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构成》授课教案
教学目的:《彩构成》课的教学目的就是从理性的角度和彩美学、 彩心理学的高度为各种专业的艺术设计提供彩设计的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通过对彩构成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彩在构成关系上的科学原理,明确使用彩的目的性和功能性,彩构成 以及了解相关彩组合,变化的基本规律 。为设计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本章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各种彩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彩的产生:
在美学的领域里有为艺术家所使用的普遍的彩规律吗?或者说彩的审美仅是由主观意识所控制的吗?这常常是困扰我们学习彩理论的一个问题.而我的回答是:”如果你能不知不觉的创作出彩的杰作来,那么你创作时就不需要彩知识.但是如果你不能,就应该去寻求彩知识.”
在此课程的讲述中,我希望能解决大部分的彩的问题.我们不仅要解释客观的原理和规律,还要探索和观察主观的范畴.
彩是光的产物.我们常说是光之子,光是之母.英国的科学家牛顿第一个把日光引入到实验室.利用三棱镜的原理把日光分析出:”红,橙,黄,绿,蓝,紫”这六种原.使我们获得了彩的观念.目前国际上把纷繁芜杂的彩分为:有彩系与无彩系.
彩的客观属性:
(一) 有彩与无彩
无彩:黑,白,灰属于无彩.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它们不包含在可见光谱之中.
有彩:光谱中的:” 红,橙,黄,绿,蓝,紫”都是有彩. 有彩是无数的,它以红,橙,黄,绿,蓝,紫为基本,基本之间不同量上的混合以及基本与黑,白,灰之间的不同量的混合又可以产生成千上万的有彩.
在罗马帝国和古典主义时期的艺术中,作局限在黑,白,灰三种,为了使画面生动,一有节制的使用少数几种颜.这种风格产生一种现实主义的艺术的严谨效果.而后被浪漫主义所替代.绘画中的浪漫主义是由英国的画家透纳和康斯太勃尔开始的.这些画家把彩作为心灵表现的一种手段,以便在风景画中表现情绪.例如, 康斯太勃尔不愿将纯一的绿用于油画,而把它分解为明
暗,冷暖的层次变化,这样就使域变得细腻,生动.
(二) 彩的三属性
<1>明度:(V)指彩的明暗程度,也可以称为彩的亮度,深浅.它是一切彩现象所具有的共同属性,任何彩都可以还原为明度性质被理解.并以此作为彩构成的层次和空间依托.在无彩中,最亮为白,最暗的为黑. 如把黑,白作为两个极端在中间根据明度的顺序等间隔的排列若干灰(根据孟式立体理论把明度定为包括黑白在内的11等级序列)就成为关于明度的系列.靠近白一端就称为高明度;靠近黑一端就称为低明度;中间” 部分的称为中明度.
有彩加”白”可以提高明度;加”黑”可以降低明度.有彩通过加黑或白可以建立起有彩的明度序列.
图例:
<2>相:(H)指彩的相貌,是有彩的首要特征.从物理学角度上讲.相的差异是由于光的波长决定的.
在彩学的研究中,人们习惯于用环来表达相的秩序.最简单的相环是采用牛顿光谱: 红,橙,黄,绿,蓝,紫制成的红与紫相连的轮.瑞士的彩学家”依顿”教授又在六相连接处又各增加了一个过度相.诸如:在红与橙之间加上橙红;以此类推可以得出12的环.在12的环上每个相都有相等的间隔.同时6个补也分别处于直线的两端.以此思维同样在12相的间隔处在加一.诸如:在红与橙红之间在加上一个偏红的橙红即就会构成一个24相环.
图例:
<3>纯度(C)指彩的鲜艳度.又称为彩度或彩的饱和度.
有彩系的任何一个 掺进了其他成分纯度就会变低.凡是有纯度感的都有相应的相感.无彩系中的纯度为零.在相环中,任何一个颜加上同明度的灰都会减弱该鲜艳度.以兰为例,将兰与一个明度与它相等的中性灰混合.得出从兰到灰的纯度依次递减
的纯度序列.得出:高纯度,中纯度,低纯度.
图例:
(三) 立体
以无彩黑,白,灰明度序列为中轴,以相环环列于中轴,以纯度与中轴构成纯度序列,这种把若干个彩依明度,相,纯度三种关系组织在一起,构成一个立体,就是立体.立体是借助三维空间来表示相,明度,纯度的概念,能使我们更清晰,更确切的理解彩,把握彩的分类和各种组合关系,对研究彩的调合对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图例:立体骨架示意图
<
<1>孟塞尔立体
图例:
<2>奥斯特瓦德立体
图例:
彩的对比构成
彩对比: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彩放在一起时,由于相互影响的作用而显示出差别的现象
<1>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就是将不同明度的两或多并列在一起,明的更明,暗的更暗的现象.
明度调子:在以黑,白,灰系列的9个明度阶梯为基本标准可进行明度对比强弱的划分.如图所示,彩间明度差别的大小决定着明度对比的强弱.3个 阶梯以内的对比为明度的弱对比,由于这种对比在明度轴上距离比较近,又称”短调对比”;5个阶梯以外的对比称为明度强对比,又称为”长调
对比”;3个阶梯以外,5个阶梯以内的对比称为明度的中对比,又称”中调对比”
图例:.
在明度对比中,如果其面积最大,作用也最强的彩属于高调,的对比属于长调,那么整组对比就称为”高长调”;以此类推,大体可划分为10种明度调子.
