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民建工程
1.1、岩石坚硬程度分类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坚硬程度
坚硬岩
较硬岩
较软岩
软  岩
极软岩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Mpa)
fr>60
60≥fr>30
30≥fr>15
15≥fr>5
Fr≤5
注:1 当无法取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据时,科用点荷载试验强度换算,换算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
分级标准》(GB50218)执行;
        2 当岩体完整程度极为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分类。
1.2、岩石坚硬程度等级定性分类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坚硬程度等级
定性鉴定
代表性岩石
硬质岩
坚硬岩
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基本无吸水反应
风化~微风化的花岗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片麻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砾岩、硅质石灰岩等
较硬岩
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弹,稍震手,较难击碎,有轻微吸水反应
1微风化的坚硬岩;2未风化~微风化的大理岩、板岩、石灰岩、白云岩、钙质砂岩等
软质岩
较软岩
  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
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划出印痕
  1中等风化~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2未风化~微风化的凝灰岩、千枚岩、泥灰岩、砂质泥岩等
软  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痕,易击碎,浸水后手可掰开
  1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 2中等风化~强风化的较软岩;3未风化~微风化的页岩、泥岩、泥质砂岩等
极软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
手可捏碎,浸水后可捏成团
  1全风化的各种岩石;
  2各种半成岩
1.3、岩体完整程度分类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完整程度
完  整
较完整
较破碎
破  碎
极破碎
完整性指数
>0.75
0.75~0.55
0.55~0.35
0.35~0.15
<0.15
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1.4-1、岩石完整程度的定性分类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完整
程度
结构面发育程度
主要结构面的结合程度
主要结构面类型
相应结构类型
组数
平均间距(m)
完  整
1~2
>1.0
结合好或结合一般
裂隙、层面
整体状或巨厚层状结构
较完整
1~2
>1.0
结合差
裂隙、层面
块状或厚层状结构
2~3
1.0~0.4
结合好或结合一般
块状结构
较破碎
2~3
1.0~0.4
结合差
裂隙、层面、小断层
裂隙块状或中厚层状结构
≥3
0.4~0.2
结合好
镶嵌碎裂结构
结合一般
中、薄层状结构
破  碎
≥3
0.4~0.2
结合差
各种类型结构面
裂隙块状结构
≤0.2
结合一般或结合差
碎裂状结构
极破碎
无序
结合很差
散体状结构
1.4-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名  称
结构面组数
控制性结构面平均间距(m)
代表性结构类型
完  整
1~2
>1.0
整状结构
较完整
2~3
0.4~1.0
块状结构
较破碎
>3
0.2~0.4
镶嵌状结构
破  碎
>3
<0.2
碎裂状结构
极破碎
无序
散体状结构
1.5、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风化程度
野  外  特  征
风化程度参数指标
波速比Kv
风化系数Kf
未风化
岩质新鲜,偶见风化痕迹
0.9~1.0
0.9~1.0
微风化
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渲染或略有变,有少量风化裂隙
0.8~0.9
0.8~0.9
中等风化
结构部分破坏,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块。岩心钻方可钻进
0.6~0.8
0.4~0.8
强风化
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用搞可挖,干钻不易钻进
0.4~0.6
<0.4
全风化
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有残余结构强度,可用搞挖,干钻可钻进
0.2~0.4
-
残积土
组织结构全部破坏,已风化成土状,锹搞易挖掘,干钻易钻进,具可塑性
<0.2
-
注:1  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
2  风化系数Kf为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3  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4  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1.6、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完整程度
坚硬程度
完  整
较完整
较破碎
破  碎
极破碎
坚硬岩
较硬岩
较软岩
软  岩
极软言
1.7、岩石按质量指标RQD分类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岩石质量指标RQD
质量等级
>90
好  的
75~90
较好的
50~75
较差的
25~50
差  的
<25
极差的
1.8、岩层厚度分类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层厚分类
单层厚度h(m)
层厚分类
单层厚度h(m)
巨厚层
h>1.0
中厚层
0.5≥h>0.1
厚  层
1.0≥h>0.5
薄  层
H<0.1
1.9、岩石按在水中软化系数分类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岩石名称
软化系数(KR
不软化的岩石
KR>0.75
软化的岩石
KR≤0.75
注:软化系数(KR)等于饱和状态与风干状态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1.10、岩体按结构类型划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岩体结构类型
岩体地质类型
