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交流这个话题大家可能比较关注,就是新时代的中国经济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挑战,需要怎样的新思维,这是我们十九大刚刚胜利闭幕之后大家特别关心的一个重大话题。 1中国经济新时代三大特点 中国已经进入到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我总结了三个比较有意思的新特点。 特点一:储蓄高,实体经济规模超大 1)产品量巨大 咱们看一张图,这张图不是清华校园,那怎么一夜之间搞得遍地都是共享单车呢?共享单车的背后是什么? 当然你可以说有智能手机、互联网、、支付宝,这些是肯定的,但是还有一件事你们想过没有,这么多共享单车几乎是一夜之间蹦出来了,它反映的是咱们中国人至少生产自行车的能力是很强的,甚至于过剩的。事实上咱们国家生产自行车的生产量在全球至少占一半,而且生产能力还用不完,所以中国经济的第一大特点我总结为超大规模的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的规模非常之大,下面这张图是中国、美国、日本这三个经济体刨除服务业、华尔街、金融业、律师服务之外,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的产量。 上面那个蓝线是咱们中国经济,现在已经是接近6万亿美元了,咱们总体经济规模12万亿,远远比美国高了。 2001年,本世纪初时,美国的实体经济是咱们的3.7倍,日本的实体经济比咱们还高一点。但现在,咱们实体经济的规模是美国的1.3倍,不是多一点儿,而是比他多了30%,而日本整个经济的规模,自从2010年被中国超过之后,现在只剩下不到中国的一半。 当然我这里强调的是实体经济的规模,所以实体经济,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的产量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点。 2)储蓄高什么是金融危机 第二,咱们的储蓄非常多。 北宋、明朝、清朝的经济结构、经济规模,发现从北宋到明朝、到清朝,增长速度每年也就是0.3%左右,当时储蓄好的年份是3%,经常是负储蓄,为什么?打仗了,来了灾年了,为了保命把耕牛杀掉吃,那是负储蓄。所以今天中国经济储蓄非常多,储蓄非常重要,它是经济增长之源。 谁在储蓄?相当一部分是老百姓。这张图上是一个江苏的公交车司机,收入不算高,公交车司机也不可能去贪腐。但人家有宝马梦,有了钱不吃、不喝、不去卡拉OK、不去网购,就是攒了存银行,最后买了宝马车。整个买宝马车的过程就是一个储蓄过程,中国的储蓄一大部分是百姓辛辛苦苦攒出来的。 另外股民朋友也是中国储蓄的重要贡献者。从本世纪初到现在,股市高高低低,这17年,大概平均每年3%左右的回报率,不算高。为什么股市起不来呢?原因非常多,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上市公司挣了钱不分红,我们的分红率在全世界几乎是最低的。 还有其他没上市的公司,他挣了钱不分配利润,也是中国经济的重大储蓄来源。这称为企业储蓄。事实上企业储蓄的比重比百姓的储蓄还多一点,中国整个的国民储蓄一半以上是企业储蓄。 我们不仅储蓄高,而且这个储蓄在国内还没有用完。怎么办呢?资金出国了,一部分借给我们的“穷兄弟们”,比如我们去埃塞俄比亚修铁路,并暂时获得他的经营权,这资金也是来源于整个中国人民的储蓄,是对外的、未来的现金流的索取权。 我们过去十几年都在不断累计对美国的、对其他国家的索取权,这个总额在过去这十七八年累计达到2.8万亿美元。2.8万亿美元可以买两个澳大利亚的股票市场,英国的股市基本上可以买下来85%,美国的纽交所股票能买15%。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这么庞大的经济体,这也是很大的挑战。这笔钱,2.8万亿美元之巨,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决策者,不管是企业家还是政府而言,都是巨大的压力。如果管不好,如果投资失败了,就等于浪费了人家的血汗钱,那我想我们的后人一定会骂我们的,所以要正视这个挑战。 特点二:要素相对成本大逆转 新时代的第二个特点,是要素相对成本的大逆转。 这张图是我们一个重要的电器生产商的无人车间,见不到人,全是机器。 无人车间说明什么?说明中国的资本量现在大幅度上升了,每一个工人的背后跟着机器、跟着设备、跟着他的工具大幅度上升了。 我们算一笔账?我们中国经济过去十几年,劳动力几乎没有增长,劳动力现在少了,资本上去了,这是中国经济新时代的一个重大特点。我们已经不是一个资本和资金短缺的国家了,相反我们是资金和资本相对充足的国家,这是一个新时代的特点。 同样的,土地价格,过去十几年翻了一番,土地价格上去了,资本的相对成本下降了。此外,环保的成本也上涨了。