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 预习必备
【学习目标】
1.理解一些重点文言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2.诵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鉴赏本文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3.结合作者的处境,体验作者的感情,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4.理解并鉴赏课文把景、情、理有机融合的艺术技巧。
【学习障碍】
1.课文相关资料及字词积累。
2.诵读课文,理解文中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学习策略】
一、障碍突破之策略一:积累法
1.课文相关资料
(1)作者
①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谥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著有《苏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②唐宋八大家:指唐宋时期的八个散文家,即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③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
④苏黄:指北宋文学家苏轼和黄庭坚。
⑤苏辛:指宋代豪放词人苏轼和辛弃疾。
⑥苏门四学士: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他们四人都出于苏轼门下,且诗文成就极高,故而得其名。
(2)背景及相关内容
苏轼的一生是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度过的。他在新旧两党之间得不到任何一方的支持和同情,悲惨的命运便不可避免,特别是熙宁九年,王安石罢相,新法逐渐失去积极意义,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互相倾轧和报复,苏轼也因此被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本文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同时的作品还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后赤壁赋》。
本文与《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基本内容大致相同,都是写黄州谪居的心情。《念奴娇》反映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无成的苦闷,作者面对无限的江山、悠远的历史和有限的人生,只有用“人生如梦”来聊自宽慰,流露出消极的情绪。如果说《念奴娇》偏重于内心矛盾的揭示,那么本文更多地写到矛盾的解决,从羽化登仙的超然之乐跌入现实人生的苦闷,然后再在清风明月中到出路,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3)文体知识
①赋:本意谓诵说,或谓铺陈描写的特点和方法,到战国时期形成为一种文体。最早以赋名篇的是战国时人荀况所作的《礼赋》、《知赋》等五篇。班固《两都赋序》:“赋者,古诗之流也。”可见赋体是由诗演变而来的。给予汉赋直接影响的则是楚辞,故楚辞也称为赋,《汉书·艺文志》有“屈原赋”“宋玉赋”“唐勒赋”之目。两汉时期赋形成为一种特定的体制,并成为两汉文学的大宗。
赋在形式上讲究文采,注重声韵,兼具诗的韵律、节奏和散文的章法、句式。规模宏大,以铺叙为主的称为“大赋”;篇幅较短,着重抒情的称“小赋”。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和文赋这样几个主要阶段。
②文赋
赋体之一。赋体的发展,从汉赋至律赋,是由散体逐步走向骈偶化和格律化的过程。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下,一部分赋又呈现出由骈俪返向散体的倾向,无论是在对偶、声律、用典方面,都显得比较自由。它大量吸收了散文的写作经验,章法灵活多变,句式参差错落,同
时又保留了小赋的某些特点,骈散结合,在总体上兼具散文和赋体的格局。人们把这类新赋称为文赋。杜牧《阿房宫赋》、欧阳修《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都是其代表作。
2.课文字词积累:分类比较记忆法
(1)识记字音
举酒属(zhǔ)客 窈(yǎo)窕(tiǎo)之章 桂棹(zhào)兮兰桨
倚歌而和(hè)之 嫠(lí)妇 愀(qiǎo)然 渔樵(qiáo)
江山相缪(liáo) 酾(shī)酒临江 匏(páo)樽 枕藉(jiè)
(2)通假字
①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属:通“嘱”,劝人喝酒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冯:通“凭”,乘
③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盘绕
④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籍:通“藉”。狼籍:凌乱
(3)古今异义
①徘徊:古,明月停留。如“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今,多指人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
②美人:古,(文中)指他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如“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今,指貌美的女子。
(4)多义词
(5)活用词
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西、东:均为名词作状语