高长调,高中调,高短调;
中长调,中中调,中短调;
低长调,低中调,低短调
最长调
<2>相对比
即是将相环上的任意两种颜或多种颜并置在一起,因为它们的差别而发生的彩的对比现象,称为相对比.
相对比的强弱取决于相在环上的位置.从相环上看,任何一种颜都可以以自我为主,组成同类,类似,邻近,对比,和互补相的对比关系.各种相对比都有自身的画面效果和特征.
图例:
同类相对比:是相中最弱的对比,这种相对比由于太共性而稍觉区乏个性,所以画面表现出视觉感弱,形象模糊,调和谐的特点.
类似相对比:此对比的特点是关系和谐,雅致,比同类对比丰富.
临近相对比:这种对比的基调刺激适中,调鲜明,情感突出,整体感强.
对比相对比:此对比属于相中的中强度对比.特点是效果强烈,鲜明,让人兴奋.
互补相对比:是相对比中最强的对比,是相对比的归宿.它比对比相对比更完整,更充实,更富有刺激性.画面显得饱满,活跃,生动.
图例:
<3>纯度对比
纯度对比是将不同纯度的颜并立在一起,由于纯度的差别而形成的鲜的更鲜,浊的更浊的彩对比现象,称之为纯度对比.
纯度对比的特点是增强用的鲜艳感.纯度对比越强,鲜一方相就越鲜明,从而也就增强了配一方的艳丽,活泼,注目及感情倾向.
注意的是:纯度对比弱时应避免出现粉,灰,脏,闷,单调的现象.
纯度调子:
彩间纯度对比差别的大小决定纯度对比的强弱.一般我们把纯度阶段大致分为三种:高纯度,中纯度和低纯度.以此划分可以得出几种纯度对比的调子.
图例:
<4>冷暖对比
因彩感觉的泠暖差别而形成的对比为泠暖对比.
以孟塞尔相环划分的泠暖
图例:
暖极
冷极
在彩冷暖对比中,首先出最暖----橙,定为暖极.再出最冷—蓝定为冷极.橙与蓝正
好为一对互补.根据孟塞而相环将十个主要相由暖极橙到冷极蓝划分为六个冷暖区
橙为暖极是最暖
红,黄是暖
红紫,黄绿是中性微暖
紫,绿 是中性微冷
蓝绿,蓝紫 是冷
蓝为冷级是最冷
以冷暖对比为主构成的调,作用于人的心理感觉为:冷基调给人感觉寒冷,清爽,空气感.暖. 基调给人感觉热烈,热情,刺激,有力量,喜庆等
图例:
<5>面积对比
面积对比是指两个或更多块的相对域.这是一种多与少,大与小的对比
图例:.
彩的调和构成
所有彩对比的结果都要归结为调和.彩调和是指两个以上的彩,有秩序,协调统一地组织在一起,能使人心情愉快,喜欢,满足等的彩组合就是彩的调和.彩的调和有两层含义:一种指有差别的对比的彩为了构成和系谐统一的整体,所需经过调整与组合的过程,这是把调和作为一种手段的解释;另一种指有明显差别的彩或不同的对比彩组织在一起时要求得到的和谐效果.
调和构成的方法:共性调和,面积调和,秩序调和
图例:
彩的情感特征
彩的考虑往往是通过心理来判断的.作为视觉传达重要因素的彩,它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左右着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一般说这种影响可通过两个方面来达到,一方面是彩的客观性质作用于人的感觉,多指在光直接刺激下的直觉反映,如高明度刺眼,使人心慌;红夺目,鲜艳,使人兴奋.一旦这种直觉性反应强烈时,就会同时唤起知觉中其他更为强烈,更为复杂的心理感受,如饱和的红,在强烈刺激下令人产生兴奋,闷热的情绪,由于他与印象中的火,血,红旗等概念相关联,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战争,伤痛,革命等,从而构成彩的间接性心理效应.
彩与感觉:
<1>彩的前进与后退
彩中我们把暖称为前进,冷称为后退.从明度上看,亮有前进感,暗有后退感.在同等明度下,彩的纯度越高越往前,而浅则融在白背景中.面积的大小也影响着空间感,大面积向前,小面积向后;大面积包围下的小面积则向前推.作为形来讲,完整的形,单纯的形向前,分散的形,复杂的形向后.
图例:
<2>冷暖感
彩的冷暖是人体本身的经验习惯赋予我们的一种感觉.只要一看到红橙,心里就回产生温暖和愉快的感觉;看到兰,就会觉得冰凉,凉爽.所以,从彩的心理学来考虑,红橙被定为最暖,蓝绿被定为最冷.它们在立体上的位置分别称暖极,冷极,离暖极近的称暖,像红,橙,黄等;离冷极近的称冷,像蓝绿,蓝紫等;绿和紫被称为冷暖的中性.
图例:
<3>彩的轻重
彩的轻重感主要与明度相关.明亮的感觉”轻”.如:白,黄等高明度;深暗的感觉”重”.如黑,褐等低明度.明度相同时,纯度高的比纯度低的感到轻;就相来讲,冷轻,暖重.
图例
<4>彩的兴奋与沉静
彩的兴奋与沉静主要取决于相的冷暖感.暖系的红,橙,黄中明亮而鲜艳的颜给人以兴奋感;冷系中蓝绿,蓝,蓝紫中的颜给人以沉静感.绿,紫为中性.从明度上看:明度高的彩具有兴奋感,低明度的具有沉静感.从纯度上看:纯度高的具有兴奋感,明度低的具有沉静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