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键词 1.金融开放(financial openness):广义上是指一国对其他国家开放金融市场,准许其在国内金融市场从事交易和开展各种金融业务,即金融市场开放和金融业务准入,同时准许国内居民和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交易。狭义上是指是否存在着对国际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的直接行政限制,若不存在,则说明金融的开放是完全的;存在限制,则说明金融的开放是不完全的。 2.资本管制(capital regulation):资本管制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是国家政府机关等权力机构用来掌控资本从国家资本账户等的流进和流出,以及定向投资金额从国家或货币中的进出。 3.资本账户开放(capital account openness):就是对诸如“禁止资本流动,需要事先批准、授权和通知;多重货币政策;歧视性税收;准备金要求或管制当局征收的罚息;有关签订以外币计值合约的限制等”的开放,即解除对资本账户项目下的资本流动的管制。简而言之,资本账户开放就是对资本账户管制的放松,是一个自由化的过程,是对跨国资本流动及相应的货币对黄取消限制的国际收支政策安排。 4.金融创新(financial innovation):金融创新的定义起源于熊彼特对创新的定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金融创新的定义不断发展和完善。它是指各种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是指会引起金融领域结构性变化的新工具、新服务方式、新市场以及新体制。金融创新的内容主要包括传统业务创新、支付和清算方式创新、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工具创新、金融学科创新等。这些金融创新内容完善了金融市场的结构,不断激励着金融市场向前发展。 二、重要概念 1.金融开放:金融开放广义上是指一国对其他国家开放金融市场,准许其在国内金融市场从事交易和开展各种金融业务,即金融市场开放和金融业务准入,同时准许国内居民和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交易。狭义上是指是否存在着对国际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的直接行政限制,若不存在,则说明金融的开放是完全的;存在限制,则说明金融的开放是不完全的。 2.测量体系: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业开放水平所需要用的一系列指标,目前,国内外学者在何种指标才能准确地、全面地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业开放程度这一问题上尚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一国或地区有关金融管制的法规政策来判断其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程度,另一类是从资本进出该国或地区的规模以及自由度来衡量。 3.银行业开放:主要指促进银行业这种金融服务的进出口而进行的开放。 4.证券业开放:主要是指促进证券业的进出口而进行的开放,依照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条款规定,证券业开放属于服务贸易范畴,因此除注册资本金外,并不涉及资本的跨境流动。 5.证券市场开放:证券市场所针对的开放对象要宽泛得多,除包括金融服务进出口外,还包括允许国外投资者对我国国内证券进行自由买卖,也即实现了证券市场投融资的全面开放,并对资本跨国界流动不加以限制,其范围远远超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管理范围。 6.保险业开放:主要指促进保险业这种金融服务的进出口而进行的开放。 7.经常账户:国际收支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商品贸易收支,即有形货物的进出口,及服务贸易收支,即诸如旅游、银行及保险等各种服务的往来。经常账户不包含长期借贷和投资的资金流,这些均是资本账户上的项目。 8.资本账户:是指“国际收支中引起的对外资产和负债水平发生变化的交易项目,包括资本转移、直接投资、证券投资、衍生品及贷款等”。 9.资本账户开放:就是对诸如“禁止资本流动,需要事先批准、授权和通知;多重货币政策;歧视性税收;准备金要求或管制当局征收的罚息;有关签订以外币计值合约的限制等”的开放,即解除对资本账户项目下的资本流动的管制。简而言之,资本账户开放就是对资本账户管制的放松,是一个自由化的过程,是对跨国资本流动及相应的货币对取消限制的国际收支政策安排。 10.合格的机构投资者:符合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合格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规定条件,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投资于中国证券市场,并取得国家外汇管理局额度批准的中国基金管理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其他资产管理机构。 11.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它是在一国境内设立,经该国有关部门批准,从事资本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投资业务的证券投资基金。 12.资本流动:指资本在国际间转移,是资本要素在不同中主权国家或法律体系管辖范围之间的输出与输入。按输入与输出间隔时间长短分,国际资本流动分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和长期资本流动。 三、思考题 1.什么是金融开放?金融开放的内容有哪些? 金融开放广义上是指一国对其他国家开放金融市场,准许其在国内金融市场从事交易和开展各种金融业务,即金融市场开放和金融业务准入,同时准许国内居民和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交易。狭义上是指是否存在着对国际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的直接行政限制,若不存在,则说明金融的开放是完全的;若存在限制,则说明金融的开放是不完全的。 金融开放的内容包括金融开放的主体、客体和工具。 金融开放的主体是指金融开放的参与者。从宏观层面上讲金融开放的主体是国家或地区;从微观角度看金融开放的主体为自然人、法人与非法人组织。 金融开放的客体是主体从事金融开放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或标点,包括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社会客体是指以法律法规、政策形势所承诺的金融开放具体项目与条款;精神客体主要是金融开放策略与政策的研究。 金融开放的工具是与金融开放相关的法律法规。 2.评述测量金融开放程度的相关指标。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业开放水平需要用一定的指标来度量。目前,国内外学者在何种指标才能准确地、全面地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业开放程度这一问题上尚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一国或地区有关金融管制的法规政策来判断其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程度,另一类是从资本进出该国或地区的规模以及自由度来衡量。 