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知识点
实验一
实验目的:研究空气的成分。
实验器材:剪去底部的矿泉水瓶、蜡烛、木条、红墨水、水槽等。
实验步骤:
(1)将蜡烛固定在水槽中,向水槽中倒入适量的水,加几滴红墨水,再点燃蜡烛。
(2)扣上矿泉水瓶,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和矿泉水瓶内水面的变化。
(3)把水槽中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
(4)拧开瓶盖,把燃烧的木条迅速插入瓶口,观察燃烧木条的变化。
实验现象:
①罩上矿泉水瓶后,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了,矿泉水瓶内的水位升高。(说明空气中只有一部分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消耗掉能支持燃烧的气体以后,蜡烛就熄灭了,水流进去补充这部分空间,所以水位上升。)
②把燃烧的木条迅速插入瓶口,木条很快熄灭。
实验结论:
空气不是单一的气体,是由支持燃烧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而成的。
实验二
实验目的:研究空气的成分。
实验器材:玻璃杯、玻璃片、蜡烛、木条、红墨水、水槽等。
实验步骤:
(1)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水槽中。
(2)往水槽中倒入一些清水,滴几滴红墨水。
(3)点燃蜡烛,再用玻璃杯罩上。
(4)一只手托住玻璃片,另一只手按住玻璃杯,倒过来放在桌子上。
(5)点燃火柴,把玻璃片揭开一点,将点燃的火柴放进玻璃杯里。
实验现象:
①罩上玻璃杯后,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了,杯内的水水位升高。
②把燃烧的蜡火柴迅速插入瓶口,火柴立即熄灭。
实验结论:
空气不是单一的气体,是由支持燃烧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而成的。
的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汽和杂质占空气体积0.03%,稀有气体占空气体积0.94%。
3、为什么说空气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
因为空气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人类的活动需要空气,动物的生存需要空气,植物的生长也需要空气。
4、氮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①液氮用于医疗手术。
②用于制作氮肥。
③用于保护食品,延长保质期等。
5、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是拉瓦锡的著名实验之一。
6、研究氧气特点的实验
活动目的:探究氧气的特点。
活动材料:装有氧气的集气瓶、木条、火柴等。
活动方法:
(1)观察氧气的颜。
(2)边移动盖在集气瓶上的玻璃片边用手轻轻扇动瓶口的气体,闻一闻氧气的气味。
(3)移开玻璃片,露出缝隙,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活动现象:
①氧气没有颜。
②氧气没有气味。
③带火星的木条被插入集气瓶后,木条复燃。
活动结论: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没有气味、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7、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也可用过氧化氢加上二氧化锰制作氧气)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向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
(3)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
(4)点燃酒精灯(先预热)。
(5)收集气体(可以使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6)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如果使用向上排空气法,先取出导管再盖上玻璃片)。
(7)熄灭酒精灯。
8、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没有气味、能支持燃烧的气体。(-183℃淡蓝液体,-218℃雪花状淡蓝固体。)
9、氧气的作用:
①氧气对生命的作用,可以供给呼吸。
②氧气在国防、航空、航天方面的作用,作助燃剂。
③氧气在医疗保健方面的作用,用于缺氧、低氧或无氧环境的供给呼吸,例如潜水作业、登山运动、高空飞行、宇宙航行、医疗抢救等。
④氧气在冶炼方面的作用,在炼钢过程中吹入高纯度氧气,有利于清除杂质。
10、运动越激烈,需要的氧气越多。
11、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可以供给任何动物呼吸,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
12、氧气本身不燃烧,但能助燃。氧气与有机物或其他易氧化物质混合,容易引发爆炸。氧气如果与油脂接触会发生反应,产生热量。热量蓄积到一定程度会引发自燃。
13、氧气钢瓶如遇日光下暴晒、高温环境中存放或搬运时受到撞击等情况,会使钢瓶内壁所受压力增大,可能导致钢瓶爆裂。在存放氧气瓶的地方,通常会有禁止撞击、禁止烟火、易燃易爆等标识。
14、吸入的氧气越多对健康越有利吗?
①有些人由于机体适应了高海拔地区的低氧环境,进入氧气含量相对高的地区会产生一系列不适应症状,如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等。这种现象被称为醉氧。
②正常人如果吸入高浓度氧气的时间过长,会出现氧中毒,可能造成全身组织伤害。
③过量吸氧会加速生命衰老。
15、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铁丝要绕成螺旋状,这是为了增加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铁丝一端系火柴棒,这是为了将铁丝引燃;点燃火柴,待火柴临近烧完时,缓慢地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16、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如果一开始就把红热的木炭很快地插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下部,会出现怎样的现象?为什么?正确的操作应该是什么?
①木炭不能继续燃烧,甚至很快熄灭。
②因为把红热的木炭很快地插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下部,燃烧生成的热和二氧化碳会将中上部尚未起反应的氧气排出;或燃烧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比较大,沉积于瓶底,使燃烧不能继续进行。
③正确的操作,应该是由上而下缓慢地插入红热的木炭。
17、怎样制取二氧化碳?
