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训诂唐代训诂家孔颖达给训诂下了定义:“诂训者,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狭义的训诂就是用通行的话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的字义或词义。广义的训诂指训诂学。
不雅照全集2、训诂学:即中国传统“语文学”的一个部门,是主要从“语义”的角度来研究古代文献的一门科学,训诂学的研究对象是古代书面语中的训诂。其特点具有系统性、创新性和实用性。
3、明孳乳:就是阐明一个词的各个意义之间或同一词族的各个词之间的派生关系。
4、互文:互文有两类。一是指上下文各举一端,在意义上相互补充,使文词简洁精练的一种表达手段。诗歌语言由于字数、平仄、对仗、押韵等限制,常常使用“互文”的手法。如汉乐府《战城南》:“战城南,死郭北。”第二类互文,即在相同结构中相应位置上的两个词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意义,彼此对照,成为互文。
5、对文:对文是指在平行的相同结构中处于相对应地位的两个词,它们在意义上或者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相对。狭义的对文仅指后者。
6、古书异例:是指古书中一些特殊的语法修辞现象以及古人行文中一些特殊的习惯。这些特殊的语法修辞现象和行文习惯,是不能用现代汉语的语法修辞现象和行文习惯来约束的。
7、形训:用分析文字形体的办法来解释字义,谓之形训。
8、声训:亦称音训,取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也就是因声求义,从被释词的语音着眼,利用语音和语义的关系,推求它的词义。
9、义训:以通行词训释古语词或方言词的意义,谓之义训。
10互训:互训是用同义词或近义词互相解释的一种释词方式。
11推原:根据词的声音线索,探求词义的由来,这种训诂方式叫推原,或推因。
12、义界:用一句或几句话来阐明词义的界限,对词所表示的概念的内涵作出阐述或定义,这种训诂方法叫义界。
13、曰 为 谓之:释义的术语。这几个词不仅用来释义,而且用以区分同义词或近义词的细微差别,使用这几个术语时,被释的词总是放在后面。
14、谓:格式是“甲谓乙也。”用以说明这个词专指或影射某一特定的事物。谓和谓之不同: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放在谓之的后面;使用谓时,被释的词放在谓的前面。谓一般用在以具体释抽象或一般释特殊的情况下。
14、貌:一半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
15、犹:格式是“甲犹乙也。”使用犹时,释者与被释者往往是同义词或近义词的关系。
16、之言  之为言:格式是“甲之言乙也”“甲之为言乙也”。用于声训,除了释义以外,释者与被释者之间有时是同音的关系,有时是双声或叠韵的关系。
17、读如  读若:拟音的术语。这两个术语用来注音。
18、读为  读曰:改字的术语。这两个术语,是用本字本义来说明假借字的,又称作“读破”。
19、当作  当为:这两个术语是用来表示声误和字误的。
20、如字  读破:如字,指某个字用它常见的读音来读,并由此确定其通常的词义和词性。
破读,又称改读。改变一个字的常见读音,表明词性和意义有所转变。古人称为四声别义。
21、互文见义:谓上下两句或同一个句子的上下两部分参互见义,互相补充。
22、析言  浑言 :析言又称对文,对言;浑言又称通言,统言,散文,散言。训诂中用这两个术语来说明近义词的通别。所谓析言,是指近义词同中有异,而强调其异的一面;所谓浑言,是着眼于其共同性的一面,而不计较其中细微的差别。
23、读破:读破又称破字或易字。这个术语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指用本字来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
24、反训:用反义词来解释词义,叫做反训。有些字在含有相反的两义,如乱有治理,紊乱两义,后世只通行紊乱一义。
25、递训:几个字辗转相训,意义相同,谓之递训。如《庄子·齐物论》:“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
26、据古训:所谓据古训,是指我们碰到一个有疑难的词时,可以通过查字典、辞书以及古
书的注释,以出该词的确切解释。但在无字典、辞书或古注可以依据时,我们便必须通过搜集、归纳、排比语言材料的办法。
27、异文:所谓异文,是指某一句话中的某一个字,在不同的版本或篇目中换成了另一个字。
28、连文:用今天的术语来讲,叫做同义并列复合词(简称同义复词)。根据古人行文有同义连问之例,可以发现古注中许多望文生训之病,也可以发现一些字、词的隐晦不显的古义。
29、对文:就是指处在结构相似的上下两句中的相同位置上的字和词。这样的字和词往往是同 义或反义的。根据对文的这一特点,可以利用它来求得某一词的确切解释。
30、俪偶:俪偶是指若干句法相似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现象。在相俪偶的句子里,处在相应地位上的词往往是同义或近义的。
31、连绵词:所谓联绵词(亦称连语,謰语),是指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它只包含一个语素。
32、俗语词:所谓俗语词,一般是指魏晋六朝以来出现于载籍中的一些古代口头语词,这些词往往具有某种特殊的义训。
二、训诂学家著作
毛亨《毛氏诂训传》2、齐佩《训诂学概论》3、孔颖达4、黄侃《文字声韵训诂笔记》5、《尔雅》6、许慎《说文解字》7、段玉裁《经韵楼集与诸同志论校书之难》8、王念孙《读书杂志》《广雅疏证》9、王引之《经传释词》10、俞樾《古书疑义举例》11、张揖《广雅》12、章太炎《章太炎全集》13、王力、郭锡良《古代汉语》14、杨树达《词诠》15、王利器等《史记选注》16、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17、宋郑樵《通志·艺文略》18、孙诒让《古籀拾遗》19沈括《梦溪笔谈》20、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绪言》21、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22、郑玄23、钱大昕《经籍籑诂序》24、惠氏定宇《九经古义》25、林义光《文源》26、扬雄《方言》27、刘熙《释名》28、张揖《广雅》
