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目击》叙事策略分析
一、故事情节
2021年的诸多国产影片中杀出了一匹叫好又叫座的黑马影片《全民目击》,该部影片在官方给出的分类中显示为:犯罪/悬疑题材。根据罗伯特·麦基在他的著作《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一书中的第四章对电影题材和类型的分类,他认为犯罪类型影片属于一个超大类型,侦探片就属于犯罪片这一超大类型下的次类型,次类型主要依据从谁的视点来看待犯罪行径,从而进行细分;根据罗伯特·麦基在书中的例子分类,这部电影可以将之看为侦探片,检察官童涛和辩护律师周莉就是电影中的侦探,带领着观众去侦破这场全民关注的杀人案件。
邓家佳影片讲述的故事很简单,孙红雷饰演的林泰是当地一位丧偶多年的富豪,有一女儿林萌萌(邓家佳饰演),近期林泰将与当红女歌星杨丹结婚,婚前不久媒体曝出杨丹的绯闻,愤怒的女儿与杨丹当面对质,情绪失控之下开车撞向杨丹,并导致杨丹死亡。为了保住爱女,林泰请了天价辩护律师周莉(余男饰演)为女儿脱罪,不料碰上了公诉人童涛(郭富城饰演),多年来童涛一直致力于侦破林泰在商业上的黑幕并欲将其绳之以法。最终影片反转性的结局令人瞠目结舌且为之动容。由于采取了非线性叙事结构,所以电影原本的线性逻辑情节被解构,导演运用三次庭审将一个完整的故事分割成四个片段,每一个片段包含了独立的情节,片段之间也有逻辑上的关联,紧凑且充满看点。
二、叙事结构
(一)分段情节:复调多视角叙事结构
传统的电影叙事将叙事结构广义上划分为两大类:线性叙事和非线性叙事;罗伯特·麦基在他的《故事》这一作品中说过:“故事并不是由一堆累积的信息串联而成的叙事体,而是一种对事件的设计,将我
们引入一个有意味的高潮。”非线性叙事为故事叙事多样性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其次故事中的逻辑顺序被导演安排在一个可以随意置换的时间轴上,时间的线性逻辑被导演有意地模糊了边界,打乱原本线性叙事状态下的顺序性和因果关系,但是在看完全片之后故事的逻辑却没有出现错误或者不通顺,这样的叙事结构就是非线性叙事。
故事情节从三个主要人物视点切入,通过不断循环往复的多视角的叙事方式,以庭审为串联主线,以探寻真相为叙事动力,多维度地带领观众揭秘真相。这样的叙事结构在《罗生门》和《刺杀据点》中有过运用,每一个人的视点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和主观性,人与人之间所了解到的信息也有壁垒性,所以通过补充和重叠,我们可以抓住隐藏的漏洞,打破单一视点的局限。《全民目击》也很好地借鉴了这一点,正当观众们以为童涛在第二次庭审前收到了真相证据,林泰这个“冷血父亲”即将受到法律制裁时,导演镜头一转,将周莉放到叙事主轴上,观众們这才发现原来第一个收到匿名证据的人是周莉,她无法忍受林泰用女儿来顶罪的不齿行径,将证据送给对手;当林泰接受审判,导演以周莉发现证据出现纰漏为切
入点,镜头以闪回和平行蒙太奇的剪辑方式将真相与林泰的“谎言”叠印,残忍地将最终的真相直面呈现在眼前,强烈而充满戏剧性的反转所带来的冲击远远大于线性叙事状态下揭秘的效果,非线性叙事中,复调叙事和多视角叙事累积的情绪,在最后一刻将故事的高潮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总情节:套层叙事结构
在反传统叙事的类型中,套层叙事结构非常讨巧,在时空上有着灵活微妙的衔接性,呈现出“戏中戏”的独特形式,戏内戏外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之间的情感在某种程度上会相互影响,增强表达效果。但是在《全民目击》中,套层叙事的运用区别于传统形式,此时的编剧是林泰本人,作为涉案人员的同时,他也是整个案件审理过程前后的“编剧和导演”;将三段庭审内容看成“戏内剧情”,将最终真相揭秘后的整体剧情看成“戏外剧情”,林泰作为“导演编剧”,在每一个阶段,他以全知视角掌控着“演员们”的行动阶段和心理变化,在需要推进剧情的
时候,适当放出扣押的线索——周莉收到的匿名视频;在人物之间需要冲突时,他会“加戏”——用贿赂激怒童涛。在这部影片中,段落之间的线索有重叠和差异,这种既关联又独立的叙事结构一次次打破碎片化的真相,创造了多次剧情反转,其次巧妙利用闪回,闪进,叠印,变焦等镜头语言为电影情节设置连续的悬念。
(三)侦探类型电影的恒定叙事结构