①在小苏打中倒入适量白醋混合。②是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混合。
18、二氧化碳有哪些特点?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无味的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比同体积的空气重。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低温高压下,二氧化碳会变成固态【干冰】,我们舞台上制造的烟雾一般就是使用干冰。)
19、二氧化碳的用途?
①制作碳酸饮料。
②作制冷剂,应用于舞台、人工降雨、冷藏食品等。
③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④作灭火剂。(主要是依靠二氧化碳灭火剂比空气重,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特点和降温作用进行的。)
⑤应用于医疗手术,可以扩张血管,疾病。
20、使用或储存二氧化碳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运送二氧化碳储罐时要远离热源。
②接触干冰时要注意佩戴厚棉手套或其他遮蔽物,否则会被冻伤。
③汽车、船舱等较密封的地方不能使用干冰,因为二氧化碳会挤走氧气,导致人窒息甚至死亡。
④二氧化碳储罐如受夏季高温、热源或火源等影响,内壁所受压力会增大,可能会引发爆炸。
21、进入封闭时间较长的地窖或地井前应该怎样做才能确保安全?
先打开封闭口,进行通风。再利用点燃的蜡烛或者火把检验一下地窖内的氧气是否充足,若蜡烛正常燃烧,则可以进入。也可以用仪器测量二氧化碳气体是否超标,以免发生危险。
22、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超过正常含量时,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浓度大时会导致人窒息甚至死亡。因此,在人密集的地方要注意换气通风。
23、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变暖,海平面升高,陆地面积减少。为控制温室效应,改善生存环境,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①改变能源结构,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以代替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
②减少煤、石油燃料的使用。
③禁止乱砍滥伐、植树造林
24、物体燃烧时会产生哪些现象?
①物体燃烧时会发光,有时会产生烟雾。
②放出热量。
25、可以燃烧的物质称为可燃物。如:纸张,木头,泡沫儿、煤炭、汽油、酒精、煤气、天然气等都是可燃物。
26、某种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做这种物质的燃点。不同物质的燃点是不同的。
27、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可燃物的燃点。
28、怎样预防和处理烧伤、烫伤?
预防:①与热源保持安全距离,避免被高温高热物品烧伤,烫伤;
②正确使用高温高热用品,如取暖器,开水瓶等;
③不把烧烫的火钳等高温物品放到人容易碰触的地方。
处理:①迅速将受伤部位用流动的冷水冲洗或浸泡在冷水中。
②应急处理后应尽快到附近的医院。
29、(实验)燃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的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砖块、木条、纸条。
方法一:
1.用坩埚钳夹住砖块,放在酒精灯火焰上让其燃烧,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砖块不能燃烧。
3.结论:燃烧的物体必须是可燃物。
方法二:
1.两只手各拿一个夹子,分别夹住木条、长纸条,同时放到酒精灯火焰上,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纸条遇到火焰便燃烧起来,木条放在火焰上,过一会儿后才燃烧起来。
3.结论:纸条很快被点燃,木条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被点燃。
方法三:
1.点燃酒精灯,用灯帽盖住火焰,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灯帽盖住前,酒精灯在燃烧。用灯帽盖住火焰,再取下灯帽,火焰熄灭了。
3.实验结论:燃烧需要空气(氧气)。
结论:燃烧必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30、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降温到该物质的燃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比如燃气灶着火,应该及时关掉燃气灶的开关,切断可燃物的来源。做饭时如果锅中起火可以用锅盖盖严锅,使可燃物和空气隔绝后,没有氧气助燃,火自然也就灭了。还可以用水喷水灭火,冷水降温是灭火的重要方法。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也是常用方法之一。
31、拨打火警电话119时要沉着冷静,讲清楚着火的地点和着火部位、可燃物的性质、火势情况,有无爆炸或燃气泄漏,是否有人员被困等。
32、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一提,提起灭火器。
二拔,拔下保险销。
三压,用力压下手柄。
四扫,对准火源根部扫射。
33、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的注意事项。
①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是依靠二氧化碳将燃烧物与周围空气隔绝,从而造成燃烧物缺氧熄灭而起到灭火作用,因此不宜在室外大风时使用。
②在室外使用时,应选择从上风方向喷射。
③在狭小的密闭房间使用后,使用者及所有人员都必须迅速撤离,以防窒息。
④灭油类火时,喷筒不能距离油面太近,以免把油液吹散,导致火灾扩大。
34、遇到火灾时怎样逃生?
①首先要保证自身安全。
②发生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要从楼梯或者其他安全通道迅速撤离。让蜡烛代替所有灯是什么歌
③穿过浓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对空气中的烟雾起到过滤作用,减少毒气对人体的伤害。)
④低身前进。(物体燃烧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热的有毒气体,热的气体密度较小会处于房间内较高的位置。新鲜的冷空气一般都在地面附近,所以火灾现场逃生的时候,尤其是在室内,必须贴近地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