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的文明礼貌原则
人际交往的文明礼貌原则
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赫尔岑说:“生活中最主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这句话强调了文明礼貌是做人的首要准则。在用口语进行人际交往过程中,做到说话文明、礼貌待人也是最重要的一条。然而,话从口出,正所谓言为心声,话语也就有好有坏,我们不妨看看古希腊伊索寓言里的一个故事。
伊索与舌头宴。古代希腊寓言大师伊索,年轻时在某贵族家当奴仆。有一次,主人设宴,来者多是哲学家,主人令伊索准备最好的酒肴待客,伊索专门收集了各种动物的舌头,办了个舌头宴。
就餐时,主人大吃一惊,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伊索答道:“你吩咐我为这些尊贵的客人办最好的菜,舌头是引导各种学问的关键,对于这些尊贵的哲学家来说,舌头宴不是最好的菜吗?”客人听罢,个个都赞许地笑了。
主人又吩咐伊索说:“那我明天要再办一次酒席,菜要最坏的。”次日,开席上菜时,依然是舌头,主人见状,大发雷霆,斥问伊索缘由。
为什么要说普通话伊索不慌不忙地回答:“难道一切坏事不是从口里出来的吗?舌头不仅是最好的东西,同时也是最坏的东西啊!”主人听见,虽然恼羞成怒,但也无话可驳。
伊索是聪明的,舌头的确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也是最坏的东西。它起什么作用,就看人怎么用它,怎么谈话了。
中国有句俗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唐山地震中的故事。唐山大地震发生在“”尚未结束的1976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当时的人际关系极其复杂紧张。这种不正常的人际关系导致许多不幸的后果,其中就有因平时口语交际不当和过份,使得关键时候有些可以得救的人在人为的厄运中命归黄泉。
唐山交通大学对面有个很大的居民院落。全院有居民33户,共有106口人,地震中遇难者54人,死亡率超过了50%。院中有一位姓张的人家,男人脾气火暴,经常与人发生争执,一副专横跋扈的样子。女人更是泼妇气盛,经常恶语伤人。地震时,这对极为霸道的夫妇和两个
儿女都埋压在废墟下,他们拼命向四邻呼救。一位好心的老太太指令自己的3个儿孙去救,但他们扒出两个孩子便停手了。这一对平时作恶夫妇的因无人搭救终于命丧黄泉。
又如《天堂和地狱》。有人想知道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上帝领其参观。天堂和地狱都有一口装满食物的大锅,人人都拿着一个长柄勺子,但前者人人都很快乐而满足,后者却饿得要命。为什么,长勺子柄太长,天堂里的人互相喂着吃,地狱里的人因柄太长,送不到嘴而吃不着食物。
我们认为,口语表达活动贯穿了人际交往的过程之中,那么交往的双方必须讲究礼貌,运用文明礼貌语言。文明礼貌言语的本质,我们认为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言语文明
1、文明雅致,不脏不俗
指语言文明,言辞雅致,不俗不脏,即不俗气更不能带脏话。孔子认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说明文雅的言行是构成道德高尚的必要条件。说话文雅就不能使用低级下流,粗野庸俗的语词,不能使用侮辱对方人格的说骂语言。毕竟在人与人交往或演讲时,我们不只是传递
了某种信息,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表达了我们对现实、对周围人的关系,这要求我们一定要关注听话者所起的作用——是否因粗鲁的语言损害了对方,是否损伤了对方的人格等等。
大学生作为有文化有教养的人,平时说话更要做到文明雅致,不俗不脏,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气质来,给人以良好的形象,否则,一开口就会叫人看破:
一次两个大学生去看画展,觉得老画家的画水平很高,不禁当着满展厅的人感叹道:“这个老家伙,还真有两下子。”一句赞扬的话,却让听着感觉到别扭,不能不说是气质粗俗造成
的。
再看看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出口成脏,仍不自觉,乃至成为自己说话教子的方式之一。如一青工教子,满口笨蛋长笨蛋短的,怎能能把孩子培训成为高素质的人呢?
三个笨蛋。年青的爸爸悔恨自己文化不高,指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很想抓抓早期教育。这天他下班回来,往沙发上一坐,就给孩子出了一道算术题:“儿子,1+1=?”孩子说:“不知道!”“笨蛋!”恨铁不成钢的爸爸又启发说:“我告诉你几个,比如,我跟你妈妈,再加上你,一共等于几个?”儿子正在考虑,爸爸着急了,“笨蛋呀真是笨蛋!快说!”这回孩子知道了,
伸出三个指头:“三个笨蛋!”许多人日常说话就是不注意文明礼貌,甚至还把爱讲粗话看成是直爽豪放的表现。其实,象这位张口闭口就是“笨蛋”的爸爸,又怎能把孩子培训成为高素质的人呢?
