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路建设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迅速推进,公路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人们对公路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从探讨公路交通中的生态环境概念入手,分析了当前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具体表现,从而提出防治措施,为公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积极借鉴。
关键词:公路建设;影响环境;防治措施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交通网络建设事业快速发展,公路数量逐年增多。因为公路走向直接与国家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相挂钩,所以必须要起到沟通接洽全国各地区的功能。公路建设一般情况下会经过农田、草原、山丘、林地等各式的生态系统。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得要对道路进行高填低洼;还要开山采石、取土堆渣等等。因此公路建设会对环境形成一定的影响,以下就列举了一些公路建设的影响。
1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地资源指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将来不可预见的能为人民所利用,在一定条件下地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土地,土地是最基本的资源。土地自古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
1.1由于选线不当而破坏沿线的自然风景
挖土取土,使原有的植被遭到破坏,使得地标裸露,这回会造成耕地退化、地表植被破坏,湿地退化等不良后果。路面建成后,汽车排放的尾气会破坏道路两旁的植被。公路建设还会影响当地野生动物的栖息、生活、迁徙和饮水路径等等,使生物多样性锐减。同时也为外来生物的入侵提供了条件,交通和动物活动会将一些外来物种携入到本区域,外来生物会和该区域内原本生存的物种进行竞争。优胜劣汰,最终弱的生物会被强的生物所取代,极大地威胁当地的生态安全。
1.2由于防护措施不到位使得水土流失
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使有害物质进入土中,干扰地面水、地下水流向,改变地下水资源埋藏和运动的条件,破坏政策的自然规律。水文扰动会导致水流与数量的变化,进而影响路边
甚至距路较远地区的动植物。筑路会增加水的流失,会使水里携带许多污染物,pH值和导电率也波动不定。
公路建设过程中,土石方运输不便,坡面和隧道的多余土石方往往就近弃入山谷。会阻塞一些过水通道,季节性的山洪需要另取出路,引起新的水土流失,施工期土壤侵蚀模数增加,新增水土流失量增大,部分泥沙则会被水流带进河流造成广泛的泥沙面源污染,使河床淤积,抬高河床,河道泄洪能力下降。同时由于水土流失的加剧,大量的泥沙流入下游水库,缩短水库寿命,影响水库效益的正常发挥。
1.3公路建设会影响沿线景观的格局
公路建设改变了地下水环境,这样会使原有的自然景观系统分割,景观要素被迫改变,景观的斑块比例结构变化,最后原有的一个整体景观就被划分成几个破碎的部分。
1.4公路建设的施工过程对环境造成影响
施工过程中的架桥取土,采石采砂,建筑材料的准备和堆放和临时供应地的建设都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得原有的地表形态被迫改变,水土流失加剧,水文网络发生改变等
等。这会影响周围的生态系统的稳定,对生态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
1.5公路建成后车辆运行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公路建成运营后的污染主要包括:噪声污染、人为光污染、扬尘污染、重金属污染、汽车尾气污染等等。现在,世界上很多地方也都经历着这种糟糕的情况。
1.6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包括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的影响,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是指施工期间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以及对区域生物落形成的干扰。人工生态系统,受到人为经常性的控制,其种类、落的结构更多地由人为调节,产生一定的经济目的。生物因子是作物、果树等经济植物和鱼类等经济动物,物理因子中土壤与公路建设的关系最为密切。公路施工期间引起的水土流失,引起对农业的负面影响,破坏了局部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另外,对局部气候、下游村庄生态和局部景观均有影响。
2公路运营期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王文杰2.1公路廊道效应
公路的结构决定了廊道效应的产生。公路工程是在自然景观中嵌入的人工工程,公路网的形成将原本完整一体的自然景观分割成众多块状的景观单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景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阻碍了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另一方面公路的建设增加了景观的破碎度,同时也对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一定的影响。
2.2公路运营过程中的噪音和废气污染
公路运营过程中,汽车行驶中发动机运转、路面的摩擦、喇叭的声音以及公路沿线的服务设施都会产生一定的噪音。这些噪音会对附近的生物产生干扰,降低人们的工作效率。同时,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有害化学物质会影响到周围动植物的生长。在公路营运期间,道路扬尘、车辆运输中货物的撒落等,特别是经过雨水冲刷后污染物流入河流会使得其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增加,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汽车尾气中含油的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化物、铅颗粒等排放到大气中,渗透进土壤、水体中都会对沿线的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对周围的气候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会随着公路运营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
2.3公路的小气候环境
公路的小气候是由其路面性质和周围大气的成分而决定的。组成公路路面的材料中含有与周围地面土壤完全不同的成分,比如水泥、沥青等,这无疑改变了地表地下水环境。公路下垫面的性质使得其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作用不同。沥青以及水泥路面的热容量小,反射率大,蒸发耗热绩效,下垫面温度高。通过研究发现,在白天,特别是在盛夏时节,水泥沥青路面的表面温度能够快速升至40℃以上,而且道路上方空气粉尘以及二氧化碳含量高,公路就是一个热浪带,使得其周围形成干热的小气候特征,造成周围局部气候的恶化。
3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策略
3.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于行动有绝对的指导作用。在欧美、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环保法规,而我国在这方面刚刚起步,虽然已经有相关法规,但是在内容上还不太完善,法规的实施并不规范。我国应该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公路建设运营的实情,制定和完善相关环保法规政策,注重操作的执行,将公路建设中环境保护问题重视起来。
3.2公路设计和环境设计的协调
在建设公路的时候首先研究一下公路周围的环境,了解人们行车过程中的感受,规范设计路线,同时调整路线线位和高程,注重公路沿线的动植物系统,保持原有土地结构,尽量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3.3完善绿化、保护环境
绿化是公路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工作组成。高速公路的绿化工作要总体规划、体现经济适用,同时选择绿化种类的时候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特征选择合适的草木。绿化植物的外形和彩可以进行有节奏的搭配,提高绿化植物的管理和绿化工程本身的收益。
3.4注重对于水体的保护
公路建设过程中,要注重避免产生水土流失以及水污染的情况。可以通过种植植被的方式来避免水土流失。而对于水体的污染防治则要严格执行,严禁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入河道,避免机械漏油对水体的污染,在施工现场设置污水处理设施等。
3.5保护沿线动植物和自然景观
要采取合理措施,对动植物的影响加以补偿,因为施工而对植被的破获要人工恢复,保护好周围的历史遗迹、名胜古迹等,尽可能保持原有的水库、绿地等。
4结语
公路建设不仅要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这就要求在前期勘探,工程实施中和后期运营阶段都要严格控制,既要保护生态环境,还要保障证道路高质安全,更要做到运营时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相信我国未来道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会越来越小,公路建设会更加成功。
参考文献:
[1]王婷,韦宗敏.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3:129+132.
[2]余晓敏.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9:88+96.
[3]高伟伟,王文杰.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研究[J].科技视界,2015,28:286+308.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