‘舆图中的川藏交通  解读清末彩绘地图 西藏全图⓪(‘西藏研究“2011年第1期)对西藏境内的交通路线做了阐释,但未涉及跨喜马拉雅山地区的交通;宋国栋‘东印度公司初涉尼泊尔 中国西藏贸易路线问题“(‘西藏研究“2019年第4期)对东印度公司前往西藏的贸易做了探讨,但在具体地点和地名上,未做深入探讨;另外有张力‘历史上的印藏交通“(‘南亚研究季刊“1991年第1期)对古代及近代南亚通过喜马拉雅山地区的交通路线做了概述,但主要侧重于历史事实,而对于路线和地名均未做详细考订㊂
吕一燃主编‘中国近代边界史“
(下),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第696页㊂王文静:
‘1664-1793年中国西藏与哲孟雄(锡金)的关系“,‘中国藏学“1989年第3期㊂而锡金(Sikkim,清末也有译为 西金 ),则来自锡金部族之一的林波(Limbu)语Su Khy-im,Su 为 新 ,Khyim 为 房子 ,锡金意为 新房子 ㊂但在Su Khyim 一词出现前,Nye-Moe-el 为其最初的称呼,意为 天堂 ㊂参见Imperial Gazette of India ,1908,Oxford:Clarendon Press,p.365㊂
藏与周边地区的政治㊁经济㊁文化交流方面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扮演着通往哲孟雄㊁英属印度的重要通道角㊂清代史料对卓木或亚东提及甚多,多种中外文史料描绘了西藏通往锡金的这个所谓 小市 的繁华程度㊂从亚东顺山路而上,翻越则里拉到提斯塔河(Tista)流域,一路西南下行可分别到甘托克㊁大吉岭㊁噶伦堡等,进而可以到达英属印度首府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㊂可以说,这条路线是清代西藏通往印度最重要的路线,远比其他路线繁华㊁便捷㊂时人记载,英国人在大吉岭 辟地植茶,又与喜马拉山人互市,管辖西金(锡金)人民,建筑自大吉岭至卡尔各答(加尔各答)之铁路㊂大吉岭遂成藏中要地㊂至是印藏交界之实情渐为欧人所知 ,在此条路上, 寝鼻山谷之支立山路为最优胜 , 由印度取道廓尔喀赴藏之路,较之由支立拉山路者,其远倍蓰  而由大吉岭取道寝鼻山谷赴拉萨之路为便捷 ㊂①
如果以城镇作为连接点,这条线路可概括为:江孜 康马 帕里 亚东 则里拉 隆土山 甘托克或大吉岭,诸
多文献俗称 春丕谷通道 ㊂该路线所涉村庄㊁驿站㊁居民点等重要地名均在19世纪的史籍中有所体现,尤其是在清人和英人的考察日记㊁军事行动记录等材料中均有所显露㊂但因时间久远,这些地名大多已消失难考㊂根据史料,现列出主要地名㊂
(1)乔坦卡波(Choten Karpo),边界村庄㊂1905年5月6日,在贝尔给印度政府的信件中提到这个地方,称这是边界营地(春丕)以上3英里的一个小村子㊂1903年加特勒的报告中,称这个村子距离仁青岗8英里②㊂(2)提桑(Thisam),地名㊂该地是英国侦探的军火运输经过之地,1899年6月山洪沿咱利山顺势而下,冲毁该地和浪热㊁亚东之间四座桥梁,该地桥梁与亚东关门连接处㊁部分关墙也被冲毁㊂
吕一(3)偏布岭沟(Pemberingo),地名㊂1895年5月24日锡金政治官与清朝官员在偏布岭沟会晤,汉文中又称朋北岭㊁偏不岭沟㊂1894年出版的㊃171㊃ 清代西藏中部地区与域外交通路线及重要地名考订
①②‘论英人经营西藏“,‘外交报“第89期,1904年9月14日㊂
‘英国外交部涉藏档案选译“(一),王远大等译,陈庆英等编,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所刊印,2005,第46页㊂乔坦卡波又译作 曲登嘎波 ,参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㊁中
国藏学研究中心编‘西藏亚东关档案选编“下,中国藏学出版社,1999,第1191页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