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金顶铅锌矿床
一.区域地质简介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三江褶皱系南段,澜沧江大断裂与金沙江---哀牢山大断裂之间兰坪思茅坳陷北部、中生代内陆断陷盆地边缘,其东西向两侧分布着前寒武纪和古生代地层,并有多期次的岩浆侵入和喷发.盆地基底为前寒武系变质岩系,在盆地中堆积了近2万米厚的中生代海陆交替相和陆相沉积。在古新世以未,兰坪至云龙一带形成了一条狭长的近南北向的 地堑带,沉积了厚达1000多米的第三纪含膏盐地层,区域构造线为南北和北北西向,褶皱强烈逆冲断裂发育,中生代地层“飞来峰”常见。
二.矿区地质
金顶矿床由北厂、架崖山、跑马坪、蜂子山、西坡、南厂、白草坪等7个矿段组成,面积约14平方千米。
图1 金顶铅锌矿区地质图(据云南地质第三大队1989年勘探报告)
1.地层
在金顶矿区内发育了一套中,新生代地层,它们分为外来系统和原地系统,前者以倒转层序覆盖在后者之上,外来系统地层由上三叠统和中侏罗统组成,上三叠统由老而新分为小古村组,三合洞组和麦初箐组,由砂砾岩泥灰岩泥质白云岩,偶夹凝灰岩组成.厚度大于57m 各组端呈断层接触,有的组局部仅保存楔形残片,中侏罗统由紫红泥岩,粉砂岩夹细砂 组成,属花开佐组,其与麦初箐组和景星组呈断层接触,厚度大于500m 。
原地系统地层由白平系第三系和第四系组成:
白垩系分为下统景星组,上统南新组和虎头寺组,景星组由紫红泥质粉砂岩细砂岩k 黄绿石英砂岩互层组成,厚约300m ,与上厦南新组整合接触;南新组由紫红砂砾岩细砂 岩粉砂岩和泥岩韵律层组成,厚度大于245m ,与上覆虎头寺组整合接触;虎头寺组为浅灰紫 夹浅灰含石英砂岩,厚度大于100m ,与上覆云龙组呈角度不整合。
Q 第四系;E2g 始新统果郎
组岩屑石英砂岩;E1y 古新
统云龙组;E1yb 云龙组上
段角砾岩和砂岩;E1ya 云
龙组下段粉砂泥岩;K2h 中
白垩统虎头寺组石英砂岩
及粉砂岩;K1j 下白垩统景
星组粗砂岩和岩屑石英砂
岩;J2h 中侏罗统花开左组
粉砂岩和泥岩;T3m 上三叠
统麦初箐组含膏盐粉砂_细
砂岩;T3w 上三叠统挖鲁扒
组泥岩和粉砂岩;T3s 上三
叠统三合洞组灰岩夹白云
岩;1 逆冲推覆断裂;2 正断
层;3 性质不明断裂;4 地质
界线;5 不整合面;6 正常岩
层产状;7 倒转岩层产状;8
重点调研取样位置;9铅锌
矿体;10 勘探线及编号
下第三系古新统是金顶矿床的賦矿岩系,可分为Eya, Eyb、Eyc3个岩性阶段。Eya为一套紫红夹紫灰泥质粉砂岩,含石膏,为下含矿层的底板;沉积物粒度由东而西变细,即由近湖相渐变为干旱盐湖相;此段底部有1.5~l0m厚的灰岩角砾岩,顶部具水平层理,与上覆Eyb层呈过渡关系;厚约300m。Eyb为下含矿层,在矿区东部为灰岩岩块,向西渐变为角砾岩砂岩和泥质砂岩互层,即由东而西角砾变小,层理变清晰,属滑塌构造活动型冲积扇相沉积与政层为断层接触,厚400m。Eyc为上含矿层由石英砂岩、含角砾石英砂岩组成底部含沥青灰岩角砾、泥灰岩角砾和较多的白云岩角砾,上部偶含灰岩透镜体;该层中部斜层理发育,顶部具水平层理,为河口沙坝相沉积,厚20~60m,云龙组各段在矿区外围过渡为湖相沉积。
果郎组下段为紫红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上段为厚层至块状长石石英砂岩厚度大于360m。
石英砂岩
上第三系三营川为细一中粒砂岩夹砾岩,泥岩及褐煤,厚度大于350m。
第四系由砾石、砂砂质粘土和粘土等组成,厚达数十米。
2.构造