我小时候喜欢汽车,就喜欢闻汽油味,看到烟囱冒烟,觉得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现在情况不同了,我们更需要蓝天、白云,所以环保的标准上去了,所以大量高污染的工厂要被炸掉。 京东做实验,无人机送货,说明无人机这种技术已经成型了,说明咱们中国经济的技术获得能力很强,技术不贵了,资本也不短缺了。这给许多投资人带来了难题,以前拿着钱,一个技术买下后可以垄断若干年,现在资金不缺,相对而言技术成本也降低了,所以投资人的日子现在不好过。 特点三:国民需求的高端化、多元化 中国经济的第三个特点是新时代国民的需求高端化、多元化。 下面这张图讲的是月嫂的需求。生孩子、养孩子,我们的父母很简单,现在则两三个月嫂看着,高端需求多了,现在婴儿都比我们那个时候幸福啊。 再有一个,如果国内满足不了国人的高端需求,国人就出国。比如美国的“黑星期五”,就是11月第三个星期四,过完感恩节,早上买东西,门一开,中国的消费者、旅游者排在第一个,这就是中国消费者给人家的冲击,这也是国内高端需求没有满足大家而留下的挑战,这也是我们经济的挑战。 宝马汽车全球最大市场是中国,超过美国,在中国市场上热卖的车型是中高端车型,5系,但在美国热卖的是低端车型,3系。 可见中国的消费在升级,中国的消费已经占到了我们GDP的47%,每年能够上0.7、0.8个百分点。消费这几年是拉动增长的,但是我们还没有满足。怎么能够让产业升级,把不断升级的需求留在国内,进而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这是我们中国的挑战。 2中国经济新愿景:2020,2035 和 2050展望 十九大是全球瞩目的重大政治事件,也给中国的百姓勾勒了一个伟大的未来发展宏图。对于十九大后的中国经济,我特别关注2020年、2035年、2050年这三个时间节点。 2020年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全面消灭贫困 第一个节点2020年,按照2016年的美元计算,2020年我们人均收入应该能够达到1万美元,非常接近世界银行所定义的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即1.2万美元。 我们国家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然远远不止收入水平这一项,按照购买力平价来看,到2020年中国发展水平会接近美国的三分之一,这对一个大国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到了2020年,中国人可以骄傲地说,我们没有拖全球经济发展平均水平的后腿。 从另一个维度看,2020年绝对不止是收入水平提高,更重要的是全面消灭贫困,从过去非常贫瘠的生活条件很恶劣的农村,转向现代化的比较富裕的新农村。另外在民生问题上要解决百姓的一些痛点,比如就诊看病。医院要多从患者的角度着想,提升患者的幸福感。 2035年进入中大型国家30强、收入跟西班牙差不多 第二个节点2035年,十九大描绘的蓝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层面上而言,我们就跨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了,发展水平进入中大型国家30强,而且人均GDP将达到美国的50%。 这个数字是非常有意义的,根据我们的分析,如果一个国家发展水平能够达到全世界大国发展最高水平的50%以上,也就是说达到美国的50%以上,这个经济体就比较稳定了,国家经济的“身体”就足够强壮了。 到2035年,我们的人均收入水平将跟西班牙差不多。老百姓收入水平高了,心态也变了,不那么着急了。 所以到2035年,根据十九大报告,中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现代化”绝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水平,还有民生、法治以及百姓的文明程度和心态等等。 2050年进入中大型国家20强、收入水平相当于法国 第三个节点,到2050年,中国将进入中大型国家20强,人均GDP将占到美国的70%,人均收入水平相当于法国。 这是一个很大的发展前景,当然2050的发展绝对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社会不断进步,我们的法治、民主、文明建设得更加美丽。 这些美好愿景的算法,会不会太乐观了?其实这个算法我是非常保守的。 前面所说的那几个标准,只要我们在前面的13年按照5.5%去增长;然后接下来的10年按4%增长——4%是最近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的发展速度,不算很高;然后再接下来最后那10年按3%增长——3%不算什么,美国也有几年增长速度达到3%;按5.5%、4%、3%这个标准区间发展,不用着急,一定能够达到这几个让我们非常期待的发展愿景。 