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扎姆
(康定民族师范专科学校 四川康定 626001)
[摘 要] 三语教育有利于民族长远利益发展,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有利于各民族科学文化交流。四川民族高校藏、汉、英三语教学的主要模式已经形成,并在宏观意义上存在着纵向和横向不同时空的特征。虽然其教学对象具备一定程度的四川方言的汉语语言环境,但仍要确立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观念,将其英语教学与汉族学生的英语教学区分开来,进一步对在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师资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加以解决。
[关键词] 民族高校;三语教育;多元文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144(2008)07-0061-03
三语是少数民族学校教学少数民族母语、汉语和英语(或日语、俄语)的简称。[1]三语教育就是我国少数民族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民语、汉语和外语等三种语言和文字的教育。[2]三语教学是在“双语”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映了我国民族教育的特殊性,是由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文化融合、共同繁荣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我国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聚居”分布的格局为“三语”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前
提条件。[3]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已有操少数民族母语、汉语的双语人,双语体或双语社会。有些部门也有能使用少数民族母语、汉语和英语(或日语、俄语)的三语人,但数量少,范围小,属三语范畴现象。2001年2月,教育部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提出了“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1];在2002年7月召开的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提出:“对我国各少数民族来说,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要按照有利于民族长远利益发展,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有利于各民族科学文化交流的要求,大力加强汉语教学,积极推广普通话,有条件的民族中、小学还要开设外语,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4]这就为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三语人甚或局部形成三语社会提供了政策依据。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三语教育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中、小学校学生的三语教学,却忽视了民族地区三语教育的一个重要体———民族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可以这样说,他们既是民族地区三语教育的重要对象,更是将来民族地区三语教育的生力军。
四川民族高校学生学习藏、汉、英三语学校包括西南民族大学、康定民族师专、阿坝民族师专三所高校,其实行的三语教学即藏语、汉语、英语三语的教学,教学对象主要是藏语文系的学生,其中包括藏语言文学专业、藏汉翻译专业、藏汉双语文字信息处理专业、藏文数理专业、五年制藏汉英三语导游专业、五年制藏语小教专业等。
一、四川民族高校藏汉英三语教育的特征
从宏观意义上看,四川民族高校的藏、汉、英三语教育存在着纵向和横向不同时空的特征,在纵向时空上表现为文化的多元性,在横向时空上表现为市场价值的选择性。
(一)文化的多元性 少数民族三语教育的实质是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即指两种文化或多种文化背景下受教育的行为。既包括具有本民族文化背景的学生接受其他文化的教育,又包括学习者在两种以上文化的共同作用下接受教育。[2]少数民族三语教育作为跨文化教育的现象,必然会因各个民族地域环境、语言状况、经济生活、心理素质等的不同而致使思维方式、认知方式、行为方式等的差异,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征。四川民族高校的藏、汉、英三语教学中,同样也呈现出这种文化的多元性。在三种语言的教与学的过程中,需要高校接受三语教学的学生学习、理解、接受并融合藏、汉、英三种文化,使用多元的思维模式,以开放的胸襟、兼容的态度,对外来多元文化教育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审慎的筛选,既要维护自己的民族教育传统,保持自身的民族文化特,又要吸收外来文化教育的时代内容,不断壮大、拓宽自己。
(二)市场价值的选择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有了很大发展,民族地区对人才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办学模式单一已难以满足市场经济体制对民族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语言是科学技术的载体,也是各民族发展教育和科技的工具,是人类生产力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条件和工具。语言和经济生活有着密切关系,而经济行为又常常是与语言行为相伴而行的,这就要我们必须考虑区域语言生活状况对经济行为的影响,以排除障碍,
实现语言的经济价值。要及时地掌握世界最新科学知识、生产技术、先进文化,少数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的高校学生,必须具备多种语言的使用能力,加快接受、吸收、消化现代科技知识的速度,提高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
【收稿日期】2008-04-16
【作者简介】太扎姆(1974—),女,康定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藏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和汉藏双语教学。
·
61
·
质量。为了遵循市场价值的选择性,顺应国际化、标准化、集约化、城市化取向的现代化潮流,我们在对四川民族高校学生的语言教学中应该顺理成章地将“三语教学”提上日程:学习外语可以使民族高校藏
