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河南新蔡方言语音的一些特点
新蔡县位于驻马店地区东南部,地处淮河流域,两省四市六县交界处,下辖23个乡镇,365个行政村,总面积1453平方公里,人口102万。春秋时期,蔡平侯依附楚国,建都于此,故新蔡方言在保留中原官话特点的同时,更多地接受了江淮官话的影响。与普通话相比,它在语音上表现出一些自己的特点,并且有些语音的演变,古音的保留更符合语言演变的规律,本文试图以此为出发点,对新蔡方言的一些特点作出说明。
普通话是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通用语言,它的发展代表了语言发展的总体趋势,在使用人口上也表现出独有的优势。而且由于古代多数韵书都是以普通话(当时称雅言)为基础编写的,所以现在我们通过普通话才能更好地了解古代语音的演变轨迹和规律。但不能由此就忽略方言的作用,有些方言保留了很宝贵的语言资料,是我们了解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不可缺少的第一手材料,同时,很多方言的发展更加符合语言发展演变的趋势。仅就新蔡方言来考察,就能发现新蔡方言中某语音的发展较普通话更合乎语音演变的规律。
1.“科”“颗”“棵”“课”等字的韵母在新蔡方言中读作[uo],而不是[],通过古今字对照,我们发现,果合一戈、果、过韵在普通话中大都读作[uo](帮组声母本身就带有圆唇彩),所以不能和[
u]以及以[u]开头的韵母相拼),只有个别例外(如讹),但也有被同化的趋势。这种现象还出现于泽(陌韵澄母),在方言中读作[]与和它同一韵的知组声母中的其他字读音相同。所以,方言中的读音较为合理。又如液(昔韵喻四)在新蔡方言中读作[i],亦符合昔韵的演变趋势。与此相比,普通话似乎违反了演变规律。再如,姘(青韵滂母),聘(劲韵滂母),与它们同一韵的大多带后鼻音[],轴(通合三屋韵澄母),普通话读作[]在新蔡方言中则读作[],比较与之同韵之字,方言读音更合规律。
2.吃(喫)(锡韵溪母)[]在新蔡方言中读作[],由尖团分化合流规律和同谐声者必同部的规律可知,方言中的读音更合乎语音发展规律。
3.杏(梗开二梗韵匣母)在新蔡方言中读作[],考察这一韵中的其他字发现,它们均读作[],说明方言中韵母的读音更为准确。匣母在浊音清化时,归于晓母,读作[x],后又因尖团分化,分化出[x]和[],但如果“杏”读音较科学,则“杏”的方言读音[]也是符合规律的。
4.揢(假开二祃韵溪母),普通话读作[kh],而新蔡方言读作[thiɑ],通过与假二祃韵其他字的比较,揢应读作[iɑ],而声母由于尖团分化规律,在齐、撮二呼前读作[th],可知[thiɑ]读音更为科学。
5.他(果开一歌韵透母),普通话读音是[thɑ],在《广韵》韵母与现代普通话韵母的对照表中,歌韵在现在普通话中主要有两个读音[][uo],[ɑ]是个例外。即按规律,“他”应读作[th],[thuo],而新蔡方言的读音[th]解决了这个例外问题。
下面再来分析一些多音字,从中可以更深地体会方言较普通话更合语言发展演变规律。如,“凿”(宕开一铎韵从母),“着”(宕开三药韵知、澄母)在普通话中都是多音字,“凿”有两个读音[tsuo]和[tsɑu],“着”有三个读音[ɑu],[uo]和[],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两个字所在韵的其他字大多只有一个读音,而方言中刚好也只有一个读音,分别是[tsu],[ɑu],与这些字相同。普通话则在保留这个读音的同时,另一个读音也在使用,或者逐渐吸收了合规律的读音。说明了普通话在不断地吸收方言的优点,逐渐趋向规律化。又如,“檗”(梗开二麦韵帮母)在方言中读做[p],与这一韵中其他字读音相同。考察“脉”也有两个读音[mo],[mɑi],说明这两个读音现在并存。那么“檗”[po]读作[p]也有了科学依据。再如,“削”在普通话中有两个读音[y]和[iɑu],而在方言中读作[yo],再与“药”[iɑu],“约”,“却”,“雀”[y]比较,可知它是语言发展中的一个中间环节,连接[iɑu]、[y]和[yo],而不至于将药韵分成截然不同的两个读音。同时也表明了[y]与[yo],[iɑu]与[yo]之间是有联系的。
