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端
《赤壁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A.壬(rén)戌 窈窕(tiǎo) 桂棹(zhào) 冯(féng)虚御风
B.嫠(lí )妇 愀(qiǎo)然 舳(yóu)舻 山川相缪(liáo)
C.酾(shī)酒 横槊(shuò) 江渚(zhǔ) 正襟(jīn)危坐
D.匏(páo)樽 枕藉(jí) 蜉(fú)蝣 一叶扁(piān)舟
2.下列文学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星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歌窈窕之章 ②羽化而登仙
③击空明兮溯流光 ④舞幽壑之潜蛟
⑤泣孤舟之嫠妇 ⑥西望夏口
⑦大江东去 ⑧顺流而东也
⑨明烛天南 ⑩侣鱼虾而友麇鹿
不知东方之既白 哀吾生之须臾
A.②⑧/⑥⑦/③/④⑤⑩/ B.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
C.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 D.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从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
A.歌窈窕之章 B.顺流而东也,舳舶千里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D.明烛天南
5.下列对语句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月出于东山之上 ②客有吹洞箫者
③相与枕藉乎舟中 ④而今安在哉
A.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C.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D.①③不同,②④不同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或白者为佳,紫黑次之,淡红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材料二
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材料三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填写在文中“□”上的汉字字形、以及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②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
赤壁赋③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A.①“柘”读作zhè ②方框中应填“蕴” ③“适”:享有
B.①“柘”读作zhè ②方框中应填“韵” ③“适”:合适
C.①“柘”读作zhé ②方框中应填“蕴” ③“适”:合适
D.①“柘”读作zhé ②方框中应填“韵” ③“适”:享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