第一,从法规政策角度对金融业开放水平的测度 一般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以法规政策形式所承诺的金融业开放水平的测度和判断。 优点:(1)对法规政策表达进行数字归纳,并与金融业开放的具体项目直接挂钩,针对性强;(2)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业开放必然涉及特定的金融体制、法规和政策的作用和影响,直接对法规政策进行度量更难直接体现开放的具体内容,因而会更正确;(3)采用赋值法来测度金融业开放,简单清晰,易于鉴别;(4)所需法规政策等条款均是公开的,涵义明确,容易判断和赋值。 缺陷:(1)对法规政策的赋值具有一定的主观性;(2)对法规限制进行划分,要正确反映不同项目的具体开放程度比较困难,易产生偏差;(3)由于法规政策的实施具有时滞性和长期性,与金融业开放的实现度也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且不能连续地对金融业开放的实现度进行测量。 第二,从实际资本流动角度对金融业开放水平的测度 一般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金融业开放具体实现程度的测度与判断。 优点:(1)指标数值具有客观性,能真实反映金融业开放的实现度;(2)由于资本可流动是即时的,因此能够连续地对金融业开放的实现度进行测量。 缺陷:(1)体现在金融业开放具体项目上的指标易受其他经济因素的干扰,资本流动的波动性较大,指标的稳定性不强,因此,这些指标只能反映金融业开放的基本趋势,不一定体现一国或地区的真实开放度;(2)所选择的指标是一个事后指标,在时间上不能体现金融业开放过程的法规和政策,在空间上不能完全反映资本的国际流动状况。 第三,综合分析。(1)根据以上论述,从法规政策角度的测度组要反映了金融业开放的承诺水平,而从实际资本流动角度则反映了金融业开放的实现程度。由于金融业开放的法规政策对资本流动指标的影响具有时滞性,因此,二者对金融业开放的测度就不可避免的存在偏差,这容易从现实中到大量证据;(2)现有金融业开放测度方法,虽然均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金融业开放的水平,但仍存在如下不足:一是指标的选取不够全面和准确;二是一些指标权重的确定依据需要进一步论证;三是某些指标变量与对应评价模型的前提假设不符,这将导致模型的应用效果较差,甚至失效;四是计算方法不够严密和准确;五是金融业开放测度方法的差异性较大,仍没有形成被普遍认可的统一标准和认识。 3、试述中国银行业开放。 银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在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一,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和引进外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外资银行金融创新起步早,业务品种相对丰富,特别是在国际贸易融资和结算、银团贷款、现金管理和理财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第二,促进了中国金融市场深化和银行业改革步伐。随着银行业的逐步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机构数量和经营范围不断扩大,日益融入中国银行业的各个层面,提升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功能,活跃了行业竞争。从总体上看,银行业对外开放促进了银行业改革更加快速、全面和深入地推进。 第三,促进了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外资银行将先进的管理理念、成熟的管理技术和产品引入中国市场,促进中资银行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快了制度、管理和技术创新步伐。 第四,促进了中外资银行合作的深化。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以来,中资银行的合作日益密切,从业务合作发展到股权合作,正在形成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格局。 第五,促进了中国银行业监管水平的提高。在银行业对外开放进程中,中国参照国际银行监管惯例,逐步创造公平、统一、透明的监管环境,在统一中外资银行监管标准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根据外资银行发展状况,不断完善外资银行监管制度和监管体系的建设,建立风险评估、外国银行分行综合评价和母行支持度评价等监管体系,提高外资银行监管水平。 实践证明,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政策和措施符合中国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相一致。通过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我国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银行经营管理理念和技术,获取了经济发展所需资金,推动了银行业全面改革,提高了银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增强了其他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我国银行业的信心,外资银行不断加快进入我国的步伐,与中资银行的合作不断加深,双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总体而言,目前外资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会对金融服务业开放产生什么影响? (1)资本账户开放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资本账户开放对商业银行现有的利益格局构成了挑战,也带来了新的风险。 资本账户开放给中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提出的挑战包括:第一,外汇交易的垄断地位不复存在;第二,人民币汇率风险上升;第三,外资银行占尽外汇业务出现先机;第四,开放次序上的滞后安排。 银行市场全方位开放后,也对资本账户管理带来了监管困难。其原因包括:第一,本外币的相互质押贷款;第二,外资银行的联行往来;第三,外资通过咨询公司渠道即设立服务类公司后,进入国内资本市场。总之,外资银行全方位进入中国市场以后,可以有多种途径绕开资本账户管制,致使现有的管制措施失效。 (2)资本账户开放对中国证券业的影响。 资本账户开放随中国证券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正面影响大体可归结为四类:一是资本账户开放将对中国证券市场工具创新产生影响,将有可能使中国机构投资者成为国际金融创新的重要力量和重要市场参与者;二是资本账户开放将改变中国证券市场结构,增加中国金融资产的多样性,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联动性加强,主板、创业板和三板市场将更趋成熟;三是资本账户开放将对中国证券市场主体产生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的质量有望得到一定的提高,中国机构投资者地位有望得到适度提升,中国券商的规模和经营能力有望得到进一步拓展;四是资本账户开放将对中国证券市场监管方式产生影响,将会推进中国证券业监管的市场化、国际化和网络化,加速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加速与国际证券监管组织的协调与合作,以及要求建立证券市场的应急—快速反应机制。 (3)资本账户开放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资本账户开放过程中,中国保险也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挑战。目前,中国资本市场还相对不完善,在国内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和法规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缺陷。因此,保险资金进入股市应该特别谨慎,以防止股市风险导致的异常投资损失,特别是保险资金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更应谨慎。国内保险资金投资国外资本市场应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通过修订《保险法》,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于国际证券市场;二是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只有消除了资本流动的外汇管制,保险资金才能直接进入国际证券市场。 5、金融开放会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产生什么影响? 金融开放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本流动方面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在国际间转移,是资本要素在不同中主权国家或法律体系管辖范围之间的输出与输入。按输入与输出间隔时间长短分,国际资本流动分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和长期资本流动。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一国经济金融的影响体现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影响表现为: (1)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有益于输入国金融深化。首先,有利于输入国金融体系规模扩大;其次,有利于促进输入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最后,有利于输入国金融市场系统能力的提高。 (2)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决输入国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 (3)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有利于满足输入国对短期资金的需求。 消极影响表现为: (1)大量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可能会影响到输入国国内货币政策。 (2)当一国出现持续性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则投机性和保值性短期资本流动会加剧该国的国际收支失衡。 (3)短期投资的证券化趋势可能会给输入国证券市场带来泡沫。 (4)大量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可能会增加输入国利用外资的水分,使该国储备虚增。 2、长期国际资本流动对一国经济金融的影响也体现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积极影响表现为: (1)长期国际资本流动可以弥补输入国资本不足。 (2)长期国际资本流动可以使输入国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获得先进的管理经验。 (3)长期国际资本流动可以增加输入国的就业机会,增加该国财政收入。 (4)长期国际资本流动可以改善输入国国际收支。 消极影响表现为: (1)长期国际资本流动可能会引发债务危机。 (2)长期国际资本流动可能使输入国经济陷入被动境地。 (3)长期国际资本流动加剧输入国国内市场竞争。 第二,外资进入机构的进入方面 外资进入机构进入对东道国经济金融的积极影响包括: (1)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东道国具有促进市场竞争和提高市场效率的积极效应。 (2)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有利于东道国更有效的吸引和利用外资。 外资金融机进入对东道国经济金融的消极影响包括: (1)在政策方面,外资银行大量进入,影响东道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首先,外国银行的进入导致东道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生变化,政策控制力减弱。其次,外国银行的进入导致东道国部分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率有所减弱。 (2)在市场方面,外资银行对东道国国内银行业务发展造成明显的冲击,将改变东道国银行业市场垄断的局面。第一,在战略布局上,一方面,外资银行从金融功能方面出发,积极在东道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设立机构,强调机构的效益性;另一方面,参股或并购东道国银行成为外资银行对东道国银行业市场进行渗透的重要手段。第二,在业务拓展上,中间业务成为外资银行重点竞争的领域。 (3)在金融稳定方面,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将使东道国金融市场易受到国际游资的冲击。第一,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增加了东道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因素。第二,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东道国金融服务的区域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4)在人才战略方面,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对东道国金融机构人才队伍的稳定形成很大冲击。 第三,金融服务创新方面 金融开放程度的提高以及金融结构多样化的设计,现已成为推动东道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途径。金融创新作为金融总量增长和金融结构提升的主要动力,指金融发展的灵魂和主线。目前,针对金融服务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服务对象的创新,服务工具的创新,服务内容的创新,服务方式的创新。 第四,金融监管方面 伴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金融进一步开放,金融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也呼唤有效地金融监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监管主体复杂化。 (2)金融监管内容多样化。 (3)金融监管方式多样化。 (4)金融监管模式综合化。 (5)金融监管范围国际化。 第五,在金融技术方面 技术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源泉,也是金融发展的重要源泉。金融技术发展又是经济增长、社会福利趋向合理化的必要推动力。 