区域性南北向构造自古生代活动起,燕山期活动加剧,产生了近南北向的断陷盆地形成了中生代的含盐沉积;喜山期构造活动极为强烈,由东西的水平推覆作用造成矿区一系列水平推覆断层,在盆地边缘,因推覆体前缘的崩塌、滑落,在老第三纪含盐地层中见有较多的大小不等的上覆地层的岩块、砾屑,此时由于南北向构造的继续活动,加之东西向构造的影响,形成了长轴略呈北北东向穹窿构造,其长约4km宽约3km,向北东方向倾没,穹窿顶部地层产状平缓,翼部较陡,东西两侧均以南北向断裂为界,由于后期南北向北北西向断裂影响,而使矿区构造复杂化。
3.岩浆岩
矿区内未见岩浆活动,从区域上看,在澜沧江断裂带以西有燕山期花岗岩和石英斑岩,流纹斑岩体分布,在弥沙河断裂带以东有印支燕山期英安斑岩和喜马拉雅期正长岩体出露,沿弥沙河断裂带分布有一些喜马拉雅期花岗斑岩,正长斑岩等岩体,在盆地内虽未见岩浆岩分布,但深部可能存在岩浆岩的侵入体,特别是喜马拉雅期岩浆活动的可能性.构成成矿的热源之一。
三.矿床地质特征:
1.矿体特征
金顶矿床自东向西可分为架崖山、北厂、蜂子山3个主要矿段,北厂矿段有2/3的储量,架崖山矿段次之。根据产出层位和岩性,分为为上下两个含矿层,共380多个矿体。矿体围绕穹窿核心呈不规则的环状分布,北西翼保存较好、东南翼残缺不全铅锌矿体赋存在下白垩统景星组(Kj)与老第三系云龙组(的)两套地层之间的构造接触面上下的K1j山和Eyb 二套岩带内,前者称上含矿带、后者称下含矿带,上含矿带位于钙质胶结的分选好的灰细粒石英砂岩中,矿化比较稳定,几乎全层矿化,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其中Ⅰ、Ⅱ号矿体长达1000m以上,延深数百米,1号矿体厚10~54m.最厚达73.5m;1号矿体厚45~50m,最厚达90m。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北,倾角30度,地表产状较缓.深部变陡.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金属矿物多呈浸染斑点状产出富含黄铁矿,铅:锌为1:3。下含矿带属云龙组,赋矿岩石为一套含膏盐陆相沉积,其岩相变化剧烈,从岩块到角砾到砂砾到灰岩细屑(细砂岩)。
图2云南金顶矿床北厂矿段12勘探线剖面图
矿体常成出现。矿带多呈似层状.透镜状筒柱状及不规则状产出产状与地层基本一致,最大的Ⅳ号矿体南北长约700m 宽约300m '厚数十米铅:锌为1:4。金属矿物沿节理裂隙充填交代,这类砾屑灰岩型矿体除含铅锌外,常含黄铁矿、白铁矿、天青石、石膏。它们有时可构成单独的工业矿体。
2.矿石类型及特征
金顶铅锌矿床矿石类型根据含矿性分为砂岩型及砾屑灰岩型,且以前者为主。矿区氧化带发育,一般垂深50~250m ,受自然地理和地质构造等因素控制,在穹窿顶部、裂隙发育,氧化带较深;在穹窿翼部,氧化带深度变小,灰岩、角砾岩矿体一般氧化较深,而砂岩矿体氧化较浅。根据氧化程度又可分为氧化矿、混合矿及硫化矿,氧化矿品位高于硫化矿,并占总储量的40%。
2.1 矿石成分与矿石组构
矿床垂直分带明显,上部富铅、下部富锌,且略具水平分带,从东部架崖山矿段―中部北厂矿段—西部蜂子山矿段,铅、锌比依次为1:7.8,1:4.9,1:0.3,显示在东部锌高,西部铅高的特点(白嘉芬等.1985)
砂岩型矿石的金属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和白铁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和
重晶石等,灰岩、角砾岩矿石的金属矿物成分与砂岩型矿石相同.只是非金属矿物以方解石为主,石英很少,此外,尚见有微量黄铜矿磁黄铁矿赤铁矿硫镉矿、天青石、石 膏、硬石膏、白云石、沥青等,偶见褐锰矿、辉银矿、自然银等,氧化矿石的矿物成分复杂,以菱锌矿、水锌矿、褐铁矿、异极矿、白铅矿、铅矾、硬锰矿为主。
