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末伏要什么时候结束
  2023年末伏要什么时候结束
  2023年的末伏8月19日结束,8月20日出伏。末伏是三伏天的最后一伏,此时已经进入夏末,天气没有中伏那么热了。代表着伏天的结束。
  出伏后还能热多长时间
  出伏后会持续一个星期到一个月左右的秋老虎时间,这段时间的平均气温在三十度到三十五度以上,是比较炎热的。
  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一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
  所以,出伏后好还会热多久时间是不一定的,要根据秋老虎的表现。
  大多在8月底或9月初的时候,就会开始慢慢降温了。
  末伏的注意事项
  1、切莫贪凉损阳气
  末伏时天气的一大特点是,白天高温闷热,但早晚明显变凉,昼夜温差大。
  所以末伏时节,取凉须有节制,以免伤及身体阳气。切忌勐吹空调、过吃冷饮,不宜直吹空调,也不要频繁地进出空调房。特别是早晚气温下降时,避免着凉感冒。
  2、补水养肺防干燥
  立秋至末伏这段时间,天气虽然还是很热,但这热跟夏天微微有些不同。比如除了热之外,还有些干燥的感觉,这个夏天的湿热不同。
伏天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由于夏季酷热出汗多,常损耗过多,使人体水分不足。加上秋季气候偏干燥,因此极易出现秋燥,常见有口干舌燥、皮肤干枯、烦躁不安等症状。
  相较于夏天,此时补充水分也很重要。由于秋燥易伤肺,除了喝水补充水分外,喝些滋阴养润的汤水防燥又养肺,对身体极好。
  3、养好脾胃贴秋膘
  初秋暑热未退,湿气当令,此时人体的胃肠功能经过一个盛夏的消磨,处于较为脆弱时期,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容易脾胃失调、消化不良等,甚至发生秋季腹泻。
  末伏天健好脾胃,可以改善胃口不佳情况,而且有利于“贴秋膘”。调理脾胃,可以经常点按以下两个穴位:
  四缝穴:四缝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属穴。四缝穴多用于小儿消化问题的穴位,但成人按摩“四缝”健脾助消化效果也较好。
  方法:位于第2、3、4、5手指第1、2节横纹中点,用大拇指掐按效果更好。
  足三里穴: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也是强身健体、养胃败火的黄金穴。
  方法:该穴位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
  4、一粥一汤过好末伏天
  “秋老虎”发威,末伏天燥邪当令,身体易被秋燥所伤,引起口干舌燥、皮肤干枯。所以饮食上要滋阴养润、健脾养胃,推荐以下“一粥一汤”,帮你健康美味过末伏天!
  冬瓜薏米煲老鸭:鸭肉有滋阴、养胃、补虚作用,冬瓜、薏米可清热利湿,是末伏时节极佳的祛暑健脾利湿汤品。
  方法:老鸭一只,冬瓜250克,生薏米30克,生姜及调料适量。先以清水3L煮生薏米30分钟,再加入鸭块、冬瓜、调料,文火炖1个小时以上即可。
  银耳百合粳米粥:该粥有有清心润肺之效。粳米有较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银耳养胃生津;百合则润燥除烦,可滋阴养肺。
  方法:银耳5-10克,先浸泡发涨;粳米100克,新鲜百合60克,加入适量冰糖同煮。
  末伏养生有哪些
  1、末伏——防秋老虎
  此时已经入秋,所谓“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秋老虎”颇凶。由于暑热最易伤心,热扰
心神,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此时,除仍需加强防暑降温之外,应有意识避开这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做到遇事不烦,处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要合理安排个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时,生活规律,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提高机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和对“秋老虎”的抵御能力。此时人体消化功能较差,不宜大量摄入各种肉食以补充夏日的消耗,另外“秋瓜坏肚”,对西瓜等宜少食,以免损伤脾胃。
  2、末伏重清补食疗祛湿邪
  末伏清补,以健脾利湿为主。健脾益气,可以适量多吃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芡实、山药、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红小豆等豆类,也有健脾益气的功效。要特别注意的是,吃扁豆时一定要煮熟煮透,直到颜不再翠绿为止,否则会引起食物中毒。
  3、末伏护脾胃循经按穴位
  立秋后天气仍热,且雨水较多。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在这个时节,如果脾伤于湿,不仅会出现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等症,还可能为咳喘病症种下病根。
  中医讲“湿气通于脾”,所以健脾也是末伏养生的重要环节。末伏时节养护脾胃,可按摩丰隆、足三里、脾俞三个穴位,每天各按100次,能够化湿、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4、莫贪寒凉物,免损脾胃阳
  末伏时白天温度仍较高,但早晚气温则明显变凉,昼夜温差逐渐增加。进入末伏时,取凉须有节制,切忌猛吹空调、过吃冷饮,以免损伤脾胃阳气,不利于健康。
  此外,适量户外运动可振奋阳气,促脾气运化,改善胃口。需要注意的是,进入户外运动以微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如此,才符合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5、吹空调要把握好“度”
  立秋过后,天气依旧闷热难耐,这种前提下,大家可以选择空调、电扇、铺凉席等方式适当解暑降温,但一定要把握好度!夏季空调病的一些防范措施仍需注意,切忌盲目贪凉,空调可设定在25℃至26℃为宜,更不可对着直吹,也不要频繁一进一出空调房,减少在电脑前的
工作时间。老人、儿童等免疫力较差人和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人士尤应注意。
  三伏天防暑注意事项
  酷暑临近,连日来,医院里感冒、发烧、头疼、胃肠不适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逐渐增多,有的老人还诱发了心脑血管疾病。如何防暑降温呢?在此中医院专家提供一些夏季防暑的小常识帮您安度盛夏:
  1、夏天不提倡进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进行的剧烈活动,建议可选择游泳、早晚慢跑等体育活动。
  2、要多喝白开水,并且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口渴后不宜狂饮。应少喝果汁、汽水等饮料,其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3、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4、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5、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6、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7、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8、不宜佩戴金属首饰。金属装饰品中的某些金属沾上汗水,所接触到的皮肤可能出现微红或瘙痒等症状,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