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课题 | 时 间 | 4.21 | |||
教 学 目 标 | 1.学唱并掌握《隐形的翅膀》这首歌,感受歌曲的真挚情感; 2.通过电影《隐形的翅膀》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信念的力量,鼓励学生勇敢面对挫折。 | ||||
教学重点 | 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隐形的翅膀”的力量。 | ||||
教学难点 | 读懂歌词内藏的蕴意,挖掘“隐形的翅膀”的寓意。 | ||||
怎么学唱歌教学方法 | 引导法、自主学习、主动参与。 | 教 具 | 钢琴、多媒体课件。 | ||
板 书 设 计 | 《隐形的翅膀》 1=#C或D 4/4 王雅君 词曲 中速稍慢 | ||||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有这么一首歌曲,前任曾经用它作为手机的铃声,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歌曲? 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来听一下。 师:也许,每个人都渴望有一双翅膀,年幼时我们渴望有一双“独立”的翅膀,去挣脱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长大一点后,我们渴望有一双“追梦”的翅膀,能达到自己努力追寻的地方;苦痛时,我们渴望有一双“超越”的翅膀,能帮助自己飞过绝望,看到希望;被束缚时,我们渴望有一双“自由”的翅膀,到达一个任由心灵翱翔的世界…… 你们想有一对翅膀吗?其实你们、我、我们大家都有一对翅膀。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学习这首《隐形的翅膀》 三、新课教学: (一)学唱歌曲《隐形的翅膀》。 1.初听歌曲; 2.朗读歌词; 3.轻声跟琴学唱歌曲; 4.解决难点句; 5.表演唱歌曲。 (二)故事讲述,领悟信念这双隐形翅膀 课件出示电影图片,配背景音乐《隐形的翅膀》伴奏。 师:这是一个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发生在壮美的内蒙古草原上。15岁的花季少女志华考上了高中,她和同学们高兴地去放风筝,不幸被高压电击中。经医院奋力抢救,保住了性命,却失去了双臂。志华的母亲经受不住这惨剧的打击,患上了间歇性精神分裂症。失去双手的志华,连吃饭、穿衣、上厕所都需要别人照料,原来一切需要用手来做的事,她都不能自己做了,生活变得异常艰难。志华想回到学校上学,可是无法写字做作业,学校没法接收她。面对失学和生活无法自理的艰难处境,志华非常痛苦,想自杀了结一切,是爸爸妈妈的爱唤醒了她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为了重返校园,她在家刻苦练习,脚趾磨烂了,结出厚厚的血痂。终于,她学会了用脚流利地写字,争取到了重新上学的机会。学校离家太远,为避免迟到,最好的办法是住校。她必须具备生活自理能力,才符合住校的条件。为此,她白天黑夜地苦练脚上功夫。终于用脚学会了洗脸、漱口、穿衣、做饭、打电脑、练书法,甚至学会了穿针引线、缝缝补补…一切用手才能做的事她用脚基本做到了。每当她坚持不下去了,她就唱到: 就算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她妈妈的间歇性精神分裂症越来越重。一次意外刺激后,被幻觉误导,走进一个水泡子里,差一点被水淹死。志华及时发现了妈妈,但是她没有手,又不会游泳,只能拼命地跳进水里,呼喊救命。就在万分焦急的时候,有一辆拖拉机开过来,才把奄奄一息的志华和她妈妈救了上来。当市残联的教练来学校挑选运动员时,志华担心妈妈再次掉到水泡子里发生意外,就选择了游泳项目。她向妈妈保证一定考上大学,不再让妈妈着急。志华参加了高考,虽然她的考分过了线,但因为没有双手又报的是医学专业,她没有被录取。想学医为妈妈治病的愿望破灭了。就在她迎战全国残运会刻苦训练的时候,她妈妈无意中知道了志华没有被录取的消息,经受不住打击,精神分裂症发作,一下子走失,再也没有回来。志华在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了好成绩,取得了进军残奥会的资格。未来的路在志华脚下伸向远方。 (歌声响起: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实现)这些残疾人,让人最不能忘记的,不是他们残疾的身体,而是他们惊人的毅力、淡定的姿态与灿烂的笑容。他们的身体因精神的完整而美丽。 (三)拓展延伸 师:2008年的新年音乐会上北京大学的校长在新年晚会上唱了这一首歌曲,虽然许校长唱得这个歌曲不是很完美,但是他希望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多的是希望同学们用坚定的信念飞向更高的远方。 四、课堂小结: 每个人,其实在其内心深处,都有一双翅膀,一双隐形的翅膀,它会带着我们飞向远方,飞向自己的未来。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在磨炼的过程中,我们的翅膀退化了,迷失了,甚至消逝了。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用自信、用坚强去回它,让它带着我们,走向更灿烂的未来。相信我,闭上双眼,展开双臂,你也拥有一双翅膀;只要你相信,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挣脱一切束缚,朝着自由,快乐的方向飞翔。相信我,闭上双眼,展开双臂,你也可忘记悲伤;只要你相信,只要你愿意,你可以离开伤感的阴影,朝着晴朗,蔚蓝的天空飞翔。相信我,闭上双眼,展开双臂,你也可以实现梦想;只要你相信,只要你愿意,你的双手会成为你的翅膀。 五、作业 根据这首歌曲的歌词排比,根据这个曲调。仿写歌词,下节课检查。 | |||||
课 后 记 | |||||
初三学生现阶段的情况主要是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有的班级甚至还很严重。具体表现在:课堂上,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磕睡,或者做小动作,或者吵闹,采取“四不动”:不动手、不动口、不动眼、不动脑,视上课为坐牢。课堂外,练习、作业抄袭或者偷工减料,少做、漏做、字迹潦草,甚至干脆不做。
1.主观原因
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基础知识差,成绩跟不上。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任何需求的时候,他们是不可能热爱学习的。动机缺失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即对学习没有需求欲,因而没有动机来启动学习,而贪玩好动的天性主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通过老师逼、家长压,他们也能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方法不当,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十分痛苦,让人疲倦,厌烦的事情。对学习悲观失望,毫无信心的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一部分学生,曾经努力过,也曾经洒过汗水,但无论怎么奋斗,仍然常常失败,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一次次的失败,无情地击碎了他们的进取心,促使他们对此作出了不正确的认识,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低下,不是学习的材料,因而主动地放弃了努力。也有一部分学生,同样努力过,也曾经取得过自认为可
以的成绩,但是往往不如他人,因而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长期被老师忽视,便逐渐丧失了自尊心,变得破罐子破摔起来,自认为是三等公民,低人一等,在学校生活中抬不起头来,许多学生便慢慢泯灭了自尊。无数次的打击以后慢慢养成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在厌学体中,此类学生占了很大的比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偏差,消极对待学习。本来学习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使学生讨厌学习。在教师、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
2.客观原因
其一是社会上流传的“读书无用论”。学生对学习和用处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社会分配不公的主观反映,也是流传的一种偏见在学校中的反射。这种观点对一些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是厌学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因素之一。读书无用论是厌学者调节心理平衡的精神支柱。其二是家庭因素。父母不管教或不善于管教,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强制型的家长对子女用压的办法,按其主观愿望逼迫孩子学习,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放纵型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导致子女懒学勤玩;宠爱型家长对子女百般溺爱,过度迁就,使孩子滋长了依赖性和懒惰性。此外,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会给子女心灵上造成创伤,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响学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