另外,有一些所谓的错别字,如“制造”中的“造”[](效开一皓韵从母),“饲料”中的“饲”[](止开三志韵邪母),“泌阳”中的“泌”[pei](上开三至韵帮母),“捕”[fu](遇合一暮韵并母),也有它们产生误读的根源。《广韵》35个声母中有十个全浊声母,后来都清化,其中又按平仄分为送气与不送气。在浊音清化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不合规律的现象,“造”,“捕”就属于这种情况。它们都是全浊声母,“造”归入不送气精母,方言将之归入不送气清母,“捕”归入不送气帮母,方言将之归入送气滂母。其中,以“造”为声旁的字如“糙”则归入清母,而“撮”(末韵清母)在普通话中就有两个读音[tsuo]和[tshuo],其中[tshuo]符合语言规律,[tsuo]则不符合,这就使“早”的错误读音现象得到了合理的解释。“泌”在普通话中读作[mi]和[pi],但在驻马店方言中,一般将“泌”读作[pei],根据同谐声者必同部的原则,它的韵母不应该是[ei],考察一下普通话可以发现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比如,以“皮”为声旁的字韵母大多是[i],如“披”“疲”“彼”,而“被”的韵母为[ei]。再如,以“卑”为声旁的字,韵母大多是[i],如“脾”“萆”“俾”“庳”等。所以“泌”读作[pei]有其合理性,或许将来会成为一种规范的读音而存在。如“臂”就有两个读音[pi]和[pei]。“披”读做[pei]也是同样的道理。另外,新蔡方言总是将“摄“(船母叶韵)读作[ni],与“聂”“镊”“蹑”(泥母叶韵)同,也是同谐声者必同部的原则带来的一种误读,误认为它们同为一部,故读音相同。
另外,新蔡方言中还保留了一定的古音。方言是研究古音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资料,通过对方言的考证可以还原古代语音的面貌,了解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语音上的表现,研究语言的发展轨迹。新蔡县地处中原,属中原官话,与普通话较为接近,较少地保留了古音,但如果仔细观察,考证,还是可以到一些古音的痕迹。
1.“蛇”[hu]又称长虫,在新蔡方言中读作[tu],“虫”在上古音中属定母冬韵,可见,[tu]是对“虫”上古音的保留,同时也说明古无舌上音。
芜怎么读音2.“”(食上生白毛)(遇合三麌韵敷母),在新蔡方言中读作[pu],我们知道在上古音中无轻重唇之分,即非、敷、奉、微尚未从帮、滂、并、明中分化出来,所以这一读音也可看作是对上古音的保留。另外,我们也可以从多音字“脯”中看到这一规律,“脯”有两个读音[pu],[fu],也可看作是帮组与非组关系的一组见证。
3.“嫩”(臻合一泥/娘母慁韵),普通话中的读音是[nn],在新蔡方言中读作[1un],其中[un]就是对上古音的保留,而[1]又涉及到[n]和[1]的区分问题,这是新蔡方言受江淮官话影响的结果。
4.“龙”,“垄”在新蔡方言中读作[ly],其中“龙”,“垄”两字近代以前是细音,演变成洪音发生在明朝万历年以前,因此,可看作是对中古音的保留。
5.“讲”在新蔡方言中有两个读音[tiɑ]和[kɑ],《广韵》中“讲”是见母,声母为[t],“讲”“港”同一小韵。读作[tiɑ]是明朝以后的事,这也是新蔡方言保留古音的一个例证。
以上就是我对新蔡方言中一些特殊现象的描写,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总的来说合于演变规律是主流,但也不能忽视这些特殊现象,它将有助于我们对上古音及中古音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方言调查字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李宇明.泌阳方言的儿化及儿化闪音[J].方言,1996,(4).
[3]周庆生.郑州方言的声韵调[J].方言,1987,(3).
[4]丁声树.河南遂平方言记略[J].方言,1989,(2).
[5]赵旭东.汝南方言、词汇述略[J].天中学刊,1995,(1).
[6]高永安.驻马店方言保留的古音举例[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8,(3).
(刘 艳,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