该矿床矿石中除铅,锌外,尚有镉.铊,银,硫.银.钡等有益伴生元素,其中银,镉和铊等具 有较大的工业价值,镉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进入闪锌矿晶格中,一般闪锌矿颜越深,含镉越高,铅锌矿石平均含镉0.1%,最高达3.26%。铊主要富集于黄铁矿,白铁矿中,其含量为0.00550%~0.087%;闪锌矿中蛇含量为0.0006%~0.016%方铅矿中含铊最低(白嘉芬等.1985).不同类型的矿石均含银(2.59~l00.4g /t )银除以辉银矿.自然银、银黝铜矿等微细矿物包裹于各种矿物中,还明显的富集硫化物精矿中,其中以方铅矿精矿的品位最高,为黄 铁矿,闪锌矿精矿的2~5倍(施加辛等,1983),此外,在铅锌矿体内普遍伴有锶钡,灰岩型矿石锶钡含量高于砂岩型矿石,主要呈天青石和重晶石出现,氧化带内有少量菱锶矿,在铅锌 矿体之下已发现独立的天青石矿体。
Ey :古新统云龙组下段;Eyb :古新统云龙组上段k ,下白平统景屋组;hh 中侏罗统花开左组, Tm 上·叠统麦奶箐组:T ”上三叠统三合阿组。 1铅峰矿体; 2砂岩;3砾岩; 4含粉砂泥岩;5砂泥岩;6泥岩;7泥灰岩;8灰岩;9地层界线:1。逆冲推覆断层
矿石结构构造:砂岩型矿石结构较简单,以各种结晶粒状结构为主,其次为交代溶蚀结构鲕状结构;矿石构造以浸染状、斑点状和条带状为主,脉状和致密块状少见,而灰岩、角砾岩型矿石结构较为复杂,主要为草莓状结晶粒状交代溶蚀状环带状、乳滴状似文象状等结构,常见的矿石构造有网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等。氧化矿石的结构有胶状、交代溶蚀状、环带状、自形·半自形粒状等,常见的构造有多孔状、钟乳状葡萄状、肾状、皮壳状、蜂窝状、晶簇状、粉末状等。
2.2 矿石特征----------实习中见到的矿石主要有以下几种:
图三砂岩(JD-W-1)图四砂岩型硫化锌(闪锌矿)图五砂岩型硫化铅(方铅矿)A.砂岩型硫化锌(闪锌
矿)(JD-K-1):为灰,砂岩型矿石,长约10cm,宽6cm,高5cm,斑点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细粒砂状结构,金属矿物主要为闪锌矿,含少量的方铅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45-60%),方解石(10-25%)等,闪锌矿硬度:3-4.5,颜为棕褐,透明到半透明,玻璃光泽,有三组解理,标本中可见其与少量方铅矿密切共生,含量约3-7%,标本中的闪锌矿为热液交代作用形成,形态保留交代矿物的形态。(如图四)
图六砂岩型氧硫混合矿(JD-K-4)
C.砂岩型硫化铅(方铅矿)(JD-K-2):为灰黄,致密块状构造,显晶质结构,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约70%),极少量的闪锌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高岭土。
D.砂岩型氧化矿(JD-K-3):结构构造:交代溶蚀状结构、多孔状构造矿物组成:方铅矿(严重氧化)、石英、高岭土等。
E.灰岩型氧硫混合矿(JD-K-5):结构构造:斑杂结构、角砾状构造,矿物组成:闪锌矿、
B.砂岩型氧硫混合矿
(JD-K-4):新鲜面为灰白,
表面一层红褐金属氧化物,
矿石长12cm,宽10cm,高6cm,
交代溶蚀结构,多孔状构造,
主要金属矿物为方铅矿,闪锌
矿,表面有一层红褐的褐铁
矿金属氧化物。其中方铅矿铅
灰,强金属光泽、立方体完
全解理,硬度小,集合体通常
为粒状或致密块状。,含量在