前文所说,根据罗伯特·麦基在《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一书中对类型电影的解读,《全民目击》可归类于犯罪电影这一超大类型下次类型中的侦探电影。苏联作家A·特罗申在他的文章《侦探片:技巧与素材》中提到,他认同A·武利斯在《侦探作品诗学》中的观点,那就是分析和推理这两个元素是侦探类影片的重要根基,而这一根基同样具有构成形式的作用。特罗申的文章中借鉴引用了B·史克洛夫斯基对柯南道尔笔下创作的《福尔摩斯》系列小说中所运用的理论模式——恒定的叙述结构。他认为在恒定的叙事结构这一框架下,故事无论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叙事结构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所谓“恒定叙事结构”,特罗申总结出了五个特征:1.秘密信号,即指犯罪行为被侦察到的起始。当故事中的世界和秩序所维持的平衡现状被外来因素或内部因素打破,突变为“失衡”的状态,侦探的工作即将正式开始。《全民目击》中失衡因素就是林萌萌杀人,林泰遮掩犯罪行为的举动必将持续为失衡状态带来影响,这个“信号”就使得“侦探”童涛、周莉去探寻最终的真相。
接下来侦探们的工作进入到第二阶段——2.收集事实,此时导演和编剧处于上帝的全知视角,建立重重障碍来混淆观者的视听,导演在前期解密阶段会扣押部分重要信息用来营造氛围,甚至有时候会设置一些看似十分合乎逻辑,细节到位的伪真迹用来混淆视听,进而将影视作品的内容进行扩充和润。正如林泰为了达到最后目的,前期制造了很多细节详尽,内容真假掺杂的“证据”——司机孙伟脑癌病情、孙伟妻子苏虹出轨照片、林泰对童涛进行贿赂的行为等,这些事实证
据被“侦探们”收集,为他们下一步各自的行动做好了伏笔。
3.第三阶段——进行种种推测。就如同特罗申在作品集中所说,电影《公民凯恩》和《罗生门》的叙事策略——“多声部叙事”原则,在侦探类型的电影中我们可以常常看到探案人员要反复听取涉案相关人士的“口供”,多重的复调的情节有助于对案件的逻辑进行梳理和分析。在这一阶段中,《全民目击》在对应情节上有所省略,剧中作为对手的检察官童涛和律师周莉一致认为,这些扑朔迷离的线索背后,是林泰精心设计好的假象,所以他们的种种推测均是围绕林泰所展开。
4.第四阶段是选择其中一种推测继续推进,当侦探梳理出逻辑方向后,影片时空节奏加快,导演将手中扣留的信息释放出来推进剧情的发展,侦探开始探寻问题背后的根源,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全部的作用力都在向一处推进,影片要进入揭露真相的环节,即将迎来观众最为期待的高潮。案件发生后,作为庭审动向和舆论把控背后的真正“导演”——林泰放出杀手锏视频,推动“侦探”童涛和周莉一致将矛头指向自己。以“侦探”的视点来看,这个林泰行凶的视频是一把大火,点燃了周莉的怒火,她无法说服自己为这样一个让女儿替自己顶罪的卑鄙男人去辩护,于是她将这一关键性证据匿名转交给童涛,基于前一阶段的认知——林泰很有可能对证据进行操控,所以在这一关键性的证据催化下,剧情迎来了第二次戏剧性反转,林泰作为凶手要接受审判。
5.第五阶段是揭开秘密,虽然人人都期待有个圆满的结局,但是在特罗申的观点中,他引用英国作家G·
切斯特顿笔下的一位主人公的原话:“大鱼会挣断钓丝而逃脱。”他认为法律并不能战胜所有的黑暗谜团,有时也会有漏网之鱼。这种不圆满的结局特征也被现今很多导演所选择。影片的最后,当全部的真相呈献给观众时,林泰这位父亲之前有多“卑鄙”,现在就有多震撼。一个功成名就正值壮年的男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以牺牲生命和名誉的方式替孩子赎罪,用自己的死亡来换取孩子的重生,“龍背墙”这一传说的震撼性也在此次案件中被得到升华。
综上所述,侦探片的恒定结构中,这五个关键点组成的框架是此种类型片叙事结构的基础,侦探影片中的恐怖气氛和狡猾的犯罪分子制造的种种蛛丝马迹,不会影响到结构的改变,他们带来的影响属于叙事方式的变化和话语范畴。
三、结语
影片《全民目击》的出彩在于导演将一件普通的案件利用非线性的叙事结构,重塑了影片呈现的方式,为剧情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多次反转性的变化让观众们在紧张的氛围中被解惑,悬念的设置也在剧情的发展中作为推动叙事的动力被设置得恰到好处。同时,由于这样的非线性叙事方式,使得人物角的塑造立体丰满,在剧情的每次反转突破时,导演都在为角添加血肉和重量,使得结局到来的那一刻用角的另一面给观众们带来会心一击,造成难以磨灭的震撼感。综合各方面评价,该作品都称得上是良心之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