首先,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后,凭借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优势,将打破原有的市场均衡,加剧市场竞争,迫使当地企业学习和效仿跨国公司,从而促使当地企业寻并使用新的技术,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在人力资源发展方面,外资金融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从直接效应看,即外资金融机构对其从东道国招聘的职员及对东道国金融机构的职员提供正式和非正式的培训机会,以增加职员的技能和有关知识等;从间接效应看,如对非金融机构体系人员提供教育投资和职业培训等,主要是对有可能成为其潜在职员的人员或在校学生,及与之有业务联系的企业提供赞助和培训。当这些受教育人员流向本国当地企业或自主创业时,就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从而提升本国的技术水平。 四、练习题 1.试述中国金融开放的现状。 (1)银行业开放方面。 银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在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一,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和引进外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外资银行金融创新起步早,业务品种相对丰富,特别是在国际贸易融资和结算、银团贷款、现金管理和理财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第二,促进了中国金融市场深化和银行业改革步伐。随着银行业的逐步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机构数量和经营范围不断扩大,日益融入中国银行业的各个层面,提升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功能,活跃了行业竞争。从总体上看,银行业对外开放促进了银行业改革更加快速、全面和深入地推进。 第三,促进了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外资银行将先进的管理理念、成熟的管理技术和产品引入中国市场,促进中资银行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快了制度、管理和技术创新步伐。 第四,促进了中外资银行合作的深化。中国银行对外开放以来,中资银行的合作日益密切,从业务合作发展到股权合作,正在形成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格局。 第五,促进了中国银行业监管水平的提高。在银行业对外开放进程中,中国参照国际银行监管惯例,逐步创造公平、统一、透明的监管环境,在统一中外资银行监管标准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根据外资银行发展状况,不断完善外资银行监管制度和监管体系的建设,建立风险评估、外国银行分行综合评价和母行支持度评价等监管体系,提高外资银行监管水平。 实践证明,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政策和措施符合中国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相一致。通过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我国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银行经营管理理念和技术,获取了经济发展所需资金,推动了银行业全面改革,提高了银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增强了其他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我国银行业的信心,外资银行不断加快进入我国的步伐,与中资银行的合作不断加深,双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总体而言,目前外资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证券业开放方面。 按照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相关规定,我国证券业在开放中应当遵守最惠国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和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原则,并由缔约各方具体谈判达成承诺和执行市场准入原则、国民待遇原则以及逐步自由化三项原则。 我国证券业对外开放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外国证券机构可以不通过中方中介,直接从事B股交易;(2)外国证券机构驻华代表处可以成为中国所有证券交易所的特别会员;(3)允许设立中外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从事国内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外资比例在加入时不超过33%,加入后3年内不超过49%;(4)加入后3年内,允许设立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从事A股承销、B股和H股以及政府和公司债券的承销和交易,外资比例不超过1/3。 (3)保险业开放。 在金融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早,市场化程度高。中国保险业实行对外开放可以追溯到20实际80年代我国开始允许外国保险公司在华设立代表处,此后逐渐开始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设立营业性机构。 我国保险业的对外开放历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0年至1992年,是保险业对外开放的准备阶段。我国开始允许一些外国保险公司设立代表处。代表处在促进中国保险业对外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帮助外国保险公司增进了对中国保险市场的了解,为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开展业务打下了基础。 第二阶段从1992年到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是保险业对外开放的试点阶段。这个阶段开始的标志是国务院选择上海作为第一个对外开放保险业务的试点城市。 第三阶段是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3年过渡期。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保险业过渡期只有3年,比其他进入行业提前2年全面对外开放,是开放力度较大的行业之一。过渡期间,保险业认真履行承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第四阶段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度结束后的全面对外开放阶段。中国保险业将在更高领域和更深层次参与国际保险市场的竞争与合作,中国保险业今天实现了全面对外开放。 2.试述中国银行业开放的影响与意义。 