3中国经济新时代六大挑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对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够实现的,一定要做出艰苦付出的思想准备。哪些地方需要艰苦付出?要迎接的挑战是什么? 1、金融危机坚决不能有 最重要的一点,金融危机坚决不能有。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危机,经济发展可能倒退十几年。 金融危机到底会以什么形式在这些国家出现呢?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自己没钱,借了很多钱。别人忽悠,“你经济发展情况不错,我利率很低,借给你吧。”但是,之后债主们突然就变脸了:“好像经济不太靠谱,你的企业好像竞争力量不太行,你的政治制度没搞好,我不跟你续约了。”甚至说:“你把钱提前还给我吧!” 这种我们称之为国际收支的危机。中国出现这种危机的可能性不太大,中国是储蓄大国,我们从外面借钱是非常谨慎的。 但是我们必须提防第二类金融危机。第二类金融危机有点像2008年美国式的金融危机——金融体系自己没搞好,金融体系过分贷款、过分投资,于是产生了一大堆不值钱的金融资产,短期内你买我的、我买你的,自娱自乐,觉得还不错,突然一天金融危机就来了,觉得金融资产不靠谱,都去抛售,这一抛售资产价格下降,很多借了钱买资产的公司破产,一破产金融体系就开始缩水,金融体系一缩水实体经济跟着倒霉。 金融危机千万要不得,我们必须警钟长鸣,加强监管。我们国家对这个问题非常清醒,十九大报告里面专门强调,一定要严防系统性的、区域性的金融风险。2017年7月份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关键词就是“稳定”,不能发生风险,这是底线,坚决不能突破。 中国目前的主要金融风险是流动性较大,大量的金融资产是以流动性很强的存款跟现金的形式存在,折算成美元是23万亿美元,而央行手里只有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只要有1/6的人不相信中国的金融体系,准备要出国,我们的金融就会出现问题。所以在我看来,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中国资金跨境的流动都需要加强管理。 2、大国发展思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其次就是在解决发展不平衡的过程中,寻求新增长点。发展不平衡我们有很多表现,有社会层面的,包括医疗、教育、公共服务等。目前就经济层面来讲,现在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平衡。 举一个例子,这张夜晚灯光图反映了江苏和安徽用电量的差异。这两个省紧挨着,情况完全不一样。江苏省是全国人均GDP最高的省份之一,人均GDP是安徽省的2倍以上;安徽省人均GDP全国倒数第六,这就是中国经济不平衡。 不要害怕这个现象,不平衡恰恰是增长的潜力,就是要让那些短期内还没有发展起来的地区发展起来,发展不平衡的地方既是挑战也是增长点。 如果安徽省能够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实现中部崛起,那么它的增长速度就能够提升起来,这恰恰是中国经济一个重要的增长点。事实上过去3、4年,安徽省的增长速度确实非常高,合肥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典型。 3、提高劳动力素质 第三个挑战可能更加长远,即劳动力素质问题。 大家都知道,快递小哥每个月的平均收入比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高多了,但是我认为他们是最应该有忧患意识的一人。因为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说到底是劳动力跟劳动力的竞争,同样的装配线,同样的流程,中国的劳动力能不能干得比发达国家强,能不能够让工厂的生产能力永远留在中国,这是关键。说到底,要提高劳动力的生产效率,要提高工作能力。 未来还有一个竞争,是人跟机器的竞争,我觉得十年内恐怕有很多类似快递的工作会被机器所代替,为避免出现科技陷阱,一定要提升劳动力的教育,提升人跟人之间服务的能力。 当前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中国有较大比例的劳动人口没有读过高中。尽管我们大学毛入学率超过了40%,但是在一线工作的劳动大军中,还有一部分没有受过高中阶段的教育。所以要想办法,政府要给点补贴,做出相应的政策。市场跟国家的行政手段、政策手段同时发力,让大家多学点软技能,比如心理学、历史、外语等等,适应未来的人类社会、中国社会发展的需求。 4、人口老龄化挑战 第四,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人口老龄化,这是中国特,根据联合国2015年的预测,2050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3.6亿,约占人口的25%。 