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带一路”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作者:***
来源:《一带一路报道》2019年第05期
        在“一带一路”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智库为推动政策沟通、增进民心相通、促进务实合作发挥了独特作用,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了许多“中国智慧”。尤其是近几年,智库研究进入了蓬勃发展、百花齐放的阶段。针对中国智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中外智库开展了哪些交流合作以及如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等问题,本刊特邀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简称“发改院”)院长,《国家智库》《中国智库》总编辑于今为读者进行深入解读。
        记者:于院长,您好!2018年您当选“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智库建设40人”,作为中国智库的探索者、推动者、实践者,您如何看待智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于今:“一带一路”倡议以“互联互通”为主旨,以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生态等全方位参与融合为主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我认为智库及智库产业需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智库要为捍卫国家利益做出贡献,二是智库产业要“走出去”。
于今参加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Yu Jin participates in the first Belt and Road Foru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中国企业、机构等“走出去”,庞大的商品、资本输出到国外,需要国家提供全方面的保护,这种保护一种是 “硬保护”,还有一种是“软保护”,而“软保护”就需要智库发挥作用。在维护国家利益过程中,智库等研究机构应加强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研究,苦练内功,对每一个国家、每一个领域、每一个具体问题进行“定点式”深入长线研究;还可以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宗教、军事等多方面的综合系统性研究,研判评估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
国家可能遭遇的各方面的风险,为我国政府提供决策咨询,维护海外利益。同时,加强我国智库和沿线国家智库、议会、政党的交往,为拓展和巩固政治基础发挥独特作用。
中国智库国际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Academic Seminar of Chinese Think Tanks
        智库产业要“走出去”,基础就在于智库产业要建立起不同主体创新环境适配的新体系,使得战略更为明晰、决策更为明智、执行更有效率。让顶层设计、创新人才、技术研发、高端产业和市场资本都聚集在同一个平台中,并发挥协同作用。
        记者:智库产业这个概念是您首倡的,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理解智库产业以及发展智库产业的意义?
        于今:智库产业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整合高端人才的智力知识资源,以创新型人才为核心产生的全智能产业链的集中体现。打造政策链、人才链、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五链融合”的产业新体系是智库产业成功的关键。智库产业的参与主体包括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智库机构,分别发挥不同的功能。“五链协同”的本质是市场导向、企业主导。智库产业可以理解为“智库+” ,即“智库+政府决策”“智库+高端人才”“智库+高端产业”“智库+金融市场”“智库+科研咨询”。由此形成以政府政策开放带动、参政议政的高端人才聚集推动、高端产业集聚拉动、金融市场融合互动、科研创新驱动为核心产生的全智能產业链条。事实上,加强智库(高端人才)与产业(主要是高端产业)的融合互动尤为重要,智库产业既可以、也应当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石。因为这样做,既可以借力智库,做大做强现代产业体系,又能避免产业自我循环,为智库的发展寻新动能,从而实现智库、产业的多赢格局,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高质量发展报告(2018-2019)》提到,智库产业或将成为北京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在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中,智库产业可以提供智力支持与合作平台,发挥“芯片”的作用。其作用可以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一是智库产业要以合作先行,将国内领先智库机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智库对接,建立以我国智库为主导的多国国际合作对话沟通机制平台,深入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政策、经济结构、技术能力、资源禀赋,从而合理规划产业合作方式,提升产能合作效率,加快产业的区域转移和合作。
        二是智库要参与产能转移过程,优化产能合作与分工协同。通过构建“一带一路”跨国家跨区域智库产业园区,促进合作产能的落地建设和发展,可以加速区域间协同分工的进程,促成区域一体化的形成。比如,构建京津冀智库产业园区、长三角智库产业园区、中国波兰智库产业园区。
        三是以智库产业合作为枢纽,将各国文化、宗教、政治等研究机构融合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为经济合作提供软实力支撑,使得智库成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策协调、人员流动、信息沟通和社会文化交流的“智能载体”。
什么是一带一路概念
        记者:您认为发改院的研究成果中哪些可以作为智库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有何借鉴意义?
        于今:2012年,受二连浩特市政府委托,开展研究“二连浩特中蒙俄智库产业园区发展战略规划”的重大课题,发改院组织专家开展中蒙俄、上合组织、草原丝绸之路等方面研究,在2013年形成了项目成果报告初稿,2014年审议通过了最终报告。可以说,二连浩特中蒙俄国际智库产业示范区的确立是发改院积极构建智库产业系统体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果之一。
        作为智库,发改院启动针对中蒙俄国际智库产业示范区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与意义:首先,成为系统联动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经济发展与智库产业之间“顶天立地”的桥梁与纽带;其次,对于地方政府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可以视为国内首次地方政府向智库购买服务的案例;第三,在国际智库产业示范区创设中的作用,构成国内智库行业发展中的率先探讨。
        可以看到,随着智库产业概念的普及和实践,国内智库产业示范区的建设正积极开展。2011年11月,国内第一个以“智谷”命名的东北智库产业集园区——中国智谷(东北)智库
产业园战略合作协议在沈阳签署。2018年6月21日,2018“沈阳·中国智谷”北京推介会在北京市辽宁大厦举行,从沈阳市浑南区产业基础、人才条件、政策支持等方面,向出席会议的北京市各界代表全面推介“沈阳·中国智谷”。 2018年2月7日,西南智库产业集园区——中国智谷·重庆在重庆市南岸区正式揭牌。中国智谷·重庆依托南岸江南新城,总面积约93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2.48平方公里。南岸区以中国智谷·重庆建设为契机,聚焦大数据、大健康、大生态三个方向,聚力打造涵盖政策支持、平台支撑、引育并重、服务配套“四位一体”的产业人才生态圈,建设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智能运营平台集聚区和智能制造创新集聚区,致力筑造中国智能产业人才之城。
        记者:“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参与的国际合作平台。国外研究“一带一路”的智库也越来越多,发改院与国外智库开展了哪些交流合作?
        于今:近几年,发改院一直坚持不断开发国际合作项目,积极参与国际事务。2013年,发改院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达成智库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我们也是目前唯一与之签约的中国社会智库,作为中国智库的代表,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了贡献。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发改院的建议通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得以体现。
        同时,与欧美高端智库的合作也颇有成效。我们与波兰经济基金会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2013年开始,每年一次的“中波智库对话”,为中波关系、波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提供了良好助力,并积极倡议和推动成立波中“一带一路”促进联席会;发改院和罗马尼亚黑海经合项目基金会也是战略合作伙伴,并在布加勒斯特成立罗中“一带一路”促进联席会,倡议发起“中国+维谢格拉德集团智库联盟”“中国+黑海经合组织智库联盟”等国际区域合作组织对话平台。
        记者:对于进一步开展智库间的国际合作,您有什么建议?
        于今:智库是创新的根源之一,智库间的国际合作以协同为基础,将促进我们的创新得以有效整合与提升,这些是我们推进全球治理公正合理模式的重要基础所在,进而能够有助于建立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具体而言,第一,推进我们的智库合作机制化,尤其是年度例行会议的举办;第二,智库作为发挥公共外交、二轨外交实施平台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推进智库之间合作的有效升级与智库产业之间进行明确对接;第三,我们可以为更多的国外智库、中国智库之间开展有效的交流,提供可靠的平台,欢迎各位积极参与。
构建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体系智库研判会Think Tank Research and Judgement Conference on Establishing the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System for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