银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在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一,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和引进外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外资银行金融创新起步早,业务品种相对丰富,特别是在国际贸易融资和结算、银团贷款、现金管理和理财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第二,促进了中国金融市场深化和银行业改革步伐。随着银行业的逐步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机构数量和经营范围不断扩大,日益融入中国银行业的各个层面,提升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功能,活跃了行业竞争。从总体上看,银行业对外开放促进了银行业改革更加快速、全面和深入地推进。 第三,促进了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外资银行将先进的管理理念、成熟的管理技术和产品引入中国市场,促进中资银行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快了制度、管理和技术创新步伐。 第四,促进了中外资银行合作的深化。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以来,中资银行的合作日益密切,从业务合作发展到股权合作,正在形成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格局。 第五,促进了中国银行业监管水平的提高。在银行业对外开放进程中,中国参照国际银行监管惯例,逐步创造公平、统一、透明的监管环境,在统一中外资银行监管标准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根据外资银行发展状况,不断完善外资银行监管制度和监管体系的建设,建立风险评估、外国银行分行综合评价和母行支持度评价等监管体系,提高外资银行监管水平。 实践证明,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政策和措施符合中国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相一致。通过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我国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银行经营管理理念和技术,获取了经济发展所需资金,推动了银行业全面改革,提高了银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增强了其他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我国银行业的信心,外资银行不断加快进入我国的步伐,与中资银行的合作不断加深,双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总体而言,目前外资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资本账户开放的含义是什么? 就是对诸如“禁止资本流动,需要事先批准、授权和通知;多重货币政策;歧视性税收;准备金要求或管制当局征收的罚息;有关签订以外币计值合约的限制等”的开放,即解除对资本账户项目下的资本流动的管制。简而言之,资本账户开放就是对资本账户管制的放松,是一个自由化的过程,是对跨国资本流动及相应的货币兑换取消限制的国际收支政策安排。 4、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开放之间的内在关系是什么? 从主体角度看,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开放的主体都是一国当局。政府跟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或其他目的,决定开放的具体内容及具体开放程度。 从客体角度看,资本账户开放的客体包括“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账户项目下的具体跨境资本交易行为及行为人”和“涉及货币自由兑换的具体经济行为及行为人”两部分;金融开放的客体包括“一国或地区金融开放过程中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具体金融、经济往来活动及其行为人”和“本外币自由兑换在具体实现时涉及的经济行为人”。因此,从客体角度分析,把资本账户开放作为金融开放的一部分进行理解更为科学合理,也更为自然。 从工具角度来看,无论是资本账户开放的工具,还是金融开放的工具,都是一国当局所颁布的对上述客体进行有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 5、金融开放影响一国经济金融的路径有哪些? 首先,金融开放通过影响一国金融发展来影响一国经济。金融开放影响一国商业银行的投资收益、投资风险和投资效率,实现了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多元化的战略转型。同时,金融开放通过资本市场的开放影响资本成本,从而影响一国的经济状况。 其次,金融开放通过影响一国金融管制来影响一国经济状况。一国的金融管制会影响到一国的资本成本,而资本成本又与投资收益密切相关,高的资本成本必将降低投资收益,阻碍经济发展,而低的资本成本则可以提供高的投资收益,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经济发展。金融管制还能影响一国的投资效率,高的投资效率促进一国经济增长,而低的投资效率阻碍经济的发展。 第三,金融开放通过影响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在金融开放条件下,外国资本的流入,既为资本富裕的发达国家提供了本国所不具备的获得更高投资回报率的机会,也为资本贫乏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本,使社会平均资本成本下降,刺激一国投资规模的增加。同时,金融开放使得国内要素定价与国际接轨,降低资本成本,这将进一步刺激投资,促进国内经济增长。 五、案例题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是2006年9月由中国和美国总统布什发起设立的,是中美现有20多个磋商机制中级别最高的一个。对话每年两次,轮流在中美举行。作为一国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也是每次对话的重头戏。 首次对话于2006年12月在北京举行。在金融领域,双方达成了一系列实质性协定,包括:中美同意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在中国设立代表处;美国支持中国加入泛美银行;双方缔结了促进美国对华出口的融资便利协定;等等 第二次对话于2007年5月在华盛顿举行。对话取得的实质性成果包括: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服务业;两国在养老金、失业保险等领域达成协议或必备录;等等。 第三次对话于2007年12月在北京举行,对话围绕“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在金融服务业开放问题上取得突破,包括中方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公司包括银行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允许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公司债券,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法人银行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债券等。 