1、
三、简答题
1、《尔雅》(也作《尔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词典,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词典。以“尔雅”为书名,就是接近正言、使近于雅正、纳于规范、向标准语靠拢的意思。关于《尔雅》的作者及成书年代,历来众说纷纭。自汉至清《四库总目提要》,归纳起来有三种说法:A、《尔雅》为周公作B、《尔雅》为孔子门人所作C、《尔雅》为秦汉学者所纂集。此书以沟通古今、齐一殊言为宗旨,解释语词和百科词语。《尔雅》释义的主要方法是“以雅释古”、“以雅释俗”,即以当时通行的雅言训释典籍中的古语词、方言词、和俗语。影响:A、《尔雅》在语言规范方面的影响,《尔雅》编纂者重视语言规范化、提倡向标准语靠拢的光辉思想和实践,照耀中国学界两千多年,至今仍然熠熠生辉。这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国家的统一,无疑是产生了积极影响的。B、《尔雅》在训诂学方面的成就及影响
《尔雅》在训诂学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它在语言解释学方法上的作用是十分久远的。它常用的训释方法有:(1)同训——用同一个词来解释两个以上同义词或近义词。(2)互训——同义词或近义词互相解释。(3)递训——前后的词语递相训释。(4)反训——用反义词来训释。(5)声训——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词来进行训释。(6)义界.《尔雅》还成功地应用了一些含义非常明确的专门术语。B、《尔雅》对后世百科辞书的影响《尔雅》是百科全书的先驱。《尔雅》这种类聚法,是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的。
2、《小尔雅》是最早的一部补充《尔雅》之作,《小尔雅》为《尔雅》的续篇,为此某些学者将《小尔雅》引作《小雅》,甚至《尔雅》。恰好说明《小尔雅》与《尔雅》在内容上一脉相承。其中前十篇均冠以“广”字,点明增广《尔雅》之义。后三篇与《尔雅》内容无关,是新增内容。《小尔雅》多数篇目所收词语义类与《尔雅》相同或相近,堪称增广《尔雅》的一部续作。
3、《广雅》三国魏时博士张揖撰。因避隋炀帝杨广名讳,称作《博雅音》,所以《广雅》又称《博雅》。凡文同义异、音转失读、八方殊语、庶物异名等《尔雅》所未收者,均予收录,共增词2343条,其体例、篇目都依照《尔雅》,因名之曰《广雅》。
4、《广雅疏证》清王念孙撰,33卷。在疏证中他能够熔文字、音韵、训诂于一炉,尤其善于以古音求古义,引申触类,不拘形体,广集书证,详为疏解,使《广雅》的说解更为可信。
5、《说文解字》许慎著《说文》写作目的——意在匡谬正俗,也就是为了“理类,解谬误,达神旨”。其体例A。据形系联B、依类相从C《说文》的说解。《说文》的价值:A《说文》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社会百科全书。B《说文》对于我国文献语言学的贡献是空前的、开
创性的,其影响也是源远流长的。C《说文》是周秦以来文字学总结性的著作。D《说文》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严格意义上的第一部字典。
6、《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是清代研究《说文解字》成就最高的一部训诂专著。主要的内容和特点有:A订正伪误。B发明许书条例。C疏通字义。D语言词汇的综合研究。E注明上古韵部。耗去段玉裁半生心血的《说文解字注》,尽管存在着一些缺点和错误,但是瑕不掩瑜,其在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早已为国内外学术界所肯定。
7、《方言》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一书的简称。多数学者认为,该书是西汉末扬雄向聚集在首都参加考试的人们采集方言词汇而成的稿本,约在公元17-18年间成书。这是我国第一部解释古代各地方言语词的训诂专著。《方言》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重要意义:一、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用个人力量进行全国性方言词汇调查的一本书。二、《方言》为我们了解汉代普通话的词汇提供了重要依据。三、《方言》在词汇研究方面的作用《方言》是一座沟通古今的桥梁。上可以了解先秦古词,下可以用来研究现代词汇。四、《方言》在方音研究方面的作用。扬雄敏锐地觉察到,某些方言词的区别是方音不同造成的,他把这种情况称之为“转语”。
8、《新方言》这是后代模仿接续《方言》类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训诂专著。作者章炳麟。《新方言》以活语言作为考察对象,为训诂的普及和应用开辟了一个更广阔的领域。该书于方言词必求其本字,稍嫌拘泥。
9、《释名》这是我国第一部探求语源的训诂专著。作者刘熙,他的《释名》仿照《尔雅》体例,《释名》主要采用声训的方法进行推源的研究,即用同音词、音近(双声或叠韵)词来对语词进行解释,从而揭示该词语之所以取此音用此字的缘由。《释名》在训诂学史上还是有自己的独特价值的。A,《释名》中的声训,确有一些解释得十分精当。B,《释名》收词范围广泛,对研究汉代社会文化生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C,《释名》的声训材料对考定东汉时期的语音有重要参考价值。释名》的长处和缺点都很突出,它对“义类”、语源的研究探讨,对后人因声求义的研究方法的启发和影响都很大。
由于《释名》的编排体例近似《尔雅》,明代郎奎金曾把它和《尔雅》《小尔雅》《广雅》《埤雅》合刻在一起,称为《五雅》。为使书名都有“雅”字,他将《释名》改名为《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