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现场感的教学最有魅力
1、 教学现场感的涵义及特性   
现场是指“事件发生的场所以及发生事件时的状况”。教学现场指教学活动场所及教学活动的状况。
现场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而现场感则是人的主观感受。具体来说是吃饭时要明明白白尝到每一口饭菜的味道;喝茶时要明明白白地让嘴唇、舌头、喉咙、食道感觉到茶,明明白白地跟着它一直到胃;说话时要明明白白地感觉到每一步“提”“移”“落””触”的过程;启动心念时要明明白白知道如何“起”,如何如何“动,如何“落”,等等。“教学现场感”则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主体间互动而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 。“体验”主要指人的一种特殊心理活动。体验这种心理活动是由感受 、理解 、联想、情感 、领悟等诸多心理要素构成的。”
总体来说 ,教学现场感即指学生以全部“自我”(已有的经验和心理结构 )去感受 、理解教师所教授的内容 王晓晨,将知识与“自我”相遇 ,产生情感反应 ,并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感悟  
的生活,便不难理解。为什么尽管一票难求,但是人们依旧喜欢到现场看足球赛、看
演唱会、看春节联欢会,而不满足于直播或视频。很多人会说:因为没有气氛。其实就是电视缺乏现场感,享受不到自主观看的体验。电视是有很多个镜头切换组成的,这些镜头都有摄影师拍摄,经过导演筛选的,换句话来说:我们看到是别人眼中的世界,而不是我们自己在现场亲眼看到,切身体会的。而现场感不足,就会造成记忆缺失,也就是印象的不深刻。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课堂上一旦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老师潜心创设的教学氛围所吸引,似已超脱时空限制,思维积极、小手直举、情态可掬,即表明学生已获得现场感,教师在课堂的最重要任务不是完成教学内容、讲解练习,而是要让学生远飘的思绪、生硬的理解、冷漠的情感逐步进入课堂现场中来,让冰冷的知识化成火热的思考,让枯燥的计算变成趣味的思考,让单调静态的内容变成动态的形成过程,以达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二、课堂现场感的建构策略
   
(1)、制造麻烦,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需求。要让学生对课堂教学有感觉,就一定要想
方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来。要让学生参与课堂,并不仅仅是让学生以问答或者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参与其中,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必要性。以《分数乘以整数》为例,若教师直接出示2/9*4,学生可能会产生疑问,2/9*4就是42/9相加=8/9,为什么要用乘法,此时他的学习就会变成被动学习。若老师先让学生算2/9+2/9,学生很快就会算出得数,再加2/9,再加2/9随着加数个数的增加,学生感到算起来越来越麻烦,后老师甩出一个长长的加数纸条,飞过同学们的头顶,把这张纸条从教室前头甩到后头,让全班同学都发出惊呼,他们都会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加法算式加起来会多么麻烦呀!这时候学生头脑中就会产生一种需要学习分数乘以整数的需要,这种需要是非常强烈的,这时候老师再讲述新课,学生接受起来就会非常容易。这就是老师给学生制造的认知麻烦,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
(二)、制造震撼学生心灵的现场感。震撼心灵的现场感,可以让学生进入数学的深度思考之中。比如教学《认识厘米》,为了突破利用断尺也能够测量物体长度的难点。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拿出一把用纸制作成的尺子,现场烧坏,学生会感到非常惊讶。这时候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这把被烧掉一半的尺子,能测量作业本的长度吗?学生认真观察这把尺子说:“可以测量呀,因为尺子上的0刻度还有,可以从0开始测量起来。”这时候老师拿出
打火机把带0刻度的一头也烧掉了一截,这时候还能测量吗?又该怎样测量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时候有学生说:“不能测量了。”但是依然有学生说:“可以测量呀。”“你会测量吗?怎么测量?谁来说说你的想法。”这时候学生说:“可以从3刻度开始,数到8厘米,这样中间一共有5个一厘米就是5厘米。”也有学生说:“也可以想象一下,把米尺的3刻度一直往前挪动,挪到2的位置,对应的就是7厘米,挪到1的位置对应的就是6厘米,挪到0刻度的位置对应的就是5厘米。”学生展开想象力,想出了这么丰富的测量方法。现场感促进学生深入去思考一个有关测量的数学本质问题,通过这种测量方法,让学生理解了一厘米只是一个标准,一个测量单位,只要数一数这个物体含有几个1厘米长,这个物体就是几厘米长。强烈震撼学生心灵的课堂现场感,或许会让学生记忆一辈子。等他们走出校门很多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或许已经忘记了,但是这种现场感的深刻印象,他们会终生铭记。
(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产生成就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总是在想方设法为自己增添成就感,比如制作精美、完善的课件,将解题过程完美的呈现。学生经过思考探究想出的解题思路确被教师制作精美的课件抢了风头,会使学生缺失了成就感。在这种被动的情境里,那怕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也只是一种任务的完成。只有当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而获得知识时,他才觉得这样的过程是富有成就感,因为这个时候获得的成就,并不是别人施舍的结
果,而是自己主动上的投入和客观上的努力的结果。其实,判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有成就感,最重要的条件,就是看学生自己觉得,自己获得成就的过程是不是可以复制,能够被复制的可能性越小,学生就越不可能有成就感;当成就获得过程被复制的可能性越大,这种成就获得过程的独立性越强,学生获得成就感的概率也就更高。
作为成人教师,必须正视“课堂是儿童”这一特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十分形象的指出:对待儿童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上颤抖欲坠的露珠。因此我们需要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审视数学课堂现场,学会用儿童的思维来思考问题,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来引导他们深入的、多维度的理解所学内容,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生动起来,鲜活起来,促进儿童快乐成长,自由发展。
教学经验总结
——有现场感的教学最有魅力
王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