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茶园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唐啸风1,宋志禹1,李 松3,张文华1,占才学2,韩 余2*
(1.南京市农业装备推广中心,江苏南京 210036; 
2.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4; 
3.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为促进南京茶园生产机械化水平提升,通过分析研究南京市茶叶种植、生产、机械化应用等情况,出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以提出应对策略。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南京茶园生产机械化率还比较低,受人工成本攀升影响,茶叶产业经济效益呈下降趋势,茶叶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当前茶园生产机械化发展滞后除了茶园规划不规范、种植农艺不统一等先天因素外,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也是影响机械化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茶园生产机械化是茶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多基础,“十四五”应该从科技投入、茶园宜机化改造、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着力,切实提升茶园生产管理机械化水平。
关键词:茶园;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对策研究
0 引言
当前,农村劳动力不足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实现机械化生产是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地形田块条件、农艺种植条件则是影响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关键因素。为促进农机农艺高效融合,加速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已经是广泛的共识。茶园生产亦是如此[1],机械化生产难题亟待解决。
1 南京市茶叶种植与生产概况
南京的茶叶种植主要分布在江宁、溧水、高淳、六合等四区,约8 000 hm2,干茶年产量1 400 t,综合产值近7.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4.5亿元),茶叶年产量与产值常年位居全省第二。南京茶产业具备主导产品优势明显、品牌建设成效显著、产品安全质量高的产业特点:拳头产品雨花茶年产量600 t,产值2.6亿元,产量和产值分别占到总量的42%和55%,先后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成为我国茶叶的一线品牌;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名列全国前列,茶叶绿食品64个,茶叶有机食品15个,省级绿优质农产品茶叶生产基地2个,绿优质茶叶生产面积比重达到80%以上。
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南京在茶叶现代化生产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着诸多制约发展的问题。与茶叶加工相比,茶园管理机械设备类型少[2],茶园田间管理机械化的失衡程度比较严重。
南京的茶园普遍较为分散,茶园的种植不符合标准的种植规格范围,茶园面积普遍偏小,不规则,不利
于机械化管理与操作。当前茶园机械化水平低于10%,劳动成本高,生产效率低。其中,约占60%面积的承包租赁大户、茶企的茶园在修剪方面基本实现机械化;40%的家庭茶园的修剪、采摘、施肥仍采用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经调查,发现有些茶场用工支出占茶叶生产总支出的40%以上,成为茶业效益增长最大的制约因素。同时,随着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迫切需要省工省力的高效茶园管理类机械应用于茶园。茶园的机械化管理在产业发展与绿生产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3]。
2 南京茶园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
2.1 茶园生产机械化技术装备应用情况
茶园生产机械化环节通常包括耕作施肥、除草、植保、修剪、采摘、灾害防治等方面,当前全国茶园生产机械化水平普遍较低[4,5],各个地区机械化水平高低不同。通过对南京茶叶主产区生产主体实地调研,发现南京茶叶主产区几个环节作业管理机械化普及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灾害防御(植保、防霜、喷滴灌、棚架等)>修剪>中耕>施肥>采摘。茶园灾害防御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茶产业技术体系(CARS—19);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资金(CX(21)3184);南京市政府采
