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曲》是一部非常经典的迪斯尼动画,该片首次尝试将古典音乐和美轮美奂的画面相结合,给我们呈现出七个风格迥异的故事,是一场具有很强的艺术性的视听盛宴。
片中采用视觉与听觉的艺术手段把信息传达给观众,这也是大众传媒的符号系统和独特的文化现象。它的亮点在于通篇用钢琴、小提琴和圆号等不同乐器一同演奏古典音乐,而音乐节奏的快慢、力度的大小、音的低沉或明亮等都随着画面情节的不同发生变化,准确生动地配合情节的发展,渲染故事的气氛,调动观众的情绪。此外,本片中的画面也震撼人心,比如生动传神的小动物、古灵精怪的神怪、梦幻般的场景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且很多画面里的元素也蕴含着暗示和象征的意义,在观众观看该片时起到某种心理暗示的作用。
在这七个故事里,留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魔法师的学徒》。这个片段在古典音乐的中加入了幽默的管弦乐,加上米老鼠诙谐调皮的卡通形象,音乐和画面的配合同步而完美。魔法师的小学徒米老鼠在工作时为了偷懒,偷了师傅的魔法帽,学着师傅的样子用魔法将扫帚变成人形帮米老鼠打水,开始时“魔法”运用得当,也就是它享受到了工程技术理性的使用带来的益处,帮助其减轻了不少负担。后来打起盹并梦见自己成为大魔法师对着天空发号施令,米老鼠被大水惊醒,又无法解开咒语,导致局面失控,这就是工程技术理性使用不当造成了伤害。最后水
漫金山时师傅出现解开魔咒,又让一切又恢复到了原点,米老鼠只好乖乖认错,又按部就班开始自己打水。所以说,工程技术理性是把“双刃剑”,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如果一味贪图经济利益享用它,到最后也可能会给人类造成很大的损失,从而得不偿失,我们要学会理性的权衡利弊。比如中国现在大力推行的大型水利工程也饱受争议,因为不顾特定时间、空间和以及目的,机械地运用一般规律很易导致工程的失败,在运用技术的同时更要兼顾复杂的自然和人类环境。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人在本性上是恶的,都好逸恶劳,贪图省事,妄图借助“魔法”的外部工具来帮自己解决问题。但是借助外部的力量并不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解决问题,这样没法做到自我控制。所谓的借助外部因素来实现自我颠覆是不可能实现的。
蔡雨婷
2012MSW
幻想曲观后感篇二:幻想曲2000赏析
观《幻想曲2000》感
《幻想曲2000》是迪士尼第3部经典动画《幻想曲》的续篇,透过最先进的科技,将经典音
乐和动画艺术融为一体,让我听到了动画,看到了古典音乐。 首先登场的是贝多芬的“第五号交响曲”,这个第一段只是一个开头,,他只是运用一些几何图形的声影变化,画面十分超现实。
第二段则是雷史毕基的“罗马之松”,此段的主角则是一鲸鱼,这鲸鱼在大海中遨游,整体呈现出的画面十分优美,最后鲸鱼们甚至腾空起来、飞上青天,完全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
第三段则是格什温的“蓝狂想曲”,这一部分则有点爵士味道的近代乐风,背景则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纽约大都会,本段动画还原了它通俗和清新的本来,以30年代的纽约大都会为背景,叙述了一个充满幻想的工人、一个渴望父母之爱的小女孩、一个穷困潦倒的艺术家以及一个有着难缠妻子的老头实现自己梦想的简单故事,本段以漫画式人物和线条呈现出大都会生活的光怪陆离,人物动作的韵律尤其是冰舞与乐曲配合紧密。
第四段是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则是描述另一版本的玩具故事,内容则是关于一尊芭蕾女伶娃娃、一个独脚的锡兵玩偶以及一个坏心的吓人盒中怪脸,结果自然是邪不胜正、有情人终成眷属,本段落的人物迪斯尼则是采用电脑动画制作,再配合传统手绘的背景。
第五段是圣桑 的“动物狂欢节”,这段描述的是一动作一致的红鹤,却因为其中一只红鹤迷上了玩溜溜球,使得整红鹤步调大乱,这只红鹤玩起溜溜球的姿势十分滑稽,弄得水花四溅,同伴也跟着遭殃。火鹤的动作滑稽有趣,彩艳丽,暗示着个性与集体的差异和冲突。
第六段是杜卡的“魔法师的学徒”。 米奇登场,偷懒的小孩子,打开了魔法的潘多拉的盒子,陶醉在自以为是的梦境里认为自己可以呼风唤雨,毁天灭地,醒来发现自己闯下了大祸。高高在上的魔法师醒来,收拾了残局。
第七段“威风凛凛进行曲”则是圣经里“诺亚方舟”的故事,这回迪斯尼让唐老鸭来扮演诺亚,当暴风雨来临前夕赶着一大堆动物登上方舟,后来更与汹涌的大洪水搏斗,最后风平浪静,所有动物都登上方舟甲板,共同迎向光明的未来。 在这八段故事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魔法师的学徒》和《火鸟组曲》。《魔法师的学徒》以管弦乐诙谐曲的形式,在古典音乐严谨的架构下,引入风趣幽默的元素,天真可爱,充满魔力。伴随着美妙的音乐,米奇所扮演的小魔法师天真可爱,表情生动,对一切充满好奇、喜爱冒险。我们不能不惊叹迪斯尼的艺术家们的才华,是他们第一次使动画画面与古典音乐、动画人物和音符节拍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 把我带入了那个神奇的世界,和米奇一起体验偷懒的闲适,梦中的理想,被水淹醒后的大惊