4-8%,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
英,高岭土(粉末状),及少
量的方解石(如图六)
方解石、石英。闪锌矿:金属光泽、硬度3.5-4、具完全菱形十二面体解理,条痕红棕
方解石:属三方晶系,透明,硬度3,玻璃光泽,有三组解理,条痕白。
图七砂岩型氧化矿(JD-K-3)图八灰岩型氧硫混合矿(JD-K-5)
F. 砂岩(JD-W-1):为围岩,灰黑,硅化,结构构造:砂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矿物组成:石英、长石、高岭土、方解石、闪锌矿。
四、成矿浅析
(一)成矿条件
金顶铅锌矿床含矿层原地正常沉积岩系的沉积环境为蒸发盐湖相沉积是在较浅的水深条件下形成的。这一成矿条件对于超大型金属矿床的形成是极为不利的。众所周知,块状硫化物矿床不可能由较浅的盆地底部热液喷出作用所形成,较浅盆地底部(大约浅于500m)所喷出的热液,由于周围水体压力不足以抑制热液的沸腾,喷出的热液在到达盆底之前就会沸腾而逸散开去,只能形成网脉状的矿化或矿胚贫矿体)。另外,金顶铅锌矿床含矿层岩性以砂岩、砾屑砂岩为主,反映了较快的沉积速率,这样的沉积环境下,陆源沉积物势必冲淡热液喷出的成矿流体而不能形成县有工业意义的矿床。由此可见,金顶铅锌矿床中含矿岩层的原地沉积环境是不可能形成超大型矿床的。
外来推覆岩系为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中侏罗统花开左组(含矿层顶板围岩)以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具有渗透率低、挂驱压力大的特点,对于成矿流体的封闭是极为有利的盖层刹牛。花开左组之下的白垩系景星组(上含矿层)以石英砂岩砂岩为主,具有孔隙度高渗透率好的特点,且孔隙间连通性极好,是有利的容矿空间。由推覆构造形成的角砾岩广泛存在于下含矿层中,这
些角砾成分以灰岩为主,在热卤水的作用下易于形成溶蚀孔隙从而增大了下含矿层的容矿空间。而异地岩系与原也地层之间的断层构造则为成矿流体的侧向运移提供了有利的通道条件和容矿空间。
另外,金顶铅锌矿床中底板围岩的存在,也是该矿床形成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该岩层以细砂岩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为主,具有渗透率小、孔隙间连通性较差的特点,是阻止成矿流体下渗的较好的遮挡层。金顶地区异地岩系与原地也层之间构成了盖层储集层遮挡层的空间组合,为成矿流体的聚集提供了有利的空间,而三者形成的穹窿构形则使成矿流体得以有效聚集。该区深音沘江断裂的存在为含矿热液的向上运移提供了有利的导矿条件。
(二)成矿作用及控矿要素
根据矿石组构和穿插关系,成矿作用可分为沉积成岩期、热卤水成矿期和表生氧化期。主演金属矿化形成于热卤水成矿期,其次是沉积成岩期。
金顶铅锌矿床主要的控矿要素为兰坪盆地的演化、线性构造、屏蔽作用、岩相及穹窿
构造等,这些因素影响矿物的富集。
(三)矿床成因类型
金顶铅锌矿床在成因上有别于其它地区以沉积岩为主岩的MVT,SEDEX型及砂岩型(SST)PbZn矿床。与MVT型PbZn矿床相比金顶PbZn矿床容矿盆地小,构造环境复杂,以陆相碎屑岩为主岩,明显区别于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岩的MVT矿床。尽管金顶PbZn矿床以碎屑岩沉积为主岩,但其成矿背景、矿体产状与SST PbZn矿床不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