购项目(JSKRS-ZC-20210618)
作者简介:唐啸风,男,(1988—),湖南长沙人,工程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农机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
通讯作者:韩余,男,(1987—),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智能化技术及应用。
方面的设备主要有各型号的杀虫灯、弥雾机、静电喷雾器等,部分成规模企业配备测报灯、吸虫机、微气象站、物联网等设备,茶园防霜机推广也位居全省前列。目前主要的茶叶生产企业,共安装了近300台,喷滴灌系统覆盖约1 733.33 hm2,大棚茶园约266.67 hm2。应用的茶树修剪机具主要包括:单、双人修剪机、绿篱机、修边机等;茶园耕作多采用小型拖拉机、多功能茶园管理机等;施肥机械较少,仍以人工为主;采摘机械比较少,主要是用于大宗茶采摘,部分茶园雇佣外省机械化作业队开展大宗茶机采作业。
2.2 茶园机械化生产方式
丘陵地区的茶园仅在修剪环节使用机械,几乎不耕地,其他环节暂不使用机械化生产[6]。南京茶园多分布于丘陵山地,坡度较大的茶园,实现机械化生产的环节较少,修剪机使用普遍为轻修剪1次/年,重修剪每2~3年1次。在施肥方面,南京大多数茶园坡地与坑洼地块较多,茶园土壤表层板结,管理机械难于在茶园间操作。除草方面多采用除草剂等化学药剂,极少部分茶企使用旋耕、割草机等除草机械除草。南京基本只采一季春茶,均为纯手工采摘;近些年在高淳花山、江宁横溪的茶园,利用采茶机采摘少量
低档夏秋茶。茶叶专业合作社多以做茶叶加工为主,介入茶园生产较少。采摘与施肥等栽培管理环节机械化程度很低,导致茶园栽培管理环节的成本增加,严重影响了茶业的经济效益的增长。
2.3 茶园机械生产存在的问题
从了解的茶叶机械生产企业生产情况来看,他们的茶园管理机械相对缺乏,茶园管理机械化率普遍较低,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3.1 茶园管理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茶园管理仍停留在传统耕作方式,茶行窄,树势不整齐,沟、路、渠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茶园实施机械化管理的基础条件差,管理机具难入园。同时,还存在适宜茶园耕作、施肥、采摘的机具设备少、农机农艺不配套等普遍问题,直接导致茶叶生产管理机械化水平低,特别是名优茶生产仍然主要依靠人工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从而导致茶叶产业的经济效益持续下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产业的发展。
2.3.2 适宜茶园管理的机具类型少、质量较差
适宜茶园使用的机械非常缺乏,如需要大量劳动力的茶园翻地作业,当前适用的只有小型深耕机、中耕机。普遍存在机体轻,动力不足,作业时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一些国产的修剪机具质量差,故障率高,一般一个茶季就要报废。
2.3.3 作业机具使用率低
南京茶企多是规模小、经营单一,田间管理作业又要涉及耕作、植保、修剪、灌溉等环节,必须购置不同功能茶园管理机具,且数量多,但每年机具使用频率低,有的年份根本不使用,造成设备闲置浪费,加大了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成本。
2.3.4 机械使用比例严重失衡
承包大户、茶企的茶园面积占南京茶区总面积的90%。承包大户、茶企的茶园在修剪环节实现机械化,家庭型茶园的修剪环节使用率低,而耕作机械几乎没有。同时,家庭型茶户的茶园不需要耕作;在除草方面,机械化为空白,多用化学除草剂,对茶叶质量具有较大影响。还有一部分茶企和茶叶种植大户疏于对茶园的管理,对茶园收入期望不高,因此对于机械化生产与否并不在意。
2.4 茶园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2.4.1 现有茶园不适宜机械化作业
在调查中发现,南京现有茶园体种面积占总茶园面积的8成,多为20世纪80~90年代发展,品种杂、树势弱、缺株严重、茶行窄、茶行两头没有留足掉头空间。规模茶园少,茶园分散,布局不规范,非常不便于机械化作业。此外,茶园品种老化严重。无性系品种比例低,种植年限长,树势衰弱,茶园“相貌
”差,也不宜采摘等机械化作业。
2.4.2 生产主体规模小不利于机械化发展
南京茶叶生产经营主体中,面积在66.67 hm2以上的单位有7家,33.33~66.67 hm2的茶企不超过20家,企业体量小,产能不足,品牌不强,市场占有率不高,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差,产业化程度低,不利于资源整合利用。
2.4.3 人才匮乏限制机械化发展
茶叶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人才是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一方面,基层茶叶科技服务人员队伍不健全,茶企懂技术、会管理的技术人才普遍缺乏,茶园季节性管理用工严重短缺,茶产业经常出现“人才荒”,导致茶叶弃采、茶园弃耕失管现象较为普遍。另一方面,农机手短缺也是限制机械化发展多重要因素。部分茶企的主要劳力平均年龄超过60岁,文
化水平低,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掌握先进设备的使用方法,能很快熟练农机操作的农机手极度短缺。造成有设备不会用、不能及时维护等问题,不能充分发挥机械装备优势。
