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1.课题提出背景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经,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阅读为言语生命的化育和创造奠基。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苏州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在《阅读与中国教育改造》的演讲中呼吁“真正的阅读要从儿童开始”。他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美丽的城市;让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让阅读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让阅读成为我们的国家战略!”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在小学阶段,课内精读、略读的文章只有300多篇,不超过40万字;如果小学生只读这些课文,是无法形成独立阅读能力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1——6年级不少于145万字。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阅读
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更有利于发挥学生阅读自觉能动性。千百年来,我国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多读”,这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阅读的过程是知识积累的过程。经常阅读,可以开阔人的视野,丰富人的文化底蕴,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阅读水平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民众的阅读能力一直走低,导致国民素质降低,读书的问题已经成为我们整个民族的大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还是在学校。作为教师肩负着这一伟大“工程”。 因为一个人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主要是在学校养成的。学校教育如果离开了阅读,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只是训练。因此,“真正的阅读要从儿童开始,这才是解决中国教育问题最重要的手段,是中国素质教育突破口的最重要的选择和路径”。
长期以来,乌鲁木齐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一直处于“自流”状态, “难读”、“厌读”的现象较为普遍。表现在学生方面:一是阅读能力较差,亟待提高。经多次调研和测评,乌鲁木齐市小学生各项语文学习能力中,阅读能力的水平较其它各项能力差,且阅读能力测试成绩偏低。二是学生阅读品质、阅读品味有待提升。经调查结果显示83%的孩子有阅读课外书的愿望,但现在孩子手中“课外书”76%都是考试类书籍。三是阅读兴趣亟待培养。学生都喜欢课外书,
但主动阅读的却很少,阅读目的还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跟风性。表现在教师方面:语文教学侧重于课内阅读的指导,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还不够重,方法不够多样,虽然老师有时也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对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指导。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直接扼杀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表现在家长方面: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家庭藏书少甚至无藏书,缺乏良好的读书氛围,学生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也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久而久之家长也慢慢认为孩子读书看不到成绩的直接提升,加之购书费用高昂,最终“阅读”变成了家长和孩子的沉重的负担。
由此可见,加强课外阅读势在必行。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实践研究”课题,课外阅读指导课是为推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强学生语言综合素养而确立的一种新课型,也是一种“学会阅读”的实践课。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是推动课外阅读,落实语文课标精神的迫切需要。我们旨在通过此课题研究形成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145万字的阅读指标,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外阅读总量,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阅读实现质的飞跃。同时,提高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能力和教科研水
平,形成学校的阅读特。

    2.国内研究现状与国内外阅读要求
    2.1国内研究现状
    台湾:台湾也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近年来主要是通过学校中的班级读书会推广儿童文学的阅读。
    学校:许多学校也开始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进行相关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例如,厦门师范第一附属小学设计的课外阅读目标,是根据各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和识字量、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等来制定的。南昌市珠市小学为学生提供课外读物内容。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教研室根据各地课外阅读的情况,将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类型归纳为:推荐读物、读书方法指导、读后叙述、交流评论和读书笔记辅导等。
2.2国内外“阅读”的相关要求
阅读意义重大,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的阅读教育。
中国:随着课改的推进,我国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正逐步掀开新的篇章。《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量的要求,见下表: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三学段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不少于5万字
不少于40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万字
不少于100万字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语文课标规定了每个小学生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古诗文160篇。语文阅读教学正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打破课内外的界限,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进行互动,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广泛地阅读。
:我国台湾省在20008月到20038月在全岛从学校教育,社区运作、家庭教育三方面实施儿童的阅读计划。
美国: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50万名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从1999年度中政府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都有一个小时
在阅读工作室工作。
意大利:早在1995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
3.课题研究的意义
3.1“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阅读,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质是进行有效阅读的前提,是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关键性要素。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扩展。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高阅读能力,养成终身学习能力的有力保证。
3.2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
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希望,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健康的发展。
    博览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阅读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厚实积累与基奠,为将来的人生发展储备充足的养分。
  3.3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语文素养的需要。
    调查表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写作水平与他们的课外阅读密切相关,因为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具备了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就会比别的学生学得好、学得快。由于学生把广泛阅读中积累的大量词汇和写作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容易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
    通过课题的开展,学生在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的形成过程中,还能不断地纠正不良的课外行为习惯,涵养自己的品行,提升自身的修养,丰富课余生活,逐步培养自己做内心丰富的高尚的人。
3.4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新课程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实践的研究。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也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性研究,教师们一方面解决了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提高了课外阅读管理与指导的实践能力;一方面通过课题研究这个平台,不断学习、总结和交流,提升理论水平。
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1. 建构主义理论。我国传统语文教学认为,博览、诵读、精思、背诵,是学生接受丰富的文化滋养,积累语言,培养感悟,形成较扎实的语文功底的有效方法,所以传统教学追求的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或复制功能,而现代教学观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追求,越来越倾向于“活动——体验”模式,即建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因此,我们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为指导,运用认识论、心理学和创造学原理,从学习过程的自身规律出发,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造能力为主要目标,其中,语文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就是一个很好
的渠道。
4.2.建构主义教学观。我们以建构主义教学论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如: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研究:根据小学生各年龄阶段的阅读倾向、身心特点、阅读喜好来选择阅读文本,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思维方式、阅读习惯和思想修养等。即在整个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语文教师起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作用,在阅读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阅读的课外读物意义建构的目的。该课题强调将文本按一定标准、体裁分成不同类别,如:故事、童话、传记、游记、历史、艺术、小说等,并按学生的需要选择阅读材料。
4.3. 以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为依据。心理学家认为小学生的心灵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向质变的发展过程。而大量阅读、语言的积累则是促进质变的有效渠道。因为大量阅读扩大了信息的输入和积累,这些信息的广泛性、层次性和新颖性,促进学生人格与才华向高层次发展。再者,根据人的发展关键期论点,十三岁以前,也就是小学阶段是人的机械记忆的黄金
时期。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运用教育学的先进理论让学生多读多记,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词汇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