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吴岩,南方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们自三年前开始发布《年度中国科幻产业报告》以来,一直希望对这个领域保持一种清醒的认知。但一个产业报告,毕竟无法对整个文类覆盖的文化领域进行完整的表达。为此,近年来我们也期待有更多学者能对这个领域的方方面面进行完整的或专题性的扫描,这种扫描协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当前的科幻文学与文化的状态,更好地预测未来发展。本专题发表的几个报告,就是我们在制作年度科幻产业报告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其中的第一篇聚焦于科幻小说之后最有前途、也是当前创意和产业发展最强盛的领域——科幻影视,阐明了这个领域的发展趋势和速度。第二个报告研究了科幻作为一种次文化存在,已经变成青年文化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年轻人在这种活动中获取人生的营养,认识新朋友,创建新的生活方式。第三、第四两个报告则聚焦于当前的科幻理论研究,从学术论文和普通期刊上的论说文中搜集有用的关于科幻认知的情报。我们期待这四个报告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科学幻想这个不新的文化新词的含义。
主持人的话
吴  岩
一、科幻院线电影
(一) 2017—2018年科幻院线电影概况2017—2018年,科幻电影票房市场保持稳定的增速。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院线科幻片票房总量为312.04亿元,其中2017年票房129.59亿元,较2016年增长69.62%;2018年票房182.45亿元,较2017年增长40.79%。在312.04亿元的总票房中,进口科幻电影票房(包括合拍影片)总量达289.87亿元,占总票房量的92.9%,国产科幻电影票房总量达22.17亿元,占总票房量的7.1%。
2017—2018年,共有9部国产科幻电影票房过千万,这9部电影贡献了超过99%的国产科幻电影票房。在这两年里,国产科幻电影仍然面临整体质量偏低的问题。多数国产科幻电影的豆瓣评分为3.0~5.0,仅有3部电影评分在6.0及以上。此外,国产科幻电影体量较小的问题仍未得到改善,在国内电影票房市场快速扩容的情况下,仍只有少数国产科幻电影能够凭借制作班底的号召力,票房达3亿元及以上。
在这两年中,科幻电影市场缺少如2016年的《美人鱼》《长城》这样的“爆款”商业影片拉升票房。与此同时,进口影片如漫威、DC 等“超级英雄”影片和《侏罗纪世界》《变形金刚》
科幻电影和网剧发展      简报(2017—2019年)
张  鹇  姜佑怡
等系列影片依旧占据市场的半壁江山。仅以2017年全年票房为例,国产科幻电影占全类型总票房(559.11亿元)的百分比为2.33%,与进口科幻影片20.85%的占比存在较大差距。但与此同时,如《超时空同居》《机器之血》《记忆大师》这样的原创科幻电影,却以成熟的制作模式和多样的题材拓宽了科幻电影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在进口影片几乎独占科幻类型电影市场的情况下,2018年的国产科幻影片仍在缓慢探索自己的立足点。当“超级英雄”“经典IP”(如《星球大战》《异形》等)等成为进口影片的题材关键词时,国产科幻片仍然尚未形成独立、主流的题材类型,而是以融合爱情、儿童动画、悬疑等题材的方式寻着可以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1.“轻科幻电影”的以小搏大
喜剧片排行
2018年5月18日上映的《超时空同居》是这一阶段少有的在票房上取得成功,同时保持优秀口碑的国产科幻电影。这部由新人导演苏伦执导、徐峥监制的小成本影片(媒体报道制作成本约3000万元),在下映时斩获8.99亿元票房,豆瓣电影评分落点为7.0分,成为过去一年半里,整个国产科幻影片市场里最大的黑马。
与大众认知的“科幻片”不同,《超时空同居》既没有严肃的科学命题,也没有创新的视觉效果。该片类似《触不到的恋人》《你的名字》等国外作品,是一部类奇幻的
“轻科幻片”。编剧将科幻作为基础背景,以生活在1999年的男主角在屋子里遇到生活在2018年的女主角作为核心故事线,以时空交错的叙事方式重构传统的爱情和喜剧元素。
2017年,另一部以时空穿越为题材的国产科幻片《逆时营救》最终以2.01亿元票房、豆瓣4.7分的成绩收官。与《超时空同居》相似的是,《逆时营救》拥有相对成熟的制作班底。不同之处在于,从类型定位上,《逆时营救》的科幻元素和故事内核有更多交融,视觉效果也符合科幻电影惯有的风格。遗憾之处在于,也许正是由于创作班底力图打造一部接近好莱坞成熟流水线商业科幻片水平的作品,却缺乏成熟的制作经验,最终呈现的故事完成度虽然在国产科幻片中堪为优秀,但从影片整体制作来看仍有多方面的缺陷,观众口碑和市场反响也低于预期。