2.4.4 政策支持力不足,茶机市场环境不成熟
相对于其他大田作物,南京对茶园管理机械的专项补贴很少。进口茶园管理机械比同类国产机械的价格高出3倍左右,但质量过硬;国产机械价廉但物不美,使用中故障较多,关键部件的维修费用很高。没有既物美又价廉的相应机具供茶户选择,使茶农陷入购买的纠结,严重影响茶机的销售、推广,制约了茶园管理的机械化发展。
3 茶园生产机械化滞后导致的问题与建议
3.1 茶园生产机械化滞后导致的问题
3.1.1 茶叶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当前,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从事茶园生产作业多劳动力年龄多处于55~70岁之间,且劳动力数量严重不足,已经难以支撑茶叶产业发展的需求。劳动力成本已经超过茶叶生产成本的60%,使得茶叶生产的成本不断攀升,茶叶的效益与以前相比,一直呈下降趋势。这极大地限制了茶叶产业的发展。
3.1.2 造成茶叶资源浪费
由于茶园生产机械化发展滞后,在人工极度短缺的严峻形势下,夏秋茶资源浪费严重,茶叶利用率低下。南京茶产业一直以发展名优茶为主要特,95%以上的茶叶生产企业只生产1季春茶,造成占茶树
南京雨花茶约2/3的鲜叶资源的夏秋茶原料浪费,严重阻碍了茶园单产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3.1.3 茶叶产业转型发展受限
茶园生产机械化发展滞后,除了导致茶产业效益低下、茶叶资源浪费等直接问题以外,也阻碍茶叶产业多转型升级与综合发展。实现茶园机械化、标准化生产以后,可以应用现代绿防控技术,实现茶园高效、清洁、绿生产;基于标准化茶园,可以开发文旅融合、茶叶生产体验等复合型茶园生产与经营的新型经济模式。这种转型发展都以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生产为基础,机械化生产滞后阻断了未来新型产业模式的孕育与发展之路。
3.2 茶园机械化生产发展建议
3.2.1 加快茶园宜机化建设与改造
1)从茶园规划和改造入手,建设符合机械化作业要求的标准茶园。目前,南京地区均以小面积的茶园发展为主,没有真正采用规范化、标准化的茶叶种植模式。同时,茶园管理栽培机具不能完全满足管理的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这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茶园管理机械化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对新建或更新改造茶园进行合理科学规划,便于机械的使用和推广;另一方面,选育推广适宜机械化作业的茶树专有品种,建立符合全程机械化作业的规范化、标准化的茶园,总结完善并推广与机械化作业相适应的茶园管理技术措施。
2)健全标准体系。制订机械化茶园建设标准和管理标准,规范茶园栽培流程,建设标准化示范茶园。新建一批集中连片6.67 hm2以上的生态示范茶园,实现无性系良种、配套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防控全覆盖。
3.2.2 加大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力度
1)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当前最迫切的是:开发适用于丘陵地形地貌的特有茶园管理机械;开发一机多能、共用一个动力平台的综合性机械;开发适宜现有窄行茶园的作业机械;开发自动化、智能化的“傻瓜型”机械。政府应加强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技术机构的密切合作,对茶园管理栽培环节的机械投入大量财力、人力,加大对茶叶生产栽培各环节经济适用的机具的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尤其是严重缺失的耕作与采摘环节机具的研发,以供茶户选择。
2)创新茶叶绿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与模式。集成创新一批先进适用、节本高效、绿环保的生产加工新技术,在全市推广“茶树快速成园技术”“机械化标准茶园建园技术”“茶树手采转机采树冠管理技术”“茶树全程机械化管理技术”“茶园病虫害绿防控技术”等先进多绿生产技术与模式,同时加大新技术培训力度,快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夯实现代茶产业发展的科技基础。
3)加强生产机械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在各示范基地和示范点,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型号、不同品牌机具设备的应用试验。一方面,甄选一批质量好、易操作、好维护的设备;另一方面,总结出一套适
合新设备的农艺配套技术,农机农艺相结合,开展“农机+农艺”技术集成与研发,加快“机器换人”试点。启动机采茶园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全程机修机采茶园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开展机采树冠管理技术、茶蓬覆盖等技术推广,实施茶园管理、茶树修剪、鲜叶采摘、茶叶加工全程机械化作业示范。
4)加大质优品牌机的购机补贴力度。要合理规范市场,机具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茶农对其的接受程度。政府如能加大质优品牌机的补贴额度,将有利于促进茶园机械化的推广。