我们会不会出现像美国那样医疗花费在GDP中的比重达到18%?这会给经济背上较重的包袱。同时,我们也不能完全靠家庭养老,如果靠家庭养老,坦率来讲再过20年,年轻人会时不时收到家里老人的电话需要回家照顾老人。 最好的前景是,有工作能力还可以继续工作两天,现在我们这批60后总的来讲比我们父母那一辈身体健康一点,到我们60多了还愿意工作,就别强迫我们退休,愿意干就干,这是第一种最好的情况。不愿意干,高高兴兴的也行,别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可以跳广场舞去,建议专门设置老年活动区,给老年人娱乐用,这是第二种机制设计。 人生应该三件事都得搞好:第一,智商要高。第二,情商要高。第三,“健商”要高,要懂得怎么管理自己的健康。管理好自己的健康其实不容易,仅早睡早起这一件事,很多人道理都懂,但就是做不到,所以“健商”很重要。 5、走出去投资要谨慎 第五个挑战来自于新型开放发展战略。中国经济储蓄高,所以必然要走出去投资。 走出去投资,这其中的学问很大。在新型开放发展战略上,不能仅仅把储蓄配置在美国的资产上,不能像当年日本一样匆匆忙忙一窝蜂地出国购置资产,那样一定会吃亏的。 安邦曾斥资19.5亿美金购买华尔道夫酒店,有一次我问华尔道夫曾经的老板:“你坦率告诉我,你有没有多赚中国人的钱?”他说:“我确实多要钱了,如果不多要钱对不起我的股东啊!”多要多少钱呢?大概是未来四五年他们赚不到的钱。 我一直呼吁,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走出去是应该的,但是一定要谨慎,不能办傻事,不能留下“钱多、人傻”的印象,被世界人笑话。 6、从中国故事到中国理论 第六,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面对国际社会唱衰中国经济的舆论,不仅要讲中国的经济故事,更要研究出中国自己的理论。 中国发展起来了,世界不理解,觉得中国人耍赖了、中国人占了西方人的便宜,特朗普甚至说:“你们是非公平贸易。”面对这种情况,需要讲中国故事。但仅有中国故事还不够,还要有中国理论,理论上不去,理论讲不圆,在国际上、在政策发展问题上永远要吃亏。 以英国为例,英国人在1775年时开始搞工业革命,同年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国富论》被认为是经济学的《圣经》,它的基本思想是自由市场经济是自我平衡的,只要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每个人的效率都将得到发挥,各国都会发挥比较优势。亚当·斯密为英国创造了理论,不仅是理论,还是一种思想,影响了很多人,所以大家都觉得英国工业革命是世界的福音。后来大卫·李嘉图也为英国施行自由贸易摇旗呐喊,英国当时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国家,它的经济发展在学者那里到了理论和思想,这是成功的案例。 在这方面比较成功的案例是美国,美国在建国200多年的时间里,绝大部分时间是搞贸易保护主义的。 美国是大陆经济,搞贸易保护,不需要搞自由贸易,说得过去,但是美国一直没有自己的思想家站出来为自己辩护,直到二战结束才改变局面。二战结束,美国要主导国际秩序,蹦出来一位米尔顿·弗里德曼,芝加哥大学自由经济的领军人物,继承了维也纳学派,他是一个很好的传播者,作为犹太人非常会辩论,非常会利用电视媒体的传播渠道在美国到处宣传自由市场经济,这符合当时美国所主导的自由市场经济的精神。萨米尔森的侄子萨默斯,清华大学的荣誉教授、哈佛大学前任校长、美国财政部前任部长,以前为自由贸易摇旗呐喊,最近一段时间开始转向,说自由贸易对美国不一定是好事。 最悲情的故事发生在日本。 日本的经济衰退为什么持续了将近30年?我愿意分享一个观点,也许有争议——经济学没搞好。日本人非常勤奋,技术上精益求精,做一个汽车、做一个产品,几十年如一日。 但是日本人的缺点是什么呢? 思想层面,没有学到西方的精髓,缺乏创新。所以这么多年日本的财政部、日本的央行不出几个能够跟美国人辩论、在理论上能够讲得圆的高级学者或者是官员。日本这么多年一碰到汇率问题、货币政策问题、具体的体制问题,就讲不清楚。 所以,中国未来的发展,在2035、2050不仅要解决具体问题,而且要把中国的理论讲出来,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为什么我们要市场跟政府同时使劲?过去我们成功的经验是什么?未来我们为什么要坚持这些经验?为什么今天美国会出问题?为什么欧洲会出问题? 所以第六个挑战,就是要把中国故事在理论上讲清楚。 |
新时代下-中国经济的六大挑战
本文发布于:2024-11-15 02:12: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上一篇: 个人外汇储备的作用是什么
- 下一篇: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