③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攻占,方位名词作动词用。东:向东进军,名词作动词用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以……为侣,名词意动用法。友:以……为友,名词意
动用法
⑤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⑥歌窈窕之章 歌:名词作动词,歌咏
⑦击空明兮溯流光 空明:形容词用作名词,月光下的清波
⑧渺沧海之一粟 渺: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渺
(6)重点词语
①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横:这里为“笼罩”
②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遗:遗弃
③羽化而登仙 羽化:古人称成仙为羽化
④击空明兮溯流光 溯:逆流而上
⑤倚歌而和之 倚:循,依
⑥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愀然:容改变的样子
⑦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缭,盘绕。郁乎:茂盛的样子
⑧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舳舻:zhú lú,这里指战船
⑨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酾:shī斟酒。槊:shuò长矛。
⑩举匏樽以相属 匏:páo葫芦
寄蜉蝣于天地 蜉蝣:朝生暮死的小虫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而吾与子之所其适 藏:zànɡ,宝藏。适:这里有享受之意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肴核:荤菜和果品。狼籍:狼藉,杂乱的样子
(7)特殊句式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状语后置,应为“于江渚之上渔樵”
②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应为“在安”
二、障碍突破之策略二:诵读感悟法
这篇文章为辞赋,特别注重声韵美,因此,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以体悟文中真情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节录的关于本文的诵读指导,供参考使用。
1.第一段指导要点
(1)韵脚。前半段无韵,后半段的韵脚依次是“间”“天”“然”“仙”。
(2)句法。“举酒属客”“少焉”为散句,其余皆为骈句或近乎骈句,如“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舟”后可断,为两个六字句;“浩浩乎”一句中,去掉第一个“而”(骈体文中有些虚词只有辅助作用,常不计入),也可视为宽对。
(3)层次理路。首句点题,“泛舟”“赤壁”四字是下文写景、议论的依托。次写泛舟所见景象,而以风、水、月为主,为下文“苏子曰”一段张本。写景用虚实相济之法,先实后虚,虚景(却“浩浩乎”一句)伏下段“乐”字。
2.第二段指导要点
(1)韵脚。有两组:第一组是“光”“方”;第二组是“慕”“诉”“缕”“妇”。
(2)句法。这段开头是散句,次用楚辞句法(与《九歌》中“桂棹兮兰枻”“目眇眇兮愁予”等相似)。“客有……其声呜呜然”也是散句,以下都是骈句。
(3)层次理路。“乐”字承上,由“乐”而“歌”,歌词暗写苏子胸襟,为下文“苏子曰”一段作烘托。以下写箫声,为“客曰”一段作烘托,兼伏下文苏子“问客”。
3.第三段指导要点
(1)韵脚。有五组:第一组是“稀”“飞”“诗”;第二组是“昌”“苍”“郎”;第三组是“东”“空”“雄”;第四组是“鹿”“属”“粟”;第五组是“穷”“终”“风”。
(2)句法。首句及“客曰”中陈述句“顺流而东也”和三个反问句是散句,其余都是骈句。“方其”“况吾与子”是统领字,不计。
(3)层次理路。“苏子问”乃承上启下语。“客曰”一段有两层意思:前一层由三“问”组成,先因望月而问“孟德之诗”,次因望地而问“孟德之困于周郎”,最后合问“而今安在哉”——这是主要的一问,为下文写悲做铺垫。后一层转而说到自己,先着眼与曹公相比,突出自己的渺小,不禁悲从中来;后写幻想不能实现,并以“托遗响于悲风”作结,呼应上文“何为其然也”。
4.第四段指导要点
(1)韵脚。有四组:第一组是“往”“长”;第二组是“瞬”“尽”;第三组是“主”“取”;第四组是“月”与“竭”,“”与“适”交叉押韵。
(2)句法。以散句为主,只有“惟江上之清风……用之不竭”这一段用骈句。
(3)层次理路。先借眼前的水和月说明“变”和“不变”的道理:客知其“变”而不知其“不变”,因而生“哀”与“羡”;知其“不变”,则何哀何羡?后以“物各有主”反跌出明月与清风之无主,可以自娱,以“而吾与子”照应上文“况吾与子”。
5.第五段指导要点
韵脚及句法前面已有说明。本段句句皆是承前作结,最后两句意味隽永,主客“自在”之态跃然纸上。
6.文章思路分析
文章作于贬职黄州其间。通过月夜泛舟的情景描绘和主客间的对话描写,表达了矛盾痛苦而又仍然旷达开朗的复杂心情。
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况。这一段,正面写了一个“乐”字,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悠扬和谐的基调。
第二段,紧承上文,写作者饮酒放歌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主客舟中对酌,酒酣耳热后“扣舷而歌之”,然后又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中引出客人思古之幽伤和对人生如寄的慨叹。
第三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以上两段写“悲”。
赤壁赋
第四段,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和豁达开朗的心情。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开头的写景。这一段又由“悲”转“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