3.2.3 加强专业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1)加快推动茶园生产机械化专业服务人才体系建设。引导各地建立茶叶机械化作业专业服务队伍,在队伍建设、设备购置、项目支持、技术培训给予大力支持,鼓励基层生产队伍同专业服务机构开展机械化作业服务外包,降低设备重复购置、提高设备利用率、开展专业到位的作业服务。鼓励和支持企业主体开展茶园管理机械化作业的社会化服务,由各区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组织实施,进一步巩固提高茶叶产前、产中社会化服务程度。
2)加大人才培育与技术培训力度。重点加大茶园管理工、茶叶加工和农民经纪人等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培养具有新视野和新观念、会新科技手段和新营销的茶叶企业家;培养具有新技术、新理念的青年茶园管理者;培养壮大新一代茶工匠、茶艺人等技能人才队伍,把人才培养植入到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加大技术宣传推广力度,针对茶农机械化生产意识淡薄等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大茶园管理栽培机
械化使用技术培训、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大力推广机修、机采、中耕、施肥技术,缓解劳动力紧缺的矛盾。加大茶园管理工、茶叶加工工人和农民经纪人等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加快建成茶叶生产人才体系,破解南京茶产业发展面临的人才荒、用工荒。
3.2.4 培育壮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现代茶产业联合体。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竞争能力强、带动效应明显的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培育现代茶叶产业联合体。为实现茶园生产机械化培育有实力多执行主体,为推动茶园宜机化改造、实现茶园管理机械化做好带头示范作用。
4 结语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研究了南京市茶叶种植、生产、机械化应用等情况。南京茶园多属丘陵山地茶园,当前生产机械化率还比较低,受人工成本持续攀升的影响,茶叶产业经济效益呈下降趋势,茶叶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当前茶园生产机械化发展滞后除了茶园规划不规范、茶树农艺不统一等天然因素外,科技创新扶持与投入力度不足、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等也是影响机械化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
当前,茶叶产业的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历史机遇。一方面,要实现向高效、高质量、少人化的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型,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有效支撑;另一方面,茶叶生产方式与发展模
式还要紧密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长远发展目标,以科技为支撑,创新茶园生产方式与模式,为国家发展战略贡献农业科技力量。
茶园生产机械化是茶叶生产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生产、经营方式创新、转变的基础与前提。当前农业劳动力短缺已经阻滞了茶叶产业的发展,奋力推进机械化生产进程刻不容缓,针对发展制约因素,应从科技创新投入、茶园宜机化建设与改造、专业人才体系建设方面入手,着力推进茶叶生产机械化进程与茶叶产业发展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  宋志禹,韩余,丁文芹,占才学,蒋清海,等,茶园机械研究
“十三五”进展及“十四五”发展方向[J].中国茶叶,2021,43(10):26-33.
[2]  柯耀胜,钱生越,孔爱民,等,南京市茶叶生产机械化
现状及对策[J].江苏农机化,2010(06):35-38.DOI:
10.16271/jki.jsnjh.2010.06.006.
[3]  杨金梅,朱训泳,等,南京市六合区茶叶产业发展探析[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09):11-17.
[4]  冯健,杨瑶,吴传云,等,我国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成效和
对策建议[J].农机质量与监督,2021(05):34-35.
[5]  闫润.我国茶园未来机械化发展的思考——评《现代茶园
机械装备研究与设计》[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02):227,235.
[6]  岑汉东,陆建志,等,我国丘陵山区茶园种植机械化现状
与发展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06):40.DOI:
10.14031/jki.njwx.2020.06.021.