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金融学考研知识点总结
一、货币
货币的基础知识
1.货币的起源
●货币产生于交换关系:首先是物物交换,然后是通过媒介的交换,货币即是
媒介
●通过媒介的交换可以解决“双重巧合难题”,同时降低交易成本
2.货币的定义
●政治经济学观点: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西方经济学观点:货币是在商品支付和债务清偿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
●费里德曼的观点:货币是购买力的栖息地
●凯恩斯的观点:货币就是流动性,即在交换中被经常使用在各交易主体之间
流动
3.货币的形式
●历史上的货币形式:
●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
●金银成为货币主要形式的原因
●价值高,可以用少量的金银媒介更大规模的交易,媒介大额交易的成本
更低
●易分割,媒介小额交易成本更低
●易储藏,金银是惰性金属,储藏成本更低
●易携带,便于进行远途的交易
●纸币可以充当货币的原因
●根据西方经济学家对货币的定义,充当货币的条件是普遍接受性,同时
还会衍生出一个币值稳定性。
●纸币的普遍接受性。纸币被普遍接受是因为背后有政府的信用,是政府
通过法律形式强制实施的。
●纸币的币值稳定性。纸币币值的稳定主要有赖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
控,大多数国家货币政策调控的首要目标就是维持物价稳定。
4.货币的职能
●交易媒介
●指货币可以媒介商品的交易,具体又包括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支付手段是赊买赊卖
●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也称记账单位,指货币可以供与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给商品标
价。
●货币单位是货币发挥价值尺度职能的必要条件。
●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指货币可以充当七类和保存价值的手段。
货币制度
1.货币制度的基础知识
●含义:货币制度是政府对一系列货币问题的安排。
●目的:通过制定货币制度来稳定货币体系,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货币制度安排
●币材
●币材的选择是一国货币制度的核心。但是在纸币本位制下其意义淡化。
●货币单位
●法偿能力
●法常能力是指法律赋予该货币的偿付能力,包括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
●无限法偿是指法律赋予该货币无限的偿付能力。交易对手任何时候都
不能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是指使用该货币支付的规模存在阈值,在阈值之内,对方不
得拒绝接受。超过这个阈值,对方可以拒绝接受。
●在纸币本位置,我国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但是
存款不具有任何的法偿资格。
●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货币的铸造发行通常由政府垄断。
●发行准备制度
●发行准备
●现金准备
●外汇
●票券准备
2.国家货币制度
●银本位制
●16世纪以后开始盛行
●以白银作为本位币
●银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与银行券自由兑换,自由输出入国境
●金银复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
●同样的商品可以用黄金标价,也可以用白银标价,政府不限制黄金和
白银的比价
●缺陷:会带来较高的菜单成本
●双本位制
●政府会限制黄金和白银的比价。因此金银存在两个比价:政府确定的
官价,以及金银本身的市场价(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官价往往不等于市场价,于是格雷欣法则出现
●格雷欣法则
●背景:金银副本位制下的双本位制
●含义:劣币驱逐良币。劣币为官价高于市场价的货币,劣币将良
币从流通领域中驱逐出去。劣币发挥交易媒介和贮藏手段职能,
良币则只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
●特点:黄金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兑换,自由输出入国境
●金块本位制
●特点:只有银行券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够兑换黄金
●金汇兑本位制
●银行券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首先将本国的银行券换成外汇,然后拿
着外汇去外国换黄金。
●从金币本位制到金汇兑本位制,银行券兑换黄金越来越困难,其原因在
于黄金的充足性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197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完全不兑现的纸币彻底代替了金属货币,
黄金彻底退出了充当货币的历史舞台。
3.国际货币制度
●发展:
●国际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
●国际金本位制度
●以黄金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制度,是自动形成
●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出现了两个提案,英
国的凯恩斯计划与美国的怀特计划。最终怀特计划胜出,美元成为全球
本位货币
●核心:双挂钩
●美元与黄金挂钩,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
●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典型的金汇兑本位制
●特里芬两难
●含义:信心与清偿力的矛盾
●原因:因为美元是全球本位币,国际贸易是以美元来媒介的,随着国
际贸易规模的扩张,对于美元的需求会上升。如果美元供给不足,就
会存在全球清偿力不足的问题,国际贸易无法进行。如果美元供给随
之上升,由于黄金的数量是一定的数,上升的美元和数量不变的黄金
必然无法保持固定的兑换比率,美元兑换黄金的信心又会受损。
●牙买加体系(后布雷顿森林体系)
●背景:由于特里芬两难的存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取而代之的是金融学是学什么的
牙买加体系。
●特点
●黄金非货币化
●国际储备多元化
●汇率制度多样化
●缺陷:
●通货紧缩倾向
●不平等性
●不稳定性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只是意味着美元兑黄金的崩溃,布雷顿森林体
系解体后,由于不再受到兑换黄金的约束,美联储可以更加疯狂的发
行美元。
货币分层
1.货币分层的原因
●货币分层是中央银行主导的,其目的在于对货币进行更好的监测和调控
2.货币分层的依据
●货币分层的标准是流动性。
3.中美货币分层
●中国的货币分层:
●M0=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农村存款+ 机关团体部队存款+个人持有信用卡
类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证券
客户保证金+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
的存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
●M1=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M2=M1+储蓄存款+定期在款
●M3=M2+商业银行外的金融机构的存款
●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
货币供给的流动性
1.经济学家把M1/M2定义为货币供给的流动性,该指标上升时意味着企业更多
的将近期存款转化为活期存款准备支出,扩大生产,投资信心增强,经济趋
热。
二、信用
信用基础知识
1.含义:
●在狭义上,信用与借贷有关,其定义为“以偿还为条件的单方面的价值转移”
●在广义上,信用是一种道德规范
2.发展
3.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均以私有制为前提
●信用与货币不能推导出谁是谁的前提条件。现在可以货币的形式来开展,也
可以以实物的形式来开展;有货币也不一定要从事借贷
信用的形式
1.商业信用
●含义:商业信用只在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所形成的企业间的
借贷关系
●商业信用仍是货币信用
●作用:润滑商品交易
●局限性:
●方向单一,一般只能由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提供
●规模较小,仅以产业资本为主
●期限较短,通常为一年以内
2.银行信用
●含义: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参与的借贷活动,主要包
括存贷款以及银行券等
●银行信用是现代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