看过《红楼梦》的人,大概无不厌恶那位呆霸王薛蟠。为什么呢?因为他一开口,你就会觉得浑身不舒服。他出言不逊,满口脏话,臭不可闻,致使他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形象糟糕得令人恶心。
总之,文雅的言语是应该遵循“那种简单的道德和正义的准则”的,言语表达一定要做到语言纯洁,文雅而有礼貌,必须杜绝脏话、粗话,清除语言垃圾。
2、说话和气,委婉含蓄
(1)主要是指态度温和,口气热情,本着从爱心出发,与人为善的好意说话。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因说话者的态度不同,效果是不大一样的。你不妨回忆一下,在什么情况下有人批评你甚至是严厉的批评,你都会点头接受,并心悦诚服;在什么情况之下,只要有人碰你一根汗毛,你也会跳得老高。你分析、比较之后就会得出:前者是充满热情的态度,以与人为
善团结的愿望出发,诚恳地提出意见的;而后者往往表现出一种冷淡的情感,不善于诱导,甚至是隐含着挖苦讽刺或干脆对你进行训斥。由于说话者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就会完全两样。
胡适讲的故事。一位老裁缝,积了一点钱,送他儿子到伦敦上大学。一次,儿子来信,他不识字,只好请隔壁一位杀猪的屠夫代他看信。屠夫也识字不多,把信纸翻来覆去看了又看,对他说:你儿子说,上次寄去的钱已花光了,请你务必赶快再寄20镑去。裁缝问:还说什么没有?屠夫说,什么也没有了!裁缝回到家,越想越生气。心想:我凭十个指头每天辛辛苦苦为人家缝制衣服,省吃俭用,好不容易积下一点钱供他上大学,他竟然不知好歹,下命令似的,要我赶快寄20英镑,连一句问候平安的话都没有!真是白养活了他!不寄,看他怎样!
正生闷气时,一位牧师来请他做衣服,问他为什么生气。他详细讲了情况。牧师说,让我看看。
牧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对裁缝说:你的儿子写得很好么!我讲给你听。信上说:爸爸,你近来身体好吗?您每天辛苦地干活,省吃俭用,很不容易赚一点钱,大部分都寄给我了,我
心里很不安,只能特别用功,学好了,将来好好报答您。近来又选修了一门新课,需要买几本必需的参考书籍。另外,下月的膳食费也要支付了。因此,想请你设法寄点钱来,如果寄10镑来,我很感谢;如果是20镑,就更感谢不尽了!
裁缝不些不相信,问:真是这样写的吗?牧师说,我哪能骗你!你想,几张纸,只写钱花完了,快寄20镑几个字么?裁缝一想,对呀!——他一高兴,当天就把20镑给儿子寄去了。
胡适接着说,同是一封信,两个人的说法反应的态度差异巨大,就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
态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说话者要用自己的话感染人,首先要调动人的情绪。而人的情绪是有两重性,既有表现为积极的增力情绪,也有消极的减力情绪;它表达了人与客观事物之间极其复杂的相互关系。积极的增力情绪可以提高人的活动能力,为愉快的情绪驱使人们积极行动;而消极的减力情绪则正好相反。说话者若采用诚恳的态度,听者会以从中窥见你的心,所谓“诚于中而形于外”,理会你的善意。一旦听者积极的情绪为你友好的态度调动起来,他对你的真诚充满热情的正确意见,就容易接受。所以,林肯早在100多年前就说过这样的话:“一滴蜜所捉的苍蝇,比一加仑毒汁捉的更多。”在一般情况下,说话和气更能使双方关系融洽、友好相处;在发生争执时,和气则表现为一种情感的克制,能够克制住冲动的
情感,
就可以避免莽撞粗野的行为,促使矛盾缓解乃至消除争端。
遗憾的是世界上并不是很多人懂得这个道理,因说话态度恶劣导致的悲剧性事件确实不少。前苏联一著名外科医生说:“如果说敌人打出的子弹可以伤害人的部分机体,那么粗鲁的言语会伤害人的心,常常可以把人‘击毙’。”
神经科病人跳楼。某院神经科新病人问值班护士:“同志,神经科治的都是什么病?”
“多啦!都是难治的病。”护士随口答道。
病人还是放心不下,又问:“象我这样的脑病,大约多长时间能治好?”
“唉,你只管养病得了,问这么多干啥?”护士有点不耐烦了,“没听说嘛,神经科神经科,活的少死的多,剩下一个傻呵呵!”
这两句话,对于这个顾虑重重的病人来说,无疑象晴天霹雳,使他感到求生无望。他想,何必傻呵呵地活在世上拖累别人呢?不如一死了之。当夜跳楼落个终身残废。即使病人能想得
开不跳楼,护士这样说也会伤害他的心情,使他的病情加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