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指导策略
作者:张书芬
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4年第03
        要:课外阅读,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生发延伸开去的相关读物,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采取适应的形式,从中获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积累阅读。
        关键词:明确目的;个性差异;组织交流
        课外阅读有利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务实个人的文化积淀。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为学生创设了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并进行有效的专题阅读指导,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增强、阅读水平不断提高、语言积累不断丰富,语言品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一、引导学生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阅读
        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容都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则是无限的,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
读就怎么读。由此看来,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在时间和内容上的有效补偿。通过这些课堂上补充的课外阅读,学生不仅可以从阅读数量上得到了扩展,而且还能在阅读质量上得到基本保证。只要加以适当点拨,加上课堂上教材的分析学习,学生就可以更好地从课外作品中去饱尝喜怒哀乐的百般人生滋味,从而实现把课外阅读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
        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 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现代高科技产品,高效率的阅读教学,首先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
        三、要注意学生阅读心理的个性差异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阅历、知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性。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为充分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针对各自差异性,有的放矢,做好阅读教学的指导工作。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材料,搞好阅读、提高效率,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我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四、明确目的,提出要求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递量急剧增加。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阅读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应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具体要求,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从而更多、更好地分类别、分层级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布鲁姆认为,人的学习能力是分层级的,可测量的,较高一个层级的能力,涵盖着它以下的一个或几个层级的能力。对于课外延伸阅读和理解的不同目的和要求,由浅入深,大致可分为复述性理解、解释性理解、评价性理解和创造性理解,产生对正探索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新途径等四个层级。在课外延伸阅读中,必须明确阅读目的,提出相应要求,才能循序渐进,真正实现阅读效率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
        五、开展活动,推动阅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擂主大赛。首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天利用20分钟的自习课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成果汇报,每组抽出几位学生汇报,结果记入小组总成绩中,每周评选优胜队,每月评出擂主队,向擂主队挑战成为同学们奋斗的目标,这样就能推动课外阅读有序有效地进行。
        2.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这是引导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还可以渗透教师对所交流的内容的肯定性评价,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情感、审美、思维方法等多重收获。交流的内容可以是读书的体会或感想,也可以介绍图书信息或阅读方法,学期末可以评选出汇报之星,给其他同学作出榜样。
        3、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如读书知识竞赛,即设计若干知识题目让学生竞答或书面回答,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演讲比赛、编知识小报比赛、速读赛等。优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组织交流,反馈教学
        课外延伸阅读,尽管属于个体行为,但仍有其共同的目的-获取信息、丰富知识、 提高
能力。因而采取恰当的形式,定期组织体会交流有其必要性。教师应根据学 生的阅读情况,收集材料、汇总信息,结合课堂教学。思想教育、时事教学、班集体建设等环节,让学生显露个人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展示精彩呈的知识信息世界,使课外延伸阅读反馈于日常教学,真正实现阅读的目的。
        七、注重素养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三圈相结 的原则,即:课文为一圈,引申、延伸为一圈,课外阅读为一圈,三圈呈同心圆,紧密结合,围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主题开展扩散性阅读,让学生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在扩散性阅读中,学生的精神空间不断扩大,精神探索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语言感知量、积累量也不断增加,领悟力也不断增强。在教学中,针对低、中、高段的学生特点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中高年级段的学生,除了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开展阅读活动并交流外,还要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作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带领他们通过质疑、辩论、争论等形式,开展探究性阅读和审美性、批判性阅读。这种思维的交锋不一定非要产生一个正确的答案,只要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就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和提倡,以帮助孩子形成不唯书、不唯师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