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眼泪
①“你把这些都装上。”大早上醒来,母亲已给我备好了行李,林林总总,摊了一地,其中有她晒干的萝卜丝、豆角干,幽幽地散发着陈年的气息。如果是在前几年,我早就会埋怨:“不要,谁喜欢这个”那时母亲会心疼地翻翻自己的劳动成果,心有不甘地说:“又不重。”
②确实不重,在母亲眼里,凡是能省钱的,都不是问题。
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我们姊妹五个是她一人带大的。如今我们都已生儿育女,在自觉累成狗的时候,常常想起母亲的不易。母亲说,那时冬天河水再冷,她也要洗的尿片,“哪像你
们现在这么方便,有一次性的尿片”。各种从被面和衣服上裁剪下的尿布,五颜六,如旗帜般晾晒于小院的铁丝上。母亲伸出手来,比画着说:“手指冻裂了,就缠着胶布洗。”
④母亲不会抱怨,更是很少主动埋怨自己的丈夫。在我看来,已几近“愚忠”。父亲不怎么亲
近我们,在我的记忆中,多是他威严的脸和狠狠的呵斥。十多岁时,我和随父亲去门前
山坡上耕种,不记得我哪里做错了,父亲便开始责骂,接着就是追打,我哭着冲下山坡,当晚不敢回家,也不敢远离家门。母亲到我,劝我给父亲道歉:“快,给你爸认个错,不要死倔。” 我吓得不敢见父亲,就挣脱母亲的手,跑远了。待天黑,我蹑手蹑脚地爬到窗户底下,听房间里
的动静。窗下是鸡窝,粪气扑鼻,我才不在乎这些,默默地等着父亲睡下。父亲的鼾声响起,我才悄悄地推门,门虚掩着——原来是母亲给我留着的, 但不巧的是,门还是痛苦地吱呀响
了一声“你还有脸回来!”父亲的声音炸雷般地响起,我蒙了,硬着头皮进屋。父亲要抽出皮带,母亲赶紧拦着:“赶紧给你爸道歉。”母亲被父亲推到一旁,随后父亲的几声不客气的责
骂也砸了过去。母亲只好叹着气,显得束手无策。我挨了几皮带,被罚跪。长夜漫漫,我几次点着头睡着,却又被膝盖的刺痛弄醒。后半夜,我在迷迷糊糊中,感觉有人把我拉上了床。
⑤至今遥想那晚罚跪,我的膝盖还在隐隐作痛。父亲已经离世,一次,我笑着问母亲:“你怎么那么怕我爸爸,他不让你护我,你就一声也不敢出。”母亲只是无奈地说:“你爸就是那坏
脾气,劝了不听,再说,又要骂人,让你们看大人难堪?”
⑥“一辈子坏脾气,没像别的大人那样稀罕过自己的娃。”母亲说着说着就哭了。母亲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坚硬的父权下,尽可能地给我们扒拉出一点点温暖,而她几近无人怜惜, 我又怎能埋怨她。在她有限的认知中,父亲这个男人能吃苦,会挣钱,心地善良,不喝酒、不赌博不乱花钱,即使脾气坏,又能怎样呢?
⑦母亲虽一生吃苦,忍受生活的艰难,但我很少见她哭过,反而是在诉说父亲去世前的种种怪
母亲阅读答案异表现时,容易带着哭腔,我准备迎接母亲随之而来的哭诉,母亲却抹了下眼泪,又笑了:“这下他走得干脆,不受罪了。”
⑧母亲性格耿直,不善于察言观,不得奶奶待见。每每奶奶数落起母亲,我都没见母亲顶撞
过。为了照顾奶奶的晚年,父亲接奶奶住到我家
,两人都是看不得别人眼的人
,想起来, 奶奶在我家也住得不舒服。给奶奶做饭、洗衣服的事情,包括奶奶生病了去抓药,母亲都当仁不
让地做了。“你奶奶也可怜
,我说过你爸:人老了
,都要靠儿女养,不要给老人说那样难听的
话,你母亲一輩子受过谁的气?”母亲又开始抹着眼泪诉说着奶奶去世前的细节,“一辈子刚
强,走时一口水都没咽下去。”
⑨一个人,胸怀多少善,才能对冲种种扑面而来的恶?一个人,心中需要藏多少东西,才能隐忍
生活里的种种不顺
?
⑩这次收拾行李,母亲翻出这些干菜:“干干净净的,我都没舍得吃。”看来母亲早已忘记我前几回的拒绝,又热心地推荐起来。“行吧,我都带上。”
11它们确实不重,母亲说对了。40.第①段把______称作“成果”。41.第④段加线句连用两个“赶紧”,谈谈你的理解。
42.把第⑤段加线句改为陈述句是_____,原有句式的表达作用是
______。
43.根据选文内容完成表格填空。母亲的眼泪
母亲流泪的原因
母亲的个性特征
第⑥段:(1)“____”(2)__
(4)____
第⑦段:“在诉说父亲去世前的种种怪异表现时,容易带着哭腔。
为父亲去世前的受罪而难过。
第⑧段:“母亲又开始抹着眼泪诉
说着奶奶去世前的细节。”
(3)____
44.本文的结尾有何作用?
【答案】
40.(妈妈晒干的)萝卜丝、豆角干
41.第一个“赶紧”写母亲看到丈夫抽出皮带要打孩子时的阻拦之快,关注“儒愿学堂”获取更多语文资料,
第二个“赶紧”写母亲对孩子的催促之急,两个“赶紧”都刻画母亲担心孩子被打时内心的着急,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疼爱,突出了母亲的仁慈。
42.不能让你们看大人的难堪。用肯定的反问句,加强了句子的否定语气,表明了母亲不让孩子看大人的难堪的坚决态度,突出了母亲的隐忍。
43.母亲说着说着就哭了对孩子们得不到父亲的稀罕而心疼。或:为孩子得不到父亲疼爱的委屈而难过。为奶奶去世前吃不下东西而难过。或为奶奶晚年生活的委屈(憋屈、不如意)而难过。仁慈、宽厚
44.与开头对有关干菜内容的叙写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成,(反复提及母亲珍爱干菜并极希望孩子也能喜欢,)突出了母亲的节俭仁慈作风,(而“我”从原先的拒绝到发自内心的接受,)表明了对母亲的理解、敬重和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