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
建筑工程技术教研室
近年来,随着建筑企业的发展壮大和企业股份制改革的逐步完成,中国建筑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对行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土建类高职院校如何实践自身的办学模式,如何定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零距离上岗的职业技术人才,已成为热烈探讨的话题。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确定
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在制定人才培养培养方案中首先思考的两个关键问题。前者其实质就是人才培养目标,后者则是人才培养模式。
1.1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
一个专业培养出毕业生是否是合格的毕业生,需要社会来检验。通过对建筑领域相关单位的调
查和走访,以及对毕业生跟踪调查,我们对建筑领域人才需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征求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建议,整合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土建施工企业,主要从事项目组织、质量控制、材料检测、质量验收、施工安全、工程监理等工作,核心岗位是施工员,相关岗位是工程现场的质检员、安全员、造价员、材料检员等。
因此,我们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适应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生产、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专业定位是在广泛调查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定位准确,符合社会、行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分析图
1.2411”人才培养模式确定
当前,随着社会对建筑行业人才规格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熟练现场操作技能,进入企业马上能正式上岗,不需要企业去过多的岗前培训。传统的“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理论教学为主,用两年半时间完成课堂教学,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现场管理能力。该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强调理论学习,忽视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既缺乏扎实的工程设计能力,又乏工程施工能力,丧失了高职学生应具备的优势与特长。因此传统的“2.5+0.5”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要求。
我们通过对企业的职业岗位进行分析研究,经专业指导委员会论证,确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在传统“2.5+0.5”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以“零距离上岗”为教育目标、教育与岗位“零距离”为接口、校企合作教育、工学结合的“411”人才培养模式。“411”人才培养模式中,4指前两学年4学期传授知识,培养基本能力;第一个“1”为第五学期,为综合能力实训学期,即把前四学期所学的单向技能综合
到一个典型工程中,从一个工程的预算开始,到招标招投标模拟、图纸会审、施工组织设计、测量放线、工程质量验收、资料整理、安全管理等进行综合能力训练,使其在顶岗实习前具备履行顶岗实习岗位职责的能力;第二个“1”指第六学期顶岗实习,形成岗位职业能力。在整个“41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从学生入校到毕业以能力为主线,以学生的单(专)项专业能力培养为基础,以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学生顶岗能力培养为目标。因此“411”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当前行业对人才的职业技能的要求,达到了企业以求的零距离就业。
2.课程体系构建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对人才知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能够“零距离”上岗的高技能职业技术人才,这是“411”人才培养核心。与之相适应,我们需要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如图2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2.1人才培养规格分析
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其对人才培养目标起支撑作用。我们通过对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图3),确定岗位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从而确定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设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建筑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整合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及开放性的要求。 
校企合作,与企业人员一起分析论证,通过对本专业工作岗位的分析,归纳整理出从事本专业工作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及素质标准如下:
1.知识结构及标准
(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外语、计算机等基础文化知识;
(2)掌握建筑工程制图、建筑力学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建筑工程测量基本知识与技能;
(4)熟悉建筑构造、结构设计基本知识;
(5)掌握常用建筑材料应用与检测的基本知识;
(6)掌握建筑施工技术基本知识;
                              职业岗位分析
(7)掌握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知识;
(8)掌握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基本知识;
(9)熟悉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施工安全、工程监理等专业知识;
(10)了解建筑设备的基本知识;
(11)了解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专项知识。
2.能力结构及标准
(1)具有一定的专业外语能力,外语应能通过相应的等级考试;
(2)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及应用能力,并能用计算机进行建筑辅助设计;
(3)具有一定的工程预算与结算能力,并能够利用计算机编制工程概预算;
(4)能够完成建筑物的测量放线、高程控制、变形观测等工作;
(5)能够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纸,能够绘制建筑施工变更图纸;
(6)能够完成常用建筑材料试验及检测工作;
(7)能够从事一般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解决生产第一线的简单技术问题;
(8)具有工程招标、投标及合同管理能力。
2.2课程体系设计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其他专业不同,主要强调的是施工与管理,即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和谐统一,本专业课程设置可按三个学习阶段进行,以“411”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三个最基本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目标一,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学生在入学后的第一学习阶段,通过各课程的理论教学和部分课内试验、课程设计等教学活动实现,主要由专业教师的教育与引导完成。目标二,在第一学习阶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培训。根据一套完整的建筑施工图纸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主要有施工测量放样、施工图识读与翻样、工程预算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以及工程资料实务模拟、安全教育等内容,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实务的综合训练。为学生能顺利进入第三阶段做好准备。目标三, 毕业实践阶段,即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实际工程的重要环节。主要通过项目部的工程实体让学生住施工现场进行毕业实践,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际工程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带队。实现高职学生“毕业即能顶 岗”的预期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