族学生开阔眼界,有利于他们适应对外开放与国际交往,加入现代化潮流;学习汉语可以使他们更多参与国内主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实践,更易于以多种方式参与国家的主流生活;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化可以使他们发挥继承、发展、弘扬和创新民族文化的作用。四川民族高校的藏文专业的教学形式呈现“藏文单语※藏汉双语※藏、汉、英三语”的发展趋势,并且为了顺应市场需求,各高校在拓宽专业口径方面都做了一些改革,西南民族大学开设了藏汉双语文字信息处理专业,康定民族师专开设了藏、汉、英三语导游专业,而阿坝师专曾开设的藏文数理专业则逐渐萎缩了。
二、四川民族高校藏汉英三语教学模式
由于我国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起点不同,教育发展的水平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又由于三语教学工作的相对滞后,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三语教学的模式呈现多样化和复杂性[5]:一是“2+1”模式。在民族语言、汉语言开展“双语”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在有条件的地区开设外语课程。二是“大语文”模式。改变过去各语单独教学的格局,对三语教学进行综合化研究,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这种模式能关注语言学习的内在规律和文化内涵,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三是“1+1+1”模式。这其中包括三语单文、三语双文、三语三文的不同层度的教学类型。
四川民族高校的藏、汉、英三语教学模式多采用“2+1”模式或“1+1+1”模式,下面我们通过统计康定民族师专采用的藏、汉、英三语教学形式(下表)来看
:
四川高校的藏、汉、英三语教学以单语、双语为主要教
学形式,只有个别的外籍教师能进行三语融合教学。这种较分离的三语教学形式不能很好地形成“大语文”的三语教学模式,而更多地形成“2+1”和“1+1+1”的三语教学模式。其中的“2+1”模式中的双语基础又分为两种类型:藏—汉型和汉、藏型,即来自牧区的学生在语言学习和习得顺序上,藏语为第一语言;在语言使用率方面,藏语为第一使用语言。而来自农区的学生在语言学习和习得顺序上,以双语为第一语言者占很大一部分;在语言使用率方面,
双语共同使用者最多,其次是汉语四川方言的使用。
这里我们再从康定民族师专藏文系开设的藏语言文学专业、藏汉翻译专业和三语导游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及学分比例(如下表,其中A =藏语言文学专业,B =藏汉翻译专业,C =三语导游专业)来探讨
:
由上表可以看出,康定民族师专藏语文系藏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实行“1+1+1”的三语教学模式,即藏语、汉语、英语以不同层次水平和不同教学目标要求平行进行;藏汉翻译专业和三语导游专业主要实行的是“2+1”的教学模式,即在藏语、汉语双语较高教学目标要求下推行英语教学,二者因专业结构的不同,在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上又存在较大差异。
三、四川民族高校藏汉英三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应该确立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观念。四川民族高校长期把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与汉族的汉语教学混淆,教材相同,教法一致、师资共用(汉语教师大都不会藏语)、科研落后等是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
(二)要认识到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教学不同于对汉族学生的英语教学。对少数民族英语教学、对汉族英语教学在教学理论、教学原则上是相通的,但由于各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特点不同,反映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所产生的母语干扰和语言对比分析的特点也各不相同。
(三)要解决三语教育的师资问题。师资力量严重缺乏,尤其是本民族培养的三语从教人员太少。
(四)迫切需要三语教材的整体构建和改革。现行的三语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制定和编写,没有能很好地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重文轻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四川民族高校没有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专用汉语教材,英语教材也和普通高中、普通大学的英语教材一样,只有极少部分自编的使用教材,但都缺乏整体的体系构建。
(五)三语教育理论研究需要不断深入和拓展。三语教育有着巨大的研究任务,它能推动西部丰富的语言资源的开发。在三语教育中,一定要着力于国内外先进的语言教学理论和方法与三语教学实践相结合,博采众长,求实创新,创造出适合民族学校特点的三语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语言对比理论,加强对比分析、中介语理论分析、母语迁移分析等,发现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少数民族英语教学的教学规律和学
习规律,从而推动三语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六)要编写辅助性三语教学工具书。可以考虑编写对照词典,少数民族说汉语、少数民族说英语的说话材料等相关的工具书。
(七)改善教学设备。这样可以增强少数民族汉语教
·
62·第7期2008年7月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No .7
Jul .2008
学、少数民族英语教学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综上分析,四川高校藏、汉、英三语教学的主要模式已经形成,并在宏观意义上存在着纵向和横向不同时空的特征。虽然其教学对象具备一定程度的含有四川方言的汉语语言环境,但仍要确立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观念,并将其英语教学与汉族学生的英语教学区分开来,进一步对在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师资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加以解决。【参考文献】
[1]盖兴之,高慧宜.浅论三语教育[J ].民族教育研究,
2003,(5).