失,无法可施的焦急,无路可走之下砍断扫帚,而扫帚却越来越多的绝望,最后,米奇的老师终于出现,米奇的惶恐,害怕也传入我的心中。这样的米奇就像邻家的小孩子一样,也像我们自己,小的时候对一切充满好奇,闯完祸又忐忑不安。因此,《魔法师的学徒》让我感到了很深的亲切感,让我仿佛重温了小时候的事情,充满了童趣。而本片音乐完全契合动画,米
奇谁虽然没有语言,可是音乐赋予了他语言,从开始的平静道失控后的的狂乱,甚至是米奇梦中的情节也被音乐烘托出来,到最后米老鼠的师傅终于出现,沉重的铜管乐器中,魔法大师解除魔咒,乐曲回到与序曲相同的缓慢拍子,水势嘎然而止。让人意犹未尽。
这部影片最大的特就是音乐和动画完美结合,比如说“威风凛凛进行曲”中动物前进的步伐与鼓点的配合,“第二钢琴协奏曲”中芭蕾与钢琴曲的配合,“蓝狂想曲”中工人的劳动与音乐的配合,在“命运交响曲”中则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情节,与音乐相对的完全是一些抽象的图形,将画面与音乐融合成为一体。 而且在音乐与动画让我完全迷醉时,他的主题并没有被掩盖过去,就像火鸟组曲中的希望与生命,让我充满领悟。
音欣 赏 -----课后作业及观后感 乐
编号:15号 姓名:刘浩
学号:20118929 班级:通信1102
例题4—8
幻想曲观后感篇三:《纸风车幻想曲》观后感
《纸风车幻想曲》观后感
一、背景介绍
《纸风车幻想曲》出自台湾著名儿童剧团“纸风车”,该剧团素有“台湾第一儿童剧品牌”之称,成立于1992年11月,为以儿童剧为主要演出内容的表演团体,建团20年来一直致力于儿童戏剧的创新及推广。剧团团长任建诚多次表示:“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最直接的快乐”。
《纸风车幻想曲》是剧团的经典保留剧目,共曾巡演近400场,在台湾岛内至今已累计吸
引逾百万人次欣赏,也创下过单场观众破万人的纪录。它曾在纽约、香港、澳门与北京等地巡回演出,深受观众喜爱,场场爆满,因良好口碑,此次空降上海喜马拉雅艺术中心的大观舞台。该剧集结了“纸风车”剧团20年来的创作经验,汇聚6个不同形式的创意故事,由舞蹈肢体剧《动作与声音》、视觉美学剧《小口袋》、生活情境剧《起床号》、黑光交响诗《欢乐中国节》、真人结合偶戏《八岁一个人去旅行》、黑光奇想剧《神奇黑光棒》六个段落组成。
二、几大看点
这次的《纸风车幻想曲》,是其“巫婆系列”之一。该剧并没有一个连贯的故事,而是打破了过去儿童剧的模式,以“一个有经验的巫婆”风趣的、善于点燃孩子热情的表演,串联起6个不同的片段(甚至还不能说是6个不同的故事),就是这样一部“反常”的儿童剧,却把我们和孩子都迷住了。
第一个片段是15分钟精彩的舞蹈,在契合儿童欢快跳跃的音乐节奏中,在不断变化的队形和舞姿的肢体律动中,孩子们伴随着节拍跃跃欲试。这里,没有说教,没有隐喻,展现的是健康、活力和欢快,但是却把美传递到了儿童的心里。
第二个片段是一段极为有趣的表演,是一个关于赖床的片段。显然,这个片段从幽默的杂技表演中汲取了养分。一个者和一个赖床者富有戏剧冲突的精彩表演,博得了孩子们会心的欢笑。这赖床者的形象,将会深刻地烙印在他们童年的记忆中。
第三个片段是别具一格的舞蹈,演员藏身在一个密闭的带有弹性的布袋中,用四肢和头部支撑起布袋,变幻出多样的形状,也给儿童带来奇妙的感觉和惊喜。我以为,带有创意的制作,总是会诱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我们在儿童剧创作中总是摆脱不开“教育”的意识,其实,任何具有契合儿童心灵的有创意的表演,如果能做到了启发儿童的想象,也就达到儿童剧很高的境界了。
第四个片段和第六个片段展示了运用冷气工人常用的“泡棉管”加工而成的特技效果。在泡棉管结合黑光灯的特效下,演员演绎出种种奇妙的动态组合和舞蹈形象,加之音乐的配
合,小朋友不禁为之手舞足蹈起来。剧场里满是欢快的呼叫声。
第五个片段是一个由木偶演绎的真实故事——剧团的导演吴念真8岁时被父亲差遣到宜兰的姨妈家去取一把雨伞的故事。在火车上,他开始懵懵懂懂地叩问茫茫的人生,伴随着怀旧的音乐,一种哀而不伤的惆怅情绪在舞台上静静地弥散。
吴念真
以上六个片段,有舞蹈,有故事,有幽默的戏剧,有奇妙的幻觉般的“黑光剧”和类似动画的组合。每一段十几分钟,看来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是每一个片段都给人一个崭新的感觉,一段奇妙的遭遇;能充分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在不断地转换中,美不胜收。或许可以说,这部剧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每一个片段都具有原创性。
三、启发
