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中,描写孙悟空是一个荡魔除邪、匡危扶倾的英雄豪杰。他以叱咤风云的战斗姿态,救民于水火,除霸于当道,表现了极大的救世热忱。套用神灵启示乌鸡国众僧的话语,他“专秉忠良之心,与人间报不平之事,济困扶危,恤孤念寡”。因此,孙悟空成为多灾多难的民众所企盼的真正救星。朱紫国的故事就有明显的喻意。国王之病实是国家之病,孙悟空豪迈地声称:“老孙自有医国之手”,“特展雄才,治国祛邪”。不但如此,他还具有顽强执着、不屈不挠的英雄品性。在打白骨精、降平顶山和狮驼岭妖魔、借芭蕉扇等过程中,他都经历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战斗。实际上,挫折、失败对孙悟空是常有的事,多少次濒临绝境、孤立无援,甚至被妖魔缴去金箍棒,他都从不气馁,往往吸取教训,计上心来,重新抖擞精神,继续作战,终于绝处逢生,赢得胜利。
把酷爱自由、追求自由作为英雄性格的重要特点,是《西游记》不同于以前小说的英雄塑造形式。《西游记》在开篇为孙悟空安排了一个惊天动地的诞生神话,他得日月之精华,天生地养,无父无母,一开始就在精神上超越了宗法制社会对人的种种制约,也表明了正是造物者赋予人自由的天性。此后在花果山他享受着“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他的求长生之道、勾掉生死簿上的名字,其实也是为了追求“天不收、地不管”的绝对自由。而对神佛企图拘系他的阴谋,他也总是拼死反抗。当观音、唐僧合谋骗
孙悟空的性格特征他戴上紧箍儿时,他竟一反平时对他们的尊重,对他们或想打、或要骂。直到小说结尾还有一个点睛之笔,当诸佛赞扬如来大法时,孙悟空却要唐僧趁早念个松箍儿咒,要把紧箍儿“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什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总之,对孙悟空来说,自由就是轻蔑“君临一切”的权威,就是反抗社会和自然的各种清规戒律,就是放纵无拘无束的个性。同时,作者也以悲、喜剧兼具的笔触,揭示出任何对这种自由天性的控制都是残忍和无能为力的。
有强烈的自尊意识也是孙悟空不同于其他英雄人物的重要特点。他的两次大闹天宫,实际上都是因为他的尊严受到侮辱。参加取经以后,这种自尊意识也时常有所流露。与他相处未久的猪八戒就对孙悟空说过:“我晓得你的尊性高傲。”孙悟空有一段名言:“老孙自小儿做好汉,不晓得拜人,就是见了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我也只是唱个喏便罢了。”
孙悟空另一性格特点是具仁义的性格,他常常说些忠孝节义的大道理,对于儒家的道德观念,似乎是无师自通。他身体力行,到处济困扶危,显示的就是儒家所推崇的“平天下”的人格理想。孙悟空深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对唐僧极为尊敬、孝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