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3.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难点: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三、教学准备
教学仪器和药品:带橡皮塞集气瓶2个,铁夹及导管2套,烧杯2个,酒精一盏,燃烧匙1个,火柴盒,红磷等。
教学PPT及相关视频。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 【讲解】“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唐代诗人李峤的风,风就是流动的空气。 【提问】空气与我们朝夕相伴,离开了空气我们无法生存,你了解空气的组成吗?人类在探究空气的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呢? 【展示】PPT展示人类对空气的探索历程。 【讲述】人类对空气成分的研究大致经历了这几个阶段,但是卢瑟福、舍勒、普利斯特里因为主客观原因,并没有确切得出空气的成分。只有拉瓦锡在前几位科学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过渡】拉瓦锡是如何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呢?空气中到底含有哪几种气体呢? |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对空气进行重新审视。 倾听、理解。 学生倾听并思考 | 结合让蜡烛代替所有灯是什么歌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探究空气成分的历史。 通过设疑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内容。 |
环节二 新课讲解 | 一、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 【展示】展示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装置。 【讲述】拉瓦锡通过实验发现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拉瓦锡虽然测出了空气的大致成分,但实验所需时间长,装置复杂。 【过渡】那有没有一种简洁的方法测定空气成分呢? | 倾听理解。 | 通过分析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缺点,引出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
二、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过渡】今天我们就致敬科学家,来当一个小小的科学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我们采用一种更简单快捷的方法。 【展示】展示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所需的仪器。 【讲述】这是实验所需仪器,有集气瓶、橡胶塞、燃烧匙、导气管、弹簧夹、烧杯、酒精灯、火柴等。 【过渡】刚才我们讲解了测定空气氧气含量所需的仪器,那采用哪种药品呢? 【展示】展示PPT第7页。 【讲述】我们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这是因为红磷能够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 【过渡】我们了解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所需的仪器和药品,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实验过程。 【演示实验】演示实验过程。【注: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播放实验视频】 【提示】老师进行演示实验的时候,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操作和现象。 【总结】我们可以将实验步骤总结为以下几步。 【展示】展示PPT。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分组按照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师生交流】现在请一个组派一名代表说一说实验现象。 【提问】你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 【总结】水能进入烧杯是因为消耗了氧气,造成集气瓶内压强减小。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集气瓶水面上升,约占原空气体积的1/5。 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提问】为什么在刚才实验的时候,有的小组的实验失败了,有的小组得出的结果是气体体积小于1/5,有的小组得出的结果是气体体积大于1/5,请同学们讨论、分析原因。 【明确】小于1/5的原因: 1.装置气密性不好。 2.红磷量不足 3.瓶内温度没有降低到室温后就打开了弹簧夹。 大于1/5的原因: 1.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部分受热从导管逸出。 2.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过渡】现在我们来思考第三个问题。但是在回答第三个问题之前,我们来了解集气瓶中压强变化。 【展示】展示PPT第13页。 【讲述】这是利用压强传感器测出的集气瓶中压强的变化情况。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根据压强曲线分析压强是如何变化的。 【总结】通过图像我们发现,刚点燃红磷的瞬间,压强迅速增大,这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压强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后造成瓶内压强不断减小,直至反应完全后,压强不再变化。 【提问】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否用蜡烛代替红磷进行实验,为什么? 【总结】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看来同学们对压强这部分知识掌握的很好。 【过渡】我们说空气成分中,氮气体积大约为4/5,氧气体积大约为1/5,其实空气中还含有少量其他气体。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4页拓展视野-空气成分发现史。总结空气的成分。 【交流讨论】现在,老师请一名同学说说空气中除了氮气和氧气,还有哪些气体? 【展示】展示PPT第16页。 【讲述】目前,人们通过实验方法精确地测定空气的成分: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 认识所需仪器。 倾听、理解并记忆。 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步骤。 学生分组实验。 1.描述实验现象。 2.分析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的原因。 分析讨论实验失败的原因。 试着根据图像分析。 倾听并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 回答问题:不能,因为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会造成压强差,导致烧杯内的水不能倒流。 带着任务阅读课本。 倾听并理解。 | 通过讲述让学生认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所需仪器及其名称。 通过讲述让学生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所需的药品。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规范的实验步骤。 从实验探究到讨论总结,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对实验现象做进一步的分析,探究。 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通过让学生回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阅读本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总结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发现空气的历程。 帮助学生梳理空气的成分。 | |
三、纯净物与混合物 【过渡】空气是一种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那什么是混合物呢? 【讲述】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混合物不能用化学符号表示。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纯净物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 【提示】不能根据物质的名称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展示】展示PPT第19页。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完成这个交互练习,进一步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 倾听、理解。 完成练习。 |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及区别。 通过交互动画,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加深理解混合物、纯净物。 | |
环节三拓展延伸 | 【展示】展示燃素说。 | 观看PPT | 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时不断发展的。 |
随堂作业 | PPT展示 | 做题 | 通过习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
环节四 课堂小结 | 展示PPT23页。 | 倾听并理解。 |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知识,便于学生记忆。 |
五、板书设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