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简称南邮)有着辉煌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由国家信息产业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因信息学科特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学生就业形势好,而享誉国内外。学校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信息学科为优势,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文、教等学科相互交融、博士、 硕士、本科等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正昂首挺进多科性、开放式、高水平、特鲜明,信息学科领域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新阶段。
        学校发轫于1942年抗日烽火中的战邮干训班,先后易名为战邮干校、邮政专科学校、华东邮政学校、南京邮电学校、南京电信学校、南京邮政学校,195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南京邮电学院2005年更名为南京邮电大学。几十年来,南邮人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整体水平不断提升;1978年,首次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98年,实现博士点零的突破,2007年获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两个20年,学校的办学层次实现了从学士到硕士再到博士的三大跨越。
        学校校园环境怡人,现有仙林、三牌楼、小行、苏州吴江松林镇四个校区,总面积3003.6亩,其中仙林校区和三牌楼校区共2300亩。 学校现有经济与管理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光电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数理学院、传媒技术学院、软件学院、海
外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吴江职业技术学院等12个学院,外语系、社会科学系、体育部等3个系(部),2个研究院,7个研究所,4个研究中心,此外,还举办有独立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学校注重保持优势,强化特,鼓励学科交叉融合,建立起了以信息学科为优势和特,理、工、经、管、文、教六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科体系涵盖了电子与通信、计算机、自动化、半导体与材料等信息科学的主要领域,打造了一批影响较大的优势学科和特学科。学校拥有通信工程等34个本科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等6个博士点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9个硕士点。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有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其中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1个,省级品牌专业及其建设点各1个,省级特专业3个及建设点4个,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工程中心和1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学校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拥有一支以教授、博士生导师为中坚力量,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555人,其中专任教师885人;师资队伍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占教师总数的35.1%,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69.5%;有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博士、硕士生导师160名;目前有4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入选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1人入选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40余人被授予江苏省青蓝工程南京有什么大学”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
         学校注重加强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结合,不断推进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基于学科大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十五期间,获省优秀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注重创新人才培养,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探索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设立自主个性化学分、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建设创新实践基地等途径,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骨干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建成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优秀)课程8门,省级优秀课程2 个;构建了国家、省、校三级教材建设体系,近三年有1本教材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18本优秀教材入选国家十一五教材规划选题。
        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显著。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904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1096人,研究生1821人,成人脱产班987人。长期以来,学校强化质量意识,坚持从严治校、严格管理,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每年吸引并保持着充足、高质量的本科生生源。近三年理科专业录取最低分超出当地录取线40分以上的省份超出半数,文
科专业在各省区录取线一般也超出当地省控线20分左右。在校本科生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中,成绩喜人,获奖档次和数量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南邮学子曾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夺得全国唯一的最高奖索尼杯1997年以来,学生累计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20余项,其中,国际奖20项,国家奖130余项,省部级奖470余项。几十年来,学校为党和国家输送了各类优秀科技和管理人才近10万名,分布在通信、信息、邮政、广电、国防、安全等重要行业和领域,成为我国信息产业的技术中坚和管理骨干,涌现了一大批杰出校友,有华夏IT英才的摇篮之誉。南邮毕业生以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涌现了一大批杰出校友,如联合国国际电联副秘书长赵厚麟,瑞典于默奥大学应用物理与电子系终身教授、物理学诺贝尔奖推选委员会委员李海波,中国联通集团公司董事长、原中纪委委员常小兵,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周德强,中国网通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滕勇,中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殷一民,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何宗就等。
        学校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支撑条件。已建成一个以千兆光纤为骨干的技术先进的宽带高速校园网,通过CernetChinanet双路由与Internet联网,实现了校园有线、无线网络双覆
盖,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网络条件。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为电教、CAI、网上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图书馆纸质文献藏量125.83万册,其中信息、通信、电子、计算机类专业书籍在我国高校中属藏书量最高的院校之一,图书馆建有网络系统并与校园网相联,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学校历来重视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初步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并驾齐驱的工作格局。在1978年全国首届科学大会上,因一举夺得8项大奖而扬名神州,曾成功研制全国第一套会议电话自动设备、江苏省第一套黑白电视发射设备,学校科研实力在九十年代初进入全国高校前百名。九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343项,科研经费1.51亿元,其中承担863计划项目2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项,国家级科研项目6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30项;获国家、省(部)等各级科研成果奖43项;发表论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236篇。学校在现代信息交换与通信网络、无线移动通信与电磁兼容、信息理论与通信信号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图像处理与数字视频技术、计算机通信与信息网络安全、光通信与量子信息处理、非线性电路与智能优化技术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开展活跃,并有一定优势。近三年获国家、省(部)等各级科研成果奖10项,获得授权专利10项;发表论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145篇。《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国家
科技部认定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评为信息产业部和江苏省优秀期刊,是EI收录期刊之一。《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也被定为省一级刊物
        学校积极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1990年起就成为联合国国际电联亚太电信组织(APT)在中国的培训基地之一。十几年来,共培训了印度、朝鲜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十多批学员。较早与美、英、德、法、加、俄、日等15个国家和港、台地区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校际合作关系,先后有800多位国外、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学校也选派300余人次出访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成立有海外教育学院,招收培养国外留学生,并与美国纽约科技大学、美国纽约理工学院、英国诺桑比亚大学等国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与印度国立信息技术学院(NIIT)合作培养软件人才。通过主办国际与地区性学术会议,扩大了学校在国际上知名度。
        南邮人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历史,就是中国大半个世纪来通信、信息事业发展变化的缩影。秉承勤奋、求实、进取、创新的校风,坚持育人为根本,质量是生命的办学宗旨,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学校连续10年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称号,多次荣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南邮人将按照人才强校、质量立校
、学科兴校、特名校、创新活校、制度治校的发展思路,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到建校80周年(2022年),把南京邮电大学建成高水平、特鲜明,信息学科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