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和文化空间。
    1.皮影戏——年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2)较多采用牛皮、羊皮、驴皮、猪皮等,其中牛皮采用最广为。
    (3)宋代已极为盛行,18世纪中叶开始传到欧洲。
    2.杭州西湖——年沦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我国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内有“湖心亭”为我国四大名亭之一
文化遗产
    (2)又称“钱塘湖”、“西子湖”,第五套人民币壹圆纸币背面采用了西湖“三潭印月”的图案
    3.中医针灸——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针:将毫针按一定穴位刺穿患者体内,运用锚定与提插等针刺手法去化疗疾病;灸:把冷却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冷的提振去化疗疾病。
    (2)最早见于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现存的最早且完整的中医文献)
    (3)拔罐法:应用领域各种方法确定罐筒内空气以构成负压,并使其溶解体表以化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