结构体
形  状
结构面发育程度
岩土工程特征
可能发生的
岩土工程问题
整体状
结  构
  巨块状岩浆岩和变质岩,巨厚层沉积岩
巨块状
  以层面和原生、构造节理为主,多呈闭合型,间距大于1.5m,一般为1~2组,无危险结构
  岩体稳定,可视为均质弹性各向同性体
  局部滑动或坍塌,深埋洞室的岩爆
块  状
结  构
  厚层状沉积岩,块状岩浆岩和变质岩
块  状
柱  状
  有少量贯穿性节理裂隙,结构面间距0.7~1.5m。一般为2~3组,有少量分离体
  结构面互相牵制,岩体基本稳定,接近弹性各向同性体
层  状
结  构
  多韵律薄层、中厚层状沉积岩,副变质岩
层  状
板  状
  有层理、片理、节理,常有层间错动
  变形和强度受层面控制,可视为各向异性弹性塑性体,稳定性较差
  可沿结构面滑塌,软岩可产生塑性变形
碎裂状
结  构
  构造影响严重的破碎岩层
碎块状
  断层、节理、片理、层理发育,结构面间距0.25~0.50m,一般3组以上,有许多分离体
  整体强度很低,并受软弱结构面控制,呈弹塑性体,稳定性很差
  易发生规模较大的岩体失稳,地下水加剧失稳
散体状结  构
  断层破碎带,强风化及全风化带
碎屑状
  构造和风化裂隙密集,结构面错综复杂,多充填粘性土,形成无序小块和碎屑
  完整性遭极大破坏,稳定性极差,接近松散体介质
  易发生规模较大的岩体失稳,地下水加剧失稳
2  公路工程
石英砂岩2.1、岩石坚硬程度分级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坚硬程度
坚硬岩
较硬岩
较软岩
软  岩
极软岩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k(Mpa)
frk>60
60≥frk>30
30≥frk>15
15≥frk>5
frk≤5
注: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见本规范附录B。
2.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完整程度等级
完  整
较完整
较破碎
破  碎
极破碎
完整性指数
>0.75
0.75~0.55
0.55~0.35
0.35~0.15
<0.15
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2.3、岩体节理发育程度分类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程    度
节理不发育
节理发育
节理很发育
节理间距(mm)
>400
200—400
20—200
2.4、岩石按软化系数分类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岩石名称
软化系数(KR
不软化的岩石
KR>0.75
软化的岩石
KR≤0.75
注:软化系数(KR)等于饱和状态与风干状态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2.5、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分级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坚硬程度
定性鉴定
代表性岩石
硬质岩
坚硬岩
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基本无吸水反应
未风化~微风化的花岗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片麻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砾岩、硅质石灰岩等
较硬岩
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弹,稍震手,较难击碎,有轻微吸水反应
1微风化的坚硬岩;
2未风化~微风化的大理岩、板岩、石灰岩、白云岩、钙质砂岩等
软质岩
较软岩
  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
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划出印痕
  1中等风化~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
2未风化~微风化的凝灰岩、千枚岩、泥灰岩、砂质泥岩等
软  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痕,易击碎,浸水后手可掰开
  1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
2中等风化~强风化的较软岩;
3未风化~微风化的页岩、泥岩、泥质砂岩等
极软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
手可捏碎,浸水后可捏成团
  1全风化的各种岩石;
  2各种半成岩
2.6、岩石的风化程度分级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风化程度
野  外  特  征
风化程度参数指标
波速比Kv
风化系数Kf
未风化
岩质新鲜,偶见风化痕迹
0.9~1.0
0.9~1.0
微风化
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渲染或略有变,有少量风化裂隙
0.8~0.9
0.8~0.9
中风化
结构部分破坏,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块。岩心钻方可钻进
0.6~0.8
0.4~0.8
强风化
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用搞可挖,干钻不易钻进
0.4~0.6
<0.4
全风化
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有残余结构强度,可用搞挖,干钻可钻进
0.2~0.4
残积土
组织结构全部破坏,已风化成土状,锹搞易挖掘,干钻易钻进,具可塑性
<0.2
注:1  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
2  风化系数Kf为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3  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4  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2.7、岩石完整程度定性分级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完整
程度
结构面发育程度
主要结构面的结合程度
主要结构面类型
相应结构类型
组数
平均间距(m)
完  整
1~2
>1.0
结合好或结合一般
裂隙、层面
整体状或巨厚状结构
较完整
1~2
>1.0
结合差
裂隙、层面
块状或厚层状结构
2~3
1.0~0.4
结合好或结合一般
块状结构
较破碎
2~3
1.0~0.4
结合差
裂隙、层面、小断层
裂隙块状或中厚层状结构
≥3
0.4~0.2
结合好
镶嵌碎裂结构
结合一般
中、薄层状结构
破  碎
≥3
0.4~0.2
结合差
各种类型结构面
裂隙块状结构
≤0.2
结合一般或结合差
碎裂状结构
极破碎
无序
结合很差
散体状结构
注:平均间距指主要结构面(1~2组)间距的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