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医学检验发展趋势
第一篇:论我国医学检验的发展趋势
论我国医学检验的发展趋势
医学检验是现代科学实验技术与生物医学渗透结合,我国在近20年内形成和发展迅速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医学应用技术学科。它涉及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医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管理学、经济学、经营学等多学科内容。它的目标和任务是:为疾病的诊断、疗效及病程的监测和预后判断提供准确、及时的实验数据和检测手段,并能结合临床提供咨询和对数据的综合分析与评价,使之转化为临床诊断信息。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和高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临床医学对该学科的依赖和需求日益增强。医学检验必然在未来的医疗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学检验必须进一步得到发展。检验医学发展现状
1.1 检验人员结构和素质发生了变化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的医学检验教育同其它各项事业一样,也有很大发展。由20世纪50年代初期首先在中专卫生学校开设医学检验专业,培养初、中级医学检验人才,到1983年在高等医学院校首次设置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培养了大
批高层次的医学检验人才,彻底改变了过去检验科以中专生为主的学历结构。目前,全国共有27所院校设有医学检验专业,有3个博士点和17个硕士点,每年毕业的学生上千人。近20年来,高等医学检验教育在国内经历了创业、发展、壮大的历程,在学科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等方面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围绕整个培养目标所构建的课程体系和实施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也有一些定式,现已形成培养目标明确,具有普通检验本专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医学科学学位)、本硕连读七年制(医学专业学位)、成人检验本专科、高职检验本专科等层次齐全、形式多样的教育体系。在岗的检验人员也逐步通过成人教育达到了专科和本科学历,人员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
1.2 质量控制管理体系逐步趋于完善 我国的质控管理虽然起步较晚,但某些学科如临床生化已形成了较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全程质量管理”的概念近年来在检验界倍受重视。分析前质控、分析中质控及分析后质控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1.3 设备和技术得到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与国外技术交流和信息沟通加快,促进了检验仪器的大量引进和运用,使医学检验实现了自动化、微量化、标准化,结果更加快速、客观、准确,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方法学的改
进,新的检测项目不断增多,原来无法测定的项目得到了准确测定,以疾病为中心,以人体器官为中心的检验组合项目的综合运用,广范围、多角度地为临床提供了丰富的诊断信息。目前医学检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还应该看到,我国现在的医学检验不是已经达到相当先进的水平,还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还不能够完全适应未来医学的发展需要,存在主要问题。
2.1 检验医学没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近年来,我国医学检验领域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硬件”的建设上,对检验医学的理论研究重视不够,我国的医学检验目前在一定程度上还只能称之为“实验医学检验学”尚未形成具有自己特的新的理论体系,与其他学科的交流融合不够,人员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较低,阻碍了检验医学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2.2 卫生资源没有合理利用 目前在各大、中型医院中,除了检验科之外,很多临床科室都设立了自己的小型化验室,造成机构设置重复,人员臃肿,检验队伍力量分散,不能形成应有的“合力”。这种现象带来了诸多弊端,如(1)在同一医院内重复配置人员设备,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2)无法进行系统、科学的质量控制,难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3)从事各项目检验的专业人员由于力量分散,缺乏统一的管理,很难使其业务素质得到整体提高。现代医学检验的发展使分工越来越细,各种新技术,新设备不断问世,任何一个单独的医院想要配置到所有最先进的设备,应用所有最先进的检测技术都是不现实的,可考虑在一个地区,或一个范围内建立一个或几个“实验中心”在该范围内所有需要大型仪器设备测定的标本都送到该“实验中心”去检测分析,充分利用和共享卫生资源,使各卫生机构优势互补,这样,既可以集中资金和技术人员的分配,从设备上和技术上使其得到充分保证,使所配置的仪器和人员得到充分利用,又能让一些无力购买大型仪器设备的中、小型医院和私人医疗机构也能应用到先进的仪器和技术,同时也便于质控和统一管理。这方面的发展还需要理论上和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指导。
中国医学院校排名2.3 质量控制工作不好 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质量最重要的关键之一,没有质量的检验不仅不能对临床诊断和提供可靠信息依据,甚至还会造成误导,给患者带来痛苦和损失。随着自动化分析仪的普及,不少实验室对质控的意识逐步淡化了,认为有了自动化仪器和进口试剂盒,仪器做出的结果是“准确”的,无需质量控制了,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观点,另一种倾向是重视室间质控不重视室内质控,因为室间质控成绩的优劣关系到实验室的声誉,甚至经济利益,殊不知室内质控是室间质控的基础,一个没有严密室内质控的实验室是不可能获得