《超时空同居》和《逆时营救》代表了当下国产科幻片的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指向在其他主流类型片里
加入科幻元素,其自身定位也许并不是科幻片的“轻科幻”方向;
另一个指向对剧本创作要求更高的、更纯粹的科幻类型片方向。在国内成功案例仍然较少的情况下,中国科幻电影从业者如开拓荒野,在两条道路上都需要更多的摸索。
2.“大制作”的回本难题
2017年,国产科幻电影市场先后有两部高成本电影票房“遇冷”。由陈正道导演,黄渤、徐静蕾主演的科幻悬疑片《记忆大师》虽然获得豆瓣评分7.1的良好口碑,最终却仅有2.93亿元票房,以IMDB 资料库上对该片约1.5亿元的成本计算,这个票房量并不能满足制作回本标准。
《记忆大师》下映半年后,另一部高成本
的国产科幻片遭遇了更严重的票房失利。它
图1  国产科幻影片与进口科幻影片题材对比
就是由成龙主演、IMDB估算成本约4亿元的《机器之血》,在首日票房达7013.5万元的良好开局的情况下,最终仅以3.05亿元票房收官。与《记忆大师》“叫好不叫座”的情况不同,《机器之血》在口碑上也遭遇不利,豆瓣评分仅为4.7。
当然,影响最终票房的因素是多样的,质量、档期、宣发等条件一起构成了影响票房的生态环。如果不考虑制作成本,《记忆大师》和《机器之血》两部影片单以票房来说,均位于全年排行榜前五十。只是在国产影片中相对较高的成本,使这两部影片的商业回报并不尽如人意。从大环境看,随着近年来国产电影的特效投入飞速增长,单部国产大片的成本已逐渐接近好莱坞A级制作片。但与国外科幻片不同,国产科幻电影的海外发行市场仍有待探索,主要由少数海外华人观众贡献的基于少数院线的票房,相比于庞大的成本,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对于国内科幻电影从业者,必须时刻警惕高回报、高成本背后的高风险。
3.科幻动画电影:稳定的受众和“低幼”标签
2017年,三部定位为儿童片的科幻动画电影《赛尔号大电影6:圣者无敌》《昆塔:反转星球》《钢铁飞龙之再见奥特曼》最终下映时都取得了在动画片中相对不错的票房成绩。与大部分动画电影一样,这几部影片都选择在节假日上映,瞄准的购票体无疑是孩子、有观影刚需的家长。以票房最高的《赛尔号大电影6:圣者无敌》为例,其所属的“赛尔号”系列从2011年开始,每年暑期都会推出一部新影片,票
房也稳定地随着整体市场增长而增长。对于国产动画大电影来说,伴随着稳定的受众市场存在的问题是:目前的科幻动画电影仍以“低幼”为主,“故事幼稚”“只是孩子喜欢”成了最常见的观众评论。单从电影定位的角度和目前动画电影市场的题材占比来看,这一缺点并不会影响整体市场的短期运营。但从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一直将影片定位在单一的儿童审美水平,会让动画电影的票房丧失增长空间和发展潜力。过去几年,国产动画产业的部分从业者一直在尝试解决动画低龄化的问题,试图将更多定位为12岁以上受众的动画作品推向荧幕,但这些已有的尝试主要集中在武侠、神话等中国传统题材上(如《大圣归来》《大鱼海棠》《风语咒》等),在科幻动画领域,目前仍待一部真正的“合家欢”电影的出现。
(二)2019年科幻院线电影概况
随着《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上海堡垒》等国产科幻片的上映,中国科幻电影的整体格局发生了较大改变。
1.《流浪地球》:必然的突破,偶然的成功
《流浪地球》于2019年大年初一上映,5月6日正式下映,公映期为90天。它获得的中国内地总票房为46.55亿元,超出此前国产科幻片中票房最高的《美人鱼》10多亿元。尽管就当下整体科幻电影产业链条而言,《流浪地球》更多地应当被视为偶发事
件,它的成功对导演、制片人和制作团队等
图2  电影《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上海堡垒》
上映前30日每日票房对比
有着较强的依赖性,但它毕竟证明“中国科幻电影”开始成为国内电影市场上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具体来说,《流浪地球》的突破性在学习和拓展两个方面都有所呈现。这里的“学习”指中国科幻电影及其背后的文化产业生产机制向以好莱坞为代表的成熟产业链条的致敬和模仿。这种学习是全方位的,兼及制作流程、情绪节奏控制和视觉特效制作等多个方面;同时又因为时间和资金的限制,也出现诸多遗憾。深究起来,这一过程是近年来以《逆时营救》《异想天开》《机器之血》和《长城》等影片为代表,新一轮“西技东渐”的直接反映。《流浪地球》在技术层面的效仿成果最为显著,但在涉及更依赖于导演和编剧经验的叙事、剪辑等环节,就显露出了经验的不足——这也成了诸多观众所诟病的核心问题之一。
我们在此时遇见的,仍旧是国内影视文化产业若干年来面临的长期困境:明晰科幻概念的从业人员始终是缺乏的。这种缺乏指向的是国内科幻产业链条的不完善。在《流浪地球》7000多人的制作团队中,实际上只有少数从业人员具备明晰的“科幻”概念。这就导致导演不得不深入介入特效、道具、摄影等多个部门和制作环节当中,极大地降低了其精力的有效性。但在当下这个中国科幻电影的起步阶段,确实也需要这些导演和制作人员筚路蓝缕,只有通过脚踏实地的摸索和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创作队伍、锻炼团队的目的。