[2]乌力吉.少数民族三语教育的纵横解读[J ].贵州民族研究,2005,(4).[3]白浩波.少数民族杂居地区“三语”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J ].辽宁教育研究,2005,(10).
[4]国家民委语文室.加强双语教学、切实提高民族教育质量[N ].中国民族报,2002-10-01.
[5]戴宏君.中国少数民族“三语教学”形式简析[J ].石河子大学学报,2005,(12).
Simple Analysis on Tri -lingual Education of Tibetan ,
Han and English in the Colleges in Sichuan Province
Tai Za Mu
(Tibetan Depart ment ,Kang Ding Nationality Teachers College ,Sichuan Kangding ,626100)
A bstract :Tri -lin gual education is conducive to long -term national interests and development ,enhancing the national quality and
the n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The principal education mode of Tri -lin gual education of Tibetan ,Chinese and En glish in Sichuan national colleges has come into being and in the macro sense ,there ar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fferent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 -acteristics .Although tibetan students have a certain degree of Sichuan dialect of the Chinese environ ment ,Chinese still have to be estab -lished as the second teaching language ,separated out its English teaching and the Han Nationalit y student 's English teachin g ,to further studys in -depth and resolvs some problems on the concept of teaching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teachers and teaching methods ,and so on .
Key words :national colleges ;tri -lingual educatio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al mode (上接第57页)
【参考文献】
[1]Kramsch ,Claire .Context and Cultur e in Language Teach -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2]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从 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 ].光明日报,2000-10-19.
[4]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1994.
[5]李涤非.中国文化、中国英语与文化教学[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
[6]刘世文.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调查及其启示[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1).
[7]王 昀.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调查研究[J ].北华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7,(3).[8]袁 芳.试析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地位与作用[J ].外语教学,2006,(5).
Native Chinese Culture :An Inalienable Component in
English Teaching for English Majors
CHEN Jian -pin g DU Jun
(Foreign Language and Culture Department ,North Sichuan Med ical College ,Sichuan Nanchong ,637007)
A bstrac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arget culture to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has been a consensus in the teachin g field .However ,na -tive Chinese culture is basically ignored in our English Teaching for E白浩
nglish Majors .Thus ,there arises the phenomenon of traditional Chi -nese culture “aphasia ”in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nsidering this ,in the tide of cultural globalization ,it 's quite necessary to not only foster the idea of “knowing others ”,but develop the cultural awareness of “knowing ourselves ”.Therefore ,Chines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especially ETE M )has to make up the lesson of Chinese culture .Only in this way ,can it be the ideal approach to learn and keep the excellence of foreign cultures and ours ,to enhanc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and to bridge foreign countries and China .
Key words :English teaching for English majors ;target culture ;native Chinese culture
·
63·第7期2008年7月 太扎姆:四川民族高校藏汉英三语教育简析
No .7
Jul .2008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