第四次对话于2008年6月在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召开,主题是“经济可持续增长”。双方就宏观经济政策交流以及金融服务业、对民生的投资及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贸易和竞争力、投资等领域签署了一系列备忘录及协议。双方还深入探讨了包括美国次贷危机、全球粮食安全等方面在内的中美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第五次对话于2008年12月在北京举行,这次对话主要涉及宏观经济合作及金融服务、能源与环境合作、贸易和投资、食品和产品安全,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等五个领域。 请结合案例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评述中美历次战略经济对话中有关金融领域开放的内容。 答:首次对话双方围绕“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主题,就城乡均衡发展、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促进贸易和投资、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5个专题、11个分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对话达成了一系列实质性协定,包括中美同意在中国设立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代表处;美国支持中国加入泛美银行;双方缔结了促进美国对华出口的融资便利协定。中国的证券市场向美国开放,打开了证券市场开放的第一步,另外也加强了银行方面的合作以及融资领域的合作。第二次对话取得的实质性成果包括: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服务业;两国在养老金、失业保险、知识产权等领域达成的协议或备忘录等。在此,进一步开放了中国的金融服务业,在保险业的开放更加扩大,加强了其他领域的初步合作。第三次对话围绕“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就在金融服务业、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能源和环保、透明度等8个领域开展合作达成了31项共识,签署了多项协议。双方在金融服务业开放问题上取得突破,包括中方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公司包括银行发行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允许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公司债券,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法人银行发行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债券等;在食品、药品、医疗产品等多个项目上签署了促进出口安全的备忘录;中国的金融服务业更加开放,银行业、证券业的开放更进一步。 第四次对话的主题是“经济可持续增长”。对话营造了真诚、坦率的对话氛围,两国一致形容沟通“非常成功”,互信得以增强,具有深远影响。双方就宏观经济政策交流及金融服务业、对民生的投资及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贸易和竞争力、投资等领域签署了一系列备忘录及协议。双方还深入探讨了包括美国次贷危机、全球粮食安全等方面中美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金融领域的开放和其他领域的开放,增进了双方得信任。第五次战略对话双方就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如何确保中美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加强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协调合作等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双方同意,2008年中美双方将继续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保持高层交往,深化对话与合作,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协调,妥善处理敏感问题,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发展。中国金融的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与国际的接轨,使中国经济走向全球化。 2.面对当前的内外经济形势,中美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如何推进? 答:中美两国应将基于共同利益,从战略性、长期性、全局性的角度,推进更为广泛的经济合作,尤其是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以共同建设全面互利的经济伙伴关系,增进两国繁荣与福祉,推动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首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成果和政策行动对全球经济的健康有重要影响。我们应认识到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加强对全球增长和稳定的国际贸易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中美双方应该意识到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对推动创新、创造就业、增加收入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中美应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与投资,促进更加开放的全球贸易与投资,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同时,采取综合性措施促进更加平衡的中美贸易。对在中美两国出现的贸易和投资争端,应以建设性、合作性和互利性的态度去积极解决。其次,致力于营造开放、公平的投资环境,并继续为两国投资者增加透明度和可预见性。双方应在各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中,探索新的合作机遇。在合作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在金融部门发展、投资和监管领域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合作支持生产性的资本流入两国金融市场,促进两国金融市场的效率与稳定。中美都应该意识到公平、开放的投资环境的重要性,在符合审慎原则并与国家安全要求一致的情况下,支持为金融服务投资和跨境证券投资营造开放的环境。最后,双方应在深化双边以及在二十国集团、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国际标准制定机构的合作,确保金融稳定,加强金融监管。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