2.《上海堡垒》:短板仍然存在
《上海堡垒》则充分暴露了为《流浪地球》所暂时掩盖,深植于中国科幻电影产业链条中的诸多问题。最核心的问题是此前从业人员科幻素养较低,在郭帆导演等少数核心制作团队的整体设计和事无巨细的掌控、推进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正,而《上海堡垒》则缺乏同时具有科幻审美高度和话语权的制片、导演和编剧角。此外,该电影又因为缺乏真正具有市场号召力的热点,同时宣发、市场舆论引导等环节状况频发,所以上映后口碑和票房均一路走低,未能获得符合预期的收益及影响。
3.《疯狂的外星人》:一种可能的路径
与前述电影以及2017年以来国产科幻电影的种种尝试相比,《疯狂的外星人》给出了科幻电影在中国本土发展的另一种可能。作为原本在春节档极被看好的国产科幻片,在上映31天后共计获得票房约22亿元,
这在中国电影年度总票房约600亿元的背景下,已然是较为醒目的成绩。
《疯狂的外星人》的核心是国内电影市场上较为成熟的喜剧片,而科幻元素的加入则给影片提供了更大的话语空间。导演宁浩对黄渤、沈腾、徐峥等演员的使用较为圆融,他们的表演也确立了在喜剧套路之外,依赖电影进行观念表达的可行路径。在这个意义上,该片所获得的市场影响力,同样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科幻大片的预期观影人。而在既有本土电影类型当中添加科幻元素的尝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科幻网络大电影
根据对各主要视频播放网站的统计,2017—2019年,共有百余部科幻类型的网络大电影(不包括动画类,以下简称网大)上架。播放量最多的平台是爱奇艺和优酷。从播放量贡献来看,爱奇艺免费网大约占
63%,爱奇艺付费网大约占30%,优酷免费和付费网大各占3%。这个分布情况也符合整个网大市场爱奇艺独占比例最高的生态背景。总体来看,科幻网大单部最高播放量为5134.6万次,平均播放量为每部591万次左右。分类来看,爱奇艺付费网大的平均单部播放量最高,为840.8万次,优酷付费网大的平均单部播放量最低,为249.2万次。
这些网大的题材类型多样,包括时间旅行、人工智能、外星人、末日、电竞等。一方面是因为网大的上架审核条件相比于院线上映审核标准而言宽松。另一方面是网大产业的进入门槛较低,对制作公司的资金条件和行业经验条件没有太多限制。在视频网站专项基金、人才培养计划和优惠分账条件的多方面扶持下,对制作方来说,网大按播放数据和单片付费数据分账的盈利模式逐渐清晰,而且,这样的回本方式也比院线更为轻松,2018年分账金额最高的科幻网大《超自然事件之坠龙事件》就成功在上架5天内回本。
与此同时,在整个网大的工业化水平仍不成熟的环境下,网大的精品数量仍然较低。一方面,播放量低于500万次的 “长尾”作品占比较高,为61.7%。这些作品的质量普遍较低,故事常常出现对国外经典科幻情节的“照搬全抄”或情节过于粗糙,常见的特点是以“美女”“两性”为海报噱头。另一方面,即使是播放量较高的作品,观众也很少对质量表示认可。从豆瓣评分看,在这47部作品中,仅有《海带》和《孤岛终结》评分高于6.0。作为少数口碑较好的网大,这两部作品难得地在故事上获得了网络影评人和科幻电影爱好者的认可。其中,《孤岛终结》作为一部小成本科幻电影,不仅在商业方面通过爱奇艺平台获得69
万元的分账票房,投资回报率达98.34%(数据来自《爱奇艺2017年网络大电影行业发展报告》),在艺术性方面,本片也入围了加拿大CREATION国际电影,荣获“最佳故事片”奖。作为微像文化“微光计划”最早面世的成果,《孤岛终结》的成功或许证明了微像文化“以小成本打造高品质科幻类网大”的理念在当前市场是可行的。网大作为题材包容性强、受众年轻的平台,能成为专注人文思考的小成本科幻片的一个有潜力的传播平台。与此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这种有成为精品潜力的小成本网大由于一般由新公司制作,不仅制作水平会相对粗糙,在宣发营销上也会存在较多的缺陷,基本上只能依托视频网站的推荐。而从豆瓣评分人数上可以看出,像《孤岛终结》这样的作品本身的传播效果并不理想。从长期发展看,如何完善宣传发行,必然成为像微像文化这样在影视行业相对“年轻”的制作方需要逐渐解决的问题。
三、科幻电视剧及网络剧
网络科幻电视剧(以下简称网剧)市场从整体上看“长尾”效应明显,在“尾部”较长的情况下,也出现了多部“头部”作品。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网共有9部单部播放量在500万次及以上的科幻类型网剧上架,总播放量达91.96亿次。相较于网大,网剧主要以小说和漫画改编作品为主,平台分布情况相比于网大更为多样,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和搜狐等主流视频平台均有覆盖。
在这些平台中,如果不考虑各平台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