《纸风车幻想曲》之于我们的园本特课程——自由剧,在我们各自儿童剧的探究和研发中,有着相同的理念,那就是一心为了儿童,一切为了儿童。不同的是《纸风车幻想曲》是成人演给儿童看的戏剧,他们颠覆了以往儿童剧只是强调教化意义的传统,希冀借助各种新颖别致的多元化表演形式,成为孩子“发展创意”、“接触艺术”以及“学习爱与关怀精神”的最佳引导媒介。而自由剧是我们儿童自己表演的戏剧,以儿童剧为形式,更关注儿童关键领域的发展,包括认知的发展,它赋予戏剧活动的每个环节以特定的领域经验,给与儿童自主选择和亲身体验的机会,帮助其通过活动获得关键经验,它是推进儿童心智充分而协调发展的整合性活动。我们的自由剧更注重孩子在儿童剧中的参与和体验,并且把自主权完全交给孩子。
虽然我们在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并且《纸风车幻想曲》对于我们的自由剧也并不适用。但是却给了我一些启发:我们现在的自由剧更需要提升和改进的地方在哪里。也就是我看过该剧后感受到的两大震撼,那就是“创意”和“美感”。
(一)想要独创,但不够大胆
我们自由剧实施流程的五个阶段包括选择与体验故事(素材选择);参与体验故事(形成剧本);探索理解故事(剧场工作);表达表现故事(剧场演出);评价与反思活动(师生评价)。在这五个阶段中,我们力求每个阶段都把自主权交给孩子,教师只负责参与辅助和引导,提供足够并适宜的环境和材料,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自主性。我们整个实施流程的框架基本已经成熟,并且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根据孩子们的活动情况对方案进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力求素材、剧本、演出等都来源于孩子,给幼儿提供更多自主探索和发展的空间。这样也保证了我们剧本的独创性,但是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我们无法预估的,我们教师更多地还是受限于传统的儿童剧模式,特别是我们已经非常成熟的几个园本化的剧本:《小狐狸爱妈妈》、《大黄蜂历险记》以及《老鼠娶新娘》。在开发新剧本方面,我们还不够大胆。原因在于:
(1)教师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因此开发新剧本的能力有限,;(2)原有的园本化剧本都比较成熟和经典,以至于教师没有开发新剧本的勇气;(3)参观和学习优秀儿童剧的机会较少,以至于教师的视野比较局限,思路不够开阔。我们需要提升和改进的地方是:(1)抓住一切参观和学习的机会,吸取优秀儿童剧中的精华,尽可能地将它们转化为可以运用到自由剧中的素材和内容;(2)教师要及时捕捉和关注儿童剧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动态,在这一过程中进行自学和知识的储备,从而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
(二)追求美感,但力不从心
在园本课程“自由剧”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教师在每个环节都想努力做到尽善尽美,也在不断地挖掘各种新鲜的元素来融入我们的“自由剧”,使我们的“自由剧”更具有“美感”。而美体现在各个方面,正如《纸风车幻想曲》,它跳脱出了以往儿童剧的模式,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如动作与声音、杂技、偶戏以及视觉美学。并加之以不同的创意素材,如将与表演内容相契合的各类音乐、黑光帮、人偶、美轮美奂的舞台背景、不断变化的舞美效果、各种你意想不到地道具等融入到一个剧幕中,使整个儿童剧变得更加地有趣、生动和饱满。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让孩子们近距离地接触和感受艺术的美。虽然我们一直在努力,除了传统意
义上的儿童剧所运用到的艺术表现形式,我们也尝试将更多的戏剧元素融入到我们的自由剧中,从去年开始我们将在南京儿童戏剧大会中观摩学习到的儿童戏剧课程融入到“自由剧”的实践过程中,并且将这种戏剧表现形式延伸到各个年龄段,依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开展不同层次的活动。但这样的实践过程是漫长的,并且纵观整个“自由剧”的实施流程,它所涉及的面比较窄,如何做到美轮美奂几乎是天方夜谭。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教师不是科班出生,在戏剧方面的功底几乎为零,所接触的艺术表现形式甚少,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在我们自身能力比较匮乏的当下,如何能让我们的孩子接触和感受艺术的美是我们需要攻破的课题。但是我相信一步一个脚印,虽然我们不能做到像《纸风车幻想曲》那么美轮美奂,但是我们会和孩子一起慢慢尝试、学习、积累、进步。尽可能地将我们的“自由剧”进行不断地改善和提升,我们必定会越来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