优良室间质控成绩的,串连、抄袭其他实验室室间质控的结果,反映了检验人员对自己的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心中无数。实际上,室间质评结果并不反映一个实验室的真实水平,因此,必须重视室内质评,通过将室间质评改为现场抽查,并抽查室内质控计划和原始记录,考核操作者对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等措施,逐步淡化室间质评,把质量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2.4 人员素质存在问题 尽管我国医学检验教育发展已经历了近50年的漫长时间,而且目前我国已有数十所高等医学院校开设了高层次的医学检验专业教育,并且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每年都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级医学检验人才。但是,由于医学检验高等教育起步较晚,现在我国从事医学检验工作的主体乃是仅受过中专教育者,或相当一部分人甚至未受过任何专门教育。在我国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地区的基层乡镇医院中,高级医学检验人才严重缺乏,制约着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临床医疗工作的质量。医学教育必须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各类高层次人才,以满足人民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医学检验发展的趋势
人类迈入21世纪的同时,也迎来了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与传统的农业、工业经济形式不同,知识经济是强调知识作为创造社会财富诸要素中的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以知识资源的占
有、配置、生产、分配、消费为重要因素的新经济形式。知识经济的来临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医学检验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加以提高和发展。
3.1 加强信息化和科学化发展 信息技术是廿一世纪发展趋向,集成电路、光导纤维、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以及国内、国际的互联网络将实现实验室之间,实验室与临床、医院间、图书馆之间,市内、国内、国际的信息交流,远程多媒体教育,远程实验室诊断系统会得到广泛的利用。因此,在临床检验领域,建立以收集加工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为目的的信息系统已是必然趋势。实验室的产品就是信息,未来的检验医学将向信息检验医学发展,因此,及时可靠的信息技术、信息的综合分析,完善的信息服务将是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表现在实验室将采用更多的自动化方式执行和传递结果,通过计算机网络、国际互联网实现实验室与临床,实验室间,市、省乃至国际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促进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室间质评电子化,包括网上报表发送,网上质评结果回报,历次质评结果查询等,每个病人的各项检验结果也可被收集、索引,存入数据卡由病人随身携带或存入联网的保健机构的特定数据库内,便于系统随访和病人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临床咨询,检验人员不再仅仅从事分析工作,而要将实验数据有效的转化为更高层次的临床信息,提供临床咨询服务。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将使实验室管理步入科学化、系统化和法制化的轨道。显然,检验信
息系统的建立,将对推动我国检验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3.2 建立临床病理科 临床病理科是一组分支学科的总称,它相当于目前我国的检验科和病理科,人员配置上包括临床病理医师和技师,前者必须为具有高等医学院校本科学历并经过几年专业学习或进修,通过资格考试后才能具备临床病理医师资格。医学检验不应局限于检验技术,应有两翼,即左翼的技师,要求具备扎实的实验理论基础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主要负责检验结果真实性和可靠性,右翼的医师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能正确地对各种检验结果作出合理和恰当的解释,同时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临床医生将这些数据正确地应用于诊断和预防工作中去。临床病理科医师与病区医师在查房,会诊时应经常交流,及时了解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互相协调和配合。如讨论实验室如何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病区医师与护士应如何配合实验室工作等。为了更好地解释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本科医师会要求技师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随时观察各项检验的质量,控制数据,如患者很可能为细菌感染,但培养结果是阴性,本科医师应与细菌技师共同讨论培养阴性的可能原因,设法改进细菌分离培养技术,以便提高检出率。异常检验报告单需经本科医师审阅后方可发出,可在微机中调出既往的检验结果作比较,去病区观察该患者,或与病区医师讨论后再签发报告单,这不仅能防止差错,还有利于作出可靠的疾病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