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利弊辩论赛反方材料
机器人是模仿人类智能的人工系统;人类劳动,是资料生产的过程,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人类文明,是人类行为构成的集合,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据此,我方今天从文明的物质、精神两个维度,论证机器人取代人类劳动,是人类文明的丧钟。
机器人资料人类劳动被机器人取代后,人与社会将失去联系,物质文明将土崩瓦解。
物质文明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体现,并外化出了社会分工与社会关系,由此决定文明的表现形式。在辩题设定的情境里,生产关系将会全面崩毁。因为以往的科技突破,会带来工作的迭代,旧工种被淘汰、新工种被创造。而当人类劳动这个整体被机器人取代后,医生、教师、政客、法官所有的职业都将退出历史舞台,人类将不再有分工。随之瓦解的是社会关系,同学、同事、朋友等等社交角会被取消,甚至父母的角也可以由机器人胜任,这个时候,人类文明价值序列将会湮灭。
马克思说到,劳动不仅是人的生存方式,更是人的类本质,因为劳动决定了人类的价值序列,决定了我们对情感、生死、道德的理解。农耕社会人类敬畏天地,封建社会人类重视宗
族,功利主义则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劳动结构改变,社会价值就会改变。当人类不再进行劳动的时候,价值观念也不复存在,人与社会的关系将被斩断,人将活成孤岛。这样的社会形态早在1968年就被25号宇宙实验揭示过。小鼠被投放进一个拥有无限水和食物且不需要任何劳动的乌托邦中,经历了数代繁衍,新生小鼠对社会愈发恐惧,逐渐丧失了社交行为,不到5年,25号宇宙最后一只小鼠死亡。一个没有劳动没有饥饿的“乌托邦”,却让一个物种迎来毁灭,充分说明劳动对哺乳动物具有不可取代的必要性。
人类劳动被机器人取代后,人会不再创造价值,精神文明将毁于一旦。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总和,包括文化、科技、艺术等,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实际意义。当机器人能取代人类的脑力劳动和抽象劳动,人类将失去创造价值的空间和欲望。我们的大脑像一个网络,通过电流在几纳米距离的突触间传递信息,《人类简史》一书指出,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大脑的功能,大约还要一百年才能实现。
而机器人的学习能力是几何级增长的,新诞生的阿尔法零号只需要几秒钟就能超越阿尔法狗数月的学习成果,当突破大脑模拟这个奇点,高级人工智能能在短时间内升级为超级人工智能,无论是左脑的数理逻辑,还是右脑的情感想象,都将被机器人全方位地碾压,不仅创造艺术的能力会被机器人远远抛下,甚至连理解机器人的科研成果都将成为奢望。
可怕的是,那个时代中,不是有一个人类无法超越的机器人,而是身边有无数人类无法企及的机器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求知不过是机器人早已书写好的答案,我们的艺术不过是机器人轻而易举的枚举与挑选,人类将不再拥有创造价值的兴趣和意愿,剩下的只有机械的娱乐,最终沦为只会娱乐的机器,成为文明旁观者。此时,机器人似乎也没有什么理由听从比自己渺小的人类的指令,人类文明必然走向式微。这也恰恰证明了阿西莫夫在《基地》提出的观点